黄齐滨 捕捉风与浪的轨迹
2024-07-19KOMA
巴黎奥运会新增比赛项目——水翼风筝板——是一项对硬件、训练环境的要求极高且具一定危险性的运动,有些小众,然而18岁的黄齐滨已与之相伴十年,他不断前往有风的地方捕风、逐浪,也为中国国家帆船帆板队水翼风筝组争取到了通往巴黎奥运会的入场券。在变幻莫测的天气下完成一场比赛本就分外艰难,还要与其他选手同场竞速,站在浪板上的黄齐滨正迎接着来自大自然的挑战,也享受着其中冒险的浪漫。
采访期间,黄齐滨正处于训练备战中。由于当日海平面风力不足,水翼风筝板的水上训练从下午一点开始,训练时长为三个半小时。在外人看来,这样的训练时长似乎并不艰苦,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水翼风筝板是一项融合了风筝、帆板、冲浪、滑水、滑板等多项运动元素的项目,运动员需要同时掌握的技能有很多,只要下了水,就必须一直处于手脚并用的运动状态,一刻也不得停歇。
首先是风筝不能落水,需要时刻保持对风筝的控制和面对风向摆动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有控制水翼板的平衡及涌浪造成的差异。在休息时也不能像帆船和桨板一样定点漂在水上。当需要补充水分时,需要以较快的速度接近教练船,喝光水之后再绕一圈返回教练艇,把矿泉水瓶递还给教练。每天都在海水里泡着,身体的损害在所难免,但黄齐滨没工夫思考这些,他要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判断风速风向,随时调整风筝,在水面跑出最快速度。
与大自然竞赛
相比其他运动项目,关注水翼风筝的人并不多,运动员的初衷尤为纯粹。他们享受与大自然的博弈,与风、水共舞,在危险边缘游走,抓住可控的刺激感。今年刚满18岁的黄齐滨,从事水翼风筝运动已有十年。他的父亲黄文胜是一名极限运动爱好者,曾带领黄齐滨接触过多项运动。六岁,黄齐滨首先接触的是单板滑雪。为了让黄齐滨更好地学习滑雪,黄文胜也同步学习,父子俩成为竞技伙伴。这之后,黄齐滨又接触到了近年来兴起的极限风筝滑雪运动。风筝滑雪与风筝冲浪,具有某些运动技巧的相似性。黄齐滨原本想成为风筝滑雪的顶级选手,没想到却在风筝冲浪项目里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和运动才能。结果,明明是为了滑雪而接触的辅助项目,如今却成为了他坚定选择的道路。
要想更好地驾驭水翼风筝板,黄齐滨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气流、气象等自然科学都要了解。他介绍道:“风筝在天上,冲浪板在水里,都要通过不同的力来让它们同时运作。所以,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这些都是我要去钻研的学科。”除了学习物理知识与气象水文,黄齐滨还从F1方程赛事里找灵感。“为了让赛车跑得更快,很多车队会进行风洞试验。我会借鉴他们的实验结论,赛车因此做了哪些改进、在空气动力学上有什么优化,都是可以拿来参考的。”
2021年,国际奥委会将帆船帆板一水翼风筝板列入2024年巴黎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对黄齐滨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在紧随其后的2021年全国风筝板冠军赛上,黄齐滨独得三金,分别是男子个人冠军、男女混合接力冠军和男女混合长距离赛冠军,成为了在该项目上足以代表中国队出战的关键人物。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前往巴黎。为了备战奥运,黄齐滨决定休学一年,积累实战经验,提升个人排名,真正开启了自己的第一个职业赛季。
“每场比赛都可能有意外发生”,黄齐滨回忆起去年年初,他在法国有一场比赛,当时的天气预报是风和日丽,但真正到比赛那一刻,海面上的风浪已经极具危险性了。“当时,海面阵风很大,最大风速甚至达到四十节,几乎相当于台风,虽然海浪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但对于水翼风筝板来说,强风往往才是最危险的,许多选手的风筝都因狂风而有所损坏。在这种情况下,别说速度如何,安全完赛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冲向终点不是胜利,安全回家才是。”
赛场上,很多选手喜欢专注在自己的比赛节奏上,心无旁骛,不受干扰。黄齐滨则是另外一种,喜欢观察别人。“风筝冲浪运动和帆船类项目不一样,视野不受干扰,所以运动员的视角是360度的,这一点给予我很高的自由度。我在比赛中观察对手,观察风向,时刻掌握场上动向。这种观察不会给我带来压力,反而更方便我去调整节奏和速度。毕竟,在场上能掌握更多信息,才能拥有更多的决策权。”
等风来
从2023年4月到9月,黄齐滨一天未歇,连续征战,一共参加了13场赛事,9登领奖台,并在荷兰世锦赛上凭借稳定发挥,为中国队拿下巴黎奥运会入场券。在拼下奥运资格后的第二天,他就病倒了,持续高烧不退,“病因很简单,人在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以后突然松下来,就是最虚弱的时刻”。
风筝本身,也会随着赛事而不断损耗。一年里,黄齐滨大概要淘换掉18-20个风筝。“当风筝不能以最完美的形态去工作,我就要更换器材了。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些旧风筝本身还是可以用的,所以我会把它们分给想要了解和练习水翼风筝的初学者,让这些旧风筝创造更大的价值,也为风筝冲浪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出份力。”
黄齐滨坦言,现阶段最大的考验,除了技术层面,还有器材方面。对专业赛手而言,装备的提升必不可少,赛手和设备合二为一,才能在赛场上完美发挥。这其中涉及到板、水翼和风筝等多个器材的相互配合,甚至水翼的每一次打磨,都有可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此,黄齐滨从2022年底开始,便与教练一起进行板和翼的探索与研发。他经常同世界高水平选手、装备制造商深入交流,通过自身对装备的感知,再加上所学习的气候、水文、空气动力学等知识,不断钻研,自己“造板”。
风与浪,看似难以捉摸,但在黄齐滨眼里,这些都是大自然赠与人类的、独一无二的景致。地球上的不同海域,水温不同,风向不同。海水咸不成,海水的密度高不高,种种细节都在印证着属于这片海的专属魅力。因为奔赴各地比赛的缘故,黄齐滨结识了说着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朋友,也把所到之处的风景铭刻于心。“在西班牙的最南部,塔里法老城里的人们生活惬意悠闲:在法国马赛,由于筹备奥运的关系,人们对各类运动展现出空前的热情:在毛里求斯,我看到蓝绿色的潟湖,水面清澈如镜。每一次手中操纵风筝、脚下踏着水翼板在海上驰骋时,景色在身旁飞跃,一切烦心事都被抛诸脑后,专注于动作,专注于滑行,这种感觉非常美妙。”
在速度与激情之外,黄齐滨偶尔也会经历漫长的等待。有时需要等风来,有时需要等潮退,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抱着“赢”的目标整装待发,却因为大自然的客观条件,不得不集体停驻在沙滩上,“每个人的眼里都藏着焦急,每个人都盼着早点下海,但水翼风筝项目和赛跑不同,不是一声令下就可以出发的”。等了一阵子,运动员们突然开始卸下心防,他们把胜负欲先放一放,仅仅是站在岸上聊着天。黄齐滨说,像这样的等待,更多的也是一种机遇,是人与人之间彼此交流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