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中小学生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探索

2024-07-18张瑞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7期

【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科技和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的相互融合,正在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小学生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以中小学生走入红色场馆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切入点,分析当前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尝试探讨数字赋能中小学生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策略,旨在为红色主题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赋能;红色教育;红色场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7-07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视察有关部门时强调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中小学生走进红色场馆接受红色教育,不仅发挥了场馆红色资源在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青少年核心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和精神力量,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科技和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的相互融合,正在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小学生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以数字赋能创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能够让青少年走入红色场馆,通过身临其境的全方位交互式体验,感受真实的红色文化,深刻体会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育人价值。

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本研究中“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是指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入红色场馆接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基于博物馆资源开展的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学方式、教学语言、学情预判、对学生心理认知的把握等方面都直接影响活动的学习效果。当前,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基于博物馆资源开展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在场馆资源利用、育人效果方面尚有不足。大多数博物馆因资金问题等原因仍将藏品的储存与保护视为第一要务,在开放时间、讲解人员配置上都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这限制了博物馆在其教育职能上的发挥,同时,博物馆的专题实践活动存在内容单一、枯燥乏味、流程机械化的问题。[2]

数字赋能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策略

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效、高质量开展中小学生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技术的应用,还要深入考虑教育内容、方法、评价等多个维度的融合与创新。本研究基于当前教育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和红色主题教育的育人目标,提出了数字赋能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策略。

1.构建红色虚实融合博物馆

虚实融合博物馆是实体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的有机融合。数字博物馆是基于互联网,利用数字化手段以实体博物馆的资源为基础信息,在网上建立的数字化博物馆。虚实融合博物馆可以辐射更多的学校用户、学生用户,解决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供需矛盾。同时,数字博物馆是实体博物馆的有益补充,学生在活动前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也可以在活动后聚焦具体内容巩固学习效果。比如,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开展的基于《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陈列的“我到香山来‘赶考’”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在活动前可以扫描二维码点击香山革命纪念馆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进入虚拟展馆——香山革命纪念馆,在线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观看《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展览。到馆活动过程中,以参观渡江战役使用的木船实物为例,直观性、形象性、稀缺性、趣味性的藏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探索渡江战役这段历史,从而优化学习效果,推动红色主题活动高质量发展。

2.搭建红色教育数字化共享平台

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利用3D数字动画、三维影像扫描、全息拍摄、知识建模等数字化手段建立资源库,将传统的红色教育资源转化为易于存储、检索和传播的数字格式,盘活红色教育资源。在分析筛选、加工归类、逻辑整合的基础上,以数据关联技术为基础,把分散在不同资源数据库的红色教育资源按时间、人物、地点、重要事件进行有机关联,并结合中小学各学科、各学段知识点辅之以语义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搭建一个区域内统一的红色教育资源平台,包含丰富的红色历史文献、图片、视频资料以及互动式微课堂等,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便捷的访问渠道,发挥资源聚合共享的最大效应,实现本区域红色教育资源的知识共享。在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活动前或者活动后高效便捷地调取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延伸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学习,大大提高红色主题活动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3.开发数字化展示与体验项目

红色场馆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发红色主题互动体验项目,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场景中学习和体验。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调动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和价值理解。比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发了“长征”互动体验项目,利用“4D+6面”全景影院立体直观还原长征场景,让学生学习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这段历史,激发青少年学习革命者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此外,运用数字技术开发新颖、趣味性强的小程序,组织学生把参加红色主题活动后的所思所想,用视频或者文字的形式线上打卡交流讨论,使学生成为红色主题教育的参与者、互动者,增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育人效果。

4.定制馆校融合红色教育数字化课程

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学习效果。将博物馆红色资源有机融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需要博物馆和学校深度合作。一方面要提高博物馆专业人员所需的教育教学能力,比如面对学生群体探索讲解词的课堂化并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等;另一方面学校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段、学科知识点与博物馆专业人员交流,了解馆藏展品相关的学科知识,双方深度融合组成课程研发团队,开发与博物馆馆藏相关的、高可用性的红色教育精品学案或微课程。比如,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展陈内容,通过实勘党史馆红色教育资源和与党史馆社教部教师深度交流,结合初二年级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开发了“承百年薪火 立青春之志——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研学手册及电子课件。打通学校第一课堂和博物馆第二课堂的壁垒,学生在进入党史馆参加红色主题活动时,沉浸在党史馆丰富多彩的主题场景,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在潜移默化中让红色基因深入人心。

结 语

数字化为中小学生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赋能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有效的红色主题教育体验,可以让青少年更有效地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激发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1).

杨曦,周炜杰. 用好博物馆 讲好“大思政”[J]. 现代贸易工业,2024(10): 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