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的有效措施

2024-07-17郁冬

科技风 2024年19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核心要素。职业院校开展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进行建设,让行业、企业都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之中,确保培养人才可以满足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要求。本文联系产业学院的内容,阐述了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的重要作用,围绕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深化智能制造行业了解、增强行业企业沟通联系、深入开展育人合作、积极开展总结反思工作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措施

产业学院不仅是职业院校的一种新办学形态,还是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职业院校注重对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进行建设,可以促进行业、企业和学校进行联动,并在资源共享和相互协作中,实现推动行业发展、助力企业用人、加强学校建设和加速学生成长的目标[1]。

一、产业学院建设的内涵与内容

(一)内涵

产业学院是指为了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以应用型高校为重点,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参与建设和管理的全新校企政合作模式。由于产业学院是围绕某个具体行业产业,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和企业技术特长强强联手,因此有效运用后可以为行业产业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专业的技术人才,推动相关行业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产业学院进行建设,增强了学校、行业、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进一步提高校企之间的融合程度,并形成学校、企业、行业和学生共赢的局面。

(二)内容

产业学院建设的内容主要有:(1)共同培育人才。当地企业在通过所构建的产业学院与职业院校取得联系以后,就可以对新时期下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共同确立,并在行业企业深入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以后,让培养的人才深度参与到相关行业企业岗位工作当中,服务行业企业更好地发展。(2)共研专业课程。在有效了解职业院校原来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后,可以积极吸收行业新标准、新规范和新工艺,从行业发展规律和企业实际项目入手,对专业现行课程资源进行共同开发整合,在提高行业企业参与程度的基础上,所制定的课程教育体系也能更加贴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3)共建实训基地。根据职业院校现有的实验实训场所,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相关实践教学资源,并通过开发建立更多企业实践、实训和实习基地,极大满足学生专业实践学习的需求,培养并锻炼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能力[2]。(4)共担教育教学。在培养行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时,企业和学校也都要主动参与进来。在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管理骨干教学引导下,学生也能获得全方位的培养与锻炼,并为学生后续学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5)共助就业。行业和企业加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更好把握行业企业发展及用人实质需要,有了行业企业的加入,职业院校可以优化自身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的人才可以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最终实现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目标。

二、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并在2021和2022年相继出台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为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提供了顶层规划和政策支持。在职业院校加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以后,就可以结合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实际状况,引导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当中,在推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工作模式创新升级的同时,职业教育事业也能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二)培养更多行业需要的人才

智能制造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涉及的内容有人工智能技术、并行工程、人机一体化等内容。要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就要职业院校为其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加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以后,职业院校就可以对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并在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参与协同育人工作以后,向行业企业输送更多需要的优质人才,智能制造行业稳步发展目标也能顺利实现。

(三)促进学生专业成长和高质量就业

相较于高等院校毕业学生,职业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会更大,只能通过贴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获得竞争优势和顺利就业。在加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以后,职业院校就可以从智能制造产业角度入手,对相关职业岗位群和用人需要进行深入了解,然后与行业企业共同构筑专业教育课程、实践实训基地等,让学生在系统性的学习、培养和锻炼中,获得专业成长发展,顺利完成就业[3]。

三、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一)智能制造产业了解不全

从实际情况来看,职业院校对智能制造产业了解还不够,主要表现为智能制造相关行业把握不准、不同行业岗位职群掌握不清、行业企业用人标准要求了解不够清晰等,这都会对产业学院建设和相关人才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学校企业沟通联系不足

调研发现,学校与企业沟通联系还不够紧密,具体表现为没有围绕行业用人需要和专业要求核心能力,与智能制造行业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和确立合作意向时没有以智能制造产业应用需求为导向,对学校和企业存在的优势资源没有进行充分挖掘与整合等,这都会对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和协同育人工作实施产生极大的影响。

(三)行业企业参与深度不够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的深度还不够,具体表现为没有围绕职业岗位需求,对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进行开发建立、没有基于合作平台对产教融合实践实训基地进行共建等,这无疑也会对专业嵌入智能制造产业链条和培养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产生不良的影响[4]。

(四)总结反思工作较为忽略

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上,对其实施取得效果及存在问题总结分析较为忽略,即便是开展也只是停留在产业学院建设实施取得的人才培养成效了解上,对建设实施过程显露出的各种问题深入分析和优化改进考虑不够,这无疑也会对产业学院在职业教育中应用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四、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的有效措施探究

(一)深化智能制造产业了解

职业院校在对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进行建设之前,应该先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体内容包括:(1)了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状况。执行时可以采用搜寻相关行业资讯方式,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了解。涉及的内容应该包括智能制造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发电、钢铁制造、智能家电、电动汽车、智能交通等新的行业;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仪器仪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装备在制造领域中应用以后,就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步伐;从各方面统计数据来看,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尤其是互联网+制造业这一新模式的出现,使工业互联网发展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并在石油、化工、钢铁、机械、能源等行业有了广泛的应用,这些变化也深刻地改变了全球制造业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2)把握智能制造行业岗位职群。在了解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状况以后,对智能制造行业的岗位职群进行了解分析,也能为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实践中,要将注意力放在智能制造核心专业上,比如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包含职业岗位有机械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生产工程师、设备维护工程师等。在有效了解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对应职业岗位以后,后续职业院校与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也会变得更有针对性。(3)掌握智能制造产业用人需要。在综合所得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群相关信息以后,我们就能知道智能制造产业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更为渴求。这就提示职业院校在对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进行建设时,要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让智能制造相关行业和企业有效参与进来,共同促进这一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5]。

(二)增强行业企业沟通联系

职业院校在对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进行建设时,还要主动与相关行业企业取得沟通联系,为后续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关内容包括:(1)构建沟通交流平台。实践中可以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通过召开行业发展大会、引导校企交流合作等途径,让职业院校和智能制造相关行业企业有更多沟通交流和相互了解彼此的机会,也为后续学校企业开展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促进职业院校与智能制造行业企业深度交流以后,就可以引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内容,让相关行业企业对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然后与职业院校达成初步的育人合作和共同发展意向,具体包括共同挖掘各自存在优势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等。(3)共同构建育人计划。在有效制订育人计划以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才能科学建立和顺利实施。实践中,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所了解到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信息和相关行业企业提供的数据资料,对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制订,执行时相关行业企业也可以围绕自身经营发展和职业岗位用人需求,对职业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完善,使其更加贴合新时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实质需求,后续协同育人工作也能有条不紊地实施。

(三)深入开展育人合作活动

首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职业院校和相关行业企业要深入挖掘各自存在的优势课程资源,比如职业院校拥有较为系统完善的智能制造理论课程教育资源,相关行业企业则拥有丰富多样的智能制造实践操作课程资源。将这两项资源融合起来以后,为学生智能制造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从职业岗位需求和知识能力并行角度入手,开发教学一体化课程。可以将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和企业实战专家邀请进来,围绕真实的工作内容对智能制造教育资源进行共同建立。其次,打造实践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入手,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可以先将产教融合实践实训基地融进企业,然后将专业嵌入智能制造产业链条当中,通过使课程教学真正对标企业生产环节,并在课堂上引入真实的工作情景,达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目的。另一方面围绕智能制造支撑技术、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发展内容,构建跨专业群的智能制造复合型、应用型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同建立的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中心、电气自动化应用实训中心等发挥作用,提高学生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持[6]。再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有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打造线上教学平台,将学校、行业和企业共同制定的课程资源上传到平台上,供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讨论。甚至还可以借助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将真实的企业生产环节及操作过程模拟还原,供学生观看学习和实践操作,实际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也能得到提高,并且校企合作也会变得更加深入。最后,共建专业教师队伍。在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让相关行业企业的核心骨干成员加入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教师工作队伍当中,并全权负责学生专业实践学习与训练工作,让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训练中成长为智能制造行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四)高度重视总结反思工作

首先,构建科学有效评价体系。在对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时,可以从结果性和过程性两个层面入手,前者更为注重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实施可以取得的效果,后者则更为关注产业学院建设过程和学生学习适应情况。通过两者有效结合,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更好地把握和分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情况和运行可以取得的效果[7]。其次,明确各项评价指标。在结果性评价体系中,涉及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培养人才能否满足企业需要等;过程性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有行业企业参与情况、校企合作实际深度、学生学习实践态度等。在对这些评价指标明确赋值以后,就可以得到真实的产业学院建设实施评价结果。最后,注重评价结果运用。针对所得的评价结果,职业院校也要进行合理的运用。操作中要注意对每项评价内容及得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与分析,这样在后续开展工作中就可以对其进行持续优化改进,比如发现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问题,后续就融入了产业教育紧密融合和“1+X”证书制度内容,使校企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并保证培养人才质量可以达到行业企业发展的用人要求。

结语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也提出崭新的要求,除了要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深化校企之间合作以外,还要紧跟时代潮流,对新型育人模式进行运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让职业院校和相关行业获得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永涛,董金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与实践[J].职业,2023(05):8386.

[2]蔡军.五年制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的校本实践——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例[J].教师博览,2022(06):128129.

[3]董传民,李晨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智能制造特色鲜明的国家“双高计划”院校[J].走向世界,2021(22):122124.

[4]谭华,付小全,张玉勋,等.产业学院从“传统机械制造”到“智能制造”转型的新工科模式建设[J].科教导刊,2021(20):128131.

[5]元军伟,元志利,董金梁.产业学院背景下机器人技术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22(13):284286.

[6]向炜,黄贞贞,彭华武.政校企协同的产业学院建设研究与实践——以襄阳高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学院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3):134138.

[7]任清华,林志荣.基于“1+N”产教协同育人的智能制造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2(01):280284.

课题来源: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研究”(ZYB437)

作者简介:郁冬(1977—),男,汉族,江苏靖江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