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的影响
2024-07-17翟昊岩
债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提高融资效率,推动社会经济高水平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间接融资在我国融资结构中依旧占据较大比例,要想持续推动我国在“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债券市场,提升间接投资效率。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现阶段债券市场现状以及市场融资的相关概念,论述了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区别,并结合相关经济市场数据,研究债券市场对各类间接融资的作用,并以此分析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的影响,提出债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相关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实体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已经成为除银行贷款以外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对我国社会金融体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当前我国的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在120万亿元以上,且债券发行规模呈持续上涨状态。然而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债券市场依旧存在着交易量和交易活动不够活跃,缺乏流动性等问题,债券市场依旧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在新的全球经济发展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扩大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把握间接融资在债券市场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激发各大银行以及金融机构在债券市场中的融资活跃度,强化间接融资效率,优化相关服务质量。
一、研究背景分析
(一)当前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的债券市场经历了长达20年的发展历程。2007年我国成立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我国推行的注册制有效提升了债券市场发行效率,提高了发行质量,此后大量债券投资形式例如短期投融资券、永续票据、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的出现推动着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5年12月,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注册的债务融资工具已经超过8.8万亿,在整个债券市场中占比20%左右,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推动着我国金融行业市场化机制的改革,持续深化金融行业体系,拓宽金融市场广度。
(二)市场融资概述
市场融资主要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不需要金融中介的干预,直接进行融资的形式。直接融资形式下的资本供应方通过直接购买资本需求方的金融证券或签订相关协议,为资本需求方提供发展资金。例如债券、股票以及个人贷款等都是直接融资中常见的形式。间接融资则是根据资本需求方的资金需要为其提供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或服务。资本需求方根据自身的实际资金需要选择合适的融资形式,通过定期支付金融产品或服务的相应利息实现企业运行资金的流通,是当前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首选融资模式。
(三)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区别
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资本供应主体不同,直接融资的资金供应主体为资金剩余者,通过债券、股权等形式与企业直接建立联系,而间接融资的资金供应主体大多为第三方金融机构,通过一定方式向资金剩余者筹集资金,并和企业建立债券联系;第二,资金使用期限不同,直接融资模式下的借款使用期限较长,甚至在股权融资方式下,其资金使用期限可以不断延长,间接融资主要通过和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合同,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借款期限,一般资金使用期限较为短暂;第三,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的主体不同,直接融资中的资金使用监督主体为资本供应主体,间接融资的资金使用监督主体则是各个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第四,融资成本差异性,直接融资模式下的融资成本为发行费用,而间接融资成本则含有融资手续以及贷款利息费用;第五,中介性质差异,直接融资的中介机构主要负责股票和债券的发行,证券公司作为中介机构主要用于承销,间接融资的中介机构则是直接进行资金募集,并联系相关金融机构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资金服务。
二、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的影响分析
间接融资主要通过商业银行或各类政策性银行在债券市场中发行或购买债券体现,因此研究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的影响可以从银行目前在市场中的持券、债券市场的永续债、二级资本工具、金融证券等占比作为分析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影响的依据,综合分析关系到债券市场间接融资操作的各类商业和政策银行以及非银行投资者在商业银行和政策银行中发行的间接融资债券以及其他发行人利用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投资者等发行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形式。通过综合各方面因素,本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的影响:
其中,T代表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的总影响,M代表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在机构内的间接融资,N代表非银行投资者在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内的间接融资,Q代表其他发行人在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中的间接融资,R代表非银行投资者利用其他发行渠道开展的直接融资。为了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还应该利用倒推法对计算数据进行检测:
假设银行在债券市场中的持券占比为E,则:
假设债券市场中的永续债、二级资本工具、金融债的存续占比为F,则:
利用年末托管数据对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的总影响进行计算,考虑企业、政府、中期票据债券以及各类非法人产品、柜台市场、其他交易所等非银投资者,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得出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分别计算银行在债券市场中的持券占比以及债券市场中的永续债、二级资本工具、金融债的存续占比下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的作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的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永续债、二级资本工具、金融债可以看作广义角度下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的影响,银行债券可以看作资本角度下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的影响,通过对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债券市场对融资总体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银行债券和广义角度下的金融债券上。
三、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影响的具体体现
(一)促进间接融资
债券市场促进间接融资的完成主要体现在负债、资本以及资产等方面。第一,在负债方面,债券市场能为银行提供充足的补充资金,实现贷款的发放。银行以及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普通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以此向社会发放贷款,为社会提供资金。在这一过程中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以各类债券的形式向投资人搜集资金,随后向贷款人提供资金,例如目前债券市场中的小微企业债、政策性金融债,以及各类专项债等都是间接融资的形式,将融资后的资金利用贷款的方式直接投入社会实体经济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债券的融资过程在资本角度可以看作债券市场为银行以及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补充渠道的形式,以此强化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投放能力。例如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等都是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进行资本补充的有效手段,能为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开展各类信贷活动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保障间接融资顺利高效开展;第三,在资产方面,债券市场还能为债券的出售方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贷款融资相比,此类间接融资形式流动性更高,商业型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可以直接进行债券融资。
(二)提高间接融资担保服务质量
债券市场对间接融资的影响还体现在其能进一步提高间接融资担保服务质量上,为间接融资提供质量更高的担保品。例如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可以将自身持有的地方政府债券、国债等作为担保品,进而降低间接融资难度,提高贷款发放率。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中主要的债券担保品有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两大类,在债券担保品方面,质押债券商业银行债券在商业银行债权中的占比已经超过1.7%,在政策性金融债券中的占比则高于25%,其主要参与者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其政策性银行质押业务规模已经高达88.64%。
(三)提供更高效的信息和估值服务
债券市场为间接融资提供更为高效的信息以及估值服务主要体现在债券市场高效的信息披露制度上,在债券市场中可以清晰了解融资主体、利率以及规模等相关信息,并且债券市场各种类型债券普遍存在流动性较大的特征,因此其市场定价合理性高,符合市场价格体系,商业银行以及各类政策性银行通常以贷款定价中的相关信息例如市场隐含评级、收益率曲线等工具作为定价标准以及风险评估与定价的重要指标,同时第三方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内部也会将贷款定价作为内部估值定价的主要参考。同时债券市场还能为间接融资提供更为高效的估值服务,例如中债估值中心每天发布各类估值曲线已经超过3500多条,同时每天发布的债券风险指标、债券估值信息超过10多万条,涵盖各类债券如中资欧元债和美元债、离岸人民币债等可以流通的各类币种债券。同时每日更新大量市场债务违约信息、市场隐含评级信息以及各类中债指数等,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等债券市场参与者的主要估值和风险评估标准。
四、债券市场和间接融资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对企业债券投资重视力度
各大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企业债券投资的重视力度,积极寻求各类参与企业债券投资的渠道,例如参与银行债券市场、设计债券基金、 成为做市商等。在具体实践中,相关银行应该以企业债券的承销方踊跃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并且积极以投资者的身份利用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开展投资,在实现较高收益回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优化银行资产组合形式;在做市商方面,商业银行在资金以及人力资源服务等方面都占据着较大的优势,通过做市商能进一步强化债券市场之间的流动性,进一步保证债券市场的稳定持续发展;最后为了有效激发债券市场的活力,商业性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还能以股权多元化的方法建立基金管理公司,提高间接融资效率。
(二)不断创新债券市场融资产品
我国的金融体系主体为各个商业性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为了保证间接融资在债券金融市场中的持续发展,各类银行应该不断创新债券市场的融资产品,丰富债券发行、投资以及承销等流程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活力,例如某国的银行同样作为企业债券的承销机构,其企业债券的承销量以及承销金额占比都在80%以上,我国相关银行可以借鉴改革发展经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势进行业务创新,例如为企业债务重组、企业兼并、企业收购、企业资产重组等提供相应的咨询管理服务,又比如为上市公司以及债券商提供质押贷款、过桥贷款等金融服务等。
(三)营造良好的债券市场发展氛围
近年来,我国的资本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相对较晚,部分区域依旧没有形成成熟的经济发展机制,导致尽管区域内经济飞速发展,但同样存在较高的资金风险,基于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地的债券市场环境进行约束,重视对债券市场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债券的运行,例如采取线上线下双重监督管理等形式,统计并公布相关资金来源,对各类相关债券机构与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债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为间接融资提供更为高效、安全、科学的发展环境。
结语:
总之,债券市场是更为高效便捷的融资方式,对间接融资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间接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其风险管理、政策引导能为其提供更为稳定高效的发展环境,基于此,必须深入发掘间接融资与债券市场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债券市场调节间接融资效率,不断推动我国债券市场高质量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