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消暑祛湿有“三豆”
2024-07-15杨明博
受访专家

杨明博 西安市第八医院中医肝病科副主任医师,长安医学张氏肝病流派第四代传人。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肝病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亚太肝病诊疗联盟委员,西安市中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脂肪肝学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中医药防治。
湿是中医“六淫邪气”中的一个概念,又称湿邪、湿气。很多人出现身困乏力、舌苔白腻、大便稀溏,这就是典型的湿气重的表现。《湿气论》记载:“盖闻坤土主湿,湿土寄旺四季,而春夏为甚,季夏为尤甚。



一年之中季夏,即最后一个夏月,三伏天之时,最易感受湿邪。这时气候炎热,水汽蒸腾,人体毛孔舒张,外界湿度较大,容易侵袭人体;再加上夏季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损伤脾肾阳气,水湿不能代谢,内停于体内,湿气就会尤为严重。
“湿气重”的危害
湿邪黏滞脾胃时,会损伤脾阳,困住脾胃,让脾胃无法正常运转,导致脾胃的升降紊乱,继而出现胃胀胃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排便不畅等不适症状。
湿邪黏滞肺时,会阻碍肺气的宣降,还会jo7vKo0M2ojTZofqKP5cwuoNf4uA8D27uRQwcoIYhQc=聚集形成有形的痰液,轻则出现咳嗽气喘痰多,重则导致肺气肿、肺水肿等疾病。
湿邪黏滞肝时,会阻碍肝气的疏泄,肝气不疏不仅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还会导致情绪的变化。
湿邪黏滞心时,会损伤心阳、阻碍心气、扰乱心神,继而导致失眠、头痛、健忘、头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湿邪黏滞肾时,会损伤肾阳,导致肾的气化功能受损,水液代谢障碍,继而出现腰膝酸软、下肢水肿、夜尿多、小便不利等。
要祛湿先健脾
在暑伏之际,当“长夏应脾而养化”,以健脾祛湿为养生保健的总原则。脾主运化,不仅运化食物,还运化水湿。当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时,体内的水湿能够及时排出,从而保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当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时,水湿无法及时排出,就会在体内积聚形成湿气。夏季多汗,伤津耗气,饮食方面要以脾胃容易吸收的粥、汤为主,减轻脾胃负担,多选用清热利湿、健脾开胃之效的食材,清淡饮食、补脾益气。
药膳专著《饮膳正要》有“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的说法,菽指的是豆类,夏季可以多食用“三豆”以清热消暑、健脾祛湿。
1.绿豆
《本草求真》记载:“绿豆味甘性寒,据书备极称善,有言能厚肠胃、润皮肤、和五脏及资脾胃。”清代名医王孟英认为:绿豆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润皮肤、消浮肿、利小便、止泻痢,析酲弥疫。浸泡发芽,摘根为蔬,味极清美。生研绞汁服,解一切草木金石诸药、牛马肉毒,或急火煎清汤,冷饮亦可。
绿豆性凉,味甘,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作用。潮湿闷热的天气,适量食用绿豆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起降温消暑的作用;除了消暑降温,绿豆还有祛湿的效果,通过利小便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
绿豆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煮汤、熬粥、制作糕点等。其中,绿豆汤是最常见的食用方式之一,煮绿豆汤时,可以加入一些冰糖或蜂蜜等调味品,以增加口感和营养价值,还可以与其他食材一起搭配食用。《遵生八笺》提示:“绿豆淘净,下锅加水,大火一滚,取汤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滚则色浊,不堪食矣。”即绿豆的清热之力在皮,煮绿豆汤时不要久煮,这样熬出来的绿豆汤颜色碧绿,清热效果最好。同时,要注意绿豆性寒,对于寒湿或脾虚湿重的人群,不宜多食。
2.赤豆
赤豆也称赤小豆,性味甘、酸、平,《本草纲目》认为其“能利水消肿”,有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的功效。赤豆含有较多皂角苷,该成分有利尿的作用,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体液新陈代谢,起消除水肿的作用。通过促进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可以清除体内的热量,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清热功效。赤豆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水分。从中医角度说,就是可以健脾,帮助脾胃运化水湿,防治水液积聚成湿。此外,赤豆色赤,与心相应,又与夏季相应,夏季食用赤豆还可以补血养心,调理气血。赤豆单独煮水喝就有不错的祛湿功效,也可做赤豆汤、赤豆粥等。
3.扁豆
扁豆被称为“祛湿第一豆”,《药性辨疑》认为,“扁豆专清暑……消水湿”;《本草纲目》记载,扁豆“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中华本草》认为,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小儿疳积等。
扁豆的不同在于性味偏温,不会伤害脾胃。对于虚寒体质、不适宜用寒凉食物清暑祛湿的人群来说,可以食用扁豆祛除湿邪。扁豆气味清香,具有芳香醒脾的功效,能补益脾气,促进脾胃运化水湿,同时清香气味还能化去浊毒,即湿热积滞产生的毒邪,具有解毒的功效。扁豆炒后食用更能发挥其健脾化湿的作用,还可与山药同煮,做扁豆粥等。需要注意的是,在烹饪扁豆时要确保煮熟,谨防食物中毒。
(编辑 池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