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寻常的尿常规检查

2024-07-15丁玮洁

祝您健康 2024年7期

尿常规检查与血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合称为三大常规检查。我们日常体检或看病就医时,一般都会进行三大常规检查中的一项或多项。然而,可能大家并不清楚做这些检查,可以查出什么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仔细了解一下尿常规这项检查。

为什么要做尿常规检查

尿液是我们身体中排出的代谢物,它的形成有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当血液进入肾脏后,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葡萄糖、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形成最终的尿液,再经输尿管被输送至膀胱,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正常人尿液的颜色、成分、气味等会随着饮食、用药而略有变化。许多疾病会影响尿液的理化性质,这些变化都会在尿液的常规检测报告中体现出来。

尿常规检查可以查什么

当身体出现炎症反应、肾脏出现相关疾病和进行糖尿病等筛查时,尿常规检查就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意义。通过尿液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有效判断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

那么,尿常规检查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呢?其实通过报告单,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主要分为两类,即理化性状检测和形态学分析。

1.“望”“闻”“测”,了解尿液的物理性状

尿液的物理性状检查,主要包含尿液量、气味、外观、密度等方面。

正常的人体尿液是浅黄色澄清液体,具有特殊微弱的气味,可通过简单的“望”和“闻”来进行检测。通过嗅觉来闻尿液的气味,可以排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机磷中毒、苯丙酮酸尿症等疾病。

尿液量一般是指24小时的尿液总量。在排除生理性饮水过多或使用药物、静脉输液等情况之后,病理性的多尿常见于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等疾病。在排除生理性饮水少、出汗等情况之后,病理性的少尿可见于休克、脱水、严重烧伤等。

尿液密度也称为尿比重,属于尿液本身的物理指标,可以用尿比重折射仪检测,也可以用尿液干化学试纸法来进行初步检测。病理性的尿比重升高常见于高热、脱水、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病理性的尿比重降低可见于尿毒症、尿崩症、神经性多尿等。

2.尿液干化学试纸法测尿可知病

尿液里有人体代谢的各种成分,这些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或尿液的酸碱度改变,能反映人体是否罹患某些疾病,也可能是某种疾病发出的预警信号。

目前,主要采用尿液干化学试纸法进行测定,可检测的项目有酮体、蛋白质、葡萄糖、尿胆原、亚硝酸盐、胆红素、维生素C、白细胞、红细胞、酸碱度等。若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呈阳性,则提示有肾炎的可能性;尿白细胞增多,通常考虑有泌尿系统感染;尿潜血或者红细胞阳性,说明患者可能患有泌尿系统结石、感染或肿瘤等疾病;尿葡萄糖升高,应考虑是不是血糖升高,要小心糖尿病。

正常的人体尿液呈弱酸性,酸碱度降低常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增高常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等。

3.形态学分析,眼见为实

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其中,除了红细胞、白细胞可以用尿液干化学试纸法来检测,其他通常是采用显微镜镜检的方式进行分析。医生可以直接对尿液进行检查,也可以将尿液通过离心的方式浓缩成尿沉渣后再检查。尿沉渣中的一些成分,有明确的病理意义与辅助诊断疾病的价值。

尿常规检查的理化性状检测和形态学分析相辅相成、互相弥补和互相印证。根据所患疾病的不同,临床上通常采用组合方式对尿液进行检查。

如何留尿有讲究

尿常规检查对于受检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所以确保其检验结果质量就尤为重要,要把握好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检测前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样本采集。不同于血液、组织样本,尿常规的样本采集主要是由受检者自行完成,所以受检者在采样前需要详细了解各种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4点:

(1)尿液样本一般取晨尿,因为其浓缩度高,有利于提高化学成分的阳性发现率和形态学分析。

(2)取样时应尽量留取中段尿。初始和终末的尿液可能会受到尿道口周围细菌污染,导致尿液检查结果不准确。同时,还须注意在采样过程中避免在尿液样本中混入其他体液。

(3)采样容器应干净,避免采样容器内其他物质污染检测样本;采样容器不能漏液,防止影响检测结果。

(4)样本采集后须及时送检。因为尿液组成成分复杂,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导致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例如,随时间延长,尿液的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等都会变化。

尿液作为一类对疾病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尿常规检查结果对早期疾病的诊断、疾病治疗疗效的检测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且具有采样方便易行、检测成本低,检测效率高等优点,这令其成为临床常见的检测项目之一。

目前,尿液检测主要依靠仪器来完成,所以检验中的质量控制重点在仪器检测的全过程,由检测实验室把控。

在完成检测后,得到的检测结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检测报告。在受检者拿到检测报告前,检测实验室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并完成报告的发布,这是检测后的质量控制重点。审核内容包括受检者的基本信息、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

尿常规检测结果易受饮食、用药、样本采集不规范、样本变质、检测过程失控等因素影响。通过对检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可保证尿常规的检查结果准确可靠,使每一位受检者都能拿到一份可信的尿常规检查报告。一份可信的尿常规检查报告能准确反映身体机能的代谢情况,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这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受检者的健康情况,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评估治疗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编辑 黄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