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幼儿教育中的幼小衔接实施策略探索
2024-07-12肖鹏霖
肖鹏霖
摘 要: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的过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不仅要为幼儿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和习惯,还要做好小学与家庭之间的联络枢纽,通过强化幼小衔接,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文章从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出发,探索了幼小衔接实施对策,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小衔接;管理环境;家访
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的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管理工作,相关人员需要对现阶段我国幼小衔接教育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以帮助幼儿更顺利地过渡到小学阶段。对幼儿而言,他们为进入小学而做的准备,不仅仅是一种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塑造过程。这种准备过程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将深入探讨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以期能为幼儿的成长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希望这篇文章对广大同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当前幼小衔接教育现状
(一)幼儿教师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众所周知,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是千差万别的。在教育领域,教师和家长的观点也存在显著差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家长的监督也不可或缺。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一方面,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较少,一些幼儿教师甚至根本不重视与家长的交流;另一方面,家长对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状况的关注也明显不足。教师未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而家长也很少主动向教师询问幼儿的情况。这种情况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会严重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高度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教育模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发展的环境。
(二)家长的思想观念有待优化
家长的思想观念对幼儿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当下许多家长对幼儿的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他们错误地认为教育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忽视了自身对幼儿的影响。幼小衔接对幼儿的成长而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家长必须改变原有观念,并在思想上给予足够重视。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家长需要与教师建立有效沟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通过充分了解幼儿的在校情况,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定期与幼儿开展谈心工作,家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这样,家长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还能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从而有助于实现和学校、教师共同为幼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简而言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做好思想准备,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观念转化为实践,为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履行好应有的职责。
二、幼小衔接实施对策
(一)创造科学合理的管理环境
幼小衔接教育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创造科学合理的管理环境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管理环境可以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交发展。幼儿在小学期间的成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幼儿园时期所接受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因为在幼儿进入小学之前,他们在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养成了各种习惯。所以,在环境营造方面,需要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三方凝聚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首先,为了创造科学的管理环境,幼儿园需要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和规划。幼小衔接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在顺利过渡到小学后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继续健康成长。因此,幼儿园需要明确这一目标,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育规划和措施,以更好地指导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工作,确保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开展,这对幼儿升入小学开展学习非常关键。其次,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作风,给幼儿提供一个科学的管理环境,这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最后,对家长而言,应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与他们互动,分享故事,一起玩耍。这不仅可以增强亲子关系,还可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举止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使他们能够在小学期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就具体策略而言,幼儿园可以创设一些模拟小学的环境,让幼儿对小学的环境和规则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设置幼小衔接主题墙,让幼儿以“我心中的小学”“小学我来了”等为主题,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为将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二)有效利用新颖教学手段开展课程教育
首先,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都需要有明确的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降低幼儿的理解难度,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幼儿的能力,提升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辅助教学,积极收集各类教学信息,然后通过整理以幼儿易于吸收的方式呈现出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但网络中的信息繁杂多样,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时,需要特别注意信息的筛选和内容的呈现方式,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处于好奇心旺盛且辨识能力较弱的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在选择和使用多媒体信息时必须谨慎,避免一些不好的信息误导幼儿。
(三)创设和谐的互动教学氛围
在教育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十分关键,尤其是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它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绝对性的作用,因为师生关系良好,那么幼儿就愿意去听教师的教导,对教师强调的一些重点问题,能在内心深处产生认同;并且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愿意和教师分享,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使之更加适合幼儿的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所以,在幼小衔接的教育中,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以友好的态度、平和的语气、幽默的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拉近自己与幼儿的距离。
此外,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多是由教师一个人在上面讲,幼儿在下面听,这导致双方交流出现障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助于幼儿更容易理解学习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在日常的互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细心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为其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针对幼儿课堂理解能力不好,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课堂中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等情况,教师在幼小衔接的教学中,一定要想办法让幼儿爱上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考虑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可以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幼儿在这期间也可以有效进行游戏互动和学习互动,这也有助于教师和幼儿构建良好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游戏,给幼儿传输相应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做“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游戏不但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幼儿灌输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在课堂作业布置方面,教师要重视与家长的配合,可以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玩这个游戏,加强互动,实现教育效果的强化。
(四)积极开展家访,了解幼儿的情况
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幼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出多方面的转变。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教师和家长必须齐心合力,共同努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教师为了能和家长有效开展合作,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采用家访的方式。家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不仅是教师了解幼儿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的最佳途径,也是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桥梁的重要环节。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情况,全面地认识每一个幼儿,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例如,某幼儿现在正处于幼儿园大班,即将升入小学。在幼小衔接阶段,该幼儿的母亲对即将到来的变化感到担忧,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家访。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详细询问了幼儿的家庭条件、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也观察了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通过与家长的深入交流,教师了解到该幼儿在家里十分活泼好动,喜欢户外运动和阅读。同时,家长也向教师反映了幼儿在学习上的一些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等。
基于家访所得的信息,教师为该幼儿制订了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此外,教师还特别注意在课堂上与幼儿进行互动,鼓励其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以提高他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通过家访,教师不仅更全面地了解了幼儿的情况,还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双方共同商讨如何更好地支持幼儿完成幼小衔接,形成了教育合力。在家访后,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交流幼儿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共同为他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最终,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成功适应了小学的学习环境。其学习进步明显,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这充分说明了家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和家长紧密合作的必要性。
另外,在信息技术时代,如遇到不方便家访的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和家长进行交流,以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经常使用网络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交流幼儿的学习情况。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行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还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挑战。在理论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我代表原始的冲动和欲望,自我是调节本我与外界关系的媒介,而超我则是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内化。
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面临环境、角色、任务等多重转变,这些转变可能带来心理压力和适应困难。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建立健全的人格结构,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尤为重要。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措施。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利用故事、游戏等方式,向幼儿传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其次,教师可以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例如,针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情感交流等方式,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针对幼小衔接工作而言,教师要有效完善教学模式,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此才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进而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成长,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昆. 幼小衔接视角下教师对儿童语言入学准备观念的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09):104-109.
[2]赖卓华. 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家、园、校合作共育模式探索:以广州市海珠区儿童入学准备工作为例[J]. 教育观察,2020,9(28):22-24.
[3]崔林艳. 幼小衔接视角下入学准备问题与对策研究[J]. 家教世界,2022(12):61-62.
(责任编辑: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