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切入点构建音乐专题复习课堂

2024-07-12刘爽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刘爽

摘  要:音乐专题复习教学的重要性在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背景下越来越突出,在音乐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其不仅能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也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音乐复习课程设计阶段找准切入点,能为专题复习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实践参考性意见,其同样是促进与提高音乐专题复习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文章对《常见西洋乐器音色及分组》音乐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音乐综合复习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供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音乐专题复习;音乐教学;西洋乐器音色及分组

孔子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教学是不可缺少的课程组成部分之一。有效的复习在整个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则将更多的精力投身在常规单元音乐的教学中,忽视了对所学知识进行汇总教学的重视度。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对音乐学习的认知还较为片面与点状化,而音乐复习课的开设恰恰能使这些点状化的知识连成线,甚至变成面,从而增强和拓宽学生在音乐素养上的认知,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程度,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音乐教学质量监测背景下小学音乐复习课教学现状

纵观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复习课的开展和相关理论研究,对音乐复习课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涉及较少,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成为音乐教师教学的“烫手山芋”。2016年,教育部首次实行中小学生音乐教学质量监测,这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解运用以及整合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正可以通过音乐复习课的教学来实现。

但对音乐教师而言,由于缺少系统性的指导,所复习的内容又相对较多,复习的教学时间较短,不知道如何操作成为阻碍教师有效开展复习课的重大“拦路虎”;对学生而言,复习的内容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所以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从而在复习课程上缺少足够的学习热情,这些因素都成为教师顺利开展复习课堂的“绊脚石”。在国家质量监测的大环境下,音乐教师只有迎难而上,才可能获得胜利,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收益。由此可见,复习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教师掌握策略,不断实践,提升复习课教学效果。

二、找准切入点,巧妙构建音乐专题复习课堂的策略分析

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在音乐教学中,切入点正如这撬动地球的支点一样,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虽然将复习课的开展落实到常规教学中有一定的困难存在,但是只要音乐教师有信心,找准正确的教学切入点,并巧妙地构建音乐专题课复习课堂,就能化繁为简,让学生增加对复习课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复习课的上课效率。下面以复习课《常见西洋乐器音色及分组》的教学为例,针对切入点设计的几点思考做如下分析。

(一)情境切入,入情于生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指向性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教学场景,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借助情境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将教学内容转换成具象的场景,从而加速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在复习课上,运用情境教学法来进行导入教学,不但可以高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将复习效果从巩固向能力提升靠近,也能帮助学生整合已有的知识,掌握相关学习方法,为接下来的复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学生一旦进入情境,将情感融入课堂中,便会激发学习兴趣,那么相对枯燥的复习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动和充满活力,对学生知识的输入与掌握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并能够有效提高复习课知识巩固过程的时效性。因此,情境教学法在复习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对构建灵动的复习课堂有着积极的实践价值。

从课例《常见西洋乐器音色及分组》来看,可以将《彼得与狼》作为本堂课的切入点,并贯穿课程始终,这正是情境教学在复习课上运用的一大亮点。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可采用闪卡游戏的形式,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西洋乐器图片高频闪动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图片内容上,用瞬时记忆记住卡片上乐器的形态,并通过重复性的记忆,朗诵乐器名词,识记乐器所对应的名称,为接下来的专题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仅借助瞬时记忆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闪卡游戏的第二个环节,教师就可以将游戏难度升级,用《彼得与狼》这部学生都非常喜爱的交响童话为链接,借助其中的人物形象编成短小有趣的乐器故事。同时再次出示相同的闪卡,重复式的再次闪动卡片,这时,学生就能够基本认识乐器的形态,并能和乐器的名称正确地搭配在一起,为接下来乐器分组及音色的归纳复习做好了铺垫。

(二)指向切入,入思于生

指向性是指使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事物。当复习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便可以在众多信息中提取到最有价值的内容,将庞大的知识网清晰地输入学生的脑海中。有指向性的思考,也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水平。

从课例来看,通过导入环节,学生已经知道在《彼得与狼》作品中乐器所对应的人物或动物形象,这时再指导学生有指向性地聆听这些代表人物或动物形象的乐器音色,就会让其自觉地将习得的知识进行配对,将乐器音色和音乐形象进行关联,很容易便能掌握较难用语言表达和理解的乐器音色特点。当学生获得聆听的认同感之后,便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能记住音乐形象,更能通过聆听记住乐器的音色。例如,学生已经知道小鸟的形象是用长笛来演奏的,教师再通过播放小鸟的音乐形象来让学生聆听辨别长笛的音色,这样一来,生动的小鸟形象不但能为学生提供聆听上的参考,还能为识记长笛音色起到辅助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乐器的音色特点。

但如果指向性教学仅仅是针对导入中的《彼得与狼》的乐器音色和表现的形象,那么会导致学生对音色的认知较为片面,无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课程时,教师还可以增加相同乐器音色的拓展聆听活动,将音高、色彩和塑造形象的差别进行纵向对比,加深学生对乐器音色的听辨能力,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和识记此乐器的音色,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和思考,真正灵活地运用到各种音色听辨中。例如,在听辨单簧管——猫的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单簧管演奏使用的是低音区,教师通过单簧管音区上的对比,让学生拓展聆听中音区的单簧管音色,这样通过纵向上的音高对比,也能让学生对乐器的音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这也能为学生在其他作品中单簧管音色的听辨提供有力的音色参考。

除此之外,指向性切入的教学更应贯穿教学的始终。现阶段,教师在落实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已经能基本体现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但是当课程一旦进入复习阶段则又回到了教师为主体的窘境,学生便成了课堂的“牺牲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带着指向性任务来进行课堂学习,由被动接收转变成主动接受,便可以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复习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在本堂复习课的设计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布置西洋乐器分组“回家”的任务形式,即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将西洋管弦乐器分组,让学生事先了解接下来需要关注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获取接下来教师上课的内容;再通过微课、知识点技巧讲解等看、听、练多种方式的教学,让学生能顺利记住西洋乐器的分组及每个组别下包含哪些乐器。比如弦乐组包含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乐组包含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铜管乐组包含小号、大号、长号、圆号等;打击乐组包含定音鼓、木琴等。

(三)选择性切入,入用于生

复习课与新授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涉及的教学知识点容量较大,虽然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要在一堂课时间有条理性地将知识整合,唤醒学生的记忆,又要使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才是复习课最终的教学目标。

在一堂40分钟的复习课中,想要完整、详细地了解所有西洋乐器的音色及分组,对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汇总和整合的能力,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较为轻松地将知识从一转化成十,十转化成百,达成知识的高效迁移转化效果。所以,复习课程的设计就要有一定的选择性、代表性、基础性、综合性,辅以叠加适当的知识点,避免机械重复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训练有新的收获。

例如,教师从《彼得与狼》作品的乐器音色入手,选取其中在小学阶段经常会出现的西洋乐器让学生进行听辨,借助其典型的音色特点,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再通过横向对比,引入与其音色或形态相似的乐器进行对比教学,使知识点的典型性和综合性更好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既解决了西洋乐器形态认知和音色听辨的难点,又能通过直观的对比,发现异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生聆听由小提琴演奏的彼得音乐形象时,教师通过对比大提琴低沉、柔美的音色,让学生了解大提琴与小提琴虽然在形态上、音质上有相似之处,但在音高和作品风格上却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在今后的音乐听赏中能准确快速地区分这两种乐器在音色上的不同。

(四)价值切入,入展于生

切入点的选择如果仅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忽视了为学习知识服务的特质,那么这样的切入是无意义的。有价值的切入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能有助于提升学生能力的。为此,音乐教师在选择切入点时,更多的应该从解决知识难点,获得有价值的课堂入手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选择《彼得与狼》这部交响童话作为切入点,一是音乐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聆听审美;二是这部交响童话对西洋乐器的音色赋予了生动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三是《彼得与狼》在西洋乐器的选择上也选取了常用的、出现频率较高的乐器,刚好和小学生需要掌握的西洋乐器不谋而合,所以选此作品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可谓是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切入点的价值不单单体现在课程导入和过程中,更体现在课程的结束。如何让好的切入点服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呈现在课后作业中,是音乐教师更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课程作业,以检验复习课上学生学习的成效,让学生在运用和思考的感性体验中,真正获得学习技能的提升。在本课例教学中,在教学的尾声,教师设计了一道同名称曲目但不同演奏乐器的音色听辨题——《加伏特舞曲》乐器音色听辨,这道题的设置既精巧,又具有代表性,不但高度融合了此节复习课的知识点,还让学生体验了不同乐器演奏下带来的音色和情绪上的变化,使学生的感知体验、对比聆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也为本课的复习教学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上好一堂音乐复习课,仅是堆叠回顾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教学会因枯燥乏味而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将知识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归纳,再提炼重要信息,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不失趣味性的同时归纳总结知识点,通过看、听、说、读、写等多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接收识记的高效复习课堂。总之,复习能使学生更好地前行,复习课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不能被教师忽视和遗忘,每位音乐教师在监测背景下对音乐复习课的重视应该与日俱增。只有重视起来才能使复习课充满勃勃生机,才能让学生热爱,才能促进高效音乐课堂得以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陈宇超.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J]. 语文课内外,2022(03):169-171.

[2]曾榕琍. 基于美育视野下的音乐专题活动课堂教学探索[J]. 读与写,2021,18(34):253-254.

[3]张靖悦.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9):125-127.

[4]郭翠.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和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37-238.

[5]蔡琼瑛. 抓住先机余音绕梁:小学音乐教学中预习和复习的巧妙运用[J]. 新课程:教师,2010(04):26.

[6]陈安铃. 音乐综合复习课教学设计[J]. 儿童音乐,2019(11):50-53.

(责任编辑:孙晓林)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
高校音乐教学在地方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究
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谈小学音乐课堂游戏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