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碳中和学科“党建—育人—发展”人才教育体系建设

2024-07-12张宇高建民冯冬冬

关键词:校企联合高校党建碳中和

张宇 高建民 冯冬冬

摘    要:在“双碳”背景下,高校相关学科人才培养正经历重大考验。文章以“双碳”重大战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指引,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碳中和学科建设,立足高校党建和学科建设,分析打造“党建—育人—发展”人才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建设要点和基本内容,着重探讨解决主观能动性激发和人才靶向培养缺乏的基本问题,致力于探索构建新时代新党建引领高校碳中和学科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具有碳中和特色的高校精品党建品牌,着力培养全面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校党建;碳中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7-0021-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如今,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而言,“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1],要积极推进双碳进程,双碳领域人才培养是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新时代,我国高校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大力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

在碳中和背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要求[3],建立新型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势在必行。高校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4]。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通过开展“多功能”“多层次”党支部建设行动,实现碳中和学科杰出人才培养。以“双碳”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为指引,从问题导向出发,定向培养双碳专业人才,着力推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拓展新时期党建功能,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与新目标。这不仅符合碳中和背景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又能在课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5]。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单位[6],是知识生产的核心组织,具有组织性和知识性[7]。学科建设是所有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所有高校工作开展的基础,是龙头[8]。将高校党建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可为新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注入新的动力。高校党建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脉相承[9],是育人文化的力量之源[10],在思想上引领高校教育事业。以党建和学科建设为核心,以“责任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不断完善碳中和学科“党建—育人—发展”体系,可有效推动高校碳中和学科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碳中和学科人才教育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党建—育人—发展”人才教育体系是指创建创新型、多元型党支部,以二十大报告为指导旗帜,展现“双碳”时代内核,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加强与相关企业进行产教融合、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行动,推出“双师型”课堂,开展相应课程教学与实践实习,增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整合利用优势学科资源,提炼好碳中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功能,从多角度对于碳中和学科的教学计划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多领域知识,推动碳中和相关专业领域研究生培养体系协同、融合发展[11],打造碳中和学科高层次、多领域创新型人才。拓展研究领域,打破专业壁垒,推动实施学生双学位培养模式,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高水平创造能力的卓越型人才。

“党建—育人—发展”人才教育体系基于两个基本目标。第一个目标便是探索构建新时代党建引领高校碳中和学科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创新驱动的多功能、多层次党支部,着力促进高校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人才教育深度融合。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正面临全新的发展趋势。人才培养体系也必须顺应时代进行相应的改革,将高校党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党建与育人的协同发展。与人才培养相耦合,高校党建工作可以良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创新党建工作,继而由党建工作带动高等教育的学科发展,学科和党建相互推动、促进,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任务[12]。第二个目标是开拓碳中和相关“专业—思政”“高校—

企业”多维度交叉党支部组织活动新载体,打造具有碳中和特色的高校精品党建品牌,激发基层党员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培养全面型创新人才。推进多元化党支部的建立可有效解决支部党建对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与课程融合深度不够,组织活动形式传统且单一,基层党员主观能动性差等问题。同时以高校党建为引领,进行产教融合、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行动,可统筹解决“高校—企业”碳中和“产—学—研—用”领域学科体系欠缺、“双碳”目标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缺乏靶向培养等系列问题。

二、“党建—育人—发展”体系建设要点

(一)基于“双碳”背景,推动创新型、多元型党支部建设

用先进精神引领思想,发挥党支部榜样带头作用,以“双碳”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为指引,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完成传统学科向新的“国之重器”方向转型与演化。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抓党建,用党组织的战斗力来凝聚党心[13]。碳中和碳达峰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

求,针对能源等相关学科要积极利用各学科交叉培养出多领域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14]。在保持传统优势方向的基础上,拓展研究领域,打破专业壁垒,坚持创新驱动学科发展,加强能源、电气、化工等学科融合,设置相关碳中和通识课程,渗透各学科专业知识,推动本科生实施双学位培养模式,重视本科教育,要为青年人设计优质的本科教育,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5]。

建立研究生PDGP(Project-Discipline-Group-Postgrad-

uate)跨尺度人才培养体系,着力碳中和学科“本、硕、博”学生同频共促,共同提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和高水平创造能力的卓越型人才。

(二)构建以思想政治为体,“双联·双带”为翼的

党建新模式

“双联”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二级机构、党员教师联系学生班级,“双带”指教工党支部带动学生党支部、党员带动入党积极分子。构建高校学生和教师全方位信息沟通渠道,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以党支部为阵地,以实验室为平台,在思想引领、科研创新、生活帮扶等方面,实现“双带”的良性互动;要坚持党建带团建,并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加强对共青团工作和学生工作的指导。要充分发挥纵向党组织引领作用,加强基层组织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发扬哈尔滨工业大学“八百壮士”精神,以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紧跟新时代科研和发展的潮流,积极响应国家需要,争当新时代有担当、有理想的好青年。

(三)以“双师协同—校企共建”为抓手,落实育人职能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这是实践教育的出发点[16]。以校企党支部共建为基础,支部内组建师资团队,建立健全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协同育人管理规范,明确职责范围、指导内容与形式;选择专业特色鲜明、与行业发展高度贴合的专业课程,建立校内导师课堂讲授碳中和理论、校外导师指导实际技术相结合的“双师型”课堂,利用专题讲座、实习指导、实操传授等形式,落实“高校结合企业、理论指导实践”的协同育人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内涵和质量标准,注重实践导向,将行业领军企业的最优质资源、前沿科学技术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17]。推行“校内外、课内外”双向课程思政建设:以党建工作为牵引,中心工作为内核,在校内的课堂上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案,以学科理论知识带动思政教育的推进,以思政教育激发人才培养的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堂之外的学科实践教学中开展职业伦理道德教育,提倡“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促进学科人才的实践素养、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多方面提升。以“校企共建”为载体,结合高校育人和企业培养,从高校和企业双方角度,共享资源,分享党建经验,规范党组织生活;通过党建和企业教育与实践教育形成合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学科建设案例分析

笔者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碳中和学科建设为例,系统地分析“党建—育人—发展”人才教育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积极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与高质量人才培养协同建设,通过开展多功能、多层次党支部建设行动,以碳中和学科杰出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责任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不断完善碳中和学科“党建—育人—发展”体系。整体建设内容可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拓展多元党政平台,完善课程体系

积极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学校建校100周年贺信中所提到的贺信精神,传承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在传承中思考实践,在实践中谋求创新。通过项目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总结创新,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承接思政教育,以改革迎合人才培育发展,不断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把握总体方向,同时发展特色。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成立多部门合作、跨专业结合的全方位、多领域、宽视野的研究团队,围绕碳中和学科人才培养中的核心要求,冲破领域壁垒,将多领域知识融入学科体系,打造多领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合作,健全思政引导的碳中和课程体系,制定详细的碳中和学科培养方案,辅以创新学分认定制度,在毕业设计课题对接战略项目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更多的“双碳”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制定并完善面向碳中和科技革命的教学大纲,为学生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及理论体系支持。推动打造出党建特色品牌,开展如

“共上一堂党课”等党建活动,激发学校各个党支部主观能动性,将科研与党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造党支部共建样板、“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党建品牌。

(二)推进碳中和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着重把握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围绕哈工大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通过教改与思政项目实践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针对能源专业碳中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创新提出“科研项目进课堂”“生产实习促发展”“教学—实

践—实习相贯通”教学模式,负责并建设研究生“零碳能源动力技术与装备(校企共建课)”“碳中和能源科学与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燃烧生成物低碳清洁控制”等研究生课程。将课程思政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激励教师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深入挖掘碳中和专业课程的潜在育人意义,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深入贯彻以理念育人、价值塑造为本的教学方针,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文化育人,传承

“八百壮士”精神,发扬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传统,扎实“大师+团队”传、帮、带的教育文化传承模式。要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积极发挥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18],同时也要严格把关党员发展质量,培养碳中和方向的优秀党员。

(三)深化“产—学—研—用”交叉融合,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施行产学融合的培养策略,着力推行高校—企业“双导师制”,联创人才培养和科研平台,将实践技能培训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能源专业碳中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接能源企业工程一线,通过到企业实践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与前沿产业意识;通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比赛,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将校企联合培育工作落于实处,推进能源学科“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推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输送碳中和领域高端人才,推动碳中和领域全方位发展。将产业发展与教学育人密切结合,科研工作和工程技术两手抓,带领学生到一线去,培养人才的职业素养。产教融合是产业行业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合作的新兴模式,是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19]。加强校企党支部联合共

建,开展校企人才联培,推行校内外、课内外双向课程思政建设,健全“双师”协同体系,与国内能源、冶金和信息等行业的大中型和专精特新企业进行深度的产学合作,针对企业人才需求,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促进企业与高校的双赢,实现高校对于校外教学资源的长期、有效利用[20]。以高校党支部课题组、教师团队为单位的精细化对接合作模式,在满足学生课程学习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实习、调研、专题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项目参与度,由校内理论课堂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由校外教学职业实践技能,定向培养全面高质量人才。

四、结论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碳中和进程的重要动力。高校是培育人才的第一站,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哈工大碳中和学科建设,把握战略指引和学科特点,深入分析“党建—育人—发展”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内容。以高校党建和人才培育为靶向问题,通过开展多功能、多层次党支部建设行动,将党建和课程深度融合,充分激发基层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碳中和学科杰出人才培养,建设“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体系,完善碳中和“产—学—研—用”领域学科体系,对学生进行靶向培养,为“双碳”领域输送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迎.碳中和概念再辨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4).

[2]  朱永东.新时代我国高校学科建设面临新挑战[J].中国高

等教育,2020(5).

[3]  黄欣,袁雪.“碳中和”背景下大学化学课程与绿色化学理

念融合探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4).

[4]  夏雨.关于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5).

[5]  别福升,丁洪晓,刘雪静.《绿色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初

探[J].广州化工,2022(17).

[6]  钟秉林,马陆亭,贾文键,等.大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笔谈)[J].

中国高教研究,2019(9).

[7]  王松博,王祖林,李俊.学科建设成效的复杂性与审思 [J].高

教论坛,2022(11).

[8]  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9]  孙永森.浅谈高校党建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2).

[10]  唐朝继.高校党建文化的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2012-

09-04(16).

[11]  邬彩霞.“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基于碳中和理念[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

[12]  修耀华.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11(1).

[13]  林伯海,梁科.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探究[J].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2008(5).

[14]  李卓,井贺然,周婷月,等.“双碳”愿景下碳中和领域创

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未来与发展,2022(7).

[15]  王战军,刘静.世界一流大学的三大标志和四大特征[J].

中国高等教育,2018(19).

[16]  顾秉林,王大中,汪劲松,等.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

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

育研究,2010(1).

[17]  谢莹,武明花,刘志峰,等.交叉学科建设发展路径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2(39).

[18]  何敦春,刘国坤,谢联辉.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探

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0(1).

[19]  李盛竹,李倩.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教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1).

[20]  李娜,贾方,杨瀚宇,等.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

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5(1).

收稿日期:2023-10-23

作者简介:张宇,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能源动力类教研并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2MS019);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碳背景下基于PDGP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22ZD00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双碳目标下高校课程思政与实践协同创新路径研究”(23GJYBB052);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专项)“基于‘双碳目标工程应用导向的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ZYMS0001)

通讯作者:冯冬冬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高校党建碳中和
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实践育人的探索与改革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
分析低碳经济时代转变的农业经济发展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