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4-07-11卢立果吴汤婷鲁铁定
卢立果 吴汤婷 鲁铁定
摘 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凝练形成的系列伟大精神,真实反映中国人民的思想特性和精神特质,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深刻把握党的精神谱系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其融入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有助于构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因此,该文以党的精神谱系为主线,重点设计适应本课程的精神谱系思政案例,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德才兼备的导航定位人才,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卫星导航定位;北斗;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0-0189-04
Abstract: The Chinese Communists' spiritual genealogy is a series of great spirits condensed and formed by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course of a century of extraordinary struggle. It truly reflects the ideological and spiri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people, contains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provides a strong spiritual for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rses. By deeply grasping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spiritual genealogy, integrating it into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course will help to build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with height, depth and temperature. Therefore, this paper takes the spiritual genealogy as the main line, and focuses on desig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of spiritual genealogy adapted to this course. It guides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in learning, thinking, practice and perception, and cultiva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talents with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so as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morality.
Keywords: Chinese Communists' spiritual genealogy; satellite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BeiDou;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alent cultivation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1]。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在实现百年伟大复兴梦中凝练形成的强大精神动力,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而课程思政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探索[2],是弘扬和传承党的精神谱系的重要渠道。将党的精神谱系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没有优质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卫星导航定位课程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全面介绍北斗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观测数据处理的基本模型和方法以及在测绘行业中的工程应用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更对学生认知北斗、关心北斗有着重要地位[4]。如何提升卫星导航定位课程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需要物质的投入,更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将党的精神谱系与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有机结合,能够实现精神涵养和理论教学同频共振,做到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知识传授与价值认同、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相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引导学生做新时代的“追星人”和“北斗人”。因此,本文通过设计适应本课程的精神谱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培育高素质、创新型导航定位人才。
一 精神谱系与卫星导航定位课程的内在联系
中国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与自然界、社会生产和思维世界作斗争的过程中锤炼和培育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5]。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一系列伟大中国精神的集合,包含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大时期精神[6]。北斗作为我国攀登科技高峰的最新重大成就,在其建设发展和创新应用过程中,蕴含着以新时代北斗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抗疫精神等为代表的党的精神谱系。因此,在课程知识体系中融入党的精神谱系教育,有助于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为导航定位人才培养提供精神引领。其中,卫星导航定位课程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二 精神谱系融入卫星导航定位课程的知识触点
将党的精神谱系融入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教学,绝不是简单地把精神谱系的主要内容生硬纳入课程教学中,关键在于准确理解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结合课程知识体系,挖掘出与精神谱系相呼应的思政案例。根据课程知识单元的教学内容,笔者从新时代北斗精神、科学家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和工匠精神五个方面,构建了该课程的精神谱系触点及对应的思政案例(表1)。
三 卫星导航定位课程的精神谱系思政案例设计
(一) 新时代北斗精神教育对应的思政案例
新时代北斗精神是北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孕育而成的,其基本内涵是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生动诠释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4]。在“系统发展”教学环节中,通过讲述北斗“三步走”战略,融入新时代北斗精神教育。20世纪末,我国启动了北斗系统研制,结合具体国情,实施“三步走”战略,先后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其中,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初步满足中国及周边区域的导航、定位和授时需求;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为亚太地区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服务[7]。在“时间系统”教学环节中,通过讲述北斗星载原子钟研制历程,融入新时代北斗精神教育(图2)。原子钟是北斗的“心脏”,直接决定着导航定位精度。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中科院、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三支队伍历经多次失败后,攻克了原子钟小型化、高精度、可靠性等技术难关,实现了星载原子钟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发展[8]。以北斗“三步走”战略和星载原子钟研制历程为切入点,让学生体悟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使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北斗精神的科学内涵。
(二) 科学家精神教育对应的思政案例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其基本内涵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具有鲜明的中国气质和中国特色[9]。在“系统组成”教学环节中,通过讲述北斗混合星座设计,融入科学家精神教育。许其凤院士一生致力于我国卫星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定位事业,针对当时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需求,许其凤院士认为采用美国GPS星座设计方案未必是最优的,其经过反复论证和大量计算,创造性地提出由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组成的混合轨道星座[10]。目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24颗MEO卫星、3颗GEO卫星和3颗IGSO卫星,共30颗卫星组成[11],如图3(a)所示。其中,MEO卫星绕全球跑,GEO卫星始终定点于赤道上空,IGSO卫星锁定区域画“8”字,因此北斗系统在具备全球导航定位服务的基础上,又具备区域增强能力,如图3(b)所示。该方案在区域导航定位性能上要优于GPS,且能够减少数十亿元的经费投入,还可缓解我国监测站全球布站难和星载原子钟发展相对落后等对卫星导航系统性能的影响,为世界卫星导航技术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北斗混合星座设计为切入点,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基本内涵。
(三) 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对应的思政案例
抗震救灾精神是在同特大自然灾害的艰苦搏斗中孕育而成的,其基本内涵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生动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12]。在“创新应用”教学环节中,通过讲述北斗助力“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融入抗震救灾精神教育。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区通信设施遭受毁灭性破坏,外界无法及时获得震区的受灾情况,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面对重重困难,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成功为灾区一线和救援指挥部建立了实时通道,在决策、搜救、抢修等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能让救援指挥部及时判断受灾位置,快速通报灾情,实现远程指挥调度,为救援部署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北斗快速定位功能,能让救援直升机克服汶川的复杂环境,执行全时段、全方位、全天候、全航程的救援任务,为抗震救灾发挥积极作用[13]。以北斗助力汶川大地震救援为切入点,使学生深刻理解抗震救灾精神的科学内涵。
(四) 抗疫精神教育对应的思政案例
抗疫精神是在同新冠感染疫情的殊死较量中铸就而成的,其基本内涵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与使命担当[14]。在“创新应用”教学环节中,通过讲述北斗助力抗击新冠感染疫情,融入抗疫精神教育。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感染疫情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战斗中北斗快速响应,全面融入防控疫情的主战场,为一线提供精准时空信息服务。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驰援,确保工地大部分放线测量一次完成,为两座医院迅速建成争取到宝贵时间;在物资运输、交通管控过程中,基于“北斗+5G”的车联网终端飞速传递,确保物资精准配送,保证抗疫物资及时送达;在人员划分和人群流向过程中,北斗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结合生成的健康码和行程码信息,可确保精准查找密切接触者,实现疫情传播途径的快速阻断[15]。以北斗助力抗击新冠感染疫情为切入点,使学生深刻理解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
(五) 工匠精神教育对应的思政案例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精益求精、勇攀高峰中孕育而成的,其基本内涵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生动彰显了榜样力量和大国风采[16]。在“野外测量”教学环节中,通过讲述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建队几十年来,几代测绘人前赴后继,深入高原、荒漠、戈壁等人迹罕至地区,用汗水和生命丈量祖国大地[17]。2020年5月27日,国测一大队第7次测量珠峰高度,最终测定珠峰的最新高程为8 848.86 m,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测绘科技的巨大成就。在“高程测量”教学环节中,通过讲述李建成院士完成大地水准面精度的“三级跳”,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国际大地测量界在20世纪90年代把“确定1厘米级精度大地水准面”列为测绘学科21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李建成院士瞄准这一世纪性难题,潜心钻研数十载,实现了“卫星导航定位+大地水准面”的现代高程测量三维一体化作业新模式,促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具备快速精密测定海拔高程的能力,开启我国高程基准现代化进程。以国测一大队先进事迹和李建成院士榜样故事为切入点,使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四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凝练形成的系列伟大精神,将其融入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教学,有助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文中通过分析课程内容与党的精神谱系的内在关联,从新时代北斗精神、科学家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和工匠精神五个方面进行了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为党的精神谱系融入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2] 陆道坤.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16-22.
[3] 张大良.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J].中国高教研究,2021(1):5-9.
[4] 吴汤婷,卢立果,李大军.“新时代北斗精神”融入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导航定位学报,2022,10(1):147-152.
[5] 彭菊花,卢育强.后疫情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9):37-41.
[6] 张友坤,刘有升,陈丽静.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2(6):81-86.
[7] 杨子辉,薛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J].导航定位学报,2022,10(1):1-14.
[8] 宋立丰,区钰贤,王静,等.基于重大科技工程的“卡脖子”技术突破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2,40(11):1991-2000.
[9] 张苗.科学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88-90.
[10] 许其凤.认识北斗 建设北斗[J].中国工程科学,2014,16(8):26-32.
[11] 谢军,郑晋军,张弓,等.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前瞻科技,2022,1(1):94-111.
[12] 雷芳,何云庵.抗震救灾精神内涵及育人价值[J].人民教育,2021(21):35-38.
[13] 范本尧,李祖洪,刘天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及建议[J].航天器工程,2008(4):6-13.
[14] 周春光,周蒋浒.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施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24):33-34,58.
[15] 郭迟,王梦媛,高柯夫,等.面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位置服务技术——以COVID-19疫情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1,46(2):150-158.
[16] 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88-192.
[17] 徐红.山河作证:为国测绘是天职使命必达——记国测一大队三代测绘人传承“测绘精神”的生命礼赞[J].中国测绘,2021(7):8-12.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讲好中国北斗故事,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思政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JXJG-22-6-9);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北斗领航思政赋能:立德树人视域下卫星导航定位课程案例库建设与实践”(JXJG-23-6-14);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新时代北斗精神为价值导向的‘多模导航定位与应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XYJG-2023-097);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研究”(JXYJG-2023-108);东华理工大学校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以卫星导航定位课程为例”(22XYB14)
第一作者简介:卢立果(1989-),男,汉族,安徽宿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