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等院校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探讨
2024-07-11吴亚南
摘 要: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在交叉学科选题、人工智能AI辅助、个性化指导等方面的质量提升提供技术实现路径。提升高校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需要建设综合性的制度保障路径,实现学校、二级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和指导教师等各个层面协同发力,推动教学大纲、专业课程与毕业论文课程需求的有机衔接。高校教师要发挥指导教师的学术专长,引导学生结合学情、个体特点打造出最有价值的选题。
关键词:地方师范类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选题优化;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0-0111-04
Abstract: The proposal of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provides a technical realization path for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graduation these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terms of interdisciplinary topic selec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ssistance, and personalized guid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ion these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path,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efforts of schools, secondary colleges, grassroots teaching organizations, instructors and other levels, and promote the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eeds of teaching syllabu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graduation thesis course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cademic expertise of their instructors and guide students to create the most valuable topics based on their academic conditions a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local norm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quality of dissertation; topic selection optimiz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等新科技革命的时代,传统的文科建设遇到了挑战,原有的学科范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以实现学科发展更高境界的理念更新、研究创新。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就学术研究而言,例如传统历史研究强调考证,强调做卡片,强调资料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互联网、大数据改变了这种学术研究方式。有学者分析,目前大部分历史学研究资料几乎都已被数据化,如《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汉籍全文检索系统、二十五史多媒体全文检索阅读系统、国学宝典等,研究资料的数据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研究者的工作手段和条件,考据学家恐怕要失业了。[1]”由此看来,随着信息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像历史学等文科专业一样,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面对新学科环境、新技术环境迫切需要进行研究理念、学科培养定位、写作方法和指导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但是从近年来地方本科高校撰写的毕业论文整体情况看,现状令人担忧,论文撰写存在着选题方向扎堆、同质化严重,文献资料整理、分析的信息化能力缺乏及内容观点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令人堪忧,人们对毕业论文课程设置也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甚至有学者认为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没有存在的必要。主张取消毕业论文一方的代表性观点就是:教师毕业论文指导投入不足,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文本,论文撰写失范现象严重,学术问题失察现象较多,出现毕业论文非学术性倾向,并以此为借口批驳毕业论文的‘注水现象,要求取消或改革本科毕业论文[2]。基于以上问题,本科毕业论文需要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完善的毕业论文工作保障体系、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及指导方式等角度出发,探索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方法。
一 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问题:运用人工智能AI等技术路径优化论文选题
从众多教师的教学经验来看,毕业论文的质量与选题的质量密切相关。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论文选题有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创新性,反之,多数情况下质量存在问题的论文在选题方面往往存在不少问题。
(一) 选题范围比较狭窄、创新性不足
选题的确立与专业指导教师密切相关。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在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知识内容,将专业知识与大四毕业论文写作进行对接,让学生重视了解和把握最新理论动态,初步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同时考虑到师范类人才培养方向,要引导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专业探讨与中学语文教学挂钩。以广东省粤东一所地方本科高校(简称“H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为例,从2021届到2023届的选题统计来看,选题范围狭窄、方向分布不合理、不均衡现象严重。具体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可以看出,H高校毕业论文选题大多偏向于文学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较多,而文艺理论与语言类选题很少;基础理论研究选题较多,应用型研究选题较少;跨学科、交叉学科选题,以及地方文化研究题材论文更少。此外,一些论文题目存在选题陈旧、范围过大或者研究对象不明晰的现象,如《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与审美实践》《中学古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研究》《宋江:古代政治既得利益者的普遍面貌》等。目前我国各本科高校正在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要是中学语文老师,但2021届时H高校主动选择中学语文教学法论文方向的学生不多,其他方向跟中学语文教学挂钩也不紧密,可以看出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关联方面认识不足。随着H高校二级学院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的政策引导,以及指导老师的提前介入,2022届、2023届的毕业论文选题有大的改观,84%以上学生选择中学语文教育类选题。
(二) 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辅助确立选题
随着现在人工智能AI技术、大数据平台的算法分析能力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2022年11月30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发布的ChatGPT智能对话模型为代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现象级的科技事件,对传统的文科论文写作等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3]。可以看出,人工智能AI技术、大数据分析平台,由于掌握着大量信息存储,并具有人工智能化的优化评估系统,克服了传统人工掌握学术论文信息数据的局限,正在成为引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按照一些学者的看法:“在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可通过自动化评估与反馈的机器学习系统,提升学生写作技能。[4]”学术创作者以ChatGPT为案例,在不需要专业知识背景下,利用ChatGPT的大型语言模型、预训练语言系统,通过提供相关专业指令,可以撰写出逻辑连贯、内容明晰流畅的一篇学术论文。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可以将近几年的本校毕业生论文选题提供给学生,或者利用中国知网、读秀等大型学术论文数据库和电子数据资源平台,寻找有价值的学术选题。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教育背景信息、学习经验、学习特点等,利用人工智能AI交互对话模型辅助分析偏好选择,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学术创作指导。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些个性化的人工智能辅助指导,优化论文写作过程,让论文写作变得更加专业、高效、个性化,甚至有趣。尽管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质疑,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手段必然为我们的文科毕业论文写作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观念的变革。
二 强化指导教师在选题优化环节中的作用
在专业兴趣培养和论文格式规范已经熟悉的情况下,论文选题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起始点,是论文写作的关键之处,直接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选题的可行性论证,优化选题,提高选题的质量。从学生论文写作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论文选题的优化。本科毕业论文显现出陈旧重复的症候,因此选题要与学生具体学情、个体情境相契合。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专长、修学情况、民族和生活经历等情况确定选题,构建与学生个体较高匹配度的能力增值空间,激发学生论文写作的成就感,建立学术自信。这即是:“与学生兴趣特长、能力禀赋甚至个性特点高度匹配,能令此前被评价结果标识为各个等次的学生‘人人皆可有为,立足学生个体而设计的论文选题,可以爆发巨大感召力,将学生有效整合进从选题到定稿的问题驱动的‘项目式学习的研究实践过程。[5]”学生的选题要与指导老师的专业对口,让熟悉该选题研究前沿的指导老师精准细致指导论文,为论文写作提供可靠的过程支持和质量保障,同时深化践行“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育人理念。
(一) 实现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深层专业互动
优化选题,确定好有价值的选题,鼓励学生立足自身特长,结合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实际,打造出最适合自己的有价值的选题,这离不开指导教师的作用。一个好的选题,是指导教师与学生双方在专业上的共同探讨、深层互动的结果。这就是有些学者指出的:“为从根本上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论文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选题环节就高度重视,让他们通过自主思考、与教师进行沟通或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借鉴学习的方式选择更加具有研究可行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论文写作题目。[6]”重视指导教师的精准细致指导,精细开掘专业选题,实现学生论文专业细分研究方向与指导教师学术专长精准对接,保证毕业论文写作的精细化、实时化指导。重视学生个体学情的掌握,关注学生个体兴趣、学业专长、所在学校实际等情况,突出因材施教、研究“在地化”,将专业探讨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确立选题,撰写毕业论文。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推崇大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目的地进行差异性、个性化的教学,使得每个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获得个体的最佳发展。因材施教作为教学当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育人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最优发展,它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中,也要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倡导学生在老师指导帮助下根据自身特点、学校学情、地方特色选出适合学生的最佳专业选题。
高校教师在专业上相比学生有更为长期的知识积累,对专业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具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发挥指导教师的学术专长,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引导学生结合学情、个体特点打造出最有价值的选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类专业的选题,指导教师就要指导学生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选出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比如地方作家、方言土语、区域文化、民间文艺和民间文化习俗类,或者与中学语文教育密切相关的教学实践性选题。这些选题有别于纯理论的研究类论文,可以有效启发学生选择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应用性和新颖性的论文选题。
(二) 强化学生自主选题与师生互动下确立选题
通过师生互选或者学院分配,确定指导教师,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可参考论文选题指南,自由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这种做法可以鼓励学生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但从H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自拟题目比例来看,从2021届到2023届学生自拟题目的比例分别为88.17%、87.2%、86.54%。从数据上看,学生自拟题目的比例有小幅下降。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有师范类专业论证学生在选择教研选题时有很多的不适应,这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在确立择业目标时平衡好考编、考公、考研等各方面。数据统计见表1。
为了实现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学院可以通过建立相关机制引导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论文过程,高度重视指导教师提前介入学生的论文选题环节。建立学生-指导教师双向互选机制,确保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比较吻合,让最专业的导师指导他最擅长的选题方向,实现双向选择的最优化。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建议继续实施师生互选,尊重学生在选择指导教师上的优先权,优化论文指导教师配置方式,充分调动师生在论文选题中的积极性、主动性。[7]”作为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二级学院可以在教育实习当中就开展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将这一过程纳入评优考核环节。学生开展教育调研,通过实习考察、调研、实践,提炼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教研学术选题。学生要加强平时专业积累,在课程论文写作、教育实习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学术思维、问题意识和学术规范意识。为了提高选题质量,提升指导论文的水平,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指导教师资格进行把关,如建议学校出台《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指导二级学院根据专业要求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进行资质审核。对于中学语文教育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引入中学语文教师参与论文指导,实行以校内指导教师为主、校外语文教师为辅的“双导师”制,促进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多样化。
三 制度保障路径:构建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一) 构建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毕业论文内容质量评价体系,这就需要设计一套符合汉语言文学专业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在原有的论文评价标准中进一步细化、量化本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目前在许多高校,教师所依据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普遍存在尺度不好把握,得分点描述比较笼统、模糊,不够细化的问题。尽管相对于传统毕业论文老师直接打分的状况有很大改进,但是这种类型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在当前面向论文写作过程性考核评价的情况下,仍需要进行较大力度改革。
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标准,它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指导下,及时吸收教育部门、专家机构、用人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等各方面力量的反馈,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使得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因此,有学者认为:“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不断听取来自教育主管部门、高等学校、用人单位、指导教师以及本科生本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8]”
(二) 规范和优化毕业论文工作流程设计和管控
规范的制度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支撑,学校通过出台相关工作规划、执行文件,以及信息平台建设,规范和优化毕业论文工作流程设计和管控,实施定期抽检、评估毕业论文质量制度,建立对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多角度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学校从顶层设计上要建立主管教学校长统一领导下的“教务部—二级学院—教学系部”三级管理体制。从学院层面讲,要形成二级学院的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细化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监控机制,形成一个由学院正院长统一领导下的“教学院长—教学系部—指导老师”三级管理体制。“由教学院长、系主任组成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来商讨制定管理制度与流程节点,由系主任负责各毕业设计(论文)专业工作小组具体工作的执行,通过各专业工作小组内划分的指导教师小组进行小组间相互监督与评审,包括开题报告审查、中期检查、答辩环节等。[9]”通过一整套系统严密、规范的流程监控机制,在设计上实现了院级和各基层教学组织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及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督工作。覆盖毕业论文撰写整个细节的论文指导、监督机制,形成了科学量化评价毕业论文成绩的客观依据,按照教育学家布卢姆的理论,这一评价过程构成了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的过程。特别是总结性评估,在布卢姆看来,“总结性评估为教师提供了其给学生打分并证实此分数合理所需的数据”[10]。除了规范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个流程设计和监督机制,还要充分激励论文指导主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业绩评优、毕业论文评优指标等方面激励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完善、优化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师资储备,出台政策引导指导教师,让指导教师亲身感受到指导毕业论文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探讨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工程。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地方高校师范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事专业学术、中学语文教研的初次探索,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指导教师角度来讲,要将学生的毕业论文和本校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加强师生学术合作精神,使指导教师的指导更专业,学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确。从学生角度看,要具有选题的创新理念、批判性思维、专业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结合本校、地方特色,开展个性化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建立科学、专业、规范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让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目标方向有规可循,量化、细化毕业论文质量评估制度,并贯彻毕业论文成果评价的持续改进措施。提升师范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复杂性的专业建设工作,需要各方协力、密切配合,持续改进、优化人才培养工作,科学设计好毕业论文的课程目标和配套的课程体系支撑,才能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达到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2):75-83.
[2]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3] 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5.
[4] 崔宇红,白帆,张蕊芯.ChatGPT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风险及应对[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37(5):16-25.
[5] 汪青梅,张挺玺.西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优化策略——兼论增值性评价与课程思政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的融合[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4):18-24.
[6] 陈志刚.地方应用型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2022(10):75-77.
[7] 冉杰,杨琴.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优化研究——以四川旅游学院调查数据为样本[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3,43(4):113-120.
[8] 吴海波,陈拾菊.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3,43(4):105-112,121.
[9] 金烨琛.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督机制与持续改进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0):69-71.
[10] [美]布卢姆.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5.
基金项目: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文学理论课程伦理价值导向实现路径研究”(2021GXJK402);2020年度广东社科规划粤东西北专项课题“杜国庠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D20YDXZMK04);2021年度韩山师范学院校级一流课程“文学概论”项目(无编号);广东省高教管理学会2023年度一般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研究”(BYLW2023017)
作者简介:吴亚南(1980-),男,汉族,安徽淮北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教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