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实践路径探析

2024-07-10郝艳芝

参花(上) 2024年7期
关键词:人文数字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集散地,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其服务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更新。数字人文是借助计算机和数据科学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的人文研究。数字人文服务作为高校图书馆的新型服务模式,旨在满足用户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需求。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图书馆要进行实践创新,促进跨学科研究合作和交流,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将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实践路径进行深入的探析,旨在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一、数字人文概述

(一)数字人文的定义

“数字人文”是一门新兴的、交叉性的学科,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定义为“信息技术与文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等传统人文学科融合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术语”。清华大学数字人文编辑部在《数字人文》创刊号中亦指出,数字人文是“借助计算机和数据科学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的人文研究,究其性质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一种方法论。它将数字技术运用于人文阐释,是由媒介变革引发的知识生产范式的一次转型。”数字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计算机、微电子,而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文明及文化遗产,二者看似不相通,但随着信息技术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大,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手段来研究人文领域的问题不仅成为可能,更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活跃方向。

(二)数字人文的特征

首先,数字人文具有跨学科性的特征,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问题。数字人文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人文领域的问题,跨学科的特性使数字人文服务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视角,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文化和历史。

其次,数字人文高度依赖数字化技术。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等各个环节中,数字化技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信息。此外,数字化技术还使内容呈现更为生动和直观。

数字人文关注的焦点是人文领域的问题,如文化、历史、社会等。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人类情感、文化背景,而数字人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些问题。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这些问题的本质,并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

数字人文服务强调合作与共享。在传统的学术研究中,学科之间的壁垒往往限制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而数字人文服务鼓励跨学科的合作,通过共享数据和资源来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开放和共享不仅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还促进了学术的创新和发展。[1]

综上所述,数字人文服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文领域的问题,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数字技术的支持,推动了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进程。然而,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数字人文服务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合作与共享,仍然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三)数字人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在数字人文的实践中,方法与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为人文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帮助人们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内容,并促进项目的合作与交流。

1.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

面对大规模、复杂的数据集,如何从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是关键。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模式、关联和趋势。通过运用分类、聚类、预测等方法,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人文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数据分析技术在数字人文服务中也被广泛应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等技术,我们可以对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挖掘其中的语义信息和情感倾向。[2]

2.数据管理技术

在数字人文研究中,数据管理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技术主要用于处理、组织和储存大量的数字信息。元数据是数据管理的核心,它是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有助于理解数据的意义和上下文。对于数字人文项目,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元数据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研究人员定位、理解和利用项目中的各种数据集。

3.可视化技术

通过可视化技术,我们可以将复杂的数据和信息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使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图表、图像、交互式界面等形式丰富了内容的表达方式,使信息更易于传播和共享。此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也为数字人文服务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使用户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人文领域的问题。

4.机器学习技术

通过使用机器学习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训练计算机系统从数据中“学习”并作出预测或决策。在数字人文领域,机器学习被用于各种任务,如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具体而言,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分析历史文献,以揭示历史文献中隐藏的信息。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面临的问题

数字人文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已有了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且广泛运用于历史、文学、档案、图书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3]

(一)数据管理与整合难度大

随着数字人文研究的深入,涉及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不仅有传统的文献资料,还有各种多媒体数据。这些数据来源广泛,格式多样,使数据的管理与整合变得极具挑战性。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数据管理和整合,降低了数据整合的效率,影响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技术更新与应用不足

数字人文服务高度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据挖掘、文本分析、可视化等。然而,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高校图书馆往往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这导致新技术应用于数字人文服务时面临诸多困难。此外,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不足,进一步加大了技术更新与应用的难度。

(三)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数字人文服务需要一支具备多学科背景、技术能力较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然而,目前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缺乏,导致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质量不高,在数据整理、分析、挖掘等方面存在问题,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此外,缺乏技术能力过硬和经验丰富的人才,可能导致高校图书馆在应用新技术时面临困难,无法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4]

(四)数字人文服务模式单一

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人文服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上,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数字人文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支持和服务,如果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模式过于单一,则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降低了服务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此外,单一的数字人文服务模式可能还存在服务内容陈旧、服务方式落后等问题,也应当予以重视。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实践路径

(一)建立数字化人文服务平台

在建立数字化人文服务平台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平台的功能和定位,根据数字人文服务的特点,在平台设置相应的功能和模块,对其进行数据管理、整合、存储、检索和分析,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需求,成为用户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的得力助手。其次要加强平台的技术研发和升级,以保持其稳定性和功能性。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应加强与技术供应商的合作与交流,及时引进和应用新的技术,提高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水平,并且加强平台的安全防护和数据保护,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5]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人文服务平台还要具备收集、整理和保存各种数字资源的能力,并与其他机构和组织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数字人文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需求。最后,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推广数字化人文服务平台,提高用户对平台的认知度和使用率。可以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和宣传活动等方式,向用户介绍平台的功能和优势,帮助他们更好地使用平台进行研究。目前在网络上,已经存在许多开放的数字平台,如全球性的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The World Digital Library),区域性的法国卢浮宫藏品全面数字化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以及虚拟工程“数字敦煌”等,这些项目有效地整合了线下图书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可以向大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文化教育服务,也给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和整合

为了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工作的开展,图书馆还要对各种数字资源进行整合。首先,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数字人文服务的特点,制订科学的数字资源建设体系,明确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和保障措施,确保数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注重数字资源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涵盖不同学科和领域,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数据支持。其次,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收集各种数字资源,注重数字资源的整理和分类,建立科学、合理的目录体系和检索系统,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6]同时,要做好数字资源格式转换、元数据标引等工作,与其他机构和组织合作,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数字资源管理和维护体系,确保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使用;加强数字资源的安全防护和备份管理,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定期对数字资源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更新和维护数字资源。

(三)建设专业的数字人文服务团队

为了保证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专业的服务团队。为此,高校图书馆首先要招募一批精通数字技术和人文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保证他们具备数据处理、信息管理等技能,并且对人文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其次,为了方便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高校图书馆还应搭建专门的交流平台,作为团队成员共享资源、讨论问题的渠道,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项目的最新进展,分享研究成果,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协作效率。最后,为了持续提升团队的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一套反馈与评估机制,定期收集用户反馈,评估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等。通过这些反馈和评估结果,团队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升数字人文服务水平。

(四)优化数字人文服务模式

优化数字人文服务模式是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关键,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模式。比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为读者提供沉浸式的学习环境;借助虚拟现实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模拟历史场景、文化空间等,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读者的服务体验。其次,高校图书馆可以与校内相关部门或校外机构等合作开展数字人文项目,深入挖掘和利用数字资源,为学术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学术创新。最后,在数字人文服务中,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进行文献综述也是一种有效的服务模式,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将大量的文献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图像等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献内容、把握研究趋势。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文献综述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学术研究能力。[7]

四、结语

探索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的实践路径,不仅对图书馆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对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术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要继续致力于完善数字化人文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促进跨学科的研究与创新,为学术界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娜红,郭妍妍,张小忠,等.数字人文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路径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45(06):157-160.

[2]桂芳芳.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完善路径探析[J].新阅读,2023(03):68-70.

[3]刘英莉.美国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实践与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02):56-63.

[4]黄红梅,任广慧.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实践与启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05):139-144.

[5]刘中华,焦基鹏.社会营销视角下高校图书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数字人文服务路径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8):82-86+128.

[6]苏敏.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的路径与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0,43(07):194-201.

[7]于亚秀,李欣.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人文服务实践——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8,38(09):30-37.

(作者简介:郝艳芝,女,专科,晋中信息学院,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资源建设)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人文数字图书馆
人文
图书馆
答数字
人文绍兴
飞跃图书馆
数字看G20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