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舞蹈的编排技法与创新性探讨

2024-07-10阿热思坦·乃比

参花(上) 2024年7期
关键词:民族舞编导舞者

民族舞蹈是我国的艺术瑰宝,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新时期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舞蹈势在必行。近年来,民族舞蹈不断发展,逐渐走向国际化舞台,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民族舞蹈的创作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舞蹈艺术魅力的展现及其传承与保护。因此,新时期正确认识民族舞蹈编排技法创新的重要性,设计多样化的民族舞蹈编排技法,提升民族舞蹈编排效果,更好地展现其艺术魅力,对于民族舞蹈未来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不同表现形式的民族舞蹈编排技法概述

(一)独舞

在民族舞蹈中,独舞较为常见,注重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舞者内心的情感与思想,或是展现舞者较高的舞蹈技艺,凸显独舞舞姿曲、圆、倾、拧等艺术特点,一般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独舞的编排重点应关注以下两点。

首先是动作编排。在民族舞独舞的编排中,动作设计不仅要精准地把握民族舞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快慢、强弱等不同的动作处理,展现出民族舞蹈的韵律美,同时还要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其次是注重服饰设计。服饰搭配与设计是民族舞独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到增强舞蹈视觉效果的积极作用。民族舞的服饰往往以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为主,可以运用民族特有的款式、图腾、色彩等元素进行搭配,突出舞者的民族特色,增强舞蹈的感染力。例如,在蒙古族舞蹈作品《昭君出塞》的独舞中,动作编排就充分展现了蒙古族舞蹈的韵律美和力量感,舞者通过马步、肩部动作和手腕的摆动等典型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刻画了王昭君的英勇与坚韧;同时在服装方面,舞者身着蒙古族传统的长袍和马靴,搭配精美的头饰,展现出蒙古族的独特风采;服饰的色彩以鲜艳的红色和蓝色为主,寓意热情与忠诚,与舞蹈的主题相得益彰。[1]总之,在民族舞独舞编排中,只有综合考量舞姿、动作、服饰设计等因素,才能将丰富的情感元素巧妙融入舞蹈中,借助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者的思想情感,也能让观众意识到独舞并非简单的舞蹈动作的拼凑,而是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

(二)双人舞

双人舞在民族舞蹈中同样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是主要依据情节内容来创造的表演形式,由两名舞者配合进行表演。在双人舞表演中,舞者彼此的默契配合与互动至关重要。在编排中,编导应综合考量舞者的身体条件、技术水平等内容,设计出既能够展现舞者个人魅力,又能够体现双人协作的舞蹈动作。[2]同时,在创新方面,双人舞的编排应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前提下,积极引入不同地域风格特色和现代舞动作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舞蹈的编排中,让民族舞双人舞更具时代感和艺术价值,也更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如在傣族双人舞作品《曼珠沙华》中,动作设计上融入了傣族舞蹈的典型元素“三道弯”的基本动作和“一顺边”的舞姿特点,使舞蹈充满了浓郁的傣族风情。同时,作品还巧妙地结合了现代舞的动作元素,两位舞者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和默契的配合,使舞台上的空间布局和队形变化丰富多样,时而相对而舞,时而背对背表演,既展现了傣族舞蹈的韵律美,又凸显了现代舞的动感和活力。[3]

(三)群舞

在民族舞群舞编排中,编排技法的合理运用直接关系到舞蹈整体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力。

首先,动作设计是群舞编排的基础,要紧密结合民族文化特点,深入挖掘民族舞蹈的精髓和内涵,创新设计更具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其次,舞蹈动作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舞者身体素质、舞蹈技术水平,保证动作编排的可行性与观赏性。再次,群舞编排中的队形变换是一项重要内容,应围绕舞蹈作品主题进行巧妙的队形变换,以此营造较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增强舞蹈层次感与空间感。队形变换中,还要考虑舞者位置关系、动作配合,以保证队形变换流畅、自然、协调。[4]最后,节奏把控是群舞编排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节奏是舞蹈的关键,通过节奏快慢、强弱的变化,可以让舞蹈作品更具有韵律感和动感,营造出独特的舞蹈氛围,增强舞蹈整体节奏感。因此,编导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调整舞蹈动作的速度和力度,使舞蹈作品更具吸引力。

二、民族舞蹈编排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背景了解不透彻

在民族舞蹈的编排中,部分编导存在对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背景等内容了解不足的情况,以致所编排的舞蹈作品文化内涵不深厚。究其根本,是因为在民族舞蹈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元素,但部分舞蹈编导由于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了解不透彻,可能导致舞蹈作品在历史场景还原方面不准确,甚至出现历史事件、人物表达错误的情况,影响到舞蹈作品背后文化魅力的生动展现。[5]

(二)生活素材较为匮乏

民族舞蹈的编排技法作为民族舞创作的核心,其中涉及舞蹈动作设计以及情感表达等多方面内容,为了创作更具艺术美感和情感体验的民族舞蹈作品,注重生活素材的挖掘和整合很有必要。但从实际情况看,部分编导过分拘泥于程式化的舞蹈动作设计,对实际生活缺乏深入理解,创新不足,难以带给观众深刻的审美感受。究其根本,主要是因为部分编导对实际生活缺乏观察和思考,习惯性地借鉴其他优秀舞蹈作品的艺术特点,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进而导致其对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到位,最终所编排出来的民族舞蹈风格特色不鲜明,影响到了舞蹈作品整体表现力和艺术魅力。[6]

(三)舞蹈编排技法趋同化

民族舞蹈动作、队形的设计是舞蹈编排的重要内容,但部分编导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在舞蹈动作的设计中主要依靠模仿,导致许多编排的舞蹈呈现出趋同化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舞蹈作品在形式和风格方面失去了差异性,观众也难以切身感受到民族舞蹈的民族文化魅力与特色。[7]这不仅弱化了民族舞蹈的独特性,也在无形中阻碍着民族舞蹈编排技法的创新发展。

(四)传承和创新难以平衡

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融入创新元素,是目前舞蹈编导重点关注的内容。从实际情况看,在传统民族舞蹈编排过程中,有些编导自身观念陈旧,难免受到传统模式的束缚,导致舞蹈编排过于注重传统形式,缺乏新颖的创意和想象力,使作品缺乏吸引力。还有一些舞蹈编导为了追求舞蹈作品的时尚感和前卫性,编排中过分强调舞蹈作品的创新性,对经典舞蹈作品过度解读与改编,最终编排的民族舞蹈作品丧失了传统文化应有的魅力与特色,观众自然也难以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底蕴和精髓。[8]因此,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真实性与纯粹性的基础上,创作更具现代感和创新性的作品是舞蹈编导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民族舞蹈编排技法的创新策略

(一)挖掘和捕捉民族特色

实现民族舞蹈编排技法的创新,一项重要原则是挖掘和捕捉民族特色,创作更具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

首先,在创作过程中,舞蹈编导要深入研究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民族风俗等内容,精准掌握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为民族舞蹈编排技术创新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9]其次,提炼民族舞蹈的经典动作。民族舞蹈经典动作是民族舞蹈形象元素的主要部分,具体包括民族舞蹈的步伐、手势、神韵等元素,通过对经典动作进行提炼、概括和加工,能够形成风格更加独特的舞蹈语言,对增强民族舞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有着重要作用。最后,民族舞蹈的创作灵感常常受到民间传说等启发,因此舞蹈编导要注重深层次挖掘民间传说的内容,提炼其中的人物形象元素,将其巧妙融入舞蹈编排中,使舞蹈作品更具故事性和表现力。例如,可以借鉴民族生活中的劳作、庆典仪式等场景,将其转化为舞蹈动作和情节,使舞蹈更具生活气息;深入研究民族服饰、建筑、工艺品中的文化符号,根据舞蹈主题将其巧妙融入舞蹈动作、队形变换与舞台设计中,这种方式能够让民族舞蹈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另外,在挖掘和捕捉民族特色时,舞蹈编导还要高度重视舞蹈编排的艺术性,通过联想与想象对所选取的民族特色元素进行艺术加工,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让最终呈现的舞蹈作品更具独特性和创新性。

(二)掌握舞蹈动律的特点

民族舞蹈常常具有独特的节奏与韵律,这一特点源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对于舞蹈编导而言,要深入了解特定民族舞蹈的节奏与韵律,把握其中的规律与特点。因此,舞蹈编排者要深入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等内容,掌握民族舞蹈动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为舞蹈编排技法创新提供文化支持。不同民族舞蹈有着不同的典型动律元素,这些元素也是民族舞蹈特色的构成关键。舞蹈编导要善于提炼这些动律元素,根据舞蹈创作主题巧妙组合与变化,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舞蹈作品。另外,民族舞蹈动律特点同民族音乐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这需要舞蹈编导注重舞蹈动作和音乐融合,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使舞蹈动作充分贴合音乐韵律、节奏,进一步增强民族舞蹈的艺术表现效果。[10]

(三)创新融入当代舞蹈元素

为了创作出更具创新性的民族舞蹈作品,需要编导深入研究并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元素,可以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作,根据舞蹈主题将其巧妙融入。同时,要在保留民族舞蹈特色的基础上,尝试融入当代舞蹈技法,以实现舞蹈动作形态的创新。一些民族舞蹈作品编排设计中,巧妙融合了当代舞蹈的动作语言,使民族舞蹈动作更加自然、流畅,且极具动态美感。例如,在朝鲜族舞蹈作品《扇骨》中,“圆舞曲”的旋转、“鹤步”的轻盈等基本动作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通过舞者精湛的技巧得以完美呈现。编导在《扇骨》中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动作元素,如身体的扭曲、肢体的伸展等,这些当代舞蹈动作元素的加入,使舞蹈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以此塑造女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内在的骨气,使视觉上的起承转合与听觉上的抑扬顿挫相互映衬,让舞蹈的整体效果更为和谐统一。[11]这样不仅保留了民族舞蹈原有的民族风格,也展现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内容,带给观众丰富的审美体验,对推动民族舞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灵活变换舞蹈队形

针对不同主题的民族舞蹈,在编排中应围绕该主题来选择适宜的舞蹈编排手法。如有些舞蹈作品采用方形队形,将舞者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部动作相对统一,而小组之间则有不同的动作和队形变化,形成类似方形的视觉效果。这种方法在需要高度协调和统一的民族舞蹈中尤为常见,具有极强的秩序性特点,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增强舞蹈的观赏美感。除此之外,常见的队形还有满天星、圆形、菱形等,只有根据不同主题灵活运用好各类编排方法,再辅以恰当的音乐选择、动作设计、舞台布置、灯光设计以及服装设计,才能精心策划出一场民族舞的视听盛宴。以回族舞蹈作品《金色的汤瓶》为例,这一舞蹈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动作和场景,展现了回族少女纯洁坚韧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达了她们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美好祝愿。在舞蹈队形的设计中,编导根据舞蹈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巧妙设计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舞蹈空间,舞者根据舞蹈空间的规划,在舞台上灵活变换队形,时而聚合,时而分散,营造出一种既统一又富有变化的视觉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编排创新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舞蹈编导应夯实专业基础,积极更新自身的编排理念和方法,在保留民族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当代舞蹈的元素,丰富民族舞蹈作品文化内涵的同时,充分迎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这对于推动民族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周兴蓉.舞剧《昭君出塞》的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涵[J].戏剧文学,2024(03):79-83.

[2]刘晓晓.舞蹈编导与民族舞元素的融合——多元文化下的创新与表达[J].尚舞,2023(14):111-113.

[3]陈丹.舞蹈《曼珠沙华》中的现代性意识浅析[J].智库时代,2018(45):170+178.

[4]韦荣花.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传承本土民族舞蹈存在问题与对策[J].大众文艺,2023(09):187-189.

[5]王洁.桂西北苗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排与实施研究[J].戏剧之家,2022(20):132-134.

[6]于淼.多元文化视域下舞蹈编导与民族舞元素融合分析[J].艺术品鉴,2022(12):88-90.

[7]邹鹏.编舞技法在民族舞蹈创作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明日风尚,2022(08):65-68.

[8]邵春笑.基于多元文化的舞蹈编导与民族舞元素融合研究[J].艺术品鉴,2021(09):104-105.

[9]师冠楠.高校编舞技法在民族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及利弊分析[J].艺术评鉴,2020(23):117-119+130.

[10]王一扬.“圆”的思想于古典舞创作中的体现——评《小溪·江河·大海》[J].中国文艺家,2021(06):29-30.

[11]张丽,张自立.民族舞蹈编创中风格与个性创作的结合——以舞蹈《扇骨》为例[J].艺术大观,2022(28):94-96.

(作者简介:阿热思坦·乃比,男,本科,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蹈策划编排)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民族舞编导舞者
舞者
舞者
浅析民族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舞者
民族舞在普通高校开展的措施意义与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论如何更好的表现民族舞的神韵
电视编导的机制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