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唱法在当代声乐表演中的价值与传承发展路径研究

2024-07-10耿可

参花(上) 2024年7期
关键词:唱法声乐民族

在当代声乐表演艺术中,民族唱法植根于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观众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继承与发展民族唱法,不仅可以将传统声乐艺术的精髓不断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其独特的韵味,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力弘扬。因此,无论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看,民族唱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唱法概述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民族唱法的形成与发展,使民族唱法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无论是北方的豪放热烈,还是南方的细腻婉约,都在民族唱法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技巧上,民族唱法注重声音的自然与和谐,演唱者通过科学的发声技巧,使声音在胸腔、口腔、鼻腔等共鸣腔体中得到充分的共振,从而达到音色纯净、音量适中、音域宽广的效果。同时,民族唱法还强调咬字清晰、吐字自然,以确保歌词的准确传达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在风格上,各民族由于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使民族唱法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例如,蒙古族长调以其宽广的音域和悠扬的旋律著称,彝族高腔以其高亢、激昂的嗓音和独特的润腔技巧为特点,这些风格各异的民族唱法共同构成了中国声乐艺术瑰宝。在文化传承上,民族唱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还蕴含着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而诸多当代歌唱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将当代声乐技巧与民族唱法相结合,使民族唱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让民族声乐艺术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二、民族唱法的类型

(一)民间歌曲唱法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狩猎、仪式、求偶等活动中开始了他们的歌唱,深刻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情感和卓越创作才能。进入汉代,民歌小曲更是风靡一时,时调小曲《孟姜女》便是在这一时期诞生并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由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和地理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使民间歌曲在演唱风格上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南方民歌往往音调柔和、细腻,充分体现出南方人的温婉性格;北方民歌则音调高亢、热烈,充分反映了北方人的豪爽性格。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歌唱新生活的民歌大量涌现,郭兰英、胡松华、王昆等老一辈歌唱家在缺少前人经验的情况下不断大胆尝试,为新民族唱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戏曲唱法

自宋元时期起,戏曲艺术逐渐形成了两大流派,一个以北方“杂剧”为首,另一个则以南方“南戏”为首,此时的戏曲艺术不仅凝聚了前人的智慧,更综合了百戏、民歌、民间说唱、歌舞音乐等多种音乐形式,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舞蹈、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紧密结合,推动我国戏曲艺术进入融合创新的新阶段。其中,“国粹”京剧的唱腔艺术堪称典范,它源自秦腔与吹腔等的深厚积淀;西皮起源于陕西的秦腔,而二黄则有学者认为脱胎于安徽的吹腔,经过湖北、安徽艺人的精心打磨,将这二者相融合,逐渐演变为如今的京剧。在京剧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方剧种,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戏曲的多样性,针对保留下来的传统戏曲音乐作品,艺术家不断进行总结,涌现出许多宝贵的演唱技巧,例如“气沉丹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等,这些技巧为民族新唱法奠基了一定基础。

(三)说唱唱法

在明清时期,我国的说唱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一原本深深植根于乡村土壤的表演形式逐步涌向城市,广泛渗透到城市生活中,从而催生了南北两大风格迥异且各具特色的说唱流派。北方说唱以鼓词为翘楚,它吸纳了宋元时期的鼓子词和词话等传统元素,以其浑厚有力的节奏和富有叙事张力的曲调,生动展现了北方民众的生活和情感;而南方说唱则以弹词为主导,一般认为其源自宋代陶真并不断发展演变,以三弦、琵琶等乐器进行伴奏,形成了婉约细腻、曲调悠扬的独特韵味,深受南方听众喜爱。时至今日,仍在社会上流传且被广大听众所熟知的曲种众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明清时代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的。作为一类独特的叙事性音乐体裁,说唱艺术的主要特征在于“说”与“唱”的有机结合,以及文学内容与音乐表现的高度融合。这种艺术形式对表演者有着一定的要求,要求表演者不仅要通过有说有唱的形式进行表演,而且要充分掌握各种说唱人物的声音特点,当然,清晰的咬字、吐字等也是演唱者所必备的技能。这种独特的演唱方法使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让人陶醉其中。

(四)民族新唱法

民族新唱法是在继承其他唱法精髓与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唱法。一方面,它对民族唱法进行重新整理与挖掘;另一方面,它积极吸收和借鉴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实现民族唱法的系统化与科学化。为此,诸多歌唱家和教育家不断完善民族唱法的内容与形式,使中国民族声乐逐渐形成具有科学方法和时代特点的民族新唱法。

三、民族唱法在当代声乐表演中的价值

(一)文化传承

无论是黄河流域的秦腔还是江南水乡的小调,都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和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凝聚着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与价值观念,同时还凝聚着各个民族的审美情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理解。通过民族唱法演绎这些传统民歌,不仅能够原汁原味地再现各个民族的声音符号,保持其原有的韵味和风格特征,而且还能够唤醒听众心中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激发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有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族唱法也在与时俱进,不断融入现代元素,用于创新的民族风格歌曲演唱中,这些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既保留了原有民族音乐的精髓,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力,使古老的民族音乐得以在当今社会持续焕发出新的生机。

(二)艺术表现

民族唱法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内涵,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发声技巧、语言韵味及情感表达方式,为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技术层面,民族唱法的润腔技法堪称一绝,通过细腻的音色变化和旋律装饰,将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既处理得恰到好处,同时又处理得流畅自然,不仅丰富了音乐的旋律线条,而且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在情感表达上,民族唱法较为注重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强调以心传情、以情带声,使每一首歌都仿佛是一个故事,让听众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与民族情怀。滑音和装饰音是民族唱法的重要特色,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更加饱满立体,充满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美妙享受。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代声乐领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三)融合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全球文化交流的深入,民族唱法这一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生动的革新。它不再固守过去的框架与模式,而是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寻求与现代音乐元素的交融互鉴,由此催生出富有时代特色和创新内涵的“民族新唱法”。这种有机结合不仅保留了传统民族唱法的韵味和音色,而且赋予它时代气息与创新思维。通过融入现代音乐的节奏、旋律、编曲手法等使传统民族声乐更富有张力。不仅如此,传统民族唱法在与现代音乐元素融合的过程中,还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内核和精髓,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族唱法在当代声乐表演中的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唱法的艺术吸引力,为民族唱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推动了民族唱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四、民族唱法在当代声乐表演中的传承发展路径

(一)加强民族唱法教育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和专业音乐院校深刻认识到民族唱法传承的重要性,纷纷开设专门的民族唱法教育课程,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纳入教育体系中,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例如民族唱法的历史渊源、发声技巧、流派特点等方面,还十分注重实践教学,让声乐学习者在舞台表演实践过程中,深切感受民族唱法的韵味,领略民族唱法的独特魅力。为了进一步发展与传承民族声乐,相关部门和专业音乐院校积极引入资深民族歌唱家担任教师,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将世代相传的宝贵技艺传授给新一代学子,培养出具有扎实演唱功底和深厚文化素养的专业民族唱法传承人。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民间传承相结合的发展路径,鼓励学生深入民间采风,对地方老艺人进行探访,吸纳更多实践经验,便于深入理解和诠释民族唱法的精神内涵。通过构建完善的民族唱法教育体系,促进民族唱法在当代声乐表演中的传承,使这一艺术珍宝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下得到全面发展和弘扬。

(二)创新民族唱法的表演形式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与个性化。在此背景下,民族唱法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应当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满足新时代大众的审美需求。民族唱法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戏曲、民歌、曲艺等,可以打破这些传统表演形式的界限,通过融合其他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民族唱法的表达形式,让听众获得听觉上的享受。例如,可以积极推动民族唱法融入现代音乐元素,探索多样化的演唱技巧,如融入美声唱法、流行唱法等,使古老而庄重的民族声乐在保留其独特韵味的同时能够焕发新的活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从而进一步拓宽民族唱法在当代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空间,促进民族唱法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三)推动民族唱法走向国际

在当代声乐表演艺术的广阔舞台上,民族唱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传承与发展对提升民族声乐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为了拓展民族唱法的发展空间,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应积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对于我国民族唱法这一富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而言,促进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助于其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更能通过此种交流互鉴的方式,引入国外先进的声乐理念与方法,丰富我国民族声乐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过程中,通过举办各类国际音乐节、艺术交流活动等方式,可以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感受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艺术魅力,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对中国文化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这既有助于提升我国民族唱法国际地位,还有助于提升我国民族唱法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有效推动民族唱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与传播。

(四)拓展民族唱法的传播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兴媒体俨然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于民族唱法而言,拓宽民族唱法传播渠道无疑是推动民族唱法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且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通过在线音乐平台、社交媒体、视频分享网站等渠道的传播与推广,可以将民族唱法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以最快的速度广泛传递给广大受众。新媒体的互动性不仅能够增强演唱者与受众之间的黏性,并且还能为受众提供更多直接交流的机会,使受众深入了解民族唱法的艺术魅力。除了线上传播途径以外,线下活动也是拓宽民族唱法受众群体的重要途径,可以充分利用节点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会、文化节等主题活动,让观众亲身感受民族唱法的魅力。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音乐剧院、音乐场馆等场所,开展民族唱法宣传与推广活动,让群众充分了解和喜爱这一艺术形式,促进民族唱法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播与传承。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唱法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而且也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声乐表演中的价值不言而喻。传承和发展民族唱法,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充分保护与尊重,同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之一,通过深度挖掘和提炼民族唱法的艺术精髓,能够更好地促进民族唱法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民族唱法的多层认知与理解——“方琼古诗词歌曲音乐会”的理论启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3(02):88-101+4-5.

[2]张舒红.美声唱法的发声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23(34):77-79.

[3]周海莎.流行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J].文化产业,2023(22):115-117.

[4]李剑玮.浅谈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与借鉴[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3(05):40-43.

[5]孙婧怡.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关系探讨[J].花溪,2023(01):128-130.

(作者简介:耿可,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唱法声乐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浅析摇滚唱法中的“撕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