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词艺术歌曲的意境和演唱分析

2024-07-10李硕

参花(上) 2024年7期
关键词:藕花如梦令宋词

中国艺术歌曲是一种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的音乐形式,内涵深厚,特色鲜明。20世纪初,我国许多著名作曲家汲取西方音乐的作曲手法,将其与古诗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富有浓厚中国特色的音乐形式。自此,中国艺术歌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不仅形式上多种多样,而且内容也更具艺术性特色。艺术歌曲《如梦令》出自著名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是宋词艺术歌曲作品中的重要代表。本文从宋词艺术歌曲的起源出发,对《如梦令》的词曲意境,以及歌曲的咬字行腔和气息运用进行分析,从而完整地把握宋词艺术歌曲的特征,为其他宋词艺术歌曲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宋词艺术歌曲概述

(一)起源

宋朝初期,经济迅速发展,文化艺术相对繁荣。词类作品因本身句式长短不一的灵活性而便于吟唱,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达到雅俗共赏的目的,成为宋代文化作品的主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宋词。

由于宋词有着特定的句式——长短句,使其可以很好地贴合音乐长短不一的节奏,因此将宋词作为艺术歌曲的创作素材可谓水到渠成。20世纪初期,众多作曲家吸收当时德国和意大利的浪漫主义思想,把浪漫主义作曲技法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蕴与情感结合在一起,催生了中国艺术歌曲。由此,宋词艺术歌曲逐渐发展起来。

宋词艺术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是词作者自身真实的人生写照和情感表达,且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而歌曲的旋律优美流畅,体现了作曲家较高的艺术修养,二者结合能较好地体现词曲的和谐统一,带给受众较高的审美享受。

(二)发展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中国的艺术歌曲是从《大江东去》开始的,这首歌曲的歌词为宋词,所以称其为中国第一首宋词艺术歌曲。这首作品很好地展现了作曲家力求把西方浪漫主义作曲技法与宋词完美结合的创作思想,不仅把宋词的文学性很好地展现出来,而且赋予宋词全新的艺术特征。由于当时很多作曲家的艺术创作都是为了推崇和振兴中国音乐和中华文化,所以该作品在调式和旋律上采用了传统形式。

在当时,黄自先生也对宋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巧妙运用宋词的节奏性和意蕴,创作出众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如《点绛唇》,这首歌曲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

当今时代,仍有不少作曲家继续创作宋词艺术歌曲,宋词艺术歌曲已经非常成熟,在创作上,不仅仅追求旋律优美,而且多加入语气词以及腔调的变化。通过对宋词艺术歌曲发展的大致脉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宋词艺术歌曲承载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音乐艺术的结晶。

二、艺术歌曲《如梦令》词曲分析

(一)歌词的文学内涵

宋词艺术歌曲中词的内容是宋代经济、文化的缩影。宋词多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其中描绘景物的句子较多,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较少;一般分为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多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宋词长短句与齐言句并存,使其便于歌唱。

《如梦令》这首歌曲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为基础,由现代著名作曲家王超作曲。词作是李清照回忆往昔而写就的。当时的李清照随着丈夫赵明诚离开故乡,居住在汴京。由于对故乡的思念,她写下了这首词。“溪亭”“藕花”“鸥鹭”等都是词人对景物的描写。词的开篇以“常记”两字展开描述,首句仅用了六个字就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宋代对女子的约束较少,故词人可以比较惬意地和其他女性一同游玩,“沉醉”二字描绘出词人在傍晚溪边的亭子中微醺的愉悦状态。“不知归路”不仅展现出李清照的惊慌失措,更表现出她的流连忘返。接着词人用“兴尽”表现出自己此次出行游玩的轻松愉悦;“晚回舟”又把词人乘船归去的画面描绘出来。可紧接着“误入”二字表现出李清照和友人在船上说笑间忘记了回去的方向,进入了“藕花深处”。荷花丛中,大家惊慌失措,划船返回。接着词人用了两个“争渡”使情绪逐渐加强,在寻找归路的途中惊动了许多“鸥鹭”一排排飞上天去。至此,本首词完结。可以看出,词人在表现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时并没有直接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对自己在故乡时的经历进行描绘,来表现自己的怀乡之情。

通过对《如梦令》词作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宋词使用的写作手法多样,且词人多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宋词具有较深厚的文学内涵,在演唱宋词艺术歌曲前,首先应对词的创作背景以及词人当时的心境进行分析,接着充分理解词句的含义,进而把握词人想要传递的真实情感。

(二)曲调的艺术特征

宋代艺术歌曲多采用民族调式,结合西方的作曲技法以及曲式结构,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浓郁中华文化色彩的同时又不失作曲的规范性。并且宋词艺术歌曲多采用“一字多音”的创作手法,以此表现出悠扬婉转的意境。宋词艺术歌曲多根据宋词朗诵节奏进行谱曲,用汉字音调走向来确定旋律走向,曲调与朗诵节奏一致。宋词艺术歌曲的曲作者多保留词作的原本风格和想要表达的情感,站在词作者的角度进行诠释。

《如梦令》这首歌曲采用了民族调式中的七声雅乐羽调式,并且在结构上采用起承转合的手法,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韵味。作品开始是一个四小节的引子,由两个八分音符节奏弱起进入,接着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采用切分的节奏型,展现出李清照微醺后走路摇摇晃晃的形态。第四小节旋律线条整体呈上行趋势,使人有慢慢进入回忆的感觉。

歌曲的前两句旋律平稳,节奏型多采用切分和附点等,描绘了刚进入回忆时的美好感觉。为了营造回忆的美好氛围,这两句伴奏采用声断意不断的创作手法,即在演唱停顿的时候,伴奏跟随歌词的旋律继续行进,直到下一个乐句开始。曲作者为了契合汉语的语调,对歌词中“记”字谱曲时作G音到E音的下行三度处理。同样,“暮”字也是四声,旋律作D音到B音的下行处理。另外,这一部分第四小节伴奏的倚音为作品增加了美好的意境,并且这两句的旋律跨度不大,整体给人一种平稳安逸的美感。

词的后两句中,伴奏的节奏型明显比上阕紧凑。伴奏时左手为长音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右手多为连续的柱式和弦,表现出李清照和友人迷路后闯入“藕花深处”,以及看到“鸥鹭”受到惊吓飞向天空的惊喜之情。“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一句的旋律节奏与伴奏形成明显对比,呈现出紧拉慢唱之感。“深”这个字为八分音符突然加入一个八分的空拍,空拍处把词人的惊慌之感完美展现出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一句中有两个“争渡”,自第一个“争渡”到第二个“争渡”旋律逐渐上行,伴奏的柱式和弦力度逐渐增强,又随着琶音逐渐减弱,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三、艺术歌曲《如梦令》演唱诠释

(一)咬字行腔

宋词艺术歌曲比其他艺术歌曲更加注重韵味,要求在演唱时要做到“字正腔圆”,而我国的汉字相比其他语言在发音上更为复杂,发音的三个步骤“出声”“引腹”“归韵”中,如果有一点做得不好,便会出现发音含糊不清、字尾不归韵的情况。

《如梦令》这首歌曲整体情感轻松愉悦,篇幅短小精悍,但演唱难度相对较大,要用“依字行腔”的方法进行演唱,不能脱离字本身的声母和韵母,同时要把握歌曲本身独特的韵味,这样才能很好地展现出歌曲本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如演唱“常”“亭”字之前,应该大声拼读一遍,把声母和韵母唱出来,使其完整归韵。“记”和“溪”字在吟诵时音调是向下的,且为闭口音“i”,因此在演唱时要注意换字不换发音位置,舌尖轻触两侧牙齿,抬起笑肌进行演唱。第二句“沉醉”应强调字头,由此增强作品的古诗词韵味,在发“en”音时,要用哼鸣的方式进行歌唱,“醉”字字头“z”应该用舌尖抵住上牙,字腹“u”发声的瞬间归韵到“i”上。“误入藕花深处”这一句中的“藕”字没有声母,但也要强调归韵的过程,应该由“o”迅速归到“u”上。值得注意的是,本首作品的许多字都归韵于“u”上,如“暮”“路”“处”“渡”“鹭”。同时,在这首作品中还应使用“润腔”的手法进行演唱,如在“记”和“亭”这两个下行音阶中,运用润腔的手法增加作品的戏曲风格。

(二)气息运用

气息对于演唱者而言至关重要,歌唱中所有的变化都需要呼吸的支持。《如梦令》这首艺术歌曲属于委婉含蓄的表达风格,因此共鸣腔体不宜打开得过大,否则难以表现出艺术歌曲的韵味。由于宋词含蓄内敛、柔中带刚的特点,宋词艺术歌曲在曲调编排上,往往避免大开大合,而是逐步展开,所以演唱者要运用“虚实相间”的演唱方法,有强有弱,而这些都依赖于演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同时,上阕和下阕两部分都使用了“一字多音”的作曲技法,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发音位置的统一和气息的平稳,平衡好科学唱法和民族风格的关系。

《如梦令》这首歌曲整体节奏缓慢,对呼吸的要求相对较高。在演唱上阕的第一句时,共鸣腔体的打开要和呼吸同步进行,需要先叹气,然后吸气,使自己的呼吸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同时口腔要充分打开,小舌和软腭同时抬起。在演唱“记”和“溪”的时候,要注意发“i”音时喉咙张开,不能因为发音而忽略口腔状态。在演唱时要注意,由于这一句为“起承转合”中的“起”,所以在声音虚实安排上,应保持“较虚”的状态,但不能“过于虚”,只是在力度上稍微减弱。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此句的中心字为“记”,因此这个字要做重音处理。在演唱上阕的第二句时要注意“沉”“不”“归”这三个字在谱面上属于“一字多音”。演唱后面的音时,气息不要上提,要使一个字中的几个音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本句的中心字是“醉”,所以在演唱这个字时也要加重处理,不要拖节奏,并进行半停顿。作为“承”的部分,此句的虚实处理应较实,这就要求演唱者的呼吸要落地。由于上阕多在中低声区,因此演唱者在共鸣位置上要多使用胸腔,并采用慢吸慢呼的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在演唱下阕中的第一句时,要注意到切分节奏的不稳定性和强弱力度变化,使用以弱带强的方法去演唱,演唱者在呼吸时要快且深,形成一种在船上摇曳的感觉。此外,这句词要着重强调“深”这个字,根据空拍去做停顿,以此展现李清照乘船误入“藕花深处”惊慌失措的状态。下阕的第二句是全曲的高潮,也是全曲音最高的部分,因此在演唱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演唱第一个“争渡”时切记不要把“u”含在嘴里,如果第一个“争渡”唱不好,那么演唱第二个“争渡”也会呈现“挤”和“堵”的状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顺气息而动,把“渡”字咬在上颚处,用同样的方法演唱第二个“争渡”,接着换气,演唱“惊起一滩鸥鹭”。但要注意虽然气息变换,但是位置不能变,歌唱的状态不能变,仍然是用叹气的方法去演唱。最后一个字“鹭”要进行渐弱处理,展现出词人看到眼前众多鸥鹭飞上天空时的沉醉和意犹未尽之情。由于下阕音调多在高音区,因此演唱者要使用快吸快呼的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四、结语

宋词艺术歌曲的创新发展,源于其本身具有的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兼具中西方作曲技法和优秀作曲家的先进艺术思想。《如梦令》作为宋词艺术歌曲的杰出代表,其特有的吟诵性、时代性等特点,与西方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相融合,逐渐演变为一种全新的中国艺术歌曲,使宋词在现当代艺术歌曲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梁文静.宋词艺术歌曲演唱处理方式分析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21.

[2]李杨.宋词艺术歌曲《一剪梅》与《雨霖铃》的演唱研究[D].吉林大学,2022.

[3]方绮云.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创作特征和演唱分析[D].成都大学,2021.

[4]乔晓宇.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D].河南大学,2023.

[5]杨植凯,李怡君.宋词类艺术歌曲发展的源流及其创作特征[J].保山学院学报,2022,41(01):100-108.

[6]宁艺林.宋词声乐作品的音乐分析与演唱诠释——以《如梦令》《青玉案·元夕》为例[J].当代音乐,2022(08):113-116.

[7]谢桃坊.宋词概论[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

[8]刘子铉.宋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D].江西财经大学,2024.

(作者简介:李硕,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藕花如梦令宋词
湖面藕花桥上月 窗前流水枕边书(书法)
宋词里的中秋月
Like a Dream如梦令
半小时漫画宋词
如梦令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如梦令
西 湖
颜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