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笔绘京华
2024-07-10张楠
张楠
1919年,齐白石正式定居北京,开启了他的职业画家生涯。在北京,他结识了一批京城的耆老名宿,完成了“衰年变法”,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红花墨叶”的风格,在书法、篆刻方面也自创一格。齐白石曾言:“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他的后半生长居于北京,将北京的风土人情,一花一木,都融入其绘画视野。
石浆痕绘成鸟
齐白石分别于1917年、1919年寓居北京法源寺。1919年,他自己花了8元租下法源寺位于大悲坛左侧的院落羯磨寮。当年农历六月十八日,他与门人张伯任于羯磨寮闲话,看到地上的石浆印子似鸟,随手找到一张纸,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鸟,并题跋道:“己未六月十八日,与门人张伯任在北京法源寺羯磨寮闲话,忽见地上砖纹有磨石印之石浆,其色白,正似此鸟,余以此纸就地上画存其草。真有天然之趣。”
齐白石《砖纹若鸟稿》29厘米×21厘米 1919年北京画院藏
“真有天然之趣”,仅这六字足可以代表齐白石的艺术核心理念。“真”是他对艺术的一份真切;“天然”体现了艺术家与自然万物的结合与融汇;“趣”深含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格调。此语呈现出齐白石对艺术、对生活、对自然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牵牛花大于碗
梅兰芳喜养牵牛花,1919年,他赴日演出,带回了新鲜品种后兴趣更浓,所植品种繁多,且花冠大如碗口。“梅党”和伶界同仁纷纷效仿,且以此花为题定期雅集,樊樊山、罗瘿公、姚茫父、陈师曾、金城、胡适等名流都曾以梅家的牵牛花为题赋诗、作画。
1920年农历七月,齐白石在搬入顺治门内象坊桥观音寺之前,就与梅兰芳结识。他曾到梅兰芳位于北京前门外北庐草园的寓所,这是由两座四合院打通的大院子,1920年第一次拜访梅兰芳便在此地。在这里,他见到梅兰芳家所植的牵牛花大如碗口,成就了“齐梅之交”以花为媒的一段佳话。梅兰芳纪念馆所藏《牵牛花》题跋提道:“浣华仁弟常种牵牛花数百本,余画此赠之,其趣味校所种者,何如?庚申七月十二日,时借象坊桥观音寺居焉,尘情不生,挥汗并记。”而齐白石其实早年画的牵牛花并不大,他曾在另一幅《牵牛花》上题曰:“牵牛花最大者,惟梅郎家最多。余从来画此花,不大过大观钱大,自过梅家画此大花,犹以为小也。”可见,他没到梅兰芳家之前画的牵牛花只有大观铜钱大小。
齐白石《牵牛花》125厘米×35厘米 1920年梅兰芳纪念馆藏
而齐白石所绘大如碗口的牵牛花,其实也受到了质疑。鲁迅和郑振铎编辑的“中国木刻断代史之丰碑”——《北平笺谱》中收录了齐白石所绘牵牛花笺。其上印一朵淡蓝的牵牛花,几片叶子,题两行字:“梅畹华家牵牛花碗大,人谓外人种也,余画其最小者。”
齐白石一生画过很多牵牛花,而关于牵牛花还有一桩公案。齐良迟所著《齐白石文集》中记录了齐白石在一幅《牵牛花》上题道:“京华伶界梅兰芳尝种牵牛花万种,其花大者过于碗,曾求余写真藏之。姚华见之以为怪,诽之。兰芳出活本与观,花大过于画本,姚华大惭。以为少所怪也。白石。”姚华看到此幅画后,还曾作诗《齐白石自题画本见嘲,赋此解之》:“碗大牵牛不耐看,为将古事记梅澜。”嗔怪齐白石画的牵牛花太大不好看,还拿梅兰芳当挡箭牌。很多学者曾猜测齐、姚关系交恶始于对牵牛花的质疑。
每年为荷庆生
齐白石《北平笺谱》复刻版牵牛花笺1958年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荷花》194厘米×41厘米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非常喜欢画荷花,早年还曾多次为荷花庆生而绘画题诗。北京画院所藏一件衰年变法过渡期的《荷花》上题道:“余庚申居京华,为荷花生日画荷百福以庆,此幅不与前十幅相等。”另有19 20年他以纯墨色所绘《墨荷》上题有:“今日荷花生日,独老萍无诗,相约明年填词补过。”1921年六月廿四日,他还召集一场在京文人为荷花庆生的雅集,陈师曾、姚茫父、凌文渊都有参与。雅集前他为荷花生日题诗:“一花一叶扫凡胎,抛杖拈毫画出来。”雅集上他画了30多张荷花图。其中《当面笑人》《背面笑人》《倒也笑人》《暗也笑人》最为有趣。
变法后,齐白石还经常到北海观荷,曾作画题跋道:“金鳌玉蝀昨宵霜,北海青荷动影凉。”金鳌玉蝀是北海公园南门西侧的一座石桥,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玉带横跨于北海与中海之间。此桥是北海与中海的分界线,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至元元年(126 4年)。它的前身是木桥,后改为石桥,原名叫金海桥,又叫御河桥,因为桥头两端曾经立有名为“金鳌”和“玉蝀”的牌坊,所以又称金鳌玉蝀桥。
可以看到齐白石早期多画单色的墨荷,造型构图简单,侧重水墨变化。而通过观察和写生后,他所画荷花突出了“红花墨叶”的对比,用潇洒的大写意强调荷叶的体积造型感。此后,他还描绘了一些色彩和造型层次更为丰富的残荷、枯荷题材。
吃白菜胜筵席
作为北漂的齐白石,喜欢吃白菜。他将白菜入画,称“白菜之佳无过北地”,并寓意白菜“清白传家”。他在一幅《白菜冬笋》题跋中写道:“曾文正公云:鸡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不若冬笋炒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他讲了用白菜炖汤和炒菜的不同滋味,可谓是美食家。他还在《白菜》一幅上题诗句:“不独老萍知此味,先人三代咬其根。”又题:“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在齐白石眼里,白菜的地位非同一般,画家是将白菜视为“菜王”。因而他常画白菜,且是具有中国人特殊情感寓意的白菜。
齐白石《白菜冬笋》136.5厘米×33.5厘米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海棠》扇面26厘米×57.5厘米 1922年作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花卉册页》八开之五30厘米×25.5厘米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和平图》68.6厘米×50厘米 1952年北京画院藏
处处记录生活
还有很多北京街头巷尾的细节,都被齐白石纳入画中。胡同里种植的海棠、鸡冠花、菊花等具有北方特点的花卉,都是他尤为喜爱的北京秋景。在逛琉璃厂的地摊时,他看到一瓦钵壁上有一只螃蟹,作画题跋:“往日情奴写照。”他会时刻关注有意思的物与人,并通过绘画记录下来。
北京人喜欢在四合院里养鸽子。齐白石早年没有画过鸽子,他画鸽子是为了拥护世界和平而进行创作的。最初创作的和平鸽,是19 5 0年完全凭印象画给《人民画报》创作的一幅画。后来他为了更好地创作和平鸽题材,还亲自养鸽,仔细观察,晚年则创作了一批和平鸽题材作品。
齐白石曾经说:“正由于我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大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了我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情感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作者系北京画院副研究员)
齐白石《鸡冠蝗虫》69.5厘米×35厘米北京画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