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路径研究

2024-07-10林丹枫何卫东

参花(上) 2024年7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文物公众

林丹枫 何卫东

一、引言

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文物保护与传承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博物馆不仅可以提升文物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质效,还可以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化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此外,数字化技术还为文物展览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基于此,本文阐述文物数字化保护的意义以及关键技术,并针对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传承提出创新性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数字化技术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文物保护

1.提升文物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借助高清数字摄影技术,博物馆可以捕捉到文物表面的细微纹理和色彩变化,记录文物真实的外观特征。三维扫描技术则能够构建文物的三维模型,精确还原文物的立体形态和结构,使文物信息得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这些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物信息不仅为文物的修复和复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还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2.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质效

通过数字化处理,博物馆可以将大量的文物信息整合到数据库中,实现信息的集中存储和管理。这使博物馆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地检索和使用文物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文物的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文物的环境参数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文物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湿度、温度异常等,从而有效保护文物的安全。

3.推动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通过构建数字化的文物信息共享平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将各自的文物信息上传至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展联合展览等活动,推动了全球文物保护事业的共同进步。全球范围内的博物馆共同研究、探讨文物保护的解决方案,可以促进文物保护技术的创新和发展。[1]

4.提升公众对文物保护的参与度

通过数字化展示和传播,博物馆可以将文物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文物的独特魅力。这样一来,可以充分激发公众对文物保护的兴趣和热情,调动他们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而且数字化技术还为公众提供了在线捐赠、志愿者活动等参与文物保护的渠道和平台,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参与文物保护工作中,共同守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二)文化传承

1.丰富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形式

传统的博物馆展陈方式受限于场地大小和实体展品的数量,往往只能呈现有限的文物和历史场景,而数字化技术则打破了这些限制,将博物馆中的文物以全新的方式展示出来。例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博物馆的各个展厅,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而增强现实技术则可以将虚拟的文物和历史场景与真实环境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听体验。[2]多样化的数字化展示形式不仅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和历史,还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使文化传承更加生动、有趣。

2.拓宽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渠道

在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中,文化传播的对象往往局限于实体博物馆的参观者。然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媒体等渠道为无法到场参观的群体提供服务。人们只需通过电脑或手机等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或其他在线展示平台,欣赏博物馆的藏品和其他展览内容。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广泛性和便捷性的特点,使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3.提供详细精准的研究数据

传统的文物研究往往依赖于专家的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而数字化技术则为文物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通过高清数字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相关研究人员可以获取文物的详细数据,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数字化的数据不仅可以揭示文物的历史、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还可以为后续的修复、复制和展示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3]最重要的是,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将博物馆的研究成果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保存和传播,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并为后人提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源。

三、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

(一)高精度数字成像技术

高精度数字成像技术是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基础,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的相机、扫描仪等设备,可以对文物进行精细的拍摄和扫描,获取其表面的纹理、形状、色彩等详细信息,从而将文物真实的外观特征尽可能还原,还能为后续的数字建模、修复和展示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三维扫描与建模技术

三维扫描技术可以获取文物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而构建出文物的三维数字模型。这一技术能够精确还原文物的立体形态和结构,为文物的修复、复制和展示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在计算机中重建文物的虚拟模型,为文物的虚拟展示和交互体验提供了可能。

(三)无损检测与监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对文物内部结构和材质进行检测,比如通过红外成像、X射线检测等技术手段,可以揭示文物的内部结构、损伤情况等信息,为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使用监测技术则可以实时监测文物的环境参数和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文物可能面临的问题,确保文物安全保存。[4]

(四)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文物数字化保护提供了全新的展示和体验方式。借助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构建虚拟的文物展示环境,为观众身临其境地参观博物馆提供可能。而且增强现实技术还可以将虚拟的文物与真实环境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更加生动、真实的体验。

(五)数字化存储与备份技术

数字化存储和备份技术是确保文物数字化信息长期保存和可访问的关键,通过云存储、分布式存储等技术手段,可以将文物的数字化信息存储在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定期对相关内容进行备份和恢复,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为文物的长期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四、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的路径

(一)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

在数字化时代,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质效,为文物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更能为传承文物的文化精髓、弘扬其历史价值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首先,博物馆可以引入高清晰度摄影、三维扫描等技术手段,获取文物的详细数据,建立起详尽的数字档案,档案的数字化发展不仅为文物的修复、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参考,还为后续的研究和展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博物馆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文物的虚拟展示环境,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的魅力;还可以应用增强现实技术将文物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5]最后,博物馆可以应用数字化平台,将文物信息、研究成果等共享给全球的专家学者,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国际化发展。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对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博物馆要不断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引进适用于文物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技术,加强与其他文化机构、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与传承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二)深入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是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解读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推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文化传承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深层次的解读。

首先,博物馆可以应用高精度的数字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手段,获取文物的形态、结构、材质等详细信息,这些精确的数据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物的保存状况,更能为制订针对性的保护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为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博物馆应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文物的数字化信息进行深度解读,进而发现其中隐藏的历史线索和文化元素,揭示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人们对文物内涵的认识,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宝贵的素材。

(三)大力培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

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博物馆要培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不断提升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数字化水平,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专业的数字化人才是博物馆实现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支撑,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数字化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精细化的数字化记录和处理。[6]然而,培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

首先,博物馆要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为人才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可以设立专门的数字化人才培训项目,为从业者提供系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数字化技术课程、文物保护与修复课程、文化遗产管理课程等内容,有效提升从业者的数字素养。最后,博物馆应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为数字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规划。通过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职业发展机会和学术支持,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文物保护与传承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强化公众教育与公众参与

强化公众教育与公众参与,其目的在于调动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全民参与、共同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首先,博物馆要与公众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强大合力,积极举办文物修复体验、文化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吸引公众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中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参与度,培养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技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的活力。[7]其次,还可以应用数字化技术为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利用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等平台,实现博物馆与公众的实时交流,从而解答他们的疑问,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增强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联系,为博物馆改进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最后,博物馆应该重视文物本身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将新媒体技术与文物背后的文化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让更多人了解文物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公众对文物保护的参与度。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为博物馆文化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博物馆要不断探索数字化时代文物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路径,通过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深入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大力培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强化公众教育与公众参与等具体措施,推动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更好开展,为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董彧.数字化时代下的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02):48-51.

[2]魏翔.信息化时代基层博物馆陶瓷类文物的数字化保护研究[J].佛山陶瓷,2024,34(01):75-77.

[3]赵国瑞.数字化时代下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的探究[J].上海轻工业,2023(06):105-107.

[4]高慧,冯骁英.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收藏与投资,2023,14(10):122-124.

[5]郭星.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探讨[J].收藏与投资,2021,12(05):128-130.

[6]孙云净.博物馆数字化科技时代下的文物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5):82-83.

[7]管鹍鹏.博物馆“数字化” 科技时代下的古代文物保护[J].科学大观园,2018(15):74-77.

(作者简介:林丹枫,男,本科,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博;何卫东,男,本科,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博)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文物公众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文物的栖息之地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