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图书的选题策划和出版
2024-07-10石悦
石悦
科技类图书在出版过程中面临读者群小、内容同质化严重、销售渠道有限、图书销量下滑等诸多问题。现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即在选题方面要注重对热点的把控,在作者方面要注重作者的写作水平,在内容方面要严格控制质量,在装帧设计方面要进行创意设计,在营销方面要采取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希望为科技类图书的出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科技类图书是重要的图书品类,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本文更多的是基于笔者策划出版的计算机类图书所做的思考。出版相关科技类图书是图书编辑的责任和使命,在出版过程中,笔者曾遇到一些问题,对相应的解决方法也进行了思考。
科技类图书出版面临的问题
读者群小
科技类图书的专业性强、行业属性明显,读者基本上限于固定的行业人群。读者群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销售数量的多少,科技类图书的销售数量普遍有限,明显少于文学、儿童、社科类图书。以笔者在2022年策划出版的《一本书读懂Web3.0:区块链、NFT、元宇宙和DAO》为例,这本书是科普类读物,出版后连续半年位于“开卷Smart数据平台”计算机图书榜TOP50,截至2024年3月仅销售了36000多本,读者基本上还是限于计算机相关领域,并未能实现“出圈”。
同质化严重
科技类图书的专业性较强,涉及的内容范围有限,而同类型的出版社又较多,所以,竞争比较激烈,同类题材的竞品相对较多。截至2024年3月,以人工智能为书名的图书就有2948种,如果算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相关题材的书,数量已经过万。从内容来看,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不仅是传统题材,热门题材的书同质化情况更甚。以ChatGPT为例,第一本ChatGPT题材的书于2023年2月出版,仅过了1年多,截至2024年4月,这个题材的书就达到117种,其中不乏相当一部分书是跟风、蹭热点而出版。
销售渠道有限,图书销量不断下滑
在线下书店,读者大部分时候只能看到很多年前出版的老书,基本见不到新书,可选择范围较小。这是因为科技类图书的专业性强,读者群小,销量较少,所以线下书店往往只进少量品种的图书,导致科技类图书的曝光减少,使得销量逐渐下降,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尽管线上书店的品种数相对较多,但由于网店搜索权重等问题,新书和部分老书可能很难被搜索到,读者真正需要的书检索不到,这也成为影响科技类图书销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科技类图书出版的应对策略
挖掘热点选题
选题是出版社的生命线,对出版社的发展至关重要。选题是图书的起点,也决定着图书能否畅销,能否被读者认可。策划选题是图书策划编辑的基本功,需要其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不断挖掘作者的毅力。
传统的选题策划靠的是编辑的主观性,缺乏科学依据。大数据时代,可以借助多种数据分析工具对选题是否合理进行分析。业界常用的是“开卷Smart数据平台”,该平台能够查询每本书的月销售数量、年销售数量和出版社等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寻找可以使用的题材。如果同类书的月销售数量较少,表示此类书的市场需求较少,在做相关书时需要谨慎;如果同类书的月销售数量较多,表示此类题材的热度较高,市场需求大,在做相关书时需要考虑内容的差异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以元宇宙方面的图书为例,中译出版社于2021年8月最先出版《元宇宙》和《元宇宙通证》,截至2024年3月,分别销售11万本和8万本以上。随后,很多出版社看到了该题材图书的热销,相继出版了“元宇宙”相关题材的图书。
在做热点图书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热点可能很快过去,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机,图书的销售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因此,热点图书需要尽快出版。然而,为了保证图书质量,图书出版周期往往较长,缩短出版周期可能导致三审三校流于形式或者在印制过程中出现问题,最终导致出版质量不合格,从而给出版社造成损失。
虽然热点可能影响图书的销量,但图书编辑需要知晓,质量才是图书的生命线。要想让图书长销,让出版社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优质的内容至关重要。切忌为了赶热点而忽略内容,这样既会让图书获得差评,也会让读者对出版社失望,影响出版社的口碑。对于图书编辑来说,如何在确保图书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尽快出版是不小的考验。
图书编辑可以将开卷Smart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作为选题参考,但要想做出真正长销的书还需要有准确的判断力,不做同质化的书。2023年虽然有很多ChatGPT方面的图书出版,“爆款”也很多。对这些“爆款”图书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其内容既涉及普及性的应用实操,又涉及专业性的ChatGPT开发,也有针对某一个领域的应用,如ChatGPT写作,在内容上做出了差异化。
此外,做热点图书的延展图书也是可供编辑选择的选材思路。在元宇宙图书畅销的时候,笔者未跟风做“元宇宙”相关图书,而是做了延展题材的图书——《一本书读懂Web3.0:区块链、NFT、元宇宙和DAO》。“Web3.0”是紧随“元宇宙”火起来的概念,但是和元宇宙又密不可分。
在做选题策划时,策划编辑要不断学习,了解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还要具有发散思维,从多个方向思考问题,关注不同的选题方向。
寻找优质作者
在现在图书销量不断下滑的情况下,作者的流量可以让图书的销量得到保证。现在的自媒体平台较多,如抖音、B站、公众号、小红书、知乎以及一些行业论坛。在这些平台上聚集着大量的内容生产者,有些作者产出的内容较为垂直,可以用来出版相关图书。
图书编辑可以经常浏览这些平台,找到合适的作者。有些作者已经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做了相关课程或者专栏,并且销售情况较好,获得了很多读者的认可,此类课程或者专栏可以被转化为图书,并且往往也能取得较好的结果。例如,“异步图书”和“Hugging Face社区”合作,把“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课程出版成《扩散模型从原理到实战》就是很好的案例。
需要注意的是,图书编辑需要有政治敏感度,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能为了销量而放弃原则。有很多自媒体“大V”为了吸引眼球会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此类作者就不适合作为图书的作者,需要仔细甄别。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不管作者的流量有多大,预测出版后的销售有多好,只要书稿的内容存在价值导向问题,就要一票否决。
除了作者的流量,图书编辑更需要关注的是作者的水平,作者的水平决定了图书的内容质量,也决定了图书能否长销。有不少书只做到了畅销,火热一时,昙花一现,而做不到长销,就是因为内容质量不过关,只靠作者的流量火了一把。
对于科技类图书来说,很多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专家或者高校的学者一般具有较多的实战经验,基于这些经验写出来的内容比较严谨,出版后的图书质量较高,获得的口碑往往较好,而有些自媒体“大V”产出的内容则纯粹是为了获取利益。
明确读者对象
读者群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销售数量的多少。如果读者群过小,则不利于图书的销售,但读者群又不能无限放大,因为每个读者对内容的需求都存在一定差异。有些策划编辑在选题时表示某本书适合所有人读,其实就是读者对象模糊。一本书不可能适合所有人读,至少会因年龄而异。
2023年,在AI绘画大火的时候,笔者曾经策划出版过《一本书玩转Midjourney:人人都可以体验AI绘画的魅力》一书,当时认为AI绘画能够让没有绘画基础的人也能画出专业的画作,但实际上,Midjourney使用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想学习AI绘画的人并没有那么多,销售量并不容乐观。这就是目标读者群过小的例子。反观ChatGPT实操类图书则有所不同,ChatGPT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场景,能给人们带来很大便利,实操类图书可以更好地教人们如何使用ChatGPT,所以读者群很大,此类图书通常销售量较高。
提高品牌意识,严控内容质量
在当前出版质量趋严的情况下,对于内容质量不合格的书,国家新闻出版署会要求出版社停售、召回、报废。这不仅会让出版社遭受经济上的损失,还会有损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市面上的同类书很多,有些读者对于同一个题材的书往往会买多本,从多个角度学习,这就会形成对出版社图书甚至对出版社的比较。一本内容质量优秀的图书会让读者阅读起来更顺畅,从而使其更认可图书出版社。反之,一本差错率过高的图书会让读者印象深刻,让其对图书出版社产生反感。此外,如果图书的内容质量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口碑传播,扩大图书的辐射范围,促进图书的销售。这就要求图书编辑要提高品牌意识,严控内容质量。要提高图书的内容质量,在选题策划环节就需要与作者反复沟通图书的目录和样章的写作。
科技类图书的作者大多不是专业的作家,写作经验并不丰富,遣词造句往往不够规范和严谨。他们往往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把自己知道的写出来,而不是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考虑读者需要什么内容。这时,图书编辑需对作者进行指导,以便书稿的内容更符合出版的意图。在书稿加工方面,要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图书编辑要不断地提高文字加工水平,平时多阅读一些错误案例,以此为镜,警示自身。提高文字加工水平的核心路径还是多编辑加工书稿,在实践中学习。然而,不管文字加工水平多高,同一个编辑在文字加工过程中也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式,即使反复审阅书稿也可能发现不了问题,此时,即需多人对图书内容进行把关,争取让差错降至最少。
进行有创意的装帧设计
装帧是图书在印刷之前,对书的形态、用料和制作等方面所进行的艺术和工艺设计,包括图书的开本、装帧形式、封面、腰封、字体、版面、色彩、插图、纸张、印刷、装订及工艺等各个环节的艺术设计。
图书编辑可以通过有创意的装帧设计,让一本图书从众多同类书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眼球。笔者策划出版的《一本书读懂Web3.0:区块链、NFT、元宇宙和DAO》在封面上使用了很多NFT图片,这些不同的图片代表了不同的NFT社区,既体现了Web3.0的核心元素,又获得了这些社区的资金支持。此封面很有特色,在同类书中非常突出,在众多NFT社区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不断地有新的NFT社区提出在书重印时将其头像也印在封面上。此外,有些童书随书附赠了很多周边产品,如冰箱贴、书签、玩偶等,为读者提供了更高的情绪价值。在科技类图书出版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形式,为读者提供附加价值,增加读者对出版社品牌的黏性。
采取多元化的图书营销手段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再好的图书也需要宣传才能让读者知道。互联网高度发达,人们的闲暇时间被各类自媒体平台占据。这就要求图书的营销方式多元化,让不同平台上的读者都能够看到。
当前,自媒体平台数量较多,主流的有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微博、知乎等。出版社可以广泛利用此类平台进行图书推广。笔者策划出版的《一本书读懂Web3.0:区块链、NFT、元宇宙和DAO》在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平台均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宣传,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营销手段,获得了很不错的销售结果。
不同的自媒体平台聚集着不同的潜在读者,对于同一本书来说,在不同的平台上宣传推广的效果差别会非常大。《一本书读懂Web3.0:区块链、NFT、元宇宙和DAO》在抖音上销售了近7000册,但是在小红书上销售得却很少。笔者策划出版的非科技类图书《玩透小红书 ——素人博主从0到1实战手册》恰好相反,在小红书上销售了近1000册,而在抖音上只销售了不到100册。图书营销如果能做到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上全面开花最好,如果做不到,图书编辑就要针对图书的内容选择重点投放的平台,这样才可以让效果最大化。
科技类图书的出版与其他图书的出版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在图书市场销量逐渐下滑的情况下,图书编辑需要思考如何保证图书质量,打造图书品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要考虑提高图书销量,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图书编辑从出版的全流程进行思考,从选题策划、寻找作者、明确读者对象、把控内容质量到市场营销,对每一个环节都参与并积极思考如何能更加优化,以高质量的科技图书出版工作为我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