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舆情管理之道
2024-07-10潘瑾周涛
潘瑾?周涛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现通过探讨高校图书馆在网络舆情中的作用及管理策略,对图书馆在意识形态、信息传递、舆论引导等方面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加强图书馆在文化引领和信息服务方面的职责,使其成为校园积极文化塑造和理性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
网络舆情作为集体意见和情感的汇总,不仅是对现实社会中热点问题的网络化反映,更是公众对这些问题所持态度和意见的集中表达。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独特的表达形式和社会影响力。近年来,高校内的热点事件频繁涌现,其中,学术不端、人身意外、医疗事故等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形成独特的高校网络舆情现象。高校网络舆情主要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对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发表评论,形成多变的态度取向。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在意识形态、信息传递、舆论引导等方面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加强图书馆在文化引领和信息服务方面的职责,使其成为校园积极文化塑造和理性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方法,帮助其更好地履行使命和责任,进而提升整个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的形成。
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分析
人工智能时代,社交媒体不仅是信息传播和互动的主要平台,更成为了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的舞台,深刻改变着我们获取、分享和评价信息的方式。据2023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这一庞大的数字社群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社会,涌动着各类信息和观点。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知识中枢和信息枢纽,不仅肩负着组织、储存和传递教学科研文献资源的重要职责,更是教育与信息服务的核心场所,承担着塑造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关键角色。在高校网络舆情这张复杂的动态变化信息网中,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舆论、应对危机、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创造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
载体分析
网络舆情的载体丰富多样,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特定范围的舆情体系,有其专属特点,主要通过各类社交平台和在线媒体展现。在微博上,大学生通过短文、图片和话题讨论展示自己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热点的看法;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长文传播平台,常用于深度思考和学术讨论,具有较高的信息传递效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则通过生动有趣的影像语言传递情感和态度,作者和观赏者通过评论交流,形成对社会的观点和态度。
此外,学生论坛和校园BBS等传统平台在高校网络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广泛交流和表达意见的空间。这些舆论表现形式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在数字空间中活跃的思想和多元的观点。但也对舆情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为细致入微地理解和引导学生的网络表达。
表现形式分析
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表现一方面为“沉浸式体验”,即专注于社交媒体的特定话题或者活动时,会完全投入其中,忘却周围环境和现实身份。这种行为导致了网络舆论的传播呈现一种特殊的状态,即不受现实道德和规则的制约。在沉浸式体验的状态下,大学生更容易受到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和观点的影响,形成一种集体性的情感共鸣。这可能导致网络舆论的传播呈现出高度情绪化和偏激化的特点,其原因为他们更倾向于接受与自身情感相符的信息。这也意味着,网络舆论的传播往往更加迅速而不受拘束,在沉浸式体验中,个体更注重的是情感体验而非理性思考。
另一方面,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安全。信息的碎片化和即时性可能分散大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注意力,沉浸式网络社交受到大数据算法的技术支配,给大学生带来情感固化,形成“信息茧房”,使其更容易专注于瞬时引人注意的信息,而非真实世界的全貌。自我中心主义等思想理念被“信息圈层”一遍遍肯定,个体自我逐渐膨胀化,从而进一步激化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情绪舆论,形成片面或者极端的观点。
因此,大学生的网络活动需要在校方和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发表理性言论,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维护校园网络舆情的秩序。
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
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空间中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各种舆论和舆情事件。这些事件包括社交媒体上针对图书馆的服务、资源和管理等方面的评价和讨论以及与高校相关的突发事件、热点话题等内容的广泛讨论。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的涌现,对图书馆的声誉和形象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其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对图书馆的看法和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和管理,提升公众满意度和信任度。同时,也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履行其使命和职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舆论引导的积极力量。
相关学者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现状,指出图书馆在协助学校进行舆情分析和参与舆情教育引导方面具有多重优势;从建立完善的舆情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的角度出发,提出应通过网络环境推进图书馆转型,以更好适应网络舆情的变化;建议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开展网上信息和舆情的引导服务,积极参与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等。然而,学者们也认为有效推进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策略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更新策略和方法,加强舆情监测与分析能力,及时预警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危机。同时,图书馆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以提高整体的应对能力和效率。只有不断改进和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机制,高校图书馆才能更好地履行其在网络舆情教育引导和危机应对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校园舆情稳定和积极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无论如何,舆情主体的多样性使得高校图书馆在构建网络信息平台时面临着丰富而复杂的挑战。在“后真相”时代,高校师生用户群体单一,但其思维活跃度、信息敏感度和表达能力强,形成了一个高度互动和集中度较高的社群。因此,舆情传播呈现出相对较高的危机突发性,同时体现出稳定和易变、理性和感性、积极和消极等双重特点。
高校图书馆对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
高校图书馆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应当灵活运用防控策略,以确保其网络平台既能促进学术社群积极互动,又能在关键时刻有效、有序地处理潜在的危机。这种综合性的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网络舆情管理的整体效能,还能加强图书馆在舆情引导和危机处理方面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的预警机制、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合理的舆论引导,图书馆可以更好地引领校园积极文化,推动理性网络舆论的形成,从而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与学校部门积极合作
在融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网络舆情管理的挑战,而建立高效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一系统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手段,更需要与学校部门积极合作,形成一体化的监测与管理机制。
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相关部门的权限,并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网络舆情监测的效力。通过舆情监测工具、数据分析等手段,图书馆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舆情参与者的需求和反馈,使图书馆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网络舆情,预判舆情走向,实现更精准的引导。利用舆情监测工具和数据分析技术,图书馆可以对校园舆情进行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了解舆情参与者的情绪和需求,有效地回应他们的关切和疑虑。这种精准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调整自身的服务策略,提升用户满意度和信任度。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图书馆还可以更好地预判未来可能出现的舆情走向,及时做出相应的准备和调整。这种前瞻性的舆情管理能力有助于图书馆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保障校园网络舆情的稳定和积极发展。因此,技术手段在提升图书馆网络舆情管理效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图书馆创造了更加开放、包容、积极的网络舆论空间。
其次,高校图书馆可以与学校部门积极协作,建立高效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不仅有助于信息的全面获取,还能够在数据分析和管理策略上获得更有力的支持。通过协作,图书馆能够迅速捕捉社交媒体、新闻及论坛等平台上与图书馆相关的内容和评论。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图书馆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其能够及时地洞察舆情走向,为制订有效策略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与阅读推广相结合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和学习的核心空间,借助新颖的阅读推广形式,可以对已发生或正在发酵的网络舆情进行积极引导,将师生的注意力引导至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中去,具体可以举办如下活动。创建阅读社群,通过书评、分享阅读心得等形式,构建正面、理性的网络氛围;提供与当下网络舆情相关的可靠资源,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并提供相关优秀的阅读材料,引导师生获取真实、有益的信息;针对网络传播的特点举办公共讲座,开展媒体素养讨论,帮助师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网络媒体,提高对信息真实性的鉴别能力;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扩大影响力,应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及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阅读分享、读书会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形成正面舆情。
培训馆员的舆情素养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舆情素养培训,主要集中在提高信息敏感性、强化社交媒体运用技巧、加强危机公关和舆情危机管理能力以及确保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遵守等方面。智能化时代,高校要全面提升馆员的舆情管理水平,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一,要注重馆员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反应速度的提升。可以通过模拟网络谣言,引导馆员迅速辨别真伪,实时监测工具训练快速反应,制定传播策略,有效管理网络舆情。例如,通过逆向搜索核实信息可靠性,培养馆员在舆情爆发时的及时反映和处理能力,确保高效、准确地管理图书馆网络声誉。
第二,要侧重于社交媒体运用技巧的培训。图书馆馆员应与时俱进,用社交媒体的技巧管理舆论。首先,馆员应了解各类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掌握不同平台的传播规律和用户行为。其次,应注重创造性内容制造的培训,帮助馆员更好地利用图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信息传播。最后,着重培养馆员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互动的技能,包括善于回应用户关切、灵活运用表情符号和话题标签等。通过培训,馆员将更有能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效传递信息,提高馆内舆情引导的效果,促进图书馆形象的积极塑造。
第三,要加强馆员危机公关和舆情危机管理能力。在面对可能引发学生关注和负面反馈的情况下,馆员应最小化负面影响,迅速、冷静、有效地制订危机公关策略。模拟应急情境的实战演练,帮助馆员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危机应对的灵活性。
第四,培训应涵盖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深入了解相关法规,可以使馆员在网络舆情处理中遵守法律,确保信息的合法合规传播;强调伦理规范,让馆员在舆情处理中能够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避免产生道德困境。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训可以帮助馆员正确理解和应用法律伦理知识,确保图书馆网络舆情管理在法治和伦理的框架内运行。
定期评估与改进
网络舆情千变万化,特别是在高校环境中,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体,其表达方式多样,舆论动态复杂多变。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不断优化管理策略,以应对潜在的网络舆情风险。
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是检验舆情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图书馆可通过分析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网络舆情数据,了解舆论热点、学生关切点以及负面舆情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识别问题,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升对大学生群体的正面影响。定期评估也是倾听学生声音的重要途径。通过用户反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师生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和期望,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馆方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精细化服务,提高全校师生的用户体验,减少负面舆情的发生。
此外,还应建立专门的评估团队。高校图书馆应定期汇总分析网络舆情数据,提出改进建议。同时,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及行业内的经验交流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有助于发现和采纳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将为舆情管理提供更多可能性。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深化与技术的结合,提升舆情监测和分析的智能化水平。同时,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协同,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以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未来的网络舆情管理将更加强调用户参与和反馈,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沟通机制,促进与用户的互动,共同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和谐与秩序。
高校图书馆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角色与责任是多维的、复杂的,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管理策略,高校图书馆有望成为塑造校园积极文化、引导理性网络舆论的重要力量,为学校和社会培养更具网络素养的学生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