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创作背景下的“家国情怀”书写

2024-07-10谭清文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叙事家国情怀电影

谭清文

[ 关键词] 电影;叙事;文化;情怀

一、电影《满江红》简介

电影《满江红》以其扣人心弦的剧情设计和虚构的岳家军暗杀行动为主线,巧妙地编织了一连串的悬念与意外转折,同时巧妙融合了幽默与感人的情节。这部作品汇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演员,他们精湛的演技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中的摄影技术流畅而稳健,韩红为其量身定做的配乐更是一大亮点,服饰与道具的精细还原,生动展现了宋朝的建筑风格与服饰风貌。特别是在影片中,角色们在狭窄巷弄间传递《满天红》诗词的高潮部分,成功地激发了观众的热情与共鸣。该电影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创新的元素,并特别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影片的主要情节围绕张大和岳家军为岳飞恢复名誉,追寻秦桧与金人勾结的证据展开。而影片的隐含线索则是通过让秦桧背诵《满江红》,实现其内心的忏悔和真相的广为流传。影片以士兵们齐声朗诵《满江红》的震撼场景作为结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电影《满江红》的叙事策略

(一)电影《满江红》的叙事模式

电影《满江红》的一大亮点在于采用了类似“剧本杀”的叙事手法。所谓“剧本杀”,是一种基于角色扮演的推理游戏,通常在实景场馆中进行,玩家需要通过扮演特定的角色来解决虚构的犯罪案件。游戏过程包括挑选角色、研读剧本、角色介绍、互动交流、寻找线索、推理解谜、揭露真凶和最后的复盘总结。

电影《满江红》以一封失踪的秘密信件为开端,在宰相的山西大院——一个宛如密室的环境里展开。故事的每个环节紧密相扣、节奏紧凑、充满悬念,每个角色都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些秘密逐渐被揭露,人物形象也随之发生改变。

电影中的每一次反转虽然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使得情节更加扣人心弦。电影《满江红》通过这种充满悬疑的“剧本杀”式叙事,讲述了一群忠义之士不顾生死、奋勇抗敌的传奇故事,为观众留下了关于岳飞《满江红》的深刻印象,并实现了一种既有悬疑又带有幽默的观影体验。影片中复杂的情节设置、层层叠加的谜题,以及热血激昂的情感,结合了悬疑和喜剧的元素,将喜剧风格巧妙地融入凶杀、间谍、卧底等类型中,使观众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体验到快感和愉悦,同时也表达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二)电影《满江红》的叙事情节

电影《满江红》以其错综复杂的叙事结构和丰富的情节设计而著称。故事中充斥着悬念、误解、偶然和出人意料的转折,同时巧妙地布置了众多伏笔和精细的细节。在紧密相连的叙事中,情节不仅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引擎,而且与细节一道,共同塑造了角色的立体形象。回溯历史,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 年),岳飞在杭州风波亭的遭遇成为一段悲痛的历史,其死因被称作“莫须有”。这一事件深深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中,充满了愤怒、冤屈、困惑与迷茫。电影《满江红》通过艺术的形式,完整地再现了这一事件对南宋百姓的深远影响。

影片采用了限定性视角和低角度的叙事手法,从普通人的视点出发,虚构了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 年),即岳飞逝世五年后,其追随者为了寻找岳飞的遗言和《满江红》词作而不惜牺牲的故事。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这些“小人物”的形象并非空穴来风,他们代表了那些愿意为国家献身、怀有深厚爱国情感的人们。通过复杂的叙事手法,影片成功塑造了张大和孙均这两位饱满的角色。张大代表了典型的“小人物”,具有普通人的种种弱点,如贪婪、好色、胆怯等;而孙均则是典型的英雄形象,勇敢、果断、智慧与勇气并存。随着故事的推进,张大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人性的伟大,显现出英雄本色;孙均则在经历挑战和危机后不断成长,体现了普通人在困境中的迷茫与挣扎。

影片的叙事结构和情节设置,逐步勾勒出角色的形象。随着故事的展开,两位主角的形象逐渐明晰并相互映衬。他们分别体现了勇气、牺牲、忠诚、信任、慷慨等岳飞所代表的“忠烈精神”,同时也批判了秦桧所象征的“腐朽精神”,如自私、无能、权谋、残忍、背叛等。这些角色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深化了对“家国情怀”主题的探讨。

在电影《满江红》中,张大、瑶琴等“小人物”与秦桧、何立、武义淳、皇帝等心怀叵测的“大人物”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角色的错位,突出了“小人物”的性格力量,支撑他们为了信仰和理想而不惜一切代价。这些“小人物”的壮举展现了南宋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勇气,使得“家国情怀”这一主题更加深刻地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三、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彰显文化自信

从叙事的视角分析,电影的视听手段是导演运用视觉影像和声音相结合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并传递情感[1]。在电影《满江红》中,色彩和音乐的运用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不仅有助于剧情的发展,同时也向观众传达了文化上的自信和骄傲。影片通过传统的中国色彩搭配,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使得观众在视觉上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通过视觉元素来强化故事背景和情感表达,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能够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丰富性。在音乐方面,电影《满江红》同样采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元素,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巧妙搭配,增强了电影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这些音乐不仅为影片的情感增添了层次,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使得观众能够在听觉上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和美感。

(一)电影《满江红》中的颜色

电影《满江红》在视觉风格上选择了与常见明亮色调不同的暗色调,特别采用了青蓝色的调子,这种色彩也被称作“中国灰”或者“中国青”,类似于古老宅院的墙壁和瓦片的颜色。通过这种色彩的选择,电影成功地再现了黎明前天空的色泽,这种青蓝色不仅与剧情背景相契合,而且通过其特有的压抑感,加强了故事的紧迫感,为角色的命运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让整部电影始终被一种悬疑的氛围所包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在暗色调的主体中也巧妙地穿插了一些亮色元素,如何立、桃丫头、张大、瑶琴之间交换的樱桃,这些细节象征着他们属于同一阵营。瑶琴头上的花朵是片中的一抹亮色,从鲜艳到枯萎的变化象征着瑶琴命运的变迁。而在影片的结尾,随着色调的逐渐转亮,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将被世人所知。正如张艺谋导演所言,他希望色彩能够成为电影叙事的一部分,而不只是表面的装饰。在每部作品中,他都深入思考如何将色彩与故事内容和情感紧密结合,以此作为创作的支点。电影《满江红》中的色彩运用不仅让观众沉浸在电影的情境之中,与创作者产生共鸣,也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视觉叙事手法,影片成功地引导观众进入了一个充满文化自信和艺术美感的世界。

(二)电影《满江红》中的音乐

电影《满江红》精妙地采用了豫剧元素,挑选了经典的唱段来暗示剧情的走向。张艺谋导演将豫剧与摇滚音乐相融合,打造出一种新颖独特的音乐风格。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豫剧的广泛流传使其成为影片中展现岳飞故事的理想选择,尤其是岳飞与河南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在影片中,传统豫剧的唱腔与现代电子音乐的结合,不仅在音色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也为观众带来了极具冲击力的听觉体验。这种融合在形式上展现了创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电影选用了《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探阴山》和《下陈州》等四段豫剧经典唱段,每一段都巧妙地预示了剧情的进展。此外,电影还创作了《寻找线索》《提审》《辨认》《一别》等配乐,这些音乐与人物的行动节奏紧密相连,有效地营造了相应的氛围。这些戏曲唱腔分为以包拯和穆桂英为代表的两种风格,其中瑶琴的两个唱段与女性角色的形象相呼应。通过音乐和戏曲的结合,电影《满江红》不仅在艺术上实现了创新,也在文化传承上做出了贡献,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也强化了影片的主题和情感深度。

音乐作品《辨认》的歌词源自豫剧中的一个经典唱段“陈驸马休要性情急”,这是包拯与陈世美在公堂上的一次精彩对唱。歌词内容主要是在陈世美进行狡辩之后,包拯一一列举其罪行。在电影《满江红》中,这首曲目与一段关键的情节相对应:当角色们在返回武义淳住处的途中,何立提出“那就开膛”的建议,张大随即附和,此时《辨认》的旋律便突然响起。其前奏由两声梆子和随后的板胡演奏组成,简洁而富有特色。在这首曲子中,板胡的音色与唱腔紧密相连,采用G 徵调式,旋律线条平稳,跳跃较少,重复音符频繁出现。其中还融入了念诵式的演唱风格,使得每句歌词的结束音都落在徵音G 上。在2/4 拍的节奏下,偶尔出现的附点和切分音符为原本波动不大的旋律增添了一丝活力。《辨认》在电影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叙事层次,还起到了预示剧情发展的作用。通过这种巧妙的音乐安排,电影《满江红》在视觉叙事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层深刻的听觉体验,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四、电影《满江红》的影像呈现

电影《满江红》以其对文学性的深刻追求,成为一部视觉艺术的杰作。影片通过精心设计的叙事手法,将抽象的思想观念、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历史事件及特定的时空背景巧妙地转化为直观的视听体验。在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的同时,电影巧妙地融合了多种类型元素,对历史细节进行了严格的考证和精确的再现,通过精细的服装、化妆和道具设计,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影片中运用的动态摄影技术,充分展示了传统建筑的美丽与宏伟;而紧凑的剪辑节奏和豫剧音乐的结合,则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影视节奏。影片的高潮部分,通过全文复诵《满江红》,不仅凸显了电影的严肃性和戏剧张力,也深化了观众对电影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电影《满江红》在坚持传统民族文化影像风格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忠烈精神”与“家国情怀”等传统价值观。在追求历史文化的真实性方面,影片通过严谨的历史考证,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具体的视觉元素和听觉元素。电影《满江红》在真实性与艺术假定性之间找到了辩证的统一,使得传统文化得以通过现代影像的形式得到传承和展现。

五、主题情节抒发家国情怀

近年来,反映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电影逐渐增多。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在电影《满江红》中,张大等角色虽是普通的“小人物”,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家国情怀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影片的高潮部分,上万人齐声复诵《满江红》,这一幕不仅令观众深受感动,更是影片的亮点所在。张艺谋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全球范围内很少有电影以文字作为结尾,而电影《满江红》的这种特别处理方式,不仅传递了强烈的情感,还彰显了中国文字的庄严和大国的风范。随着众人的复诵,影片达到了情感的顶峰。这一复诵场景不仅展现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更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家国情怀如同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信仰,它是我们的根基,是我们的文化传承。岳飞的壮志与追求,通过一遍遍的复诵深深触动了影片中的士兵及银幕前的观众。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始终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弘扬这种情怀,传递正面的价值观,更要通过电影这样的艺术形式,讲述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精神风貌[2]。

六、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适应变化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需要与时俱进的表现形式。当代电影创作致力于在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全球性、叙事与视觉风格等方面寻求和谐统一,以适应当代的审美需求。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已从初期的爆炸式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健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主流电影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创新精神,推动着中国电影业的繁荣发展。新主流电影的题材范围不断扩大,不仅有《满江红》这样的历史题材,同时也包括喜剧、正剧等多样化的风格,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创新尝试。成功的新主流电影,在叙事手法、视觉呈现和视听语言上的共同点是它们以更贴近现代观众的方式诠释“家国情怀”。这些电影不仅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就,也在文化传承和价值观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观众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通过这样的创作实践,新主流电影不断推动着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叙事家国情怀电影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