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2024-07-09高聪胡亮亮
高聪 胡亮亮
[摘 要]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以花丝镶嵌为案例,通过对其传承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寻找发展创新的基本路径,唤醒社会各界对其传承困境的重视,并将其与设计、影视、动画、文创等现代载体相结合,活化传承路径。
[关 键 词]非遗;花丝镶嵌;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4-0048-03
文献著录格式:高聪,胡亮亮.传统花丝镶嵌工艺的创新和发展[J].天工,2024(14):48-50.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非遗热”,本文以传统手工艺花丝镶嵌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承困境进行剖析,然后将现代载体与工艺进行创新结合,探究其核心价值,寻找符合其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花丝镶嵌工艺的由来与传承价值
我国花丝镶嵌工艺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至明、清两代达到高峰,以清乾隆朝为盛。花丝镶嵌技术被誉为燕京八大绝技之一,是一种精巧的手工艺,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技艺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
在热播的古装剧里,我国的经典元素被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让观众有了学习传统手工艺的机会,比如《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和高贵妃戴着的耳环,就是采用了花丝镶嵌技艺。花丝镶嵌是一种以金银为原料,融合了地域特色制作而成的艺术品,做工精细,种类丰富,比如出土的一件万历年间鎏金龙纹皇冠,就是用518根直径0.2 mm的金线,由人工缝制而成。这门手艺一开始就是为皇家服务的,所以这门手艺很少会流传到普通人的手中。
二、花丝镶嵌工艺的技法与传承人
花丝镶嵌工艺的材料是粗细不一的金银丝,主要的制作工具有掐掰活镊子、掐丝板、制子等,有素丝、花丝、麦穗丝、祥丝等样式,还有回纹、古钱纹、牡丹纹和梅花纹等装饰。花丝加工有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技术,镶嵌加工有锉、搂、锤、压、打、折、挤、插等技术。
然而,由于其制作精细、复杂,传承困难,一直未能恢复往日的辉煌。目前,我国掌握花丝镶嵌技术的工艺美术大师只有50余位,其中北京王树文、白静宜和程淑美,河北李果,天津王鹏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
目前,我国的花丝制作技术分布于全国不同地区,北京、天津、四川、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均有一定的传承。北京市丝艺以传承“宫廷工艺”为己任,将花丝镶嵌技艺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四川成都市的丝制技艺,主要是银丝平镶的技术,其特征是没有胎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云南省的花丝制作与藏族文化相融合,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特征,主要用于服饰配饰;贵州省苗族的丝制工艺多采用白铜坯镀银;天津市“津派花丝”在继承北京华丽细腻的花丝工艺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花丝镶嵌工艺的特点,融合本地的艺术特色,更好地传承了其文化价值,体现了我国金银艺术的精湛技艺,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条新途径。
三、花丝镶嵌工艺的现代传播路径
(一)与科技元素相融合
在推广花丝镶嵌文化时,我们可以巧妙地融合动漫、影视等媒体及互联网、VR、AR等科技元素,为这一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并增强其艺术吸引力。
首先,通过VR技术,我们可以将花丝镶嵌的生产过程完整地呈现在参观者面前。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观察匠人是如何精心打磨每一片花瓣,如何巧妙地将金银丝镶嵌在底料上,以形成栩栩如生的花卉、鸟类等图案的。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能让参观者感受到花丝镶嵌的精湛技艺,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VR技术重现古代嫔妃穿戴花丝镶嵌饰品的场景。参观者可以穿越时空,置身于华丽的宫廷之中,目睹嫔妃佩戴着精美的花丝镶嵌饰品展现出的优雅高贵的气质。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不仅能让参观者感受到花丝镶嵌的魅力,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的韵味。
通过这样的融合创新,不仅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让他们对花丝镶嵌文化产生兴趣,还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为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合理使用网络平台
以花丝镶嵌产品的制作方法、材料、成品效果等作为突破口,通过视频直播、微博、公众号平台等方式对其进行网络宣传,在舆论场中形成一种正能量的传播模式,在传统的线下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将新媒体的传播模式融入其中,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非遗传承。当然,在推广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科教性与传承性。
目前,我国在线视频用户已超过五亿,仅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就有1 200多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 500万条传统文化短视频。互联网平台对非遗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与珠宝类或平面设计类领域相融合
我国在珠宝生产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可以借助花丝镶嵌工艺,设计出更加美观、迷人的现代首饰。现在最常用的是平面设计的推广手段,可以把花丝镶嵌工艺简单地平面化,通过印制或者半立体的形式来展现,比如明信片、贺卡等,把花丝镶嵌用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平面编排,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花丝文创品牌树立与传承革新
针对目前的花丝镶嵌产品,需对其进行系统的设计改良与品牌塑造。秉持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去芜存菁,重新塑造,创造鲜明品牌,通过深度保护,解决目前生产、营销、技术开发等环节存在的断层问题,并防止因为利益而导致品质问题对传统技术产生影响。
1.品牌的树立
为了建立企业的品牌意识,我们需要增强传统工艺的核心竞争力,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认识并使用传统工艺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提炼传统工艺的元素,将文化创意的概念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让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产品。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产品的品质和设计,制造出更多好的作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文化产业品牌,并且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传统工艺,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2.“实用类”文创产品
传统工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更体现着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应以这一独特优势为切入点,与广大群众建立起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在推广过程中,应深入了解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关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并据此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和使用习惯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要美观,更要实用,能够真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提倡“使用”而非“展示”,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的生机,让更多人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拓展市场
花丝镶嵌工艺这一传统而高雅的艺术形式,长久以来都占据着高档消费市场的一席之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将这一中高档装饰工艺品从收藏走向大众消费,使其不再遥不可及。这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和生活需要,而且能开拓出一个全新的潜在市场。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要在保持传统工艺与装饰艺术精髓的前提下,进行设计上的跨界转换。如将花丝工艺从传统的高端珠宝市场过渡到家居用品市场,让精致的花丝镶嵌工艺在不经意间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之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非遗传承的核心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核心问题
1.传承人的选定
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现状令人担忧。目前,传承人大多是年长的老人,鲜有年轻人愿意接棒。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觉得学习这门手艺费时费力,缺乏耐心和热情。能够教授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而渴望传承这门技艺的学徒更是难觅。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会上了解花丝镶嵌技艺的人并不多,使得学徒的选择更加有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在美术学院或民间艺术团体中大力推广这一非遗技艺,积极选拔和培养传承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能够为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让这项珍贵的传统技艺得以延续和发扬。
2.传承方式的选定
目前,民间手工艺的传承方式多样,包括工作室、公司、学校及社区推广等。然而,这些推广活动往往侧重于弘扬精神,而忽视了技艺的传授。师徒传承的方式虽然直接,但存在传承断层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录像的方式记录手工艺人的经验和技巧。这样不仅可以保存他们的技艺,还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料。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这些录像进行统一管理,以确保其质量和完整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为民间手工艺的传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让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二)传承方案探索
1.建立非遗基地与传承档案
当前,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传承人的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借助现代传播和教育手段,将无形的传统手工艺精准地传承下去,培育更多的传承人,确保他们能够从中受益,从而保障传承的持续性。通过网络和社区的力量,我们可以从各地选拔出合适的传承人,并在非遗基地进行一对一的教学,确保传统手工制作技术的完整传承。同时,我们还应在学校中积极开展非遗知识的宣传,鼓励学生、教师与传承人进行互动,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专家对非遗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文献记录、理论等方面,并通过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建立档案,为未来的传承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2.助力听障人群,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花丝镶嵌工艺作为一种纯手工工艺,其独特的工艺特性与听障人群的职业适配性颇高。特别是那些艺术院校毕业的高学历听障人群,他们凭借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可以为花丝镶嵌工艺注入新的活力。一些学院新成立的花丝设计队伍,正是这一群体的杰出代表。他们在传承花丝镶嵌工艺的同时,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创业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听障设计师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花丝镶嵌工艺的独特魅力,更体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创意。他们的努力,不仅为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也让更多的听障人群在艺术领域找到了自信和价值。
3.搭建传承平台,与创意产业结合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我们可以设立专题博物馆和培训基地,将非遗艺术品展示给社会公众,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我们还可以介绍非遗的原料和生产流程,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精髓。此外,我们还可以建立传承场所,邀请传承人定期进行现场创作,吸引有兴趣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邀请著名设计师从非遗衍生品的视角进行开发与设计,与传承人开展交流与合作,提取非遗元素,开发更多的大众文化产品,让非遗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通过国内外资深设计师的创新设计,我们可以让非遗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大众带来更多美好的体验。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试图寻找一条将花丝镶嵌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途径,为目前在科技支持下进行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在传承非遗时,必须要将非遗的创造性、个性与独特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持续地激发设计师的个性化设计灵感,同时,要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媒介推广方式相结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树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晶晶.百年金工:近现代北京花丝镶嵌技艺传承人培养[J].北京观察,2023(10):74-77.
[2]王子纯,任开.琥珀与现代花丝镶嵌工艺的设计:以“荷听雨声”首饰作品为例[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2023,25(4):178-186.
[3]杨宏捷.杨宏捷/花丝镶嵌首饰[J].文艺研究,2023(7):188.
[4]孙妍,李敏,闫宇.数字化视域下津派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播路径实践[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6):121-124.
[5]刘月林,杨梦迪,高苗雨.基于花丝镶嵌文化因子数据库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工业工程设计,2023,5(2):80-86.
[6]谢怡伟.一种花丝镶嵌金属釉面砖的研发和试验过程[J].佛山陶瓷,2023,33(1):5-6.
[7]路文博,薛亚婷,李含,等.基于创客教育理论的化学课外实验设计:以花丝镶嵌的制作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2(23):93-95,88.
(编辑: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