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现”能力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4-07-09赵楠
赵楠
摘 要:现如今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音乐课程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与重视,关系着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对于此,本文重点对“艺术表现”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实施策略展开探析,了解其实施价值,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实施对策,以提升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促使他们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为其他相关理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艺术表现;高中音乐鉴赏课;实施策略
艺术表现的表现方式,就是通过演唱、舞蹈、表演、肢体语言、演奏,从音乐角度是这样的。就目前而言,虽然高中校园已经重点开展音乐课程,艺术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当前音乐教师更多是根据教学任务开展指导,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技巧,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尚未得到较大提升,不利于培养更多艺术型人才。对此,高中音乐教师应将艺术表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掌握音乐中所抒发的感情,有效增强高中生音乐创新能力和艺术修养,为其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奠定扎实
基础。
一、艺术表现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所谓艺术表现形式是指人们在生命活动中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感受其中的魅力与情感,并将其表现和抒发。一般情况下,音乐艺术表现主要集中在人们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外在表现上。具体来说,人们在进行音乐演唱、舞蹈、演奏时,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形态和声音抒发对音乐的情感。将艺术表现渗透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有助于学生感悟音乐作品的魅力,帮助他们的音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共同发展,促进高中生音乐素养提升[1]。
(二)特征
音乐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表演者对音乐情感的表现上,从而欣赏的人才能感受音乐中的魅力与情感。根据教育改革要求,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艺术表现主要特征是情感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情感性是指让表演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用创造性的方式展现音乐魅力,提升整体的艺术表现能力。实践性是指从识谱到具体的表演中,需要表演者切实参与其中,借助相关技巧和情感充分展现音乐艺术。综合性特征一般来说,高中生可以在鉴赏课中学习歌唱表演、舞蹈表演、戏剧表演,使他们对音乐技巧可以进行综合性运用。创造性特征是高中生通过学习到的音乐知识,通过情感、实践独立创造、创新出来的音乐作品。
二、艺术表现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实施价值
(一)有助于强化高中生音乐创造力
高中生正处于审美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应结合教育改革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大力在音乐鉴赏课中渗透艺术表现,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其创造能力和灵感,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其音乐素养。这也说明,艺术表现的实施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有助于强化高中生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将艺术表现融入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能够让高中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更加直观、深刻的感受,从而增强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高中生的音乐素养,还能够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音乐鉴赏课教学效率
实际上,当前高中音乐鉴赏课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高中生只能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使得他们音乐学习热情不高。对此,音乐教师应在鉴赏课教学中将艺术表现融入其中,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让高中生音乐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三)有助于增强高中生艺术表现能力
高中音乐鉴赏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音乐素养,但是当前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不佳,不利于促进他们的音乐素养提升。对此,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艺术表现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唱歌、跳舞、演奏活动中提升其创造能力,并为其艺术表现能力提升奠定基础[2]。
此外,音乐教师可以将音乐鉴赏课作为培养高中生艺术表现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融入艺术表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艺术表现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高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未来的艺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当前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存在的不足
(一)音乐教师教学示范性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高中虽然大力开展音乐教学,但是部分音乐教师教学水平不是很高,音乐教师专业单一,音乐演唱、演奏、舞蹈等艺术表演能力掌握不足,导致在音乐鉴赏课教学时缺乏示范性,不利于高中生的艺术能力提高。与此同时,音乐鉴赏课中教师大多是按照教材内容展开讲解,高中生只能按照教师的引导被动地进行知识学习,使得他们对音乐知识理解不够深入,不利于提高其音乐求知欲望。另外,多数教师课堂教学比较单一,很多时候不会开展实践表演,学生不能深入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特点,也无法产生良好的音乐情感共识。总体来说,枯燥的音乐鉴赏课只会降低高中生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也会抑制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高中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不高
高中开展音乐鉴赏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引导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全方位提高,更重要的是提升高中生艺术表现能力。实际上,高中生音乐学习程度不同,对于音乐的接受程度也参差不齐,甚至有一部分高中生没有音乐基础,对音乐所包含的艺术并不理解,这也就造成高中生音乐表现能力整体不高,影响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与此同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部分中学对于音乐鉴赏课重视程度不足,没有音乐基础的高中生会更不喜欢音乐课程,班级差异性也会越来越大,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
四、艺术表现能力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培养对策
(一)进一步丰富音乐鉴赏课资源,满足高中生学习需求
目前音乐鉴赏课教材内容符合教学要求,基本上也能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但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保障,也能让高中生音乐学习兴趣更加高涨,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效果。对此,高中音乐鉴赏课想要将艺术表现更好地融入其中,应进一步丰富音乐鉴赏课资源,课堂多增加与时俱进的音乐作品,让高中生有更多选择机会,降低他们音乐知识学习难度,从而促使高中鉴赏课有效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多角度满足教师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例如,在课堂教学纪录片《祖国颂》主题歌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图片文字或者音频资源,针对高中生不同兴趣爱好展开深入教学,或者创设不同的音乐情境,带领高中生清楚地认识作品创作的背景,引导高中生思考作品的情感价值,产生情感共鸣。这样既能让他们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价值,也能够提升其音乐艺术表现力[3]。
(二)加强教师的音乐艺术示范,带领学生感悟作品价值
想要更好地在音乐鉴赏课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教师需要不断地进修与学习,更需要提升自身的音乐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将音乐知识更多传授于学生。对此,高中教师应积极参加自我提升和培训,不断学习新颖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同时,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大力开展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音乐艺术示范,充分带领学生感悟音乐作品价值,从而从根本上提高音乐鉴赏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黄河》时,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感悟作品中气势磅礴的旋律。首先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演唱,给予学生体会和感悟的时间,然后教师可以利用乐器进行伴奏,让高中生模仿实践,这样既有助于强化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培养高中生音乐综合素养。此外,教师还可以举办学生音乐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音乐学习环境。通过播放经典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和艺术感悟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音乐表演活动,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一二·九”学生歌咏比赛、毕业晚会等活动,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艺术表现力。
(三)革新传统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提升高中生学习效率
高中音乐教师想要更好地将艺术表现力培养融入鉴赏课中,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还要革新传统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引导高中生进行音乐演唱,这样在活跃整个课堂的同时也能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当然,世界音乐文化丰富多彩,高中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将艺术表现实施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让学生认识到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音乐之间的文化差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例如,在教学欧洲与拉丁美洲音乐《优雅》《告别》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鉴赏音乐,提前准备问题能让学生更快了解作品,如“西方国家曲子有什么风格?”“节奏与非洲相比有哪些区别?”又如,在音乐鉴赏中,对相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演奏方式进行鉴赏,学生会快速分析作品,感受不同的音乐魅力,从而更好地引导高中生主动进行音乐探索与欣赏,从而提高艺术表现教学效果。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性,音乐鉴赏课中积极做好艺术表现引导工作,促使高中生音乐艺术表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高中音乐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加强音乐艺术示范能力,真正将音乐艺术的魅力全面展示出来,让高中生感受到音乐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更加喜欢音乐鉴赏课程,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展开音乐知识学习,提高整体音乐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艺术与音乐文化深入结合,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仅包含中国文化,也包含西方文化。教师要抓住这一优势,将艺术与音乐文化进行融合,帮助高中生理解音乐中蕴含的文化知识,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有效为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京剧《空城计》选段”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讲述京剧文化知识,或者播放一些优秀的京剧片段,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促使艺术与文化良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高中生音乐学习热情。又如,在教学西方音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该音乐的地区、国家和音乐背景,让他们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风情,有效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推荐好的音乐作品与同学一起鉴赏、分析,提高他们的音乐艺术修养。
(五)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强化高中生艺术表现能力
高中音乐教师想要更好地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应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音乐分组,通过合作强化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对此,音乐教师应根据高中生音乐能力分组,如有的学生演唱能力较强,有的高中生舞蹈水平较高,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分组,让他们之间形成互补学习。例如,在教学“快乐的女战士——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唱和舞蹈的方式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又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练唱,让他们去学校操场大胆地表现自己,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音乐优势。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与鉴赏,让他们能够聆听外界其他人的声音,从而改正自己音乐表现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同时,音乐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如音乐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音乐会、音乐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这些措施都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中生音乐鉴赏水平的提升,让他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六)借助音乐器材开展教学,享受音乐的美感
高中音乐与初中相比,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感知能力。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音乐感受,帮助高中生提高艺术表现力。对此,音乐教师可以借助乐器开展教学,陶冶高中生情操,让他们学会享受音乐的美感。例如,在教学《鼓乐铿锵》时,教师可以准备不同的乐器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调动其艺术表现热情,并让他们利用乐器进行演奏,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七)融入舞蹈教学内容,强化艺术表现力
舞蹈教学也是培养高中生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其与音乐鉴赏课融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调动,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从根本上弥补传统音乐鉴赏课的不足,培养更多的音乐艺术人才。对此,高中教师在实施艺术表现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音乐作品设计多元化的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用舞蹈去感受音乐。例如,在教学《阿细跳月》时,教师可以将彝族舞蹈基本动作传授给高中生,让他们在跳舞的同时感受这首作品中所表达的含义,并加深对少数民族歌曲的理解。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利用互联网学习彝族舞蹈动作,以此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风格特点。这样既可以让高中生学到更多专业知识,还能强化对高中生艺术表现能力培养效果。
结束语
当前教育改革已经在校园中不断推进,高中音乐教师应认识到学生艺术表现力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使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对此,教师应结合教育改革要求创新自身教学理念,通过不同方法让高中生感受音乐鉴赏课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文化,从根本上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馨芳.基于“艺术表现”素养提升的高中音乐教学措施分析[J].新课程,2022(16):208-209.
[2]马嘉宝,倪洨.“艺术表现”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实施策略[J].戏剧之家,2022(8):172-174.
[3]闫少雷.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审美教育实施策略[J].北方音乐,2017,37(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