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博物馆馆校共建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撷要

2024-07-09山西博物院

文物季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馆校博物院山西

2024年5月9日,山西博物院举办“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博物馆馆校共建的探索与实践”国际学术会议,汇聚了数十位国内外博物馆界专家、高校代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共同就馆校合作与共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专业视角出发,阐述、分享他们在“馆校合作”可行性和必要性等方面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不仅展示了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方面的实践探索和初步成果,也为全球范围内的馆校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以下撷其要点,与学界共享。

于振龙(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博物馆教育、研究职能进一步发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研究是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而教育则成为新时代博物馆传承文化使命的重要目标和神圣职责。

山西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山西的博物馆已成为山西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和对外宣传窗口。我们深知,博物馆的力量,不仅在于其馆藏的丰富和珍贵,更在于其教育的广泛和深远。馆校合作是推动博物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希望通过与国内外中小学、大学等不同层次教育机构的合作,将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提供双向智力支持,让博物馆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学校成为博物馆教育的重要基地。

我们期待着通过博物馆与学校之间多元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博物馆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实现双向流动,进一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让馆校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社会公众。

焦丽丹(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

博物馆处处长,首都博物馆挂职副馆长):

我主要从博物馆中小学教育的意义目标、研究综述、政策梳理、实践探索、发展展望等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对于博物馆教育,尤其是对博物馆中小学教育的一些思考和体会。首先,博物馆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包含三个方面。从国家层面来讲,习总书记曾就博物馆教育发表过多次讲话,这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入贯彻落实。通过博物馆教育,更好地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特性。博物馆的展览展示和配套的教育活动,让公众、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取得的灿烂成就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从学校层面来说,博物馆作为校外教育的资源阵地,能够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发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博物馆层面来讲,公众对博物馆的认识是逐步深入,最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过程。其次,在博物馆教育的研究方面。学术界关于博物馆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有6000多篇。尤其是2015年总书记提出“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的重要指示之后,博物馆教育的学术研究不断发展。第三,国家针对博物馆教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核心是博物馆要与学校的教学和综合实验去结合、去服务,构建一种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中小学生学习机制,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文教合作、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和2020年发布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第四,关于博物馆教育的实践探索。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从国家文物局的角度出发,围绕“六个一”开展实施了两批9家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其中包括京津冀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陕西历史博物馆牵头的陕西省博物馆进校园项目。此外,大运河文化、丝路文化、长三角博物馆进校园则是围绕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做文章。另外还有包含博物馆教育线上课程、博物实验室等整合型项目“猫馆长的校园博物馆”。最后,关于博物馆的发展展望。我们从需求导向出发,要加强教育和文物,学校和博物馆供需对接;从目标导向出发,围绕国家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来加强博物馆主题线路资源的串联,形成博物馆教育资源地图。关于人才培养。在这个馆校合作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还要加强人才储备;关于科技赋能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博物馆教育资源线上资源地图的打造,真正实现对博物馆资源教育均等化广覆盖的需求。

阿菲法·沙贾·阿瓦伊斯(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

这次学术会议的召开证明了巴基斯坦和中国这两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国家之间的持久的友谊。我们两国的文化联系是深厚且多方面的,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播这一丰富遗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3月15日,故宫博物院同巴基斯坦国家遗产与文化署考古与博物馆局成功举办了《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获得了两国领导人在犍陀罗文化上的共识。博物馆教育和研究的未来在于合作,巴基斯坦愿与中方携手努力,共同推进这一崇高事业。

方 启(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教授):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不仅有考古专业,还有文博专业。考古专业是1972年建立的,而文博专业是1985建立的,博物馆专业很快迎来它的40岁生日。

我与大家重点分享2023年吉大文博专业的学生在山西博物院实习过程中四个方面的实践与收获。首先是在藏品整理方面。在山西省文物局、山西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完成共计4565件/套文物的资料整理与编号工作,其中漆木器类483件/套、书籍类277件、陶瓷类1921件、革命文物类45件、书画类406件。第二是流动博物馆的策划实施。我们发动了学生和老师们的所有智慧,同山西博物院同仁一起进行展览主题、内容策划、资料收集、展览大纲等工作,然后到山西省各个地方进行流动展览。第三是在配套教育系统的设计上。我们有1个趣味答题活动,走进了2所当地学校,实施了3种互动体验活动。比如说像观展忆往事、主题风筝等。第四是在新媒体宣传方面。我们进行了很多平台的同步宣传,包括山西博物院公众号、吉大考古微信公众号,而且吉大文博同时做公众号同步推送,还有吉大考古青年说,其中一些内容文本也被吉林大学的官微,以及国内很多媒体,包括传统媒体进行了转载和转发。最后,我非常希望和期待,吉林大学和山西博物院以及全国博物馆的深度合作、深度融合,一起去探索大学和博物馆的共建融合,互相激励、互相成长,能真正让文物活起来,让我们文博专业焕发无穷活力,让我们博物馆也焕发无穷的活力。

大卫·米切尔(苏格兰历史与环境公共管理处、苏格兰文物局局长):

我从事苏格兰文化遗产工作已有30余年,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保护工业遗产和避免金属结构受损,同时还负责苏格兰300多处历史遗迹以及4万件文物的管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兴趣与日俱增,所以想向大家展示一些我们共同感兴趣的例子。

苏格兰文化遗产遍布,对我来说要维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必须做好三件事:我们需要知识,需要研究和理解,需要技能材料和专业知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可能会受到来自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与限制。因此近年来,我们在集中资源应对这一挑战。此外,我一直在研究与建筑铁艺相关的历史和遗产,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目前正在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一个项目。项目的重点保护对象是一座水族馆,曾属于皇家建筑,仅供皇帝欣赏。这一重要建筑的保护工作将在未来几年内进行,我真的很高兴能和故宫博物院的团队一起工作。

王利剑(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副馆长):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模块,既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学科门类,又是一个比较新的学术模块。今天我主要为大家分享一下它的建设跟发展历程。2005年,我们启动了《宋画全集》的编撰,后来这个项目拓展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到2009年的时候,我们率先提出要建大学的艺术与考古博物馆;2010年,成立了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2019年正式成立了现在的艺术与考古学院,同年,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运营开放;2022年底,顺利获批教育部的首批文科重点实验室。

我们在考古文博领域的时间不长,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与校馆合作相关的项目共有三个。第一个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它主要涉及到与各地文博机构合作。我们一共寻找、采集、编撰到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收录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12405件,其中国内藏品9155件,国外藏品3250件。这里不得不提到该项目得到山西博物院的大力支持,有36件藏品被收录其中。第二个是宋画主题交流展览项目。2022年11月份开始,我们已经走访了12个国家,即将在法国举办宋画主题交流展览。第三个是成立了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我真诚地期待我们与山西博物院,还有海内外各界同仁能够开展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合作。

周 帆(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国际事务负责人、东亚和东南亚区域总监):

我首先简要介绍一下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及其商学院。商学院有一个硕士项目与博物馆领域联系紧密,叫做国际遗产与文化旅游管理。由于爱丁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并且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因此它也成为文化旅游和国际遗产方向学生的一个热门目的地,就业前景方向包括旅游景点、博物馆、文化服务管理、遗产研究营销和管理领域。第二个是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的艺术与创意产业学院。这个学院有一个与博物馆相关的项目是遗产和展览设计,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将创建一系列反映21世纪遗产和展览设计的作品。未来,我们也很乐意参与联合展览和研究合作。

果美侠(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

我是2003年参加工作,到今年为止已经整整21年。其中,前18年的时间基本都是在做博物馆教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实践。我觉得我们应该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考虑工作,我今天分享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政策背景,博物馆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是给观众提供学习场所,能够陪伴人们生活的一个去处。所以在这样一个概念下,国家政策层面也支持或者说要求博物馆提升教育工作。第二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故宫博物院曾经做过的三个博物馆教育案例,分别是雨中的故宫、故宫的水缸和教师工作坊。第三是关于宣传和出版方面。故宫与国图的整体合作项目中,已有20本正式出版物;在宣传方面,由教育人员自己撰写宣推文章,通过公众号发布。这种文章以研究为基础,又不同于学术成果,做了双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在学术成果基础上挑选有意思的、好玩的进行传播。在博物馆和学校共建的过程中,我们提供的是博物馆的资源。

奥利维尔·德拉卡尔(法国巴黎学院集团总裁、董事长):

巴黎学院是一所由学院和职业培训学校组成的高等院校。我们的使命和宗旨是使卓越教育普及化,也就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最优质的培训。博物院和培训机构有着相同的使命,那就是通过教育,向尽可能多的人传递知识文化和技能。未来我们和山西博物院的合作将采取多种形式,它可能是研究项目,也可能是参观活动。我们非常希望邀请法国的学生去山西博物院参观。我们还将思考如何推广山西博物院的藏品,因为今天有很多智能工具,比如元宇宙、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这些都能提升馆藏价值。不仅对那些有幸参观博物馆的人,而且对全世界任何地方能够连接到虚拟博物馆的人都是如此。

李 平(山西博物院公众服务部主任):

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它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今天时代赋予了博物馆更多的使命,它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教育的乐园、研究沃土。

我将从分众化、体系化、多维度的视角同大家一起来分享山西博物院馆校共建的实践案例。首先在面向中小学的博物馆教育模式中,山西博物院的“双师工坊”和“数字化课程”两个项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成为山西博物院服务中小学博物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第二是面向高校的博物馆教育模式,科研课题的馆校共建是山西博物院和高校双方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合力,提升整体研究水平的必然选择。山西博物院高度重视与高校科研合作,近年来也进行 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2021年以来,我院与山西大学科技史考古研究所合作《陶寺遗址出土音乐文物声学测量与初步分析》研究课题;与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共同策划演出了《家书里的初心》舞台情景剧、举办了《让历史照亮未来》主题活动;与吉林大学合作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观众参观行为的调查与分析》等学术课题。第三是国际化馆校共建模式。2017 年,山西博物院先后与来自世界 55 个国家、地区的数百名来华留学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中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实践活动,还与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进行了合作共建;今年是中法建交 60 周年,法国巴黎高等学院总裁一行于 3 月 22 日访问我院,在文物保护利用、数字虚拟技术、博物馆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除此之外,我们还与巴基斯坦奎德阿萨姆大学在联合办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积极探索深度参与博物馆领域国际治理新路径。山西博物院以分众化、专业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的教育理念,通过系统整合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打造了具有山西区域文化特色的中外教育课程、研学品牌和科研项目,实现博物馆教育的多维度资源共享,创建优势互补的馆校共建新格局。

当前馆校合作还面临着一些困惑:一是教育资源的整合。博物馆和学校拥有的资源有所不同,如何将双方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保障。二是教育理念的融合。博物馆注重的是实践性、体验性教育,而学校更加注重的是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教育理念的融合,需要馆校双方长期在实践中不断磨合。三是合作模式的创新。传统的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如何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

未来,博物馆馆校合作将以开放的姿态面对挑战,加强教育理念的交流,探索更加个性化的合作机制,实现合作模式创新与升级。

王晓毅 (山西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

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两会讲话中指出:“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显然,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博物馆传承文化使命的重要目标和神圣职责。

在教育方面,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的文物藏品、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广阔的社会影响力,这些都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研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可以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而学校则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我院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馆校合作模式,与多所学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文化项目。

研究是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对文物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出历史的真相、还原出文化的原貌,研究成果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因此,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有助于推动博物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今天,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山西博物院,以教育和研究为切入点,共同探讨馆校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开创馆校合作的新局面,共同推动博物馆馆校合作事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整理:周文静 阎慧敏)

猜你喜欢

馆校博物院山西
博物院寻兔记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山西叹五更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试论馆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