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实践探究

2024-07-09吴敏

高考·中 2024年7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阶思维

吴敏

摘 要:新高考确立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理念,明确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突出了对考生学科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与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关联。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议题情境;议题任务;高阶思维

一、新高考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概述

新高考背景下,要求思想政治教学必须以必备知识为基,强化对学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查,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和学科素养融入其中,凸显价值引领,既要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査,又要强调对学生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的新高考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强调实践应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全面梳理教材内容,注重思维训练和实践应用,同时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1]。

然而,当前考试内容多,有7本教材,部分学校给思想政治学科安排的课时相对较少,高一一般是一周2课时,高二一周3课时,出现了“内容多,课时数少”这一矛盾,这导致部分教师不敢开展开放型课堂,舍不得把课堂让给学生探究讨论,为提高讲课效率,只好进行满堂灌,没有考虑学生的吸收能力,课堂效果好与不好完全取决于知识点能否讲完,只侧重“教”,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不愿意进行探究,只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喜欢总结学习方法,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过程性认识的缺失,导致学生的思维逻辑难以建构,这就出现了学生书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在遇到新材料、新问题时,难以有效调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现象,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没有形成,那如何做到基础知识、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学科思想的有机融合,更好应对新高考呢?笔者认为从学生进入高一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重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接受性学习转为探究性学习,从碎片化学习到结构化学习,从随意化学习到主题式学习。其中,深度学习应当是学习的重中之重,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思想,而议题式教学就是很好的渠道之一。

二、议题式教学的实践探究

近年来,议题式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提升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真实生活情境中具有开放性、指向性、思辨性、综合性、系列性的探究话题为抓手,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为支撑和主线,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上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2]。它的核心不仅在于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而且要通过一系列有结构的环节,如“议题选择—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活动开展—交流互动—总结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3]。

首先,在议题式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议题。在确定议题时,应先考虑课程内容,从中挑选出与课程主题密切相关的重要议题。议题的选择还应考虑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议题应有助于这些目标的实现,帮助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此外,选择的议题应该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兴趣的,从而引起学生的讨论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时,教师要立足教材,结合当前的时事政治和学生的学情设置一个总议题,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下设三个子议题:子议题1:走进自治第一村,探访基层群众自治;子议题2:走进社区解难题,体验基层群众自治;子议题3:“三治”融合激活力,争做基层治理好少年。设置的子议题在结构上要联系紧密,层层深入,在内容上较好关注课本主干知识,明确发展基层民主是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实现基层群众自治与社会治理的结合,在立意上让学生明白青少年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群体中的重要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其次,议题式教学要创设情境,设置议学任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议题的探究,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同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议题的讨论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议题的背景和相关的知识,从而更深入地参与到讨论中。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情境中,学生需要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在子议题2“走进社区解难题,体验基层群众自治”中,教师可以创设“幸福小区存在停车难”这一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了解社区的实际情况,并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亲身感受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性和作用。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可以通过深入社区实际,了解社区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区问题,增强了学生对基层群众自治的理解和认同感。在子议题3“‘三治融合激活力,争做基层治理好少年”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探究性和开放性的议学任务:“治理高空抛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如何参与社区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确,社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同时,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培养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做到德治、法治、自治“三治”的融合,将基层群众自治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实现立德树人、培智育人的目标,落实制度自信、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4]。

再次,议题式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议学活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当前多数课堂的模式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情境,设置议学任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概括。但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指令与执行的过程,更应该是思维的碰撞,是创造与开发的过程。课堂的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开放性与包容性,是预设的升华。要做到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的统一,教师就要敏锐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即时性内容,如疑问、观点、兴趣等,将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与学生的生成性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形成教学互动和共生的过程。教师可借助学生对问题回答中形成的创造性的观点或是有争议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引导学生讨论、评析,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对议题的认识更为全面,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笔者在讲到“居民要参加居民会议,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这一知识点时,有学生说他和家人从不参加社区的居民会议,居民会议只是形式而已。学生课堂上的这一回答就属于突发状况,不在笔者的预设里,但这恰恰是课堂生成的非常好的资源。因此,笔者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所有的居民都可以参加居民会议吗,是否有条件制约?2.居民会议是否只是决策前走过场的形式,公民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民主权利?因为这一问题也是学生生活中感到困惑的,因此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究非常积极,讨论也十分激烈,当然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最后,议题式教学需要教师进行评价与反馈,即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针对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评价与反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评价和及时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到改进的方法。评价是议题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观察、测试、作品评估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馈是议题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馈应当及时、具体、明确,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口头、书面、个别或集体等方式进行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到改进的方向,同时,反馈应当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避免过于严厉或负面的评价,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议题式教学对学生高阶思维考查的影响

第一,议题式教学为学生的未来综合发展奠定了基础。议题式教学课堂注重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在小组讨论或集体研讨中,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人的立场,通过协商和合作达成共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议题的选择具有时代性,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情境,引入课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思考能力。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学生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课外资源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可以了解更多与议题相关的内容,加深对议题的理解,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通过对时事和社会热点的关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动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第三,议题式教学强调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探究,促进其全面发展[5]。近年来,高考试题也呈现出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趋势。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涉及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而高考试题中常常出现跨学科的题目,这类题目往往以真实情境为背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查他们跨学科整合的能力和思维敏捷性,而这也有利于启发学生从多领域多角度思考解答。

第四,议题式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展开讨论、探究和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的挑战。高考中,学生需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得出结论,而议题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议题的深入探究,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高考试题中,许多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分析论证、评价观点等,而议题式教学鼓励学生思考多种观点,这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高考中更加从容应对。高考中的许多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议题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6]。

四、议题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一,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法时要确定议题、搜集材料、设计问题和熟悉流程,这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第二,议题的选择可能过于盲目,或者议点不够明确,或者议题过于简单或表面化,围绕议题设计的问题可能驱动力不足,这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索。第三,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议题式教学在课堂上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它强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这可能导致课堂时间过长,从而影响教学进度。第四,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但部分教师可能没有很好地把握引导的度,导致学生讨论的内容偏离了主题。还有部分教师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导致讨论停留在表面。第五,议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但一些学生的能力可能不足,导致他们难以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信心。

基于此,为了确保议题式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细节,确保议题的相关性、问题的驱动力和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同时需要对相关的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丰富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确保能够为学生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此外,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议题式教学的优势[7]。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具有显著优势,在教育实践中,广大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用性的议题,创设多元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合作学习和及时反馈与评价,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志平.基于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5(5):4-8.

[2]唐盼.大概念:议题式单元教学的基石[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5):45-47.

[3]严宏亮.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探究:以“垃圾围城”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7):14-15.

[4]吴立新.构建智慧课堂,培育政治认同:智慧教室环境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研究[J].高考,2021(26):145-146.

[5]胡传勇,巫阳朔.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思想政治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71-77.

[6]付照阳.“简单教学”促高中思政课“减负增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0):17-18.

[7]薛庆华.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名师在线,2020(24):34-35.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高阶思维
为议题式教学的三种“议”境喝彩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拨云见日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