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间管理与施肥技术的科学有效运用分析
2024-07-09牛亚娟
牛亚娟
小麦作为世界上各地广泛种植的一种禾本科粮食作物,为世界上1/3的人口提供食物。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我国对种植业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提高,因我国地大,各地气候等环境差异较大,部分作物生长的不好,但是小麦因品种多,对土壤质量要求不高,其适应性强、用途多、效益高、蛋白质含量高,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主要粮食作物。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探讨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为了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以供参考。
一、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对小麦品质进行严格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是保证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而在小麦播种和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及需求,对每个阶段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从而才能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1、小麦栽培前管理技术
①对种植区域进行科学整地
种植区土壤情况对小麦种植效果有直接影响,所以小麦种植时需对种植区土壤情况进行全面考虑,并把注意力集中于土壤营养成分,土壤渗水能力,蓄水能力以及土质pH方面。若种植区土壤质量较好,可为小麦健康生产提供良好环境,若种植区土壤条件一般,需采用人工干预来达到其适用性。小麦播种之前需采取科学整地措施,利用深耕,旋耕技术互相组合促进土壤改善。采用深耕技术可将土壤犁底层破除,使土壤通透性发生变化。而深耕技术也可以达到深度掩埋秸秆,有机肥料,杂草及残茬,提高土壤营养成分,清除土壤浅层及残茬上寄生病原菌,虫卵,以减少小麦受病虫害危害机会。
小麦种植区域进行整地作业时,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深耕,深耕频率为2至3年,这样才能减少秋种整地费用,深耕整地深度一般定在30cm以上。深耕完成后需适时旋耕,旋耕次数需2至3遍,同时确保深耕作业与旋耕作业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以确保最大程度地避免跑墒现象。旋耕深度需设置为15至17cm,通常旋耕2至3次即可增加玉米秸秆深埋与土壤相互融合。对秸秆还田相对较大种植区域可适当加大深耕深度,而对秸秆还田量相对较少种植区域可适当提高深耕年限。种植条件良好区域可使用深松整地组合一体机机械化作业,深耕时配合土壤施肥,镇压以促进种植区域土壤含氧量增加,使土壤恢复活力及营养成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②对小麦种子进行筛选与加工
小麦种子状况直接决定着栽培的好坏,所以必须要加强科学优选小麦种子,选种时需综合考虑栽培地区的气候,降水量和气温等因素、综合考虑土壤情况,筛选出抗性较强的小麦种子。小麦播种之前还要与晒种,筛选,拌种和包衣相结合,以增强小麦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确保小麦健康成长。
2、小麦播种环节的田间管理
小麦播种要保证适期播种和适量播种等栽培原则,播后需经常观测小麦出苗状况并适时补苗操作,以确保小麦种植区生长均匀,出苗健壮整齐。
①小麦播种前要确保种植区域耕层含水量控制在70%至75%附近,若土壤含水量足够且土壤状况良好,需及时耕翻播种作业以确保小麦种子出芽率。对部分土壤水分低于70%时,需采取深翻措施和耕耙压实种子以保持水分。墒情不足种植区域需播种时,需采取浅播压水种植方式,播种深度以2至3cm为宜,播后2至3天内需适时灌溉蒙头水。
②控制播种量及时间。一般情况下,每亩适宜播种量在20至25kg之间,过多则会造成种子资源的浪费。并且播种时间要在温度平稳,雨量较少时播种。一般来说,北方地区宜在早春栽培,南方地区宜晚秋栽培。土壤肥力中等田块应选用半精播,即在优质小麦籽粒中加入适量有机质与无机物拌种成颗粒状半精种技术。半精播技术在有效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杂草孳生,实现环境保护。
③在当前阶段对于小麦进行宽幅精播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小麦种植效果。小麦种子播种深度一般应控制在3至5cm。小麦播种时应该采用小麦播种机,可以确保播种均匀,行间距统一,播种深度统一,没有漏播和重播现象,通常采用机械作业时应该把播种速度限制在5km/h以下。在播种过程中还要与小麦种子种类相结合,不同种类对于播种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大穗型小麦品种的种植密度应设置为15万~18万株/667m2;而稻茬麦田则需栽植35万~40万/667m2的基本苗。播后需经常观察种植区域出苗状况,对缺苗,断垄等现象,需及时补苗操作,在补苗时需确保与以往播种品种相符,并采取开沟播种。最后在小麦的栽培上也可采取高低畦栽培技术,大畦栽培断垄增地技术等。高低畦种植技术就是把常规畦梗平整后再播种小麦,把畦梗改造成高畦,使高低畦面具有坡度,提高小麦光照强度,促进小麦光合作用高低畦栽培技术适宜种植区域较干旱。大畦种植断垄增地技术就是把传统小畦改造成大畦,以增大畦面宽度,增加种植面积和小麦批量生产。
④压实工作。通常小麦播种前会先做田间除草,锄草及烧灰,再做田间喷药杀菌,这些工作提高了小麦的抗逆性,并且有利于消灭杂草等有害生物,促进小麦的萌发与生长。另外,将压实设备设置于播种机械设备中,能够对播种后小麦种子进行及时埋藏。在播种结束时,再次实施多次碾压操作以将小麦幼苗的根系伸入土壤内。然后用镇压器压制2至3遍,将土块击碎,使小麦有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当小麦生长良好后,做最后的碾压工作,帮助小麦继续生长。
3、小麦生长期间的日常田间管理
①对种植区域进行除草
杂草生长影响小麦品质,产量,同时也可导致小麦病虫害。杂草比小麦植株生命力更坚韧,与小麦竞争营养成分,水分,所以小麦种植过程中需强化除草作业。根据种植区域实际选择合理除草方式并严格控制除草药剂用量,尽可能地利用人工除草,以降低化学除草剂对于小麦生长的危害。若田间杂草大量出土,需用化学药剂除草。除草作业的发展还需选择最佳作业时期,通常冬前除草应选择无风、温度应在8℃以上时。小麦种植区域内生长杂草种类通常是荠菜类宽叶杂草,这时可选择用双氟·滴辛酯悬乳剂40~50g/667m2喷施,或也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ml/667m2与水混合后喷洒于小麦种植区。而对硬草和早熟禾这类常见杂草可喷施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通常喷施量50~60ml/667m2。使用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有关指示,严把喷施剂量关,不漏喷药,重喷药,同时还要积极选用低毒,高效化学农药,与新型农药喷施机械配合实施精准喷施操作,以提高农业喷施效果。
②施肥、灌溉管理
施肥作业与灌溉作业在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占据着主要地位,通过施肥,浇灌作业可以给小麦生长提供一个良性的环境,给小麦带来足够的营养。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需科学拟定浇灌数量与时间,以切实保障小麦生长需求。在施肥之后进行浇灌作业,可以减少肥料过多烧灼小麦植株颈根部,进而确保小麦茁壮成长。小麦生长中关键灌溉时间点是:小麦抽穗期需进行详细的灌溉作业,必须确保灌溉后土壤湿度达到70%至80%;小麦花期需确保种植区土壤湿度80%左右,若此时土壤湿度达不到80%则需及时浇水作业。另外,种植户在施肥作业完成之后还要定期对小麦长势进行观测,若这时小麦叶片呈现黄化,枯萎等现象则需及时灌溉作业。
其次,是对小麦的肥料使用。为了确保小麦生长所需的养分含量,同时又能减少生产成本,防止过度施用化肥引起的小麦烧苗现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农民要结合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也要按照小麦的习性与生长状况,选用合适的化肥品种和技术,或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指导。
③防止小麦冻害
小麦拔节期若受到晚春冻害,将直接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所以种植户应着重注意天气变化,若小麦生长拔节期出现冷天,则需在冷天到来前进行浇水操作,可有效规避地下温度骤降现象。小麦起身阶段同样遭受冻害,起身阶段冻害时小麦主茎,大蘖受冻害而枯死,而不导致全株枯死。冻害发生时,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其危害性。以追肥浇水为主,并在叶面喷洒植物细胞膜稳定剂等措施来弥补不足。追肥浇水所用肥料是尿素,施用量一般以10~12kg/667m2为宜。
④改善弱苗生长状况
若播种时选播种深度较深的,需及时退土清棵以减少小麦幼苗覆土层,分蘖节点应保持低于地面1至1.5cm,有助于小麦早期分蘖和保证入冬前弱苗生长状况发生变化,以促进小麦植株抗倒伏。对种植区底肥缺乏区,可导致小麦植株矮化、叶面黄化等现象,故需在降雨期间追肥以提高小麦弱苗生长。
二、小麦施肥技术的应用
1、小麦施肥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因地制宜
给小麦施肥需视小麦栽培土壤情况而定。所以施肥前,有必要深入地分析种植小麦所需的土壤条件,明确土壤中存在养分含量情况,如土壤比较肥沃就应该控制施肥量,如土壤比较贫瘠就应该适当加大肥料投入。总之,要做到既满足小麦生长的营养需求,又能确保土壤肥力不降低,从而使小麦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
②合理使用基肥与孕穗肥
在小麦的种植中,基肥和孕穗肥的施用是非常重要的。基肥是保证小麦健康生长的基础,它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强土壤的活性和肥力。因此,要充分施入基肥,以保证小麦生长所需养分的充足供应。而孕穗肥的施用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孕穗肥可以促进小麦孕穗期的生长发育,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如果小麦生长良好,可以不施孕穗肥,但如果小麦过早衰老或生长不良,则通常需要进行追施。
③协调有机肥与化肥的使用
有机肥和化肥的使用在小麦生产中非常重要。有机肥中含有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以及大量有机质,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因此,小麦增施有机肥可有效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如果麦田的肥力较低,则可以使用化肥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但是,化肥的使用必须慎重,避免过量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一般来说,有机肥料一般在播种前或者苗期施用,而化肥则应该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施用,如分蘖期、孕穗期等。另外,有机肥料的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来确定,而化肥的施用量则应该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小麦生长的需求来确定。
2、肥料的合理施用与追氮
基肥也称为底肥,在实践中可将有机肥与肥料混合施用,掌握好氮、磷、钾的配比。基肥的科学施用,是保证幼苗健壮的前提,也是获得高产的前提。小麦追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拔节期间要结合灌水追施。
①在播前进行基肥的施用。在小麦播种前要进行基肥的施用,在干旱地区要进行深松,以确保土壤对营养的保持能力。对于地力好的地块,若施肥量大,可以少施或不施;对于地力不强的地块,可以施用90kg/hm2左右的氮肥;在干旱瘠薄的区域,要增加施氮比例。
②要对种子肥料进行合理地管理。在小麦生长期间,要把种肥均匀地洒在种子边上,但是要和种子有一定的间距,避免影响种子发育。一般选用复合肥作为种肥,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剂量,以免引起烧种,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③科学施肥。小麦各生育阶段对氮肥的需求有较大差别,合理调控氮、磷、钾的施用比例,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前提。同时,追施时应适量灌水,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拔节前施肥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合理追施可有效降低田间无效养分的积累,增强抗倒性。在孕穗期也要进行合理地追肥,把浇水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以提高产量比。
3、常见的施肥技术
①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是目前提高土壤性能常用的一项技术。在当下农业产业规模与集约化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就成了目前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以往对秸秆处理多以焚烧为主,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生态环境。在国家加强农业污染治理的背景下,秸秆还田技术出现。秸秆含有大量有机质,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磷、钾。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态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但是秸秆还田时,一定要对秸秆进行处理,使用机械设备对秸秆进行破碎,降低秸秆内病菌以及虫卵的量,然后再进行深耕或翻埋于土壤内,保证秸秆能够完全腐熟。
②小麦的水肥综合利用
水肥一体化是目前小麦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施肥与灌水技术,它将施肥与灌溉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冬小麦的需要与土壤状况,选用适宜的灌水方式,以确保小麦的高产稳产。该技术具有省水、省肥等优点,同时还可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降低因常规施肥引起的化肥损耗,达到种植效益的目标。
③施用微生物菌肥
微生物菌肥具有低污染、可增强作物抗病性等优点。施用微生物肥料可以保证小麦根系对营养、水分的吸收,提高小麦的抗倒性。另外,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使小麦单位面积的穗数明显增多,增产效果显著。但这一方法对土壤条件有很高的要求,要保证土壤温度、酸碱度合适,贮存、运输等环节要注意,不能与其它化肥混用。微生物菌肥对生产过程及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研究与开发的力度,以达到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总而言之,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小麦栽培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目前的小麦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田间管理和施肥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是制约小麦高产、优质的最大障碍,若对这些关键环节的重视不足,将会对小麦的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小麦生产效益的下降。因此,为了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目标,必须高度重视田间管理和施肥等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施肥方法,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 454850 河南省温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