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引领附属学校党建的若干思考
2024-07-08史佳华
史佳华
摘 要:党建工作是中小学思政工作与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不仅能够为学校各部门的协同运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更能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是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健康蓬勃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障,更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大学附属学校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与高校有着密切联系。在协同育人理念下,充分利用高校文化优势引领附属学校党建,已然成为新时代附属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现实可行的路径同时兼具重要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高校文化;党建;教育强国;附属学校
高校附属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特殊形态和校地协同育人产物,不仅承载着培育人才、传承文化的使命,更是高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直接体现。办好附属学校已然成为高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面对新时代以来中国大学兴办附属学校的新形势,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提出的新要求新指引,高校与附属学校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如何实现高校文化与附属学校党建文化的对接,促进附属学校德育高质量发展,目前研究还尚付阙如,本文不揣浅陋,对此作以初步探讨,期有抛砖引玉之效。
一、高校文化引领附属学校党建是应有之义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壮大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大学与地方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开始合作办学,新建的学校多是位于城市新扩张的区域。2 然而,随着大学将附属学校作为一项产业化的扩张事业的兴起,一些专家指出,这种以“利益互惠”为基础的合作关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流于“虚名借壳”现象、“短期功利”流行以及产业化倾向,从而导致大学无论在管理还是在价值和文化引领方面,与附属学校存在严重脱节。这些问题所导致的后果,一是未能尽到大学作为培养人才、拥有文化资源和站位优势的机构对中国教育发展应负的责任和使命;二是在当今倡导的五育融合潮流下,没有发挥为附属学校输送文化和价值、引领附属学校思想文化建设的功能。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从小树立。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教育和观念塑造,与学校的党建工作及成效密不可分。因此,中小学党建是新时期教育系统德育的重要着力点和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和观念形态,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激励性、感召性,能够发挥融合、导向、凝聚功能,对人的思想、情操、言行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1 因而,文化建设被认为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建设,在党建工作中尤为重要,其价值意义就在于学校自身承载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能,肩负着塑造未来“主人翁”核心价值观念、正确政治观念的重要职责。2 加强中小学党建,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挥党建文化引领作用,以及提升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水平的关键举措,对实现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对于附属学校而言,其本质特点便是与大学存在“所属关系”,即两者之间在理论上存在相互依存、彼此融通的关系。它的重要优势之一便是,可以依托所属高校的智识资源优势和相对完备的体制优势,在师资、教学教法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以及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便利。反过来,大学以其高阶位的优势辅助附属学校增厚内涵是应有之义。但是,大学与中小学在共同体内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高校文化引领附属学校党建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可行性,探索出切实可行的路径,以期为高校附属学校党建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高校文化引领附属学校党建的价值意蕴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高校附属学校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特殊存在,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还扮演着连接大学与社会、展现大学文化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桥梁角色。因此,大学附属学校更应该发挥其特殊地位和办学优势,在破解教育改革难题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而在高校附属学校回应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上述时代难题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实现学校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通过加强学校党建,能够有效引领学校持续创新思想、提升认识水平,从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创出更为广阔的办学新局面。
高校文化高校在社会上立足的本质内涵,文化影响力是其核心影响力。3 高校文化是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被普遍认可和共同遵循的基本观念和价值标准,是高校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综合表现。高校文化的引领作用体现在:其一,以其深厚的精神文化为引领。大学精神涵盖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是全体师生共同追求和践行的价值目标,能够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二,以其先进的思想文化为引领。高校文化在吸收人类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孕育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这种先进的思想文化为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其三,以其卓越的学术文化为引领。在探索学问的过程中,高校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文化。通过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前沿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高校学术不断提供新知识、创造新学说、产生新思想,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发挥了创新示范引领作用。
鉴于高校文化多元性、开放性、引领性的丰富内涵,以高校文化引领附属学校党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高校文化引领有助于确保附属学校党建的正确方向。高校作为先进文化的聚集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附属学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高校文化的引领,附属学校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党建的核心要义,确保党建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高校文化引领有助于提升附属学校党建质量。高校以其独到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学术积淀,能够为附属学校提供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借鉴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文化,附属学校可以优化党建的内容和方法,使党建工作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要求和师生发展需求,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者,高校文化引领有助于推动附属学校党建的创新。高校文化具有开放、包容、创新的特征,这为附属学校党建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在高校文化的引领下,附属学校可以积极探索党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推动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此外,高校文化引领还有助于增强附属学校党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通过高校文化的引领,附属学校党建可以进一步凝聚师生的力量,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共同致力于学校事业发展。
三、高校文化引领附属学校党建的现实可行性
关于高校文化引领附属学校党建的现实可行性,可以从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合作与交流的现实基础以及党建的高度契合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高校与附属学校拥有“立德树人”的共同价值追求。价值追求是教育实践的内在驱动,共同的价值追求是高校文化引领附属学校党建的价值前提。大学和附属学校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价值目标,致力于回应并践行“培养什么人”的价值追求;都以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价值选择,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用实际行动诠释“怎样培养人”的价值追求;都以“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 为价值指向,彰显“为谁培养人”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的同向性、价值目标的契合性、价值选择的协同性、价值指向的一致性为高校文化引领附属学校党建奠定了价值基础。2
第二,高校与附属学校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高校办附属学校是高校发挥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职能的体现,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优质的教育和科研资源,提升区域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从附属学校的性质上看,具有明显的“附属性”,表现在其自身发展与大学部“母体”有密切的依靠关系。3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其文化基因和精髓在附属学校中得以延续和发扬。附属学校不仅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方面受益于高校的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更在党建中汲取高校文化的精髓,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三,高校与附属学校在合作与交流方面具有现实基础。高校与附属学校具有紧密的组织联系和人员交流。在组织联系上,高校通常会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与附属学校合作事宜,附属学校也会与高校进行具体事务对接,建立一套完善的合作机制;在人员交流上,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经常会前往附属学校授课、听评课、指导科研项目等,提供学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同时,附属学校的教师也会定期到高校参加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四,高校与附属学校在党建上具有高度契合性。高校与附属学校在党建中的高度契合性,是引领方向一致性的重要保障。无论是高校还是附属学校,党建工作都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和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等核心任务展开。这种共同的核心理念使得高校党建文化能够引领附属学校的党建,确保方向上保持一致,共同服务于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育人目标。事实上,高校与附属学校在党建工作中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高校作为党建工作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其党建文化的创新发展可以带动附属学校的党建工作。高校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有助于附属学校快速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同时,附属学校在党建实践中的创新也可以为高校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促进高校不断完善和丰富党建文化。
四、高校文化引领附属学校党建的路径探析
高校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对于引领附属学校党建具有重要价值。为实现高校文化的有效引领,本研究从理念引领、资源共享、实践探索和创新驱动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索可行路径。
1.理念引领:深化党建的思想基础
党的思想建设是加强党建的根本,而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核心。在推进附属学校党建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发挥先进文化理念的引领作用。这包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持续加强对教育家精神、“四有”好老师等的研究与内涵阐释,并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课题研究等形式,将这些深刻的文化价值理念准确生动地传递给附属学校,使附属学校能够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形成理念共识。同时,指导附属学校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不断提炼和创建具有鲜明特色、强大影响力和感召力的党建文化理念。此外,高校要引导附属学校将党建文化理念深深根植于全体党员和教育干部的心中,成为他们共同认可并自觉践行的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有助于附属学校构建坚固的思想道德基础,更能增强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资源共享:促进高校与附属学校的协同发展
通过资源共享,高校与附属学校能够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党建的协同发展与创新实践。一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高校可以向附属学校开放其丰富的教育、科研、文化等资源,包括实验室、文化场馆、文艺演出、优质课程、在线资源等,引导附属学校将党建与学校各项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使其成为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共享优质党建资源。高校应充分利用其党建专家和学者的优势资源,为附属学校提供个性化的党建指导和咨询服务。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高校专家可以深入了解附属学校的党建需求,帮助其完善党建制度、优化党建流程,从而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附属学校的优秀党员教师也可以参与到高校的党建研究与实践中来,不断拓宽视野,提升其研究与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附属学校的党建工作。这种双向互动和资源共享的模式,也有助于实现高校与附属学校在党建上的优势互补和互学互鉴。三是共享优质实践平台。高校通常拥有丰富而优质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如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项目等。附属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的实践平台,组织学校师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生活,从而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提升党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党建工作的深入发展。
3.实践探索: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高校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有效途径,更是形成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良好局面的关键所在。这一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附属学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更能为教育教学乃至学校整体工作注入新的活力。高校在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高校应鼓励和支持附属学校开展党建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如构建学校党建文化育人体系、将党建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特别是在思政和德育课程中,设计并组织开展以党建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等,引导附属学校在实践中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模式和方法。同时,高校也要注重发挥其研究优势,为附属学校提供党建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论指导。通过深入研究剖析党建文化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学校实践案例,提炼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模式、策略、方法和工具,为附属学校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借鉴。此外,高校还可以结合附属学校的实际情况,帮助附属学校找到适合自身校情的融合路径。
4.创新驱动:激发党建的活力与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亦是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中小学党组织必须深植改革创新精神,坚守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理念。作为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高地,高校应鼓励和支持附属学校在党建中追求创新,不断探索适切有效的党建新思路、新方法。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专家团队,对附属学校的党建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通过深入了解附属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挖掘学校特色,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党建创新方案。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发挥其组织职能,搭建附属学校之间党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为附属学校提供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先进经验的平台。通过校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附属学校党建的协同创新发展。此外,高校应加强对附属学校党员教师的培养,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党建专题培训、研讨、考察等活动,激发党员教师的创新热情,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推动附属学校党建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