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的多视角研究
2024-07-08牛泉房惠
牛泉 房惠
[摘 要]从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和资源友好3个视角全面研究儿童友好型图书馆的建设。首先,结合相关理论深入解构儿童友好型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和资源3个维度;其次,从儿童的情感体验、个人需求和认知发展角度出发,确定每个维度中对应的儿童需求特征;再次,结合这些特征对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助于为儿童打造契合情感体验的空间场所、设计满足层次需求的友好服务和提供符合认知发展的友好资源,进而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构建。
[关键词]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多视角研究;儿童需求特征
[中图分类号]G25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24)03-0064-07
1 引 言
儿童优先发展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研究的一个关键议题,旨在推进儿童的健康成长。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发布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完善儿童政策体系,优化儿童公共服务[1]。儿童友好型图书馆是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尊重和赋予儿童权利为基础,满足儿童阅读和知识探索需求的图书馆。通过提供优质的阅读和学习环境,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当前,关于图书馆建设维度的研究主要包括空间建设[3]68-70,[4]、服务建设[5]和资源建设[6]3个维度。然而在这些研究文献中,有关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主题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从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和资源友好这3个视角出发,对儿童友好型图书馆的建设进行深入研究(见图1)。一方面,可以为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的多视角研究增加理论的可解释性;另一方面,有助于为儿童打造契合情感体验的友好空间,设计满足个体需求的友好服务和提供符合认知发展的友好资源,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2 多视角分析的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
2.1 场所精神理论与空间友好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其空间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情感诉求和社会性文化需求,通过深化空间体验,促进更广泛的知识交流和情感连接[7]。儿童友好型图书馆空间建设应以儿童为中心,通过空间丰富的儿童元素来获得儿童读者对场所的情感认同。然而,现有图书馆空间建设着重于物质构成和功能划分,缺乏对空间的精神含义、价值意义及情感联系的深入研究,并不能突出空间建设所围绕的空间主题[3]64。舒尔茨的场所精神理论强调通过深入研究空间的精神含义、
价值意义以及与用户的情感联系,为场所创造深层次的体验和认同感,包括个体对环境的辨认、对环境的认同和对环境产生归属感的一个从物境到情境的过程[8]。友好性的设计在空间创造出契合个体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环境,从而促使个体建立对该环境的情感联系。借鉴舒尔茨的场所精神理论,在空间设计中融入与儿童产生情感共鸣的空间元素,以提升空间友好性为导向,加强儿童与图书馆的情感联系,为图书馆空间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借鉴。因此,引入舒尔茨的场所精神理论,从空间层面解读儿童对图书馆的情感需求,并指导儿童友好型图书馆的空间建设(见图2)。
友好的环境对儿童辨认环境起着基础性作用,儿童的出行能力相对较低,图书馆的空间距离短与可达性高可以增强儿童对图书馆的使用便捷性,也为家长提供了更便利的监护和陪伴环境。例如,武汉市提出以儿童独立出行距离特征为基础,让图书馆在“60分钟拓展体验圈”内,强调空间布局和儿童流线[9]。加强空间的连接还可以在心理上缩短儿童与图书馆的距离,促进儿童对图书馆的亲切感。此外,馆内安全设计与舒适环境可以消除儿童的好奇心与好动性带来的危险性因素。又如,北京市的儿童公共阅读空间通过改造地面铺装、空间结构和儿童友好家具,拓展儿童活动范围,升级趣味空间和营造主题环境等措施提高儿童公共阅读空间的安全性和趣味性[10]。儿童在空间中获得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可以为儿童辨认和熟悉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儿童对空间的感官友好可以更好地亲近空间和使用空间。采用个性化的文字标识、空间形状、颜色等多种空间元素来突出儿童主题,形成差异化的环境,提升空间辨识度,帮助儿童与空间进一步建立关联,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促进儿童对场所的情感认同[11]。此外,通过采用色彩鲜艳的图画、音效和互动式屏幕等元素,可以激发儿童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提供多感官体验,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促进他们感知和认知的友好发展。
获得被认同感作为个体在空间场所中获得归属感的先决条件,为个体对空间场所产生归属感提供了基础。此外,积极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强化了认同感,共享、联系以及社交互动成为促进儿童对图书馆产生归属感的关键因素。儿童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和社交互动,不仅能增强彼此之间的友好互动,加强情感共鸣和相互认同,而且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促进其认知发展和情感成长。不断强化的自我认同感与被认同感加深了他们对图书馆这一空间的情感纽带,有助于培养儿童在图书馆的归属感。因此,设计符合儿童特征的互动空间,展示互动友好性,能够更有效地满足儿童的社交和认知需求,提升他们在图书馆的学习和成长体验。
2.2 需求层次理论与服务友好
不同类型的读者展现出不同的需求和兴趣,因此,图书馆在服务方面的考量应更为多元,以全面满足各类读者的特定需求。儿童友好型图书馆的服务建设应充分考虑儿童读者在生理、心理和认知层面的特点,对儿童的需求进行精细划分,并根据个体的需求差异提供友好服务[1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个层次,这些需求逐级递升,次序可变,满足一层需求后激发下一层需求的出现[13]。因此,可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儿童在图书馆活动的需求进行分层解析,以更有针对性地提供贴近儿童实际需求的服务,实现儿童友好型图书馆服务友好的理念。将这5个层次的需求结合儿童在图书馆活动的特点,形成儿童对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为儿童友好型图书馆的服务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见图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低层级是满足生理与安全需求,因此,儿童友好型图书馆最需要突出的服务即是对儿童的安全管理服务,包括安全风险管理、监护管理和应急管理。引入身份认证措施,确保只有儿童亲属或得到授权的人员进入图书馆,可以隔绝外来人员带来的风险;配置监控摄像设备等以及专业的看护人员,为儿童在馆内的活动提供监督、协助和指导,尤其在出现突发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提供帮助;设立安全通道、明确出口标识,能够起到应急管理的作用[14]。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可通过这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服务,保证儿童在图书馆最基本层级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中间层级是尊重与社交需求,在儿童友好型图书馆中表现为对儿童差异性偏好的尊重与儿童社交需求的满足。定期举办符合儿童多样化兴趣偏好的主题活动,并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可以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收获参与感与受尊重感;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分享交流等实践互动性较强的活动环节,促使儿童彼此建立深厚的伙伴关系,满足儿童的社交需求,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让儿童体会到图书馆对其个体差异性偏好的尊重,让儿童在活动中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级是自我实现,即实现个人的理想和目标,在儿童友好型图书馆中表现为对儿童的认知和个性化发展的充分支持。读者类型的差异体现在阅读兴趣和需求上,而同一类型读者内部的个人认知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会进一步细化这些阅读差异。因此,需要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推荐服务,更好地满足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需求,推动他们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发展,获得更丰富、更深入的阅读体验。图书馆可通过如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深度分析儿童的阅读行为,包括挖掘和分析儿童的阅读兴趣、阅读水平和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并建立读者档案系统,记录儿童的阅读历史、兴趣点和反馈的意见,为推荐算法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持[15]。此外,还可以与教育专家合作,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并以此作为个性化推荐服务的设计框架[16],包括通过深入分析儿童的阅读行为和偏好,实现针对儿童个人兴趣的偏好性推广,激发他们对阅读的主动性,还可以根据知识组合原则进行互补性推广,通过推广不同主题、风格和形式的图书,使儿童在阅读中获得更丰富、多元的知识体验,拓展知识边界。
例如,江门市图书馆提出少儿阅读品牌活动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根据儿童年龄段开展不同层次的阅读推广服务[17]。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和阅读行为大数据设计的个性化阅读推荐服务,可为儿童在图书馆的阅读、学习探索和自我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2.3 认知发展理论与资源友好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生理发展和外部环境刺激等原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会发生显著的变化[18]。因此,不同成长阶段的儿童在思维方式、感知能力和学习需求上的差异较大。儿童认知的动态发展强调了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中需要综合考虑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个体偏好差异,提供多样化有助于儿童成长的资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着重探讨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认知阶段,包括4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前运算阶段(2岁至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至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至17岁),每个阶段都标志着儿童特定思维能力和认知特征的发展[19]。因此,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参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认知发展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儿童友好型资源(见图4)。考虑到认知阶段与儿童年龄的对应关系,本文将重点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3个阶段进行分析。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包括初步具备语言能力和进行基础的外界认知活动,并逐步完善自身的认知体系。这个阶段的儿童在理解能力上有所欠缺,在认知和思考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想象进行弥补,使得他们的想象力相对较为丰富。因此,需要丰富想象力的创造性资源引导儿童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为其认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考虑到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图书馆可以为这一阶段的儿童提供适合的创造性资源,如拼贴艺术、儿童积木、绘画等DIY资源,这些资源有助于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在认知上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例如,马鞍山市少儿图书馆开展的积木课堂,将积木游戏与阅读结合,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20]。上海市青浦区图书馆围绕低幼儿阅读推出绘本和童话故事等,这些易于理解的阅读性资源能够为这一阶段的儿童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21]。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展现出更为复杂的语言能力,能够进行较高层次的外界认知活动。这个阶段的儿童逐渐具备更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更强的理解能力,他们也从关注事物的表象逐渐转向深入挖掘事物的内涵,因此,更具有探究知识的欲望。而符合认知发展的阅读性资源可以让这一阶段的儿童获取他们所需的大量知识信息,帮助他们更深层次地认识事物的发展逻辑与内涵,因此,他们更注重对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与理解,为下一阶段更复杂的探索性学习奠定理论知识基础。考虑到这些特点,图书馆可以提供涵盖儿童文学、儿童科学、儿童艺术等多主题的阅读性资源,以满足儿童广泛的学科兴趣。通过这些多元化的阅读性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儿童求知的欲望,还能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培养其相应的学科素养,为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
在形式认知阶段,儿童能够基于客观事物进行自主推理和演绎,展现出抽象和具象思维能力并存的特点。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步由纯粹的思考转变为实际行动,同时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与具体运算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儿童更具有探究和实践的欲望,喜欢通过具体的操作去理解阅读过程中接触到的抽象概念。因此,为了满足儿童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图书馆可以展示一系列有趣的科普小实验,如磁场实验、调色实验、水密实验和植物生长实验等。这些探索性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在实践中深化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巩固他们在阅读性资源中收获的知识。例如,美国尤宁敦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化学与物理实验活动,促进了儿童对科学的探索[22]。这些不同类型的资源相互融合,为不同认知阶段的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促进了他们更全面的思维和学科能力培养。
3 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多视角分析
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是一家专为儿童提供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多年来,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致力于推动儿童友好成长空间建设,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服务效能,扩展儿童人文参与空间,以提高儿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聚焦儿童发展需求,将服务儿童置于核心地位,巩固并扩展儿童“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设施在促进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和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3.1 基于空间视角的友好性分析
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馆内设施布局遵循儿童使用原则,书架、桌椅和各种装饰等均选择柔软和易清洁的材质以及符合儿童体型的设计。这些设计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触感,同时还有效降低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为儿童打造既安全又舒适的借阅环境。馆内按年龄段划设独立的阅读区域,包括少儿借阅室和低幼借阅室。少儿借阅室覆盖不同年龄段的阅读需求,而低幼借阅室通过启蒙图书和巧妙的互动设计,为最小年龄段的读者提供有趣且易于理解的阅读环境。此外,在数字体验区,通过引入交互式屏幕、教育游戏等数字化学习工具,为儿童提供更具互动性和生动性的学习体验。在环廊展览区还布置绘画、手工艺品、文学作品等多种类型的艺术展示,旨在愉悦的氛围中培育儿童的审美水平。
3.2 基于服务视角的友好性分析
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通过风险管理、监护管理和应急管理等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服务,确保儿童在图书馆内享受到安全、舒适的环境。此外,图书馆定期开展覆盖不同年龄段、类型多样的儿童主题活动。其中,“红色精神,伴我成长”主题图书展培养了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怀;“感知奇迹,拥抱妈妈”母亲节主题亲子阅读活动促进了亲子关系;“书海拾贝·快乐引航”小贝壳快乐营活动充实了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小贝壳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为儿童提供全面成长的平台,通过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多元化的主题活动满足了儿童的差异化需求,让儿童在活动中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在阅读推广方面,通过多样化的推广活动激发了儿童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例如,“童读历史”活动选取中国古代历史有趣且具有鲜明特征的事件为背景,在馆员的引导下通过游戏互动激发儿童对历史的兴趣;“致敬经典,悦读童心”活动则通过线上短视频的方式,让儿童对经典童书阅读的心得进行交流分享,以此引导更多儿童读者阅读经典童书,营造更浓厚的阅读氛围。
3.3 基于资源视角的友好性分析
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馆藏体现了“选精取优”的原则,馆内收藏了6.5万余册儿童文献读物,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图书采用中图分类法分类排架,并贴有热门图书导览,方便儿童查找,这些图书促进了儿童的认知发展,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此外,还举办较小年龄段(3岁至9岁)儿童画展,通过主题绘画、元素拼贴、立体黏土、亲子绘画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儿童充满童趣的想象力,还有各种亲子主题、节假日主题的手工活动,促进儿童手指灵活性和认知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在线上展示一些有趣的科普小实验,如根据密度原理设计科学实验“神奇的熔岩灯”和大气压强原理设计的实验“掉不下来的乒乓球”,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通过实践巩固他们在阅读中收获的学科知识。
4 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改进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儿童友好性,结合舒尔茨场所精神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和资源的儿童友好型建设进行评价(见表1),并根据评价结果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4.1 空间友好为导向的改进措施
通过舒尔茨的场所精神理论对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空间建设进行分析,发现图书馆的空间建设仍有一些方面可以改进。一方面,需要提升感知友好性,可以考虑更具特色的空间设计,如空间形状、颜色等元素在少儿借阅室和低幼借阅室的差异化应用,以增强不同空间的辨识度和趣味性,更贴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审美;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互动友好性,可以增设儿童专有的交流活动区域,促进亲子之间和儿童之间的互动与共享阅读体验。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创造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的空间环境,提高儿童对图书馆空间的情感认同。
4.2 服务友好为导向的改进措施
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服务建设进行分析。在安全管理方面,图书馆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服务保证了儿童在馆内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此外,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也满足了儿童的社交需求,同时体现了对儿童差异性偏好的尊重。在阅读推广方面,虽然图书馆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但可以结合儿童阅读行为大数据和认知理论,进一步提升阅读推广的个性化服务,包括针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偏好性推广以及根据知识组合原则进行的互补性推广,帮助儿童在阅读中实现更深层次的自我发展。
4.3 资源友好为导向的改进措施
结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在阅读性资源和创造性资源方面展现了多学科、多主题的特点,有助于促进儿童的阅读和创造性活动而在探索性资源的建设方面还可以继续改进提升。在资源广度上,可以引入更多学科类型的科普小实验,如气体收集、酸碱中和的化学小实验以及种子发芽、昆虫观察等生物小实验,以拓阔儿童对多学科实践探索的途径;在展现形式上,可以考虑以线下开展活动的形式展示并指导儿童进行实验,给儿童提供更直观、实际的科学体验,拓宽探索性资源的广度和优化其展现形式,进一步提高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资源友好程度。
5 结 语
为了使儿童友好型图书馆的建设更加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贴合儿童的个性化需求,本文的研究综合应用了舒尔茨的场所精神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别对儿童友好型图书馆的空间维度、服务维度和资源维度建设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丰富了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还为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此外,将本次研究应用于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分析发现青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在空间、服务和资源方面均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图书馆可借助分析结论针对性地对各维度优化,进一步提升各个维度的儿童友好程度,以契合儿童情感体验的友好空间、满足儿童个体需求的友好服务与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友好资源,为儿童提供更加丰富、互动和教育意义的阅读环境,同时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2024-01-31].https:∥zfxxgk.ndrc.gov.cn/web/iteminfo.jsp?id=18283.
[2]潘金辉.儿童友好型图书馆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界,2020(6):78-83.
[3]陈敏贤,王焕景.场所精神理论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中的场所认同构建研究[J].晋图学刊,2023(3):64-71.
[4]李鑫,徐跃权.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1):121-128.
[5]刘军,金淑娜.Kaas知识即服务:面向读者需求的分层知识服务模型及实践[J].情报科学,2014,32(3):55-60.
[6]曾粤亮,徐琳琳,韩世曦.省级公共图书馆儿童数字阅读资源建设与服务:现状、问题与优化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23(6):64-76.
[7]臧航达,寇垠.文化场景理论视域下公共图书馆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2):24-29.
[8]陈育霞.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和场所精神”理论及其批判[J].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2003(4):30-33.
[9]陈李波,马冰洁.儿童友好城市视角下的武汉里分建筑空间更新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22,40(4):39-44.
[10]高傲.儿童友好理念下公共阅读空间适儿化设计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23.
[11]肖露.场所精神视阈下城市儿童游憩景观空间设计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12]左丽华.美国高校图书馆儿童友好型服务实践及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22(6):70-75.
[13]WAHBA M A,BRIDWELL L G.Maslow Reconsidered: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Need Hierarchy Theory[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976,15(2):212-240.
[14]柯平,包鑫.风险社会视域下图书馆安全能力模型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22,40(7):3-11.
[15]王顺箐.以用户画像构建智慧阅读推荐系统[J].图书馆学研究,2018(4):92-96.
[16]袁曦临.认知发展视域下儿童阅读分级指导策略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3,42(7):62-69,75.
[17]叶凤英.公共图书馆少儿品牌活动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门市图书馆“少儿公益学堂”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3):33-35.
[18]杨宁.知识的发生与儿童早期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2023(9):9-21.
[19]GINSBURG H P,OPPER S.Piagets Theory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M].London:Prentice—Hall Inc,1987.
[20]赵斯霞.打造创客空间,推动儿童阅读:马鞍山市少儿图书馆积木课堂的建设与启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8(3):60-63.
[21]顾苇苇.基于关键期理论的图书馆低幼儿童绘本阅读推广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21(6):80-84.
[22]杨馨梅,王铮,李姗姗.图书馆科普教育的活动化创新与运营实践:以海外图书馆Summer Science项目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2,34(3):81-91.
[收稿日期]2024-02-23
[作者简介]牛 泉(1982—),男,本科,馆员,青岛市图书馆;房 惠(1996—),女,硕士,助理馆员,青岛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