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造就影视产业新征程

2024-07-08胡欣然

文化产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影视内容

胡欣然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流媒体平台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成为大众获取文化信息、享受娱乐生活的主要渠道。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新媒体的深刻影响。新媒体的发展为影视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549.15亿元,电影市场观影人次达12.99亿,年度上映新片509部,较2022年增加183部,影视行业生态更加繁荣,观影人群也更加多元化。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电影发行和电视播出的时空限制,拓宽了影视作品的传播渠道,也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互动方式。现从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产业发展状况

拓宽了影视作品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了影视作品的传播渠道,使优秀影视内容,尤其是中小成本的网络电影、网剧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和更广泛的受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院线、卫视等“内容缺失”与“渠道过剩”的问题,为影视作品生命力的延续提供了更多可能。视频网站和OTT平台颠覆了传统的影视发行模式,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长视频平台聚合了海量正版影视资源,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多种终端上观看影视节目,不再受限于院线排片和电视节目编排。流媒体平台还积极参与影视内容的制作和发行,通过网络首播的方式突破院线发行“窗口期”的限制,成为新的流量入口。社交媒体放大了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应,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影视相关的话题信息、片段剪辑不胫而走,影视品牌与观众直接对话,营销活动成本进一步降低,豆瓣等平台上由用户自发生成的UGC内容更加真实地反映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评价。据骨朵影视统计,2023年豆瓣评分超8分的国产剧集有23部,数量和类型均远超往年,骨朵热度在75分以上的热播国产剧高达51部,影视作品口碑体现了“一呼百应”的层浪式传播效应。

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互动方式

新媒体不仅革新了影视作品的传播渠道,也为影视创作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互动方式。例如,交互式叙事赋予了观众更多参与感和控制权,此类影视作品允许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情节发展,根据个人选择塑造不同的故事走向和结局,观众的每一次观影体验都是独特的。从2018年的互动式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到2023年SK-II推出的品牌首部互动式电影《人生,我自己选》,互动形式从遥控器走向短视频平台的触屏选择,观众已经习惯在新媒体平台参与剧情讨论、人物投票等互动。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与游戏、动漫、文学等领域的IP联动日益增多,音乐元素、舞台剧表现手法也被更多地融入影视创作,使作品的叙事节奏更加鲜明、视听语言更加丰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了新的表现窗口。抖音、快手、小红书等App深受年轻群体欢迎,影视IP的短视频衍生内容能够迅速引爆话题、聚拢人气,成为打造“爆款”的重要赛道。

催生网络电影、电视剧、短剧等新业态

新媒体的崛起不仅为传统影视作品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和表现形式,也催生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新型影视业态,如网络电影、网络剧、短剧等,充分体现了影视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丰富了影视内容的类型和样式。网络电影是专门为互联网平台制作、发行和播出的电影作品,通常投资规模较小,制作周期较短,题材类型多样,发行成本相对较低,不少新人导演、演员借此崭露头角,老演员也借此迎来“第二春”。2023年,爱奇艺云影院上映的网络电影《零号追杀》在点播期分账达到1024.4万,会员分账期2962.7万,成为当年的卖座作品。电视剧则在新媒体环境下逐渐演变为“电视+流媒体”的双媒介播放形式,从广义上看,近年来,所有国产电视剧都具有“网剧”的特征,剧集的单集时长通常在20—45分钟,情节紧凑,冲突感强,2023年电视剧《狂飙》在剧集市场表现突出,刷新了央视八套近9年的收视纪录,是名副其实的“剧王”。短剧的时长则是在3—15分钟,情节相对独立完整的短视频连续剧,迎合了“Z世代”观众“短平快”的观影喜好,通常聚焦某一特定的叙事主题,每集一个小故事,几集构成一个系列,整季下来形成一个“串联式”叙事,2023年小程序短剧如《无双》和《化龙》凭借惊人的吸金能力和不可思议的投产比,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关注,不仅在内容上吸引观众,还在商业模式上展现出新的可能性。

影视产业在新媒体环境下面临的挑战

内容同质化

新媒体时代影视作品的生产门槛不断降低,内容呈“井喷式”增长,然而优质内容供给不足,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影视产业健康发展的症结。一旦某类影视作品获得市场认可,便掀起一股跟风模仿的潮流,如早期《甄嬛传》获得成功后,宫斗剧如雨后春笋,在“大女主”类型的剧集中至今仍在延续同类型的创作风格。类型化创作多为简单照搬热门元素,忽视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偏重商业属性,缺少文化厚重感和思想深度。一方面,叙事模式和视听语言的雷同化问题突出,不少影视作品照搬固有的叙事套路,人物塑造脸谱化,情节发展程式化,故事结构单一,大量使用华丽的布景道具、炫目的后期特效,情感表达空洞肤浅,语言表达庸俗。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原创性不足,IP改编泛滥成灾。许多IP改编作品对原著的艺术精髓把握不够,对人物形象和故事内核理解不深,如艺画开天等公司联合制作的《三体》动画就被批评为“背离原著”“欠缺打磨”。过度依赖IP改编也挤压了原创作品的生存空间,影视公司购买IP版权的成本水涨船高,资金和创作资源大量投入到IP开发领域,影视创作的原创性明显不足。

盗版侵权现象

新媒体时代,影视作品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也使得盗版侵权行为有了可乘之机,在线盗版问题屡禁不止。非法视频网站、App未经授权擅自将正版影视作品上传到其平台供用户免费观看,一些自媒体博主还将盗版视频上传到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传播,借助算法病毒式扩散,分流了正版视频平台的流量。盗版网站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利益链条,上游非法采集盗版资源并分发,中游搭建盗版平台提供播放服务,下游则利用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批量传播盗版链接。尽管我国已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律的震慑力有限。盗版链接被举报下架后,很快又会换个“马甲”重新传播,影视公司维权的成本很高。此外,观众版权意识淡薄,盗版内容仍有不小市场,不少观众受贪小便宜心理驱使,难以抵御盗版内容的廉价诱惑,甚至认为盗版属于“无受害人犯罪”,对影视创作者的辛勤付出缺乏应有的尊重。

商业模式创新进入瓶颈期

新媒体的崛起为影视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催生出网络付费、广告植入、会员服务等一系列商业模式。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户需求不断升级,影视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正面临瓶颈。一方面,网络付费模式面临增长天花板的风险。近年来,在线视频平台纷纷推出付费点播、付费会员等服务,一些头部平台凭借独占版权和差异化内容,占据了大规模的付费用户,但随着用户对免费内容的习惯性依赖和对内容性价比的敏感度提高,网络付费增速逐渐放缓,中小视频平台受制于资金和内容储备,难以形成自己的付费会员体系,陷入了“内容投入不足—用户规模减少—盈利能力降低—缺少投入资金”的恶性循环,网络付费的边际效应递减。另一方面,广告商业模式面临同质化竞争的压力,基于流量变现的网络广告是多数视频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视频网站数量不断增多,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平台纷纷压低广告价格,广告填充率提升,不仅影响了用户观影体验,也导致广告主的投放热情下降。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产业的发展对策

加强内容创新,提高作品质量

影视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内容创新摆在首要位置,从内容供给侧发力,加大原创力度,提升作品品质,用心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首先,影视产业要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社会生活,深入挖掘蕴藏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创作素材。不论是时代巨变下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还是伟大事业背后动人心魄的凡人英雄,都能成为影视创作的富矿,要坚持创作反映人民心声、彰显时代精神、引领社会风尚的现实主义力作,力求选材新颖、角度独特,以原创精神守正出新。其次,影视产业要坚持精品意识,编剧要精心打磨剧本,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导演要根据剧本特点量身定制视听语言,在镜头调度、场景设计、色彩美学等方面精心设计,演员要用心揣摩人物,在细微处传神。在新媒体语境下,影视剧、网络电影的制作更要契合移动端观影需求,在镜头语言、剪辑节奏等方面既要下好“短平快”的功夫,又要坚持以工匠精神雕琢作品。最后,影视产业还要主动在内容创意上借力新技术,利用虚拟制片、实时渲染、AI智能剪辑等技术手段,提高影视制作效率,节省制作成本。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能够拓展影视叙事的想象力空间,打造出更加高质量的视听盛宴,让中小成本影视项目“弯道超车”,在内容精品化的赛道上占得先机。

探索多元商业模式,拓宽盈利渠道

面对网络付费增长瓶颈和广告收入竞争激烈的局面,影视产业必须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媒体生态,探索多元盈利渠道,开拓内容价值变现的新空间。首先,要创新网络付费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当前影视网站“会员付费”仍是主流变现方式,但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因此,可以从用户需求出发,优化付费模式,运营好影视IP、流量明星的粉丝群体,将情感认同转化为消费动力。其次,要发挥产业链整合优势,与游戏、音乐、动漫、文学、衍生品等泛娱乐产业加速融合,跨界联动,立足头部IP布局全产业链开发,实现内容价值全域变现。一方面,要加强与游戏、动漫、文学等领域的深度合作,鼓励优质IP影视化改编;另一方面,要发挥自身创意策划优势,孵化原创IP,吸引产业资本跟投,打造“IP+”商业闭环,有资本余力的可以布局影视主题乐园、实景体验馆、沉浸式戏剧等业态,将影视IP价值延伸至文旅领域,打通影视与其他文创产业的壁垒。最后,影视产业要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智能化,利用算法、数据等手段重塑商业运行逻辑,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精准洞察用户画像,预测内容热度,指导影视项目选题策划,打通“视频网站+电商平台”的数据壁垒,探索内容营销和品牌合作的新模式,尝试AI驱动的植入式广告,提高广告变现效率。

重视版权保护,维护行业秩序

新媒体时代,版权乱象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绊脚石,亟须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发力,强化版权保护,创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虽然我国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但在司法实践中对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体领域的约束力有限。一方面,要加快制定针对网络版权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配套,从侵权源头系统治理。另一方面,要推动影视公司强化版权自律,严格规范剧本创作、素材选用、授权合同等关键环节,抵制侵权盗版行为,共同维护行业良性秩序。同时,要加强全民版权教育,利用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创新版权保护宣传方式,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版权知识,传播正版理念。可以邀请明星参与版权宣传,发挥偶像效应,引导粉丝尊重正版;可以举办线上版权知识竞赛,激发青少年参与版权保护的积极性;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让尊重知识产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影视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一流的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是影视精品的缔造者,也是行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影视产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首先,要完善影视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影视公司要主动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参与影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高校课程设置、项目实训提供建议,提供实习实践平台,让在校生“零距离”接触行业一线,积累创作与制作经验,由影视企业牵头,高校参与,共建产业学院、创新工作室等产教融合平台。例如,Jaunt中国与北京电影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宣布成立联合VR影视实验室,探索虚拟制片、AI辅助创作等新技术在影视教学中的应用。其次,要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为优秀人才搭建成长“快车道”。行业协会要牵头搭建人才评选平台,设立编剧、导演等重点人才奖项,为青年导演提供创作指导、宣发支持等一揽子扶持。最后,在制度层面要完善影视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走出“重资本运作、轻劳动付出”的误区,回报创作者,探索事业合伙人等中长期激励机制,让主创人员共享产业红利,赋予核心人才更大的创作自主权。

新媒体环境下,影视产业亟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积极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可以预见,随着 5G、VR与AR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影视与新媒体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更多新颖的影视业态、内容形态值得期待。影视产业要主动“拥抱”变革,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用创新回应技术,用内容回馈观众,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要勇于开拓前沿,以更加多元立体的姿态实现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影视内容
影视展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风起
主要内容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