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优化研究

2024-07-06李爽爽张佳伟

村委主任 2024年10期
关键词:西藏主体数字

李爽爽 张佳伟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西藏作为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又极具地方特色,研究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根据西藏的具体情况来看,其他地区经验对于西藏数字乡村建设可参考性有限,因此,本研究通过选取西藏多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探析西藏不同数字乡村建设模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模式优化策略。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中一个重要且特殊的组成部分。西藏紧跟党中央工作部署,相继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数字西藏建设的意见》《西藏自治区“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文件,对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西藏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预估2023年西藏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以上。在看到我国数字化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应看到西藏数字化建设起步晚,与其他省市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方面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此外,《西藏自治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2023年底,西藏复制可推广的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基本形成,通过试点示范带动,数字乡村进入“推广普及”阶段。”因此,挖掘西藏数字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模式优化策略至关重要。

文献综述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指出要“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制度、机制、模式和技术创新。”与传统乡村建设相比,数字乡村建设最大的特点在于把新兴数字技术运用到乡村管理、服务、生活等方方面面。区分传统乡村建设和数字乡村建设的不同特征,当前学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传统乡村建设模式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传统乡村建设的模式研究成果较为丰硕。梁漱溟早年间谈到“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社会之建设”,其理念在传统乡村建设中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费孝通(1948)在《乡土中国》一文中提到,中国传统乡村具有乡土性,由血缘、业缘、地缘不同契约形式表现的乡村结构,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发生的一轮轮波纹和差序,表现出差序格局的特点[1](费孝通,1948年)。比如,经过长期农业生产活动和空间自然生长而形成的聚落形态的传统乡村模式,以多代同堂、直系旁系同族长者管理、宗族为主要管理主体,这是中国独有的独特模式。可见,传统乡村社会自主建造模式主要是以“血缘”“地缘”为主要联系纽带,相互交织影响,进而形成稳定的社会组织。国外研究多关注某个案例。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模式的研究。国内学者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模式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有学者从微观提出单种建设模式,如内生动力机制模式、建设主体协同合作模式、整体性治理的乡村建设模式、农村网络发展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和内涵式发展模式、德清县的“数字乡村一张图”模式、社会治理的“信息传播+公共服务”模式等;也有学者从宏观角度提出多种建设模式,滕欢和李聪聪(2021)提出了包括文化理念型、绿色发展型、政策机制型、战略转移型、主体变换型和多元参与型的六种乡村建设模式[2]。梅燕等(2021)则总结与比较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模式。张城恺(2022)提出中国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形成了多主体联合共建发展模式、多部门协同推进发展模式、政策与技术联动发展模式、政府与市场协调发展模式等[3]。谢文宝(2023)等分析安徽省六安市数字乡村建设,基于政府、村集体和市场三个主体,提出了政府主导型、村集体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三种模式[4]。

研究设计

方法与样本选择

按照潘善琳等的观点,若在案例研究中,某个典型案例所蕴含的数据信息就能够说明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选择单案例研究。从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主体参与度的不同,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可分为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和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模式三种。文章进行如下案例选择:探究政府主导模式选择的是日喀则市白朗县的“雪亮工程”;探究市场主导模式选择的是乃东区宏农藏鸡产业园;探究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模式选择的是山南乃东区的社区基层治理。

数据收集

案例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一手数据通过深度访谈和非正式访谈获取,二手数据通过文献、新闻等多方资料收集等,通过多样化的数据来源,有效确保研究资料的信效度。2022年7月和12月,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电话访谈对案例项目相关人员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2023年7月和12月,再次通过电话和微信对案例样本进行补充调研。

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模式特征分析

日喀则市白朗县“雪亮工程”:政府主导模式

第一,政府为核心主体。白朗县“雪亮工程”项目建设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政府部门购买市场中的数字产品及服务,从而实现数字化项目建设的成功推进。由县网信办协调组织,县发改委、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各乡镇派出所等政府多层次组织共同参与,着力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整体效能,确保“雪亮工程”全面建成。第二,县级部门自筹资金。白朗县“雪亮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是县级部门自筹资金。第三,人才供给靠政府。白朗县成立“雪亮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实施项目建设。第四,以政府购买为实现渠道。白朗县政府对于“雪亮工程”建设工程单位多次招标,每一年都发布日喀则市白朗县“雪亮工程”建设项目设备采购招标公告,由政府购买数字技术、人工服务、数字平台及监控系统相关设备,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日喀则分公司多次中标成为供应商,负责白朗县“雪亮工程”项目网络链路传输服务。

山南市宏农藏产业园:市场主导模式

第一,企业为核心主体。在西藏宏农百万羽全智能化藏鸡产业园发展过程中,企业始终处于最重要的主体地位。宏农藏鸡产业园自确定成为山南市招商引资项目后,在政府支持下,项目立项并获得项目建设用地。此外,企业与当地合作社联动,吸引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第二,企业投资建设。湖北九批援藏工作队积极与西藏山南地方政府进行讨论和商议,最终确定湖北龙头企业宏农农牧有限公司与山南市政府签约,由企业投资建设西藏乃至整个西南片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全智能化藏鸡养殖企业。第三,人才供给靠市场。山南市宏农藏产业园从市场中寻求专家、就业学生、管理人才、技术型村民等。最初,邀请了40多名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后期,公司多次组织乃东区村民赴武汉参与考察,吸纳山南籍大学生赴武汉就业。选派了60余人的队伍长期驻藏工作,包括管理团队、技术团队、熟练工人等。第四,以市场购买和企业自研为实现渠道。企业聘请专家团队,针对在高原氧气、湿度及极寒天气下养鸡进行科研攻关;面对运输环节中保证鸡苗存活率以及运输过程中增湿、加温、补料等的挑战,企业指派专家跟车指导,出现问题及时处置。此外,企业引进德国全智能化蛋鸡饲养设备,极大地提高了鸡群的生存条件和工人的工作条件。

山南市乃东区社区基层治理:多元主体协同共建模式

第一,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坚持将党的领导植根在基层,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规范设置16个网格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均由党员骨干组成。深化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社区对辖区资源的统筹调配,构建街道、社区、网格、散户区 (小区)、联户单位五级管理服务架构,推动多方力量定期进社区、进网格开展志愿服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综合体。第二,多方资金投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基层治理“聚智赋能”。依托“基层综治网格中心”规范化建设,投入126万元在社区试点搭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体化平台,全量整合信息数据,做到“一网采集、资源共享、联动处置”。群众利用自己的手机终端,下载手机APP,反映存在问题,参与基层治理。第三,人才供给靠多方。乃东区各层级政府共驻单位、在职党员、社区群众等主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持续加强数字化平台运用。落实“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社区对辖区资源的统筹调配,注重将辖区内单位企业、两新组织以及物流快递员等群体纳入城市大党建范畴,推动构建党建综合体。第四,实现渠道多元。配备16名专职网格员和32名网格民警通过开展分类提能业务培训,网格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构建“采集-上报-分流-处置-反馈-核查”闭环处置机制,处理办结民生事务、解决居民实际困难。依托信息平台“决策分析”功能,精准分析“一标三实数据”,破解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难题。

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模式比较分析

1.重要主体

从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看,数字乡村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政府主导,需要市场主导,有些项目也需要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建设。虽然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主体都有参与,但是不同特点的项目,各主体在不同的模式中扮演的角色和重要程度不同。

2.资金投入

从三种模式的资金投入来看,政府主导模式中,无论政府中哪个部门负责相关项目建设,政府都是处于最主要的主体地位,因此,项目资金主要是由政府财政来承担;市场主导模式中,企业是市场主体,由于企业发展受市场影响和利益驱动,因此,企业会根据自身资金情况,选择资助研发创新或者购买市场中的技术;多元主体共建模式中,由于项目建设需要多方协调,因此,参与主体可能较多,在此情况下,资金渠道也可能会进一步拓宽,融资方式增多。

3.人才供给

从三种模式的人才供给来看,政府主导模式中,所需人才主要是来源于政府部门中自己组建的专题工作小组或者专门的科研机构部门,当以上方式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时,则通过政府购买咨询市场中的专业技术机构寻求帮助;企业主导模式中,主要是企业自主研发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市场购买两种方式,当企业自身人才不足或者没有技术创新人才基础时,就需要通过市场购买帮助自己实现数字化转型目标;多元主体共建模式中,科研机构、市场购买、基层组织培养、高校支持、企业资助等多种方式,均可以实现项目建设中的人才供给。

4.实现渠道

政府主导模式下,数字乡村建设项目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来实现。政府根据各个领域的需求,制定统一的规划和目标,合理安排项目的实施和运营,统一采购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协同发展。在市场主导模式下,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购买已经存在的数字化项目解决方案或者相关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来进行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选择自主研发数字化项目与技术,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特点来设计和开发项目。多元主体协同攻坚模式下,政府可以提供资金、政策、土地等支持,以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企业可以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帮助项目的实施和发展;农牧民群众购买数字乡村建设项目所需的产品或服务。

5.建设目标

从三种模式的建设目标来看,均是为了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提升组织或企业的整体效能和竞争力。具体而言,政府侧重于实现治理现代化,市场侧重于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多元主体共建模式的项目惠及多方,最终实现民生改善、共同富裕。

6.适用情境

从三种模式的建设内容特点来看,项目工程工作量大、资金要求高,需要政府统筹与财政支持的数字乡村建设项目,适宜采取政府主导模式;企业有资金、处于市场发展前沿,技术要求高,企业有创新能力,符合企业发展利益,且对社会经济发展明显有益的项目,适宜采取市场主导模式;项目需要群众广泛参与,政府、市场等多方协调的项目,广泛涉及民生,适宜采取多元主体共建的模式,吸引多主体参与其中。

7.存在挑战

政府主导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政府决策的效率和灵活性较低,容易产生行政主导和依赖等问题。市场主导模式下,回报周期较长,投资回报不确定性高,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快,企业可能面临巨大风险。多主体协同共建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需要统一协调各方利益。无论哪种模式,都存在着不同的挑战和风险。

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优化策略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要在农村地区大力普及互联网知识,提高农村网民对于农业信息的使用率。二是要提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推动智能设备应用等。同时,还要结合西藏地区的特点,考虑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三是要注重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鼓励和支持乡村发展数字农业、数字旅游、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产业,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旅游线上预订等业态的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培养数字技术复合型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全面进程中,首要任务在于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锻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卓越、作风优良的乡村干部队伍。高等教育机构则应承担起培养重任,着力培育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熟悉科技创新的高精尖人才,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专业化的人才支持。同时,构建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加以实现。

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提升数字化建设协作效率

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跨部门合作。政府应出台更加有利于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资源整合,促进不同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格局。一是要建立清晰的沟通机制。有效的沟通是协作的基础,为了提升协作效率,必须建立清晰高效的沟通机制。这包括明确的沟通渠道、规范的沟通流程和及时的信息传递。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协作平台和工具。通过建立专门的协作平台、利用项目管理软件、云端办公工具等,可以实现跨地域、跨组织的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协作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升协作效率。三是要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多元主体协同需要建立相互信任、良性互动的协作机制,促进合作共赢。同时,也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得各方都能从协作中获得实际收益,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协同合作中来。只有政策支持和跨部门合作紧密配合,才能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2]梅燕,鹿雨慧,毛丹灵.典型发达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总结与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3):58-68.

[3]张城恺,杨丽丽,张彦军.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4):18-19+31.

[4]谢文宝,曹冲,宋浩楠,等.数字赋能六安市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J].安徽农学通报,2023,29(14):121-125.

西藏大学研究生“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资助“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优化研究”(2021-GSP-S085)的阶段性成果;拉萨市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拉萨市当好全区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研究”(23ALSGL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西藏主体数字
都是西藏的“错”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答数字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数字看G20
西藏:存在与虚无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