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2024-07-06赵柯茹
赵柯茹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和最宝贵的财富。地处豫鄂两省交界的南阳市唐河县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该地区生态建设在稳中求进的过程中仍存在部分问题。文章在探讨乡村生态振兴必要性的基础上,以南阳市唐河县为例,对该县在乡村生态振兴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致力于探寻一条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普适性的乡村生态振兴之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性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如何通过打造生态宜居、生态宜产、生态宜业的绿色乡村,来实现乡村振兴这一价值旨归,如何科学、全方位地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成为当下乡村社会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
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意蕴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涵盖五个方面: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其中,生态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和支撑性环节。一方面,乡村生态振兴与乡村振兴存在根深蒂固的联系。乡村生态振兴位于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之中,只有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同时,只有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指引,乡村生态振兴才有前进动力和目标。另一方面,乡村生态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及人才振兴相辅相成。首先,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绿色生态产品的研发及绿色产业的转型升级等都助力了乡村产业振兴;其次,乡村生态振兴这一举措继承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生态保护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乡村文化振兴;再次,在乡村生态振兴推进的过程中,乡村地区引进和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乡村人才振兴的推进;最后,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保护机制,确保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有效有序推进,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在此意义上,乡村生态振兴与乡村组织振兴相得益彰,一体推进。
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生态振兴是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其中,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所采取的生态修复、建设美丽乡村及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等举措都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和可持续发展保障。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追求一致。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生态振兴正是着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乡村生态振兴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心,提出推进各项政策。乡村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乡村生态振兴则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必然要求。其中,乡村生态振兴推进过程中涌现出大批绿色产业,这些绿色产业的发展关系着经济建设的推进;农民生态文明素养的提高,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
乡村振兴视域下唐河县生态建设的现实困境
主体层面:唐河县生态领域人才匮乏
乡村生态振兴仅依靠政府的支撑容易出现发展主体缺失的问题,需要多方参与,协同助力乡村发展。当前,多种原因导致唐河县生态人才供给总量与乡村生态振兴需求不匹配。
第一,乡村生态人才吸引力度不够强。生态建设涉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这些领域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规划、管理和实施。所以,精准高效地吸引优秀专业人才返乡,集聚人才资源的“最大增量”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一招。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唐河县总人口为145万,常住人口为105.3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降低了15.88%,其中,六十岁以上人口22.3万人,占比达21.2%。随着人口的务工流动和城镇化迁移,唐河县出现了严重的农村空心化现象,人口流失严重,生态领域人才更显匮乏。并且,唐河县在生态产业发展上相对滞后,有关生态方面的创新项目和科研机构较少,缺乏留住优质生态专业人才的条件和机制,对生态领域人才的吸引力度远远不够,优质生态人才大量外流。
第二,乡村生态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在推进乡村生态建设的进程中,健全的人才培育机制意味着乡村地区能够系统地培养出具备生态环保理念、掌握生态建设技能的人才。然而,当这种机制不健全时,生态领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乡村地区的传播会受到阻碍,导致生态建设缺乏必要的智力支持。唐河县近几年采取“培养+就业”的产才融合发展模式,但由于缺乏先行经验,在人才培养上仍存在不足。一方面,内容缺少针对性。唐河县对人才的培育模式及内容大多仿照其他大城市,而没有考虑当地实际需求,与当地生态实际发展情况和需求相脱节。另一方面,人才培育机制僵化。唐河县部分村镇也积极采取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但是当地对于引进人才的培育多聚焦于生态政策讲解、经验交流等方面,对于实操性培训则过于忽略。
第三,乡村生态人才引领作用不足。在乡村生态建设中,人才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生态建设作为唐河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吸引和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来推动。乡村生态人才引领作用不足,则会限制生态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影响生态项目的实施和生态目标的达成。一方面,乡村生态振兴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精准绘制人才地图,实现靶向治疗、对症下药。但唐河县缺乏对当地人才优势和当地企业需求的精准了解,对于引进人才的工作分配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导致人才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对于先进典型的生态领域人才进行宣传发扬的力度小。对于人才所带来的新观念、新做法存在疑虑,削弱了人才在生态建设中的带头引领作用。
生产层面:唐河县绿色产业发展困难
2024年1月2日,唐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入选“河南省循环经济产业园”,该绿色产业园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于当地绿色工业的发展带动后劲不足,唐河县绿色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乡村绿色生态产业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一方面,政府投资及招商力度不够。唐河县于2024年参与南阳市第十一期“三个一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62.95亿元,其中,绿色产业项目4个,获投资金额仅占总投资额的6.5%,对于绿色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唐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85.9万人,占该县总人口的59.2%。农民大多缺乏抵押资产和信用担保,他们所经营的绿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获得贷款和资金支持较为困难,这就使得唐河县乡村绿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第二,乡村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不足。唐河县的大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支持,导致生产方式陈旧,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一方面,唐河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研发资金有限;另一方面,唐河县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存在不足。
第三,乡村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单一。一方面,唐河县位于农业大省河南,由于受到资源禀赋、生产力水平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仍主要依赖于传统农业产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电商爆火的时代,唐河县大部分绿色企业仍依靠实体销售,销售渠道单一,生态产业发展困难。
文化层面:唐河县生态文化传承断裂
乡村生态振兴需要文化铸魂。唐河县虽然传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但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下,面临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断裂的紧迫问题。
第一,乡村生态文明宣传不到位。生态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宣传教育,但唐河县乡村生态文明的宣传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唐河县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人口有41万人,仅占总人口数的4.5%。并且,唐河县大多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在接受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对生态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接受度较低。在此基础上,如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不足,则会阻碍乡村生态振兴的进程。
第二,乡村传统生态文化传承主体缺失。传承生态文化,不能只靠政府发力,更为重要的是群众接受。然而,唐河县在乡村传统生态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传承主体缺失的现象。一方面,唐河县的大多青壮年人口作为乡村生态振兴的主力军却日渐流向城市;另一方面,唐河县政府没有制定及实施适度的激励政策,当地大多农民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生态文化传承过程中。
第三,城镇化及工业化冲击。在城镇化和工业化推进的过程中,唐河县当地传统的乡村生态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唐河县部分乡村企业没有平衡好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利益和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没有选择秉持和发扬传统生态理念,出现了污水乱排放、工业垃圾不合理分类等恶劣现象。
乡村振兴视域下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可行性路径
通过对唐河县乡村生态振兴困境个案研究以及有关,的分析,探寻一条具有普适性的乡村生态振兴路径,即“人才带头—产业引领—文化传承”,以推动唐河县乡村生态振兴。
加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生态振兴主体力量
人才是乡村生态振兴的活力源泉和创新引擎。要实现乡村生态振兴需要充分释放人才引擎的强劲动力。
首先,夯实乡村生态振兴主体力量要拓宽渠道引进人才。相关部门需尽力整合资源为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相关部门在制定和推广人才引进政策时,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通过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引进对口人才。其次,夯实乡村生态振兴主体力量需要优化政策留住人才。要持续改善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充分给予人才发展的空间。与此同时,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劳动付出的人才结构性报酬制度。最后,夯实乡村振兴需要采取措施培育人才。在人才培育和人才储备上实现方式创新,打破传统的单一集中培训方式。通过外出观摩、实地考察、现场指导等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同时,根据人才的专业、岗位、层次等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推进生态产业快速发展,转变乡村生产生活方式
产业发展是乡村生态振兴的物质基础。要实现乡村生态振兴,需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高度,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激发经济活力,构建能够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乡村绿色产业对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牵引力。
首先,推进农村生态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强化科技支撑,深化创新协同,努力实现数字赋能乡村生态产业发展。当前,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乡村企业需要通过采取机器替人、数据上云、设备升级等方式,打造绿色产业的样板。其次,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发展需要夯实当地企业的环保意识。当地政府应定期积极组织企业进行宣传教育,并及时对教育成果进行评估考核。与此同时,政府应制定考核监督制度,定期对乡村企业的污染状况进行摸查;并出台相关政策,对乡村绿色产业给予激励和支持,对乡村高污染高耗能产业采取相对应的监督改造,落实监管措施。最后,推动生态产业发展还需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乡村产业发展易受到农村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而出现问题。在推进农村生态产业发展中,政府应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加大对农村绿色产业的金融扶持力度。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向本地绿色产业倾斜,推动支持乡村生态产业的发展。
加强乡村生态文化传承教育,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
传统生态文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灵魂。随着工业城镇化的推进,传统的乡村生态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
首先,创新生态文化传播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涉及信息技术、5G、大数据、物联网等为诸多领域的信息控制技术革命正在全球掀起,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变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教育应充分借助这些信息技术,通过上网课、VR体验、动画渲染等方式激发农民对于生态文化的求知欲;其次,着力建设生态文化的传承人才队伍。人才作为生态振兴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传统生态文化传承中充当着重要载体的作用。一方面,当地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或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及时进行成果考核,给予优秀学员适当的奖励;另一方面,发挥人才队伍的龙头带动作用,让受过传统生态文化熏陶的人才队伍对周围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以点带面扩大传统生态文化影响面。最后,完善文化传播的基础设施。村干部可以通过在村民委员会设立宣传交流角,设立小型图书馆等方式,为村民营造舒适的空间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用传统文化熏陶农民,推进乡村生态文化传承。
乡村要振兴,生态振兴必不可少。虽然进入新时代以来,各项生态保护举措的实施使农村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善,但乡村生态振兴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唐河县必须遵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理念,在人才队伍建设、传统文化传承、绿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推动当地生态振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