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四节气视域下春韭的文化内涵与启示

2024-07-06马美张杰

中国故事 2024年6期
关键词:春盘立春韭菜

马美 张杰

【导读】二十四节气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历经千年的发展与更迭,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文以二十四节气为着眼点,利用古诗文印证,探究立春、清明节气中春韭的文化内涵。以春韭为切入点,从国际传播、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现实生活三个维度,探究并阐发春韭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与启示。

一、二十四节气与春韭

中华文明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耕劳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预测气象和物候以掌握农时、指导农业生产的手段和工具。作为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内容,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着农业生产实践,也指导着人们的日常饮食起居,是中国人独特的时间制度。《论语》有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主张相时而动、应时而食。

2023年2月14日,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吃韭菜盒子的词条冲上热搜,让韭菜顺利“出圈”。韭菜不仅在当今受到喜爱和推崇,早在古代就有喜吃春韭的习俗。俗话说:“一月葱,二月韭。”“二月韭芽芽,羡煞佛爷爷。” 韭菜作为一种节令性蔬菜,与春季节气联系紧密。春日阳气始发,是养肝的季节,宜吃春韭。二月又正值立春节气,韭菜最为清鲜美味。从古至今,春韭都是春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抹鲜绿,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考究。

二、节气中春韭的文化内涵

(一)“韭”之溯源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对“韭”的解释为:“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意为韭菜在种植之后能够“剪而复生”,长久地收割。韭菜的“韭”字属于典型的象形字,字的下部“一”代表土地,上部的“非”象征韭菜的叶子,有冲天生长之感,象征着饱满的生命力。

韭菜在我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战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农事的历书《夏小正》中就有对人工种植蔬菜的记载:“囿有韭。囿也者,园之燕者也。”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详细阐释了韭菜栽培的核心技术。以上的古代农书可印证韭菜在我国的悠久历史,为其厚重的文化积淀提供了前提。

春韭因其时鲜滋味而受到欢迎,有成语典故可供佐证。“春韭秋菘”是与“莼鲈之思”并提的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食典故。该成语出自《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自典故一出,“春韭秋菘”就逐渐成为时鲜美食的代名词,流传甚广。周颙的清雅廉洁之风也为春韭赋予了清廉、恬淡的意象。方慧颖在《多情故我》一书中提到:“春韭秋菘之所以美,在于春,在于秋,应季而食,方为大美。”春韭的生命周期与时节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应时而食才能将春韭的鲜美滋味发挥到极致,让食客品味真正的自然之味。

(二)立春:春韭与春盘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春有迎春、“咬春”的习俗。早在东晋时期已经有了“菜盘”的说法,又叫作“春盘”。古人在立春有吃春盘以尝新的习俗。春韭是春盘中无可替代的一味时蔬。苏轼作《元祐九年立春》,其中“春盘得青韭,腊酒寄黄柑”,介绍了古代立春吃春韭的风俗;《送范德孺》描绘了在乍暖还寒的初春品吃春韭的场景:“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黄庭坚《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韭黄照春盘,菰白媚秋菜。”化用春韭秋菘的典故。黄庭坚作有《立春》一诗提到“韭苗香煮饼”,意为立春时节的韭苗香气扑鼻,正合适作春饼,而春饼也可与时蔬共置于盘中组成春盘。曾几在《立春》一诗中写道:“十载东都客,春盘种种春。翠看疏甲小,黄爱韭苗新。”张耒在《春日》中写:“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宋代词人陈允平在《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中写道:“对此频胜赏,一醉饱清欢。呼童翦韭,和冰先荐春盘。”这些诗词都提及“春韭”和“春盘”,可以证明古人在立春节气时喜食韭菜且成风俗。

立春是万物之始,在这一天有“咬春”的习俗,用以求得新的一年开端吉祥美好。“韭”的字形蕴含着冲天的生命力,正适合人们在立春节气赏吃韭菜的祈愿。春韭是春盘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寄托着立春时节辞旧迎新、享受春光的美好寓意。在美好的春日,吃着脆嫩的韭菜,赏着无限春光,着实是一种雅趣。

(三)清明:春韭与祭祀

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双重内涵,融合了“节气”与“节俗”,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时日。春韭是清明祭祀仪式中重要的祭品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中“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是关于韭菜最早的记载,记录了韭菜的祭祀功用。《开冰赋》一篇中也有相关记述:“献羔之礼既宣,祭韭之义克全。”两处记载都印证了先民用春韭和羔羊来祭祀祖先的风俗。《礼记》载:“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肠……”“荐新礼”即挑选当季的时新蔬菜,配以肉类和蛋类一同祭荐给祖先,其中“韭以卵”就是将风华正茂的春韭和鸡蛋一起烹饪,也是当今韭菜炒鸡蛋的雏形。

从文献记载中可知,春天盛大的祭祀和荐新仪式均于清明节气举行,且都伴随着“春韭”的出现。追溯其原因,主要看法有二:一是韭菜“剪而复生”,可用春韭祭祀表达孝思敬意,祈求祖先保佑祖孙代代昌盛、生生不息;二是韭菜在古代被认为是荤菜,属于“五辛”之一,古人用春季的新韭来祭祀,让先人品尝春韭时鲜,以祛除五脏六腑内积攒的污浊杂气。晋代《风土记》记载:“五辛者,以发五腑之气也。”宋末元初诗人陈著诗云:“酒味同甘山脉水,韭香一洗俗饕尘。”韭香被认为是能洗去俗尘污浊的清鲜滋味。

古代的春祭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重合,经过雨水、惊蛰等节气中春雨的沁润,此时的韭菜鲜嫩至极,羔羊吃足了初春嫩草,也正是最鲜美的时候。虔诚的先民洞察并顺应自然万物的生命节律,采撷春初早韭,宰杀肥嫩羔羊,为祖先献上春天至鲜至美之物,告慰先人圣灵。在古代,春韭在清明时节多以祭品的身份出现,是人们进行祭天、蕴含着崇敬、缅怀、祝祷之意。

(四)韭香千年

春韭早已征服文人墨客的胃,描写春韭的诗词数不胜数。陆游是爱韭、写韭的高手,一句“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盛赞鹅黄嫩韭的娇俏色泽和鲜嫩爽口。方岳在《种韭》一诗中写道:“下秧已觉齿生津,坐想堆盘夜雨春。”刚种下韭菜秧就已觉口舌生津,抒发对春韭的迷恋与向往。杜甫《赠卫八处士》中“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留下了一段佳话,也成就了“雨夜春韭”的话语经典。杜甫为友人冒雨剪来新春嫩韭,一来新物可贵,二来情意殷勤,足见朋友间温馨真切的感情,为春韭的意象增添了情谊之美。从以上古诗中可知,春韭作为春季特有的时鲜,备受喜爱,在诗人心中占有重要分量。

三、现实启示

(一)国际传播

二十四节气自2016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其在各国的传播实践也得到了发展。周韧、李鑫斓通过研究二十四节气主题的英语纪录片《四季中国》得出,其优秀的传播效果部分得益于“他者化”呈现与自我表达的平衡。陈曦则针对冬奥会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等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认为其体现了新时代简约大气的审美取向、低语境叙事和发掘文化诗性的传播技巧。此外,二十四节气国际传播相关的针对性研究和实践较少,还有待进一步发掘,而春韭就是一个不错的着眼点。

春韭的国际影响力虽然不能与被誉为“国花”的梅花、被誉为“国饮”的茶等文化符号比肩,但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独特价值,且具有可待挖掘的空间。二十四节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但其体系庞大,且具有一定的历史厚度和理论深度,对外国人来讲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而春韭作为具象的存在,与二十四节气联系紧密,在立春、清明节气中都承担着一定的文化角色和实际功用,可以作为相应节气的象征符号进行传播。如立春时的春盘和春饼,或许就是当今韭菜盒子的雏形;古代清明祭祀时会用到的“韭以卵”,在祭品功能淡化至消失后,已经演变为韭菜炒鸡蛋这一家常菜,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其次,梅花等具有民族性的传统文化符号因其标志性而在国际上趋于定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需要更多新的文化符号来承载,以丰富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内容。

(二)对外汉语教学

针对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对外汉语课堂这一课题,已有相关研究。肖明慧等人认为,孔子学院是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良好途径。在二十四节气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可讲解、传播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发展、传承和保护以及二十四节气诗歌、谚语教学、节气文化遗产传承等内容。若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角度进行节气文化教学设计,以春韭为例,孔子学院可以在立春节气当天举办“咬春”活动,赏吃春盘、品味春韭的魅力,让学习者了解立春节气和春韭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在清明节气时举办春游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如果条件允许,还准备韭菜和鸡蛋等原材料包韭菜馅的饺子,打破只有在冬至包饺子的思维定式,丰富学习者对中华传统习俗的认知和领悟。针对汉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还可在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中引入与韭菜相关的诗词和谚语等,让学习者对春韭及其文化内涵建构出立体的感知。

(三)现实生活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的文化,其影响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美食与节气密不可分。春季食用韭菜,正是遵从了二十四节气规律的饮食习惯之一。在每个时令节气选取当季、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食材,在其味道、营养和口感处于极佳状态时烹饪,利用美食生动立体地表达对自然的崇尚和互动。应时而食,不仅能在心灵层面使人感到充实和舒展,科学研究表明,这种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也大有裨益。多吃当季新鲜的瓜果蔬菜,避免或少吃反季节蔬果、转基因食品也已经成了当今一部分人的养生准则。笔者认为应时而食的养生方式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智慧的创造性运用,值得提倡和推广。

四、结语

历经上千年的发展,二十四节气早已融入国人的血脉,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效法先人,将二十四节气的智慧应用于指导农业和饮食养生,可使生命节律与自然相合,活得自然丰盈。春韭是二十四节气中无可替代的元素之一,给予了当今的人们生活和精神上的指引,而其背后还有诸多具有价值的意象和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此外,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和国际中文教育等领域也大有可为,其中潜力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贺少雅,孙英芳. 二十四节气研究述评[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2] 牛廷顺. 古代文学中的韭菜——书写历史、情感意蕴与话语经典[J]. 池州学院学报,2020(6).

[3] 许春清,张咏涛. 中国传统鬼节及其法文化意蕴[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猜你喜欢

春盘立春韭菜
“割韭菜”用英语怎么说?
《立春》
什么是春盘
立春吃“春盘"
立春摆饰
风云变幻——赫章韭菜坪
释“咬春”
诗词话立春
立春
莴苣和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