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主题意义升华的宇宙探索主题教学
2024-07-06徐美琴汪建纯
徐美琴 汪建纯
【摘 要】将宇宙探索主题素材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当前,英语教材中跟宇宙探索主题相关的语篇类型相对单一,涉及的内容较少。对此,教师以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教材中与宇宙探索主题相关的内容为基础,尝试优化宇宙探索主题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分析学情,建构单元框架;基于主题意义,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关键词】主题意义;宇宙探索;小学英语
人类一直在不断地探究宇宙的奥秘,宇宙探索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在航天事业和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将这些素材融入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此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出现了“宇宙探索”主题群。然而,现行英语教材中,跟宇宙探索相关的内容没有及时得到更新,相关主题的语篇类型相对单一,涉及的内容较少。对此,教师以外研社版《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以下简称《新标准英语》)教材中与宇宙探索相关的内容为基础,尝试优化宇宙探索主题教学。
一、分析学情,建构单元框架
学情分析是开展主题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目的是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与该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策略,判断语篇材料能否满足该年龄段学生开展相关主题探究的需要。此外,通过学情分析,教师还可以明确需要针对性地补充哪些类型的语篇。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出发,建构单元教学框架。
(一)基于主题分析学情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了诸多与宇宙探索相关的内容。且他们还从语文、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中较好地掌握了该主题的学习策略。比如: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具体介绍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的里程碑意义以及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教科版《科学》在六年级下册专门编排了“宇宙”单元,具体介绍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对比而言,英语教材中关于宇宙探索的知识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六年级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的需求。
(二)基于语篇分析内容
《新标准英语》中与宇宙探索主题相关的内容集中出现在六年级下册第六、七两个模块中,共涉及三个语篇,都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都包括“Listen and read”活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可见,该教材中关于宇宙探索主题的内容主要与“神舟五号”飞船有关,主要介绍了飞船的名称、发射的时间、宇航员、带去太空的物品等基本信息,并且从杨利伟儿子的视角介绍了父亲杨利伟的事迹。不难看出,这些内容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不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也难以激发他们开展相关主题意义探究活动的热情。
(三)基于教材拓展素材
在分析学情和语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尝试补充一些有助于学生开展真实、有意义的主题探究活动的语篇材料,主要包括教材中提及但没有呈现的内容(杨利伟从太空中拍摄的视频)、一些跟教材视角不同的内容(一篇介绍“大众眼中的杨利伟”的网页文本)、一些教材中未及时更新的内容(包含“神舟”系列飞船信息的海报)。教师补充的材料有视频、图表、文本等,旨在借助多模态语篇帮助学生更真实、自然地开展宇宙主题探究活动。随后,教师将教学语篇和补充语篇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宇宙探索单元内容整合关联图”(如图1)。
从图1中不难看出,不同的语篇材料分别指向帮助学生认识太空探索的代表人物、了解太空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感知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于是,教师选择以“构建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认知、态度,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作为主题意义。
二、基于主题意义,开展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综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以第七模块第一单元为例,补充教材语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
(一)开展学习理解类活动
开展学习理解类活动的过程中,要避免用细碎的问题牵制学生的阅读过程,引导学生在梳理信息的基础上,连贯地转述所读的内容。在教学教材语篇时,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梳理信息,构建了教材语篇信息框架图(如图2)。这一信息框架图不仅有助于学生解读教材语篇的具体信息,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语篇的整体结构,使学生全面理解语篇。
补充语篇是一篇介绍杨利伟成长过程的文章,其中包含的内容较多,语言内容也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没有要求学生掌握语篇中的所有内容,而是让学生总结提炼杨利伟成长的五个阶段,并且找出每个阶段的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学生完成“杨利伟成长信息框架图”(如图3)。在介绍杨利伟完成的太空任务时,教师适时播放他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立体地感知宇宙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教师提供语言支架,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语篇,提取语篇中的关键信息,为后续连贯地复述语篇内容做好准备。学习理解类活动让学生看到了杨利伟儿子眼中的父亲形象,了解了杨利伟的成长历程。学生体会到杨利伟儿子为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情感,明白了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艰辛和伟大,达成了学习理解层面的目标。
(二)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
落实应用实践类活动是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提供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在应用实践环节,教师创设了“走近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情境,组织学生分层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帮助学生深入语篇学习。学生既可以选择扮演杨利伟的儿子,介绍儿子眼中的杨利伟,内化教材语篇内容,也可以选择扮演杨利伟的崇拜者,介绍公众眼中的杨利伟,完整、立体地介绍英雄人物。
组织学生扮演杨利伟儿子的角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教材语篇,也是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为父母感到自豪的情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借助教材语篇信息框架图,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教材语篇的内容。除了组织学生介绍儿子眼中的杨利伟之外,教师还引导学生按照类似的方式介绍自己的父母,深化学生对父母的情感。
组织学生介绍公众眼中的杨利伟,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用丰富的语言介绍偶像的学习需求,还有利于学生全面感知宇航员的成长过程,体会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艰辛和伟大。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无须完整复述“杨利伟成长信息框架图”中的所有内容,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部分内容进行介绍。
(三)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辨,评价作者或主人公的观点和行为,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学生对于杨利伟成为宇航员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宇航员是宇宙的探索者;要成为一名宇航员需要经历长期的学习、训练和考验;在执行太空任务的过程中还会面临各种挑战”。
为了加深学生对宇宙探索意义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杨利伟儿子想成为一名宇航员这一理想进行评论。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理想价值讨论框架图”(如图4),组织他们开展以“Is it worth to be a taikonaut?”为题的思辨活动。
Is it worth to be a taikonaut?
[Worth
a challenge, necessary for the country, good for the future, helpful to the world ... ]
通过思辨活动,学生逐步意识到,尽管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过程很艰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宇宙探索对于整个国家、整个人类来说意义重大。所以,致力成为一名宇航员的理想值得坚持。这样的思辨活动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伟大人生理想的认同感,还有助于他们用相应的标准指导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宇宙探索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针对现行教材中语篇材料难以有效反映宇宙探索最新成就的问题,教师要基于学情,补充相关内容。然后以单元整体的理念开展整合教学,组织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有效落实宇宙探索主题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蔷,孙薇薇,蔡铭珂,等.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1,4(1):17-2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