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行走学习中落实小学课程思政在地化实施

2024-07-06张浩强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4年6期
关键词:实施课程思政

张浩强

【摘   要】课程思政在小学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确保课程思政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实施,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强调“在地化”落实。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尝试采用行走学习的方式,助力课程思政的在地化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而言,学校“依托两类清单,促进课程思政的内容整合;建立多元导航,提供课程思政的教学支架;通过特色展示,创新课程思政的学习样态;借助多维支架,实现课程思政的整体推进”。

【关键词】行走学习;课程思政;在地化;实施

课程思政在小学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课程思政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实施,必须紧密结合学校特点,因地制宜,强调“在地化”落实,即以符合本校学生实际和学校要求的形式落实课程思政,使思政教育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校的常规教学。

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尝试采用行走学习的方式,助力课程思政的在地化落实。行走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迈开双脚、走出教室、走出家门,进入大自然,开展实地学习和探索。这种学习方式注重“以天地为书卷,以手足代笔砚”,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探寻,到社会生活中历练,进而获得知识,增长见识。

一、在行走学习中落实课程思政在地化实施的关键要点

在行走学习中落实课程思政在地化实施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要求为旨归,围绕政治认同、家乡意识、地域文化、革命传统等思政元素,利用当地资源,开展教学实践。其强调用学科典型实践引导学生体悟情感,达到“做、用、创”与“学、思、悟”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从整合课程内容、强化行走学习、提升育人自觉三个方面考虑。

(一)聚焦在地资源与教材内容的联结,整合课程内容

在课程思政在地化实施的过程中,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十分重要。针对当前不同学科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出现的内容指向不明、系统性缺乏等问题,学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以政治认同、家乡意识、地域文化、革命传统等思政元素为联结点,充分挖掘学科知识和在地化资源,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有层次、结构化的学习清单,避免思政内容走入“去学科化”的误区。

(二)基于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经历过程,强化行走学习

针对当前点到即止的“点缀式”课程思政,学校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实践,以行走学习的方式融入当地环境,开展研学考察,强化思政认知和情感体验。同时,学校还强调行后反思,加深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在地理解”,使学生产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愿。

(三)提供教学支架助力落地实施,提升育人自觉

课程思政强调全员育人,每一位教师都应守好自己的“责任田”。然而,长期的分科教学导致教师的育人意识与能力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此,一方面,学校以主题清单、流程导航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帮助其清晰地按照既定的流程实施教学。另一方面,学校从党建引领等维度着力,为教师育人提供机制保障。这样,教师能在对标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课程思政的行动自觉。

二、在行走学习中落实课程思政在地化实施的学校实践

小学课程思政的在地化实施理念需要在实践中落实与检验。学校依托两类清单,建立多元导航,通过特色展示,借助多维支架,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在地化实施。

(一)依托两类清单,促进课程思政的内容整合

在小学课程思政的实施中,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利用尤为重要。然而,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时,存在着随意性的倾向,且缺乏挖掘在地资源的有效策略。加上学校层面缺乏统一的价值指向和目标引领,导致有特色的思政元素无法转换成课程资源。为提高课程思政内容整合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学校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出发,设计教师指导清单与学生学习清单,即以“两类清单”为抓手,系统化推进课程内容的整合。

在设计清单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清单目标与国家育人要求须高度统一,用清单引领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二是重视在地文化与资源。清单的设计要将国家整体育人要求与地域文化进行整合,关注在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凸显学科特色。课程思政旨在发挥国家课程的独特育人功能,因此要在梳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科典型实践落实学习活动。四是提倡实用简洁。清单应简洁明了,操作性强,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指引作用。

依据以上原则,学校设计了“一学科一清单”的教师指导清单与学生学习清单。教师指导清单包括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在地资源、思政目标、实施建议,引导教师从整体出发,提前规划课程内容。以语文学科为例,具体如表1所示。

学生学习清单包括评价考核、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与成果等要素,旨在让学习有法可循。以“低段工艺美术博物馆学习单”为例,如图1所示。

低段工艺美术博物馆学习单

班级:_______  小队成员:_________________

学科:美术《窗花花》    音乐《窗花舞》

评价考核单:(A、B、C、D)

[评价项目      自评       评价项目       自评       总评       积极开展研学探究              参观场馆文明有序                     认真参与小队合作           保持场地干净整洁              ]

我们的活动准备

1. 此次活动,我们想研究的主题为:

[①赏一件作品(    )      会欣赏一幅作品的美    ②说一个故事(    )       能说一个与作品相关的故事       ③创一幅作品(    )    能创作一幅作品,体会其中的精神    ]

2.此次活动,我们成果的展现方式为:

①说收获(    )     ②讲故事(    )

③绘图画(    )      ④唱首歌(    )

3.我们的小组分工为:

[成员      分工       成员       分工                                   ]

我们的活动过程与成果

主题活动一:我了解到的工艺美术博物馆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                                  。

我想用录制(视频/音频)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作品《        》的故事。

主题活动二:赏一件作品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作品是《        》。这幅作品的内容是                                     。通过仔细观察和阅读场馆内的文字介绍,我知道了这幅作品的好多信息,比如:                                                                。

主题活动三:创一幅作品(画或唱)

在这次活动中,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博物馆里的(        )。我想把它画下来或唱一首歌。

图1 低段工艺美术博物馆学习单

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依据不同清单,选取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如针对同一学段不同学科相似主题的清单,可采取横向融通策略,实现跨学科协同育人。图1中的学习单就整合了音乐和美术两个学科。针对不同年段相似主题的清单,则可选取纵向指引策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进阶的清单。表1中《难忘的泼水节》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课,就体现了内容的前后贯通。

(二)建立多元导航,提供课程思政的教学支架

使用清单时,要关注在地资源与学科、学段之间复杂多元的联系。这给一线教师的学科育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学校须针对不同类型的清单,匹配不同功能定位的实践模式,鼓励教师在“脚手架”的助力下开展有学科特色的在地化教学活动。

1.“四环”导航,深化学科典型实践

针对单学科清单,教师可通过“一次浅学、一次新探、一次厚行,一次悟评”四个环节(如图2),将学科实践做深、做实。特别是“一次厚行”,指的是利用在地资源,引导学生从“教材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落实学科典型学习方式,升华情感,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在二年级“革命先辈”主题单元教学中,语文教师结合场馆研学,围绕“争做红色画展解说员”这一真实任务,引导学生开展交流与表达实践,体悟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

2.“三循”导航,以小见大循证学习

同一年段不同学科有时会涉及相同或相似的教材内容。对此,学校组织多学科教师协同备课,围绕教材内容设计问题情境,引发观念冲突。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场馆,聚焦场馆中的某个物件,探寻背后的某个故事,体悟某种精神。每一环都是一个循证学习的过程。学生沉浸式地学习,逐渐形成相对成熟的价值判断。

3.“进阶”导航,引领教学螺旋上升

该模式指向相同主题在不同阶段的持续迭代。学习初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相关内容,形成初步认识。学习中期,学生走访相关场馆、基地,寻访当地人物,缩短与故事之间的时空距离。学习后期,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将所学、所悟外化为长期的实践活动。

(三)通过特色展示,创新课程思政的学习样态

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源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点亮地图”“动态展演”“移动讲解”三类特色化的行走学习展示策略,创新课程思政实践型学习样态。

1.点亮地图,足迹可视提升乐趣

学校根据课程思政清单内容,梳理了三个学段的成长地图,提高学生对在地资源的了解。学生逐步点亮地图,记录行走学习的足迹。该策略将内隐的思政学习以点亮地图的形式外显出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习更具系统性。

2.动态展演,实现同伴互学共赏

学校改变传统纸笔练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展演平台,让学生在巩固、深化知识的同时,实现同伴间的互学共赏。以校内电子屏展示为例,学生和教师即时录入活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为全校师生带来独特的体验。此外,学生还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将学习成果以艺术创作、演讲介绍、个性表演等方式呈现出来。如有学生在完成“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研学活动后,以话剧的形式呈现了当时的学习场景,进一步展现了“敢为天下先、甘做孺子牛”的“红巷精神”。

3.移动讲解,在学习交互中反哺

学校鼓励学生以“移动讲解”的形式反哺在地场馆和社区。学生的讲解形式不限,可以在场馆内展示自己的研学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讲解,也可以到场馆担任特邀讲解员。这样,学生直接参与在地场馆的宣传建设活动,不断与环境产生交互,逐渐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为地域发展出一份力的责任感。

(四)借助多维支架,实现课程思政的整体推进

为支持各学科课程思政的在地化实施,学校从党建引领、教师教研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1.组合党课和队课,为课程思政引领正确方向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小学课程思政在地化实施的首要原则。学校在教师层面开展形式丰富的党课,将抽象理论形象化,并通过多种方式将党课与队课进行链接,让师生共同浸润在浓厚的思政育人氛围中。党员、团员、队员共同开发了“给少先队员讲党的二十大”特色栏目,相关内容定期在学校电视台播出。

2.开展现场教研,为行走学习提供专业保障

课程思政在地化实施离不开各学科教师的协同配合。学校创设了不同学科教师联动的现场教研模式,包括“协作梳理”“共探场馆”“共研资源”“共商内容”四个步骤。教师以“行走”的方式开展教研,提出专业建议,完成沉浸式讨论。

立德树人是育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坚守育人初心,以行走学习为抓手,开展实践育人。该方式作为落实课程思政在地化实施的有效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以说,学生在成长,教师在发展,学校的育人行动一直在路上。

(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本文系2022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课程思政在地化实施的学校行动”(课题编号:2022SC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