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梢小翼
2024-07-06依蔓史庆起
依蔓 史庆起
空客A350-900的翼梢小翼和机翼完全融合,如圆月弯刀,是仿照猎鹰翅膀设计的
伴随升力产生的阻力
飞机机翼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基本平直。飞行过程中,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气体流速比下表面气体流速快、压强低,从而在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形成升力。
飞机飞行时,流经机翼上表面的空气速度比下表面更快
战斗机机翼两侧的冷凝云痕迹,直观地展示了翼尖涡
机翼从翼根到翼尖呈逐渐变薄的趋势,这使机翼上下表面气流的流速差值逐渐变小。这种变化会使机翼翼尖附近下表面的高压区气流,绕过翼尖流向上表面,从而形成翼尖涡。
翼尖涡会从机翼向机身后延伸很长一段距离,飞机越大、飞行速度越快,翼尖涡越强。翼尖涡不仅会使翼尖附近压力差降低,进而导致升力降低,还会威胁到后面飞机的飞行安全。
来自鸟翅的启发
飞机增加升力的直接途径是增加机翼的翼展长度,提高机翼展弦比(详见《知识就是力量》2023年6月刊《从双翼到单翼——飞机“翅膀”的演化史》),但这会导致飞机的结构增重,效果欠佳。安装翼梢小翼则可以让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空气动力学家,从鸟类翅膀尖部的小翅得到启发,提出了翼梢小翼的概念。它是安装在机翼翼尖处、近似梯形的小翼面,具有一定的翼型、安装角和后掠角,一般与机翼平面垂直或向外倾斜,有单上小翼、上下小翼等形式。
翼梢小翼可以阻挡机翼下表面气流向上表面绕流,削弱翼尖涡的强度,从而增大机翼的有效展弦比,起到减小翼尖涡对升力的破坏、增加升力的作用。研究还发现,翼梢小翼的展弦比越大或面积越大,这种作用效果相对也会越明显。
翼梢小翼的演变
从诞生至今,翼梢小翼已经演变出了梯形、尖刀式、融合式、鲨鱼鳍、双羽状、螺旋式,甚至可变小翼等类型。
以尖刀式小翼为例,它也被称为镖形小翼或燕尾状小翼,由两片分叉的翼片组成,垂直安装于机翼翼尖位置。这种类型的翼梢小翼是空客飞机的显著标志。
我国C919大型客机采用了融合式翼梢小翼,而且小翼弯曲的角度较小
我国C919大型客机采用了融合式翼梢小翼,该类型翼梢小翼最大的特点是其与机翼的过渡非常平滑,有效减小了小翼与机翼之间的气动干涉,改善了受力情况,增加了翼尖处的抗弯和抗扭强度。
翼梢小翼也有缺陷
虽然翼梢小翼作用颇多,但它还是会增加飞机的结构重量。而且,民用飞机翼展较长,飞机飞行时作用在翼梢小翼上的力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力矩。为了平衡这个力矩,飞机设计师需要进一步加强机翼乃至机身的结构。因此,在飞机研制过程中,是否必须安装翼梢小翼、安装哪种类型的翼梢小翼都需要“量体裁衣”,且经过风洞试验等诸多设计流程才能确定最终的方案。
为了获得更好的气动效应,飞机设计师在翼梢这方寸空间发挥想象,创造出了各种翼梢小翼,这种创新精神正是科技不断进步的源泉。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