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夷坚志》中的科举迷信例谈

2024-07-06包雪

中国故事 2024年6期
关键词:士子科举考试士人

包雪

【导读】洪迈的《夷坚志》收录了多篇有关于科举迷信的故事传说,这些故事传说虽然带有一定的杜撰虚构色彩,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科举成风的社会背景下士人们对科举迷信的依赖。本文以《夷坚志》为研究对象,总结宋人有关于科举的迷信行为,从科名前定提前预知考试结果以及人为干预改变考试结果两方面归纳宋代有关科举考试的迷信行为。并通过这些科举迷信行为分析当时的士人风气。

洪迈所著的《夷坚志》记载的都是作者本人亲自听到或看到的怪异鬼事或逸闻趣事,虽内容多为怪异奇闻,但仍具有一定的社会纪实价值。《夷坚志》的多篇作品都涉及古代士人科举这一题材,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带了些神秘的迷信色彩。士人或试图通过迷信手段提前得知科举结果,或尝试通过迷信手段来改变科举结果。

一、科名前定

张岱《夜航船》中记载,“唐人进士榜多以夜书,书必以淡墨。或曰名第者阴注阳受,以淡墨书,若鬼神之迹。”赵令畤《侯鲭记》中记载,“欧阳公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不尔,则不复可考。始疑侍吏,及回视也,一无所见。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从以上所列文献中可以看出,古人常把科举考试结果与鬼神联系在一起,榜上有名或无名、中第几名、中举时间及年龄,都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在宋代,科举考试的淘汰率居高不下,在科举考试的过程中,“士子得失,固不偶尔”,也会出现一些难以解释的偶然性因素,加之古代佛道、迷信思想的影响,“科名前定”说就应运而生。“科名前定”指封建士人所能取得的科名生来便已经由上天决定。在《夷坚志》中,士子们通过梦兆、巫卜看相、鬼怪异象等方式可提前得知自己的科举结果。

第一,梦兆预示。古人迷信梦中出现的一些事情或者预言是现实生活的前兆,甚至将做梦当作神人沟通的渠道。在梦中出现的征兆叫作梦兆。宋代的科举考试艰难,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士子们日夜努力,但由于竞争激烈,结果往往不能尽如人意,这给士子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士子们的苦闷无法排遣,便企图从梦兆中寻求心理安慰。《夷坚志》中有不少故事与梦兆有关。有神灵直接入梦告知士子科举考试结果的,如《甲志卷第九·绚纺三梦》中神灵三次入梦告知绚纺的科举情况,预示了绚纺科举考中的年龄,最后应验;有士子向神灵祈祷,并请求以托梦形式告知结果的,如《甲志卷第四·孙巨源官职》孙巨源拜谒东海庙,向神祷告,想知道将来自己的科举及任职情况,体现了士子渴望中举的急切心理。

除直接预知考试结果外,士子还可能从梦兆中获得与科举考试及结果相关的信息。《支景卷第五·伍相授赋》,李朝隐在梦中得到了文赋题目,而考试的考题正是该文章的前两句;《乙志卷第十九·二相公庙》中,霍端友、胡献可、柴天因三人到二相公庙祈求梦兆,都得了两句诗。霍端友获得的诗为:“正得新消息,胪传占独班。”柴天因获得的诗为:“一掷得花王,春风万里香。”胡献可获得的诗为:“黄伞亭亭天仗近,红绡隐隐风鞘鸣。”果然,后来三人都考上了,霍端友中了状元,胡、柴二人考中了进士。士子祈求神灵托梦,在梦中梦见了和自身科举命运相关的谶语,这些谶语不仅涵盖吉兆和凶兆,还包含科举考试相关的具体情况,例如,科举的名次、同榜人的名字以及未来的官职等。在科举考试结束放榜之后,甚至是多年之后,梦兆中的谶语都一一应验。

第二,巫卜看相预示。巫卜看相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普遍相信巫卜、看相与天、人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抗拒的神秘关系。《夷坚志》也写了多篇有关通过巫卜、看相等方式来预示科举命运的小说。科举士人期待通过巫卜看相等方式来缓解焦虑或寻求心理安慰。《支景卷第十·婆惜响卜》写何叔存听声占卜,后果在榜上名列前茅。何叔存在桥上听到河畔一妇人叫道:“婆惜你得你得!”这句话本是江浙人在恼怒时用来互相打骂的言辞,当时人们称之为“受记”,不是好兆头。但是,何叔存却认为这是预示他考上的吉兆,因为他连听到四个“得字”并且他的小名也叫婆惜。由此可见当时科举士人的荒谬心理。

有的士人则是被江湖上的道士、术士告知科举命运。《甲志卷第九·俞翁相人》中,俞翁擅长看相占卜,看见了叶祖洽就说:“这个小郎君将来要当魁元,好好地鼓励他,别让他太玩耍。”后来,叶祖洽果然被选定为状元。

第三,鬼怪异象预示。在应试前,士子身边会出现鬼怪或者发生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这些鬼怪和异象往往能和科举考试联系在一起,象征吉兆或是凶兆。在《夷坚乙志卷八·詹林宗》中,詹林宗在第一次考试中,看见了小蛇,中了第五名。后来,在第二次考试中,他便祈祷大蛇给予征兆,果然,不知从哪里来的大蛇出现在他身边。这一年考试,他考取了第一名。此外,《甲志卷第十·鬼呼学士》《丙志卷第三·黄花伥鬼》《支景卷第十·仕其如冈》等故事也属于此类。

二、人为干预科举结果

除勤恳读书外,部分士子会通过迷信手段等外力因素来促成科举考试的成功。例如,积德行善,相信因果报应,进行风水堪舆或改名等。这些行为犹如救命稻草一般,给科举士人们带来心理安慰,但同时也有消极影响。

第一,积德行善、因果报应。科举迷信渗透并影响了宋人的日常生活以及行为规范。科举士人的祖先或自身若行善事,便能积德,求得神灵保佑,进而顺利考取科名。相反,如果士人做了危害社会的恶事,就会遭到报应,导致科举的不顺畅。《甲志卷第十二·林积阴德》中林积拾金不昧,不为钱财所动,将所拾得的珠宝尽数还给商人,商人为报答林积,去佛寺替他祈祷祝福。林积后来中了进士,官至中大夫。林积拾金不昧的品质使他得到福报,科举考试榜上有名,在仕途上也有所成就。《夷坚志》中类似的人物还有《丙志卷第三·费道枢》中的费道枢,他不近女色,帮助妇人,以及《支庚卷第十·姚时可》中的姚时可,他竭力保护了无辜的人。

在《丁志卷第十七·刘尧举》中,刘尧举因为行为不端成为行善积德、因果报应的反面教材。刘尧举因为贪恋女色,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天帝下了旨意,将他中举推迟到下一届,他因此过了三年才中。后来又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没有考上便死去了。刘尧举与费道枢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科考虽有成就,但成就不高,一个是科举中榜,仕途顺利。

第二,风水堪舆。堪舆,即风水,指住宅基地或墓地的形式。堪舆发展历史悠久,堪舆术在宋代非常兴盛,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底层百姓,无不信仰堪舆之术。王青指出:“宋朝是我国风水史上的高峰期,这期间,风水述——主要是阴宅风水……发展到了极盛点。”《夷坚志》中的姚祜是堪舆术的受益者。《支景卷第十·姚尚书》写:“约既定客引姚纵观而谓之曰,此地两处皆有穴。就上穴,则二军服阙后即登科,骎骎要津,特患寿数不能长。若就下穴,则奋发稍迟,至三十年后乃盛,可出执政。二者唯所择。”在这个故事中,风水先生给了姚祜两个选择,在上穴建造坟墓会立刻金榜高中但阳寿不长,在下穴建造坟墓,中举稍晚,但可以官至宰相。姚祜选择把坟墓建造在上穴,虽然很快就高中了,但是阳寿也有所减损。堪舆之术虽然可以助力科举,但士子急于求成,最后没了性命。《支丁卷第四·杨九巡》中的杨九巡、《支庚卷第三·祝评事》中的傅秀才以及后世子孙也都因着堪舆之术获取了功名。

第三,改名。在宋代,士子为科举考试改名的现象也值得注意。在《夷坚志》中,有多篇关于士子改名后及第登科的故事。这些改名字的迷信行为常常通过做梦或者道人的暗示来实现。士子们深信改名就能改运。《甲志卷第六·李似之》写:“李子约生六子,长弥性、次弥伦、弥大,皆预乡贡未第。子约议更其名,以需申礼部乃得易,先改第四子弥远曰正路。”《支景卷第八·黄颜兄弟》亦记载:“颜元名某,其父梦人告曰:‘汝子若以‘颜为名,必遂意。即从之。是岁或乡荐,来春擢第。”此外,与科举改名相关的故事还有《丁志卷第二·张注梦》《丁志卷第六·陈元舆》等。

三、从科举迷信看当时的士人风气

第一,当时士子对于考取功名的态度是热衷与疯狂的。在宋代,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重视科举,与科举相关的政策、制度、礼俗、学校教育都在不断发展完善。科举逐渐成为士人入仕的最主要的途径,同时也成为普通人跨越阶层的途径。在《甲志卷第六·史丞相梦赐器》中,史丞相在考上前的梦中梦见“殿上人传呼,奉圣旨赐史某金器若干、银器若干,凡四百七十件”。同时也如《支丁卷第八·陈尧咨梦》中所言:“有官便有妻,有妻便有钱,有钱便有田。”金钱、权力对士人有巨大的诱惑。所以,尽管当时的科举竞争激烈,淘汰率高,但还是不断有士人前赴后继,渴望在榜上留下姓名。

《甲志卷第十五·方典薄命》方典考了几次科举也没中,同县人刘仲敏暗示方典不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当官,提醒他这样做恐怕有损寿命,但方典不听。后方典果真在考上并上任考官后在考院暴毙。《支乙卷第二·杨证知命》中杨证幼年时就努力读书准备参加童子举,后因为改名中了乡贡。即使已经在梦得知中举会毙命,他也仍执意赴考,最后在做官的几个月后去世。以上两例正是古代一部分科举士人的缩影,有的科举士人为追求功名,不惜断送一生甚至是性命,由此可见当时士人对考取功名的热衷与疯狂。

第二,科举迷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积德行善的风气。在士人或其先祖行善积德的故事中,其善举多是拾金不昧、不近女色、行医救人、救济穷人等基本道德行为,这些都是符合道义的。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是最后所促成的结果是好的。《夷坚志》中这类行善积德的故事坚持了好人有好报、因果报应的原则,带有扬善的色彩。书中写作善事对士人的正面回馈,鼓励士子在埋头苦读的同时也要多多关注社会现实,帮助贫苦百姓,做一些有益社会的事情。同时,《夷坚志》中也有反面教材来警醒人们不要做恶事,否则会遭遇报应。

第三,当时的士子们将考取功名的希望寄托于迷信而无心进取。大量滋生的科举迷信严重扭曲了士子的应试心态,一部分士子不再把勤奋苦读视为科举中榜的必要条件,转而从迷信中获得神秘力量的庇佑。但凡可以改变或影响应试结果的迷信手段均被士子加以利用,即便自身金榜题名无望,也要为子孙后代谋福。《夷坚志》中与科举相关的篇目大都涉及迷信,叙述士人踏实、勤奋读书的故事很少,由此可见当时迷信风气的盛行。

参考文献

[1] 洪迈. 夷坚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81.

[2] 何忠礼. 科举与宋代社会[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 祝尚书. 宋代科举与文学[M]. 北京:中华书局,2008.

[4] 张岱撰,刘耀林,校注. 夜航船[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5] 祝穆. 古今事文类聚[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 王青. 中国古代风水术[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 何忠礼. 略论宋代的科举迷信及其对士人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8] 叶楚炎.“科名前定”观念对明代小说的影响[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3).

[9] 张会. 民间信仰背景下宋代文言小说中的“科名前定”[J]. 科举学论丛,2013(1).

猜你喜欢

士子科举考试士人
明代科举考试中的二三场
赶考步履不停
魏晋士人的“身名俱泰”论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科举考试”
“良知”的颜色
论陶渊明对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隐之间的矛盾与彷徨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五代时期士子入宋对宋初公文文风的影响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