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质培优背景下校企协同共建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实训基地效益提升策略

2024-07-05黄贤娇

时代汽车 2024年9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

黄贤娇

摘 要:在提质培优背景下,“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设300个左右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的新时期,在职业教育领域,校企协同共建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实训基地,旨在打造能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产业发展的高质量产教融合样板。基于该校建设成熟的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本文将从校企共建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党建引领创新“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机制、“四链”融合发展创新打破校企“共建共享共育”壁垒、项目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等四个方面,阐释校企协同共建实体化实训基地运行现状及堵点,梳理该校创新实践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提出校企协同共建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效益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提质培优 实体化运行 实训基地 效益提升

1 校企共建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企共建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中仍有不少“空白”地带,并且实体化运作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新问题。

1.1 校企合作程度不深

学校育人为主与企业效益为导向的立场差异,导致学校和企业出发点不同、交流不够深入。从短期来看,学校致力于通过固定学时的教育和培训,批量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学生。而企业,希望招募具有成熟、精尖技术的员工,为企业快速创造利润和价值。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基于这样的短期利益逻辑形成,校企双方合作缺乏基于人才培养与应用的长期发展战略性协作,因而实训基地建成后的机制支撑、规范管理、长效运行、自身造血等均存在较大短板。

1.2 企业主动性不高

从成本核算上看,共建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对企业而言,必然要额外支出人力、物力、财力。为规避成本压力,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招聘机制,筛选符合企业价值及技能需求的毕业生。事实上,经验、方法、理论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学校理论和技能教育不可避免存在滞后性,因此,学校培养学生百分之百与企业人才需求适配的学生必然不存在。对此缺少认识,导致企业参与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共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现实面前大大削弱。

针对现阶段出现的校企合作存在的不足,企业在合作中趋“利”的价值需求,而学校肩负人才培养的大“义”,双方在合作培养中必然产生利益分歧,在保障实现校企双赢的良好局面,现依托柳州市技工学校和丰兴汽车修理部校企合作为例,展开对提质培优背景下校企协同共建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实训基地的研究,提出一个优化的合作机制,形成可操作性、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的效益提升策略。

2 党建引领创新“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机制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类企业、社会资本均可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均可享受到国家产教融合政策释放的“红利”,为全国各地的校企共建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该校作为传统技工学校,主动适应新形势,与企业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合作、课程开发、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深度产教融合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2]。

在提质培优政策背景下,推进校企协同共建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实训基地的研究过程中,该校与校内实体化运行的特约服务站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五星级党支部。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优势,整合校企资源,校企围绕组织建设互促、党员干部互动、工作载体互用等方面实施党建合作,在党的建设、技术合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双向交流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党建和业务共同提升[3]。形成校企“共建”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共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共育”社会和企业急需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机制。

3 “四链”融合发展,打破校企“共建共享共育”壁垒

3.1 共创模式构建体系,打通“教育链”

在“校企协同共建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实训基地”的探索实践中,该校与本地多家汽车品牌特约服务站签订《“校企共育、产教融合”合作协议书》,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维修专业纳入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典型产品为载体重组课程内容,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质量控制、评价反馈的过程中了解未来的职业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校企协同完成一体化课程建设和实训场地设计,共同探索出一套教学计划,共同开发工学一体化教材,引入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和企业管理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产岗位上进行教学活动,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设备,接触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实现学生与工人角色的有效衔接,形成特色鲜明的“资源共建”“集备共研”“课堂共评”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校企共育”的课程体系,打通“教育链”。

3.2 拓路径建体系,践行人才链提质增效

近三年,该校深入贯彻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工程,开拓“多元联动”培养路径(即虚心“外学”、践行“内化”,积极推进校企共育),构建“五位融动”管理体系(即组织到位、制度到位、经费到位、考核评价到位、奖励到位)。其次,教学部门通过《五年“双师”培养计划》,围绕精品课程创建、优质课堂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竞赛、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方法论培训。通过分专业分批次送培与内训相结合开展专项师培30期,培训达1000人次,培育了优质的师资队伍。截至目前,学校共培育有省级一体化教师36人,其中二级一体化教师5人,三级一体化教师31人,3人获得省级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三等奖。与此同时,该校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机制,采取“师资互通”,每年邀请企业工匠进校园做新技术培训,遴选专业骨干进企业参与企业技改项目,实现效益最大化。目前,该校专业教师共128人,期中高级技师21人、技师20人、高级工62人,“双师”占比高达80%的优质师资队伍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3.3 校企“共建共育”,“共享”人才培养效益

该校的做法是以校企共建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实体化运行的汽车特约服务站为基础共建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双方协同办公推动具体工作实施,在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内增设“师资实践基地”和“工学交替培训中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到真正的工学结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如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汽车钣金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该校与维修站合作按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并开发项目化教学方案,在认知实习、现代学徒制教学以及日常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由教师带领深入企业观摩学习并实践,提高解决问题能力[3]。

该校对符合条件的优秀毕业生优先推荐至企业就业,据统计,该校与企业共建的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丰兴汽车修理部)现有职工36人,其中23人为该校汽车类专业毕业生,占比60%以上,工作经验丰富且技术过硬的优秀校友会受邀参与该校汽车类专业课程建设。这充分说明校企共建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深度的校企融合,并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3.4 技改创收,激活校企双向合作“创新链”

课题研究期间,以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大师(课题组成员)与丰兴汽车修理部售后服务技师(课题组成员)为首组建的技改团队,开展专项技改课题。技改小组首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技术难题进行筛选分析最终确定了“降低宏光PLUS更换ECU数量”的技术改造目标。技改团队经过大量的故障件分析,确认市场报修车辆的故障情况并进行问题定义,再进行各项数据分析确认要因,最后制定对策并实施,直到达成效果并将成果推广,为企业创造百万元经济效益。在企业技改项目中,学校专业教师深入参与了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和教学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而企业不仅提高市场竞争力还提升了经济效益,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激活了双向合作创新链。

3.5 送培下乡,以专业建设优势纵深服务“产业链”

国家鼓励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4]。该校依靠师资、技术和设备优势,借助校企共建的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产教联合体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以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电子商务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为企业开展多层次员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近三年,学校累计开展职业培训与评价数达15834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达1695人次,员工培训层次及培训量名列地区各院校前列。

在当地人社部门大力支持下,近年该校充分发挥专业建设优势与地区区县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免费培训班,更好地落实送培下乡工作,促进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开放办学、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战略突破,为乡村振兴贡献实实在在的助力。

4 项目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4.1 有助于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新局面

互利共赢是校企双方达成合作的最终目标。通过该项目研究,推动校企协同共建实训基地的合作模式创新,有效提升校企协同共建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的效益,激发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实现校、企、学生三赢。

4.2有助于校企“师资互聘”,保障双方团队先进性

通过校内实体化运行的汽车特约服务站实现了引企入校,以“共研技改项目课题”引师入企,形成产教融合共同体,双方合作大大增强主人翁意识。教师通过深入企业实践、承担企业技改项目,切实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创新实践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对企业的技术要求和素养需求更为熟悉。相应的,教学针对性更强,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在企业方面,实践专家理论基础不够扎实,通过学校技能大师引领,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大大提高学校与企业的产教对接,同时通过“技改课题共研”,提高其研究能力,成果质量和数量大幅提升,保障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成果共享。

4.3 有助于培养适合本地所需的技能人才

在提质培优大背景下,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能够有效推动企业与学校深度融合,共同建成一个集产、学、研、训于一体产教融合综合服务实训基地,从而推动学校开展专业内涵建设,为其他院校提供示范作用,同时能够为本地汽车行业提供急需、紧缺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技术支持[5]。学校办学特色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获得企业社会认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有效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5 结束语

该校在提质培优政策背景下,校企协同共建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实训基地,为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职教产教融合样板,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之举,也是职业院校师生展示自我,加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2023年,该校受邀加入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柳州市现代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该联合体以广西柳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依托,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企业,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学校,旨在聚集统筹优质资源,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打造能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产业发展的高质量产教融合样板,该校为此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校企共建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实践经验。

该校将以实体化运行实训基地为基石,一如既往地研究和践行“共建”实训基地,“共创”人才培养模式,“共育”高技能人才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合作机制,持续孵化课题研究成果,争取更大的成绩。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XZZJG2022B216)+《提质培优背景下校企协同共建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实训基地研究—以柳州市技工学校丰兴汽车修理部为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R].教职成〔2020〕7号.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R].国发〔2019〕4号.

[3]朱丽娜,何德锋,郝文友,提质培优背景下党建引领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 ——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为例[J].大学,2020(33).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R].国发[2021]号.

[5]覃京翎,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共建共享实训基地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2,11(07).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
本科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数控实训与数控人才培养方法探讨
实训基地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研究
浅谈偏远地区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
电类专业“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制药技术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