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实施探究

2024-07-05赵磊

时代汽车 2024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职业能力

赵磊

摘 要:针对新能源汽车课程的特点,结合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将学习内容按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借助“5G+XR”虚拟仿真技术,解决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中的“三高三难”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教学实施 岗位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近年来,职业教育大力推行以能力为本位、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产教深度融合大背景下,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上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研究划定职业能力专项开发目标,按照企业真实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进行教学设计,将课程中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与能力项紧密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目的。以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课程为例,结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岗位工作任务,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情境设计探索教学经验。

1 背景分析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是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项目四“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修”是该课程中核心内容,而充电系统的故障检修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之一。本项目三个模块是从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认知→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拆装→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检修,内容逻辑逐步递进,引导学生从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部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学习,到基本部件的拆装再到检测与维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该模块作为整个项目中核心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引领,让学生安全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实施

基于课程对应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从职业要求的角度分析,归纳出的汽车技术服务与汽车营销工作领域岗位能力与专业知识的衔接点,逆向反推,将《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修》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一一对应,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训练(见表1)[1]。

2.1 引入企业岗位真实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将企业岗位真实案例引入课堂,以此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和预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引用企业岗位真实案例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在问题解决和应用实践中不断学习知识点和技能点。

2.2 结合企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创设教学情境

2.2.1 在线布置预习内容,提出相应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学情分析和岗位任务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习平台和网络资源分别寻找新能源车充电口的结构和充电视频进行分享,了解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和慢速充电的方式和原理,为学习的充电系统故障检测打下基础。通过知识的查找和课前资料的整理,学生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2.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1)采用企业真实工作案例——小组合作·牢固掌握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认知》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充电系统的类型与结构认知及充电方法,同时也是汽车销售服务顾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采用新能源汽车营销人员营销车辆时真实案例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讲解充电系统组成及安装位置,同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启发学生思考在充电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检修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充电口故障的真实案例,指认充电口的位置、辨别充电口端子的名称并会拆装及检测充电口。通过小组探究,学生查找资料、教师示范、动手实践、反复操练、自评互评等环节完成充电口检修工作,既培养学生查找学习资料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沟通能力。

(2)利用虚拟仿真软件——仿真检测·纠错防患

新能源汽车采用高压电源,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技能的操作,同时降低操作中的错误率?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安全高效课堂,将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与企业工作岗位任务融合,同时借助5G+XR(AR、MR等多种技术的合称,是真实与虚拟的结合)虚拟仿真软件(见图1)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教学,通过虚拟仿真软件完全再现实际操作的真实环境、真实设备、真实操作、真实规范,在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拆装和检测步骤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仿真检测达标后,方可进入设故障检测环节。在实践过程中融入视觉系统等新技术理论知识,实现理虚实一体化教学。这样既解决了新能源汽车操作中的“三高三难”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在新能源车上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实现德育素养中的安全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的教学目标。

(3)创建新型学习空间——虚实结合·无缝对接

在学习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同时,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企业工作环境,采用新型学习空间,使学习空间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所实现无缝接轨(见图2)。在每组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平台的试错纠错环节后,讨论出一套相对成熟的维修检测流程,进行新能源台架和新能源汽车的实践操作。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按企业岗位工作要求在实操前进行安全防护用品的检查和穿戴,按小组讨论后的流程进行操作,排除故障。师生探究解决实操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规范意识,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2.2.3 头脑风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兴趣,融入最新新能源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一直是困扰用户的一大难题;新能源汽车的快慢充电、无接触充电、换电池等充电模式,以及他们适用的场合、优劣势、国家政策导向等都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和学习平台讨论等线上线下方式,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仅学到知识,也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创新意识。课后广泛深入开展实践活动(企业实践、科研项目、行业工匠讲座、创新创业团队、各类技能大赛等),增加实战经验,培养工匠精神。

2.2.4 课程评价——多元多维促进学习力提升

学习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组成[2],过程性评价占总学习评价的80%,结果性评价占总学习评价的20%。

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分别从学生知识、技能、操作规范、品德素养、小组配合、任务完成度等方面,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双导师评价、平台数据采集等方式获得评分,所有数据通过平台采集记录在学生过程性学习档案中。通过过程性学习档案,分析学生的优势与不足,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指导,促进学生个体自身发展,探索“增值”评价。

结果性评价是指在项目学习结束后,为了巩固学习内容,根据完成企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通过课程平台测试和项目总结报告开展[3]。针对评价内容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层次的课后作业推送等。学生可通过课后练习回顾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同时可以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反复学习和试错。

3 经验策略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知识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强,特别是一些高压部件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术语、基本概念都很抽象,课堂理论知识不容易理解,而高压拆装与检测存在危险,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充电系统各总成拆装认知和检测维修工作流程为主线,通过引入企业真实案例、结合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创建与企业无缝接轨的新型学习工间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利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解决了新能源汽车教学中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和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问题,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同时让学生在试错中学到知识,主动掌握安全知识和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并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养成具有爱国情感、生产安全、规范操作、团队合作的良好职业素养。努力将学校所学内容和企业所需能力无缝接轨,推动学校课堂向企业课堂的转化,让学生现学就能现用,减少企业用工成本。

4 思考和建议

4.1 结合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注重企业岗位真实案例的收集,并将解决案例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与课堂所学内容有机结合,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切入点。专业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生产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因此,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并思考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通过课前思考、实例互动,任务实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也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解决真实案例后的成就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热情,从而达到职业教育的最终育人目标。

4.2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手段。将交互动画、微课、企业案例视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有机融入教学,深化学生对知识内涵的认识;通过“5G+XR”虚拟仿真、微课及可视化实训投屏系统进行实操录播让学生明晰关键技能,解决汽车实训中的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和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难点”和“痛点”,提高实操效率;同时充分发挥课程平台作用,实现线上线下学习,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使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4.3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注重思政元素在教学全过程的融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4]。通过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拆装和检测,培养学生耐心、细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利用5G+XR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解决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升学生对汽车新技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生自信心;通过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位于国际领先的知识拓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技术自信。

参考文献:

[1]徐艳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工学结合教学情境设计——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汽车构造》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92-93.

[2]保金凤,赖润资,冯彩萍.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考核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8):65-66.

[3]邱丹萍.新工科教育体系下的课程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考核机制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3):173-175.

[4]沈小毓.德艺专融合视角下的中职汽车专业实训教学实践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1(18):32-35.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职业能力
“翻转课堂”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