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研究与探索

2024-07-05唐涛李明亮汤宝许志鹏黄晶晶刘鸿远

时代汽车 2024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协同育人

唐涛 李明亮 汤宝 许志鹏 黄晶晶 刘鸿远

摘 要:产业学院是适应现代产业发展、深化协同育人的有效形式,是高校落实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是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坚实基础。目前我校与盐城德肯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德肯汽车产业学院,通过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师队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式,构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探索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打造高效产教融合的示范区,实现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

关键词:产业学院 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人才培养 建设模式

1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江苏省将汽车及零部件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打造产业“高峰”。汽车产业是盐城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汽车整车、零部件和服务业已成为盐城重点打造的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汽车产业规模大,发展迅速,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巨大。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3]和《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推动深度校企合作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我校重点围绕盐城汽车产业集群,联合盐城德肯汽车有限公司、江苏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等汽车相关企业共建德肯汽车产业学院,打造集“产、学、研、转、创、赛”为一体的互补、互利、互动、互赢的实体性校企协同育人平台[4],为后续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聚集教育产业政策资源,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升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5]。

现代产业学院是以服务区域产业能力为目标,整合多方资源,建立以人才培养为主,兼有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社会等多主体、多功能深度融合的新型办学实体[6]。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是产教融合深入推进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是地方高校实现转型的必然要求[7],同时也是我校完成省“高职双高工程”建设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建设目标

学校以产业升级需求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以培养高质量产业人才、服务于产业升级、促进行业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总体建设目标,到2026年,将德肯汽车产业学院建设成为省内领先、特色鲜明的示范性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具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产业科技研发、导师及资源共享、社会技术服务、学生创业实践等多项功能。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院校之一,创建“产业学院”是我校实践产教融合的主要模式,也是完成“高职双高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之一[8]。因此,在盐城市人民政府的主导下,对接盐城市汽车相关行业,我院与盐城德肯汽车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合作共建“德肯汽车产业学院”,把握汽车产业的新的发展机遇,精准对接区域汽车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政校行企”通过信息和资源共享,加强产教融合,构建多主体协作互补和开放共享的协同育人体系,共同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培养新时代具有工匠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多元化的汽车技术技能人才[9]。

3 建设基础

3.1 组织运行基础

3.1.1 管理体制

以德肯汽车产业学院为平台,形成“多元共建、共治、共管”的多元办学体制机制[10]。完善由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负责产业学院的发展规划、设施建设、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的审议、决策、督促等。产业学院设院长、常务副院长、副院长若干名。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担任,同时设置专门行政人员岗位,专门负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和日常行政管理事务。制定包括《产业学院理事会章程》《产业学院机构设置办法》《产业学院经费管理办法》《产业学院运行管理办法》等。

3.1.2 运行机制

产业学院由多元主体、多种资本混合而成的教育实体,办学实体呈现出混合所有制特征。德肯汽车产业学院依托“政校行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发展思路,进一步整合“政校行企”等领域的资源,探索建立“政校行企”四方联系制度,完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运行机制,建立“政校行企”合作的专业建设运行机制,建立“政校行企”合作管理与激励和实习实训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共同创新、专业共建、师资共培、资源共享、实习就业共担”的“五共”协同育人机制。

3.1.3 专业基础

德肯汽车产业学院依托我校的主要专业有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其中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SGAVE)项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业、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已形成了“校企轮转、分步递进”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 建设举措

4.1 人才培养模式

4.1.1 创新“站内循环、分步递进”的“汽车医生+”人才培养模式

如图1所示,按照“五融合”原则,设立“三级汽车服务站”,采用站内循环的方式,创新提出“汽车医生+”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任务与企业实战项目结合,实现学生职业基本技能、职业核心技能、职业综合技能的分步递进。

4.1.2 推行现代学徒制,探索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241”学习模式

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成立学徒班,按现代学徒制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部学生为企业招聘员工,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学校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开展教学研究。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在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驯良,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将入学后的三个学年分为7个学段,如表1所示,将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交替进行。其中,有2个学段在盐城德肯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岗位技能学习,4个学段在汽车服务站进行理论或理实一体化教学,1个学段在企业进行岗位技能训练。

4.2 专业建设情况

4.2.1 对接区域主导产业、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共同实施教学改革

加强校企协同力度,大力开展德肯汽车产业学院建设,校企共同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等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和技术标准,参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汽车医生+”三级专业群课程体系,建立“三阶递进多维融入”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落实学校三年不断线的“全方位、全过程”劳动育人工程,创新“汽车医生+”人才培养模式。

4.2.2 推行“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模式,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学校联合企业,按照汽车产业(链)岗位标准,配合“1+X”证书制度建设和实施,结合教学资源建设,合作开发契合岗位需求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讲义),并配套开发微课、企业案例、工作任务单等形式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建设期内,校企开发双元教材3本,共同组织开发5-7门核心课课程标准。按照专业发展定位,聚焦汽车产业发展态势,动态优化专业课程内容,开发独具特色的“汽车医生+”课程包,将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X”证书内容融入课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4.3 校企合作模式

采用“双主体运营”方式。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的核心需求和关键技术,联合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形成共建共享、稳定持续的校企全方位融合。双方签署德肯汽车产业学院章程,明确了校企双方职责,如学校负责招生、学籍管理、班级日常管理等,企业负责生产实习、教学实训、安全管理等,校企双方在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共同谋划,将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其中企业作为学院的办学和权利主体,全面、全程参与学院的建设与管理,拥有广泛的发言权和决策权,真正成为学院的主人而不是客人。

4.4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产业学院整合现有合作行业协会、企业等专业资源,探索“引校进企”“引企驻校”“校企一体”等模式,按照“利益攸关、利益共享”的原则,共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源共享原则,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打造“产、学、研、转、创、赛”紧密结合的创新生态。拟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如表2所示。

4.5 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4.5.1 大师名匠领衔,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名师名匠引培、双师素质提升、队伍结构优化等重点领域为着力点,组建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以大师名师领衔、技术能手为骨干的独具特色的产业学院高水平双师队伍。推行“1/3的课程由学校教师授课、2/3的课程由产业兼职教师任教授课”的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模式。德肯汽车产业学院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加强校内教师、企业大师的互融,深度打造产教融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4.5.2 校企共建培养基地计划,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产业学院共建类型有区分、侧重有不同、任务有针对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搭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产业学院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双师型”教师实践体系和工作标准,全面落实产业学院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培养培训基地实践制度和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通过资源共享、协同研修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

4.6 产学研服务平台建设

4.6.1 产教共建双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依托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机制,统筹协调整合政、校、行、企等多方资源,产教共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源链的共享型技术技能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经过2年及后期的持续建设,促进产业学院成为地方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源、关键技术研发的创新源、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师生创新创业的项目源。

4.6.2 聚焦产业链,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

德肯汽车产业学院深度融入地方区域建设,立足于服务汽车产业集群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产业学院特色专业,联合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集群,“政校企行”深度参与共同打造高水平先进的技能服务平台,形成共建共享、稳定持续的合作模式,推动产学研服务真正落地,提升社会服务力和贡献力。

5 结语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德肯汽车产业学院是在我校在“双高校”建设过程中对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尝试,对多功能协同育人平台、专业群发展平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科研创新服务平台、科技项目孵化平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平台等平台共建举措进行了探索,但产业学院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其他需解决的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缺乏完善的企业合作模式、缺少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等。今后,我校应紧紧抓住省 “双高校”建设的契机,紧跟盐城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探索德肯汽车产业学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培育打造现代示范性产业学院,为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满足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基金项目:2023年度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现代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德肯汽车产业学院”项目(YGCYXY-03)。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 (2017-12-19).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2-13).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 (2020-08-1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8/28/con-tent_5538105.htm.

[4]郭湘宇,周海燕,廖海. 产教融合视角下“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21(8):62-65.

[5]谢晶晶. 以产教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案例经验与启示[J]. 科教文汇,2023(18): 7-11.

[6]汪慧琳.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J]. 科技风,2021(6): 69-70.

[7]周继良. 现代产业学院的组织属性与制度创新[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1,42(3): 197-204,213.

[8]卢坤建,周红莉,李作为.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7(23): 14-17.

[9]李浩. “双高”背景下高职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建设举措探索[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6(02): 88-94.

[10]牛文学,贺丹,赵永来,等. 产业学院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吉利汽车产业学院为例[J]. 南方农机,2023,54(18): 187-190+198.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协同育人
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适应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设模式探讨
土建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