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猜疑、愤怒与处罚北半马的问题到底在哪
2024-07-04徐丹
徐丹
4月19日下午,北京半程马拉松(以下简称北半马)组委会发布了针对何杰事件的官方调查结果。
根据组委会的说法,“让线”的3名外籍选手,加上一个中途放弃的外籍选手,这4名外籍选手原本应该是配速员。但特步未对配速员进行明确标注,导致中奥路跑公司未向组委会报备,最后导致这4名外籍选手作为特邀运动员报名参赛了,同时作为何杰的配速员领跑。
处理结果是——解除了中奥路跑(北京)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半程马拉松承办运营资格,取消本赛期内厦门特步投资有限公司赛事合作伙伴资格,同时取消何杰等4人的比赛成绩。
组委会对事件的解释看起来复杂,但事实很明显——这4名外籍选手,和何杰一样都是特邀运动员,从这点来说,他们明显的“让线”行为就违反了比赛原则。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明显的违规行为,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何杰的配速员。
逻辑上似乎说得通,但这种肆意利用擦边规则的行为,实际就是对体育竞赛精神的不理解和忽视。
配速员,配谁的速
通告没有明确指出,所谓的“配速员”是什么性质的。
配速员有官方配速员和私人配速员两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官兔和私兔,这两者性质完全不一样。
为了把控比赛的节奏,许多马拉松都会安排官方的配速员,俗称“官兔”,官兔有快速兔、慢速兔、关门兔等不同类型。他们服务于所有选手,选手可以根据实力追随不同的兔子。
官兔都会穿上醒目的衣服,或者戴上兔子耳朵等标识,提醒选手自己“配速员”的身份。有些主办方允许官兔在完成任务后继续比赛,且承认官兔的成绩,多数则不承认,所以官兔基本上都会在完成任务后退赛。
官兔一般都是主办方提前邀约确定,在比赛前向社会公示。北半马此次同样准备了官方配速员,官网就有正式的配速员名单。
如果说这4位外籍运动员是官兔,那他们的名单早就应该被公示出来,不应该因赞助商的沟通失误被当成特邀运动员,所以他们大概率是何杰的私兔。通告中“同时也作为何杰的配速员领跑”的说法也与私兔的身份相符合。
三位外籍选手之一,肯尼亚运动员威利·姆南加特接受外媒采访时也说过,他们是何杰的朋友,是来帮助何杰打破中国半程马拉松纪录的。
这样基本上可以认定,4名外籍选手原本就是赞助商为何杰请的私兔,但没有告知组委会。
所谓私兔就是指选手自己聘请的兔子,他们服务于雇佣自己的运动员(也可以说老板),为他(她)领跑破风、带跑把控节奏,以及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私兔是和正常选手一样报名参赛的。原则上,他们的身份就是普通的参赛马拉松运动员。所以,在北半马事件中,即便主办方事先知道4位外籍选手配速员的身份,给他们穿了不一样的衣服,也改变不了他们就是特邀运动员的事实。
请私兔这件事其实并不罕见,马拉松比赛时间长、不可控因素多,前半程的配速要非常精准,才能既保证成绩,又不影响后面的发挥,且前期有人破风也能帮运动员节省不少体力。
国内外马拉松都没有明确的针对私兔的规定,但也没有禁令,有些赛事官方还会为精英选手安排专门的精英兔子领跑,默认马拉松可以有协助。所以,国外许多顶级运动员,为了破纪录、冲冠军,私兔几乎成了“标配”。
在去年的柏林马拉松上,埃塞俄比亚女将阿瑟法能将原女子世界纪录提升2分钟多,就离不开私兔的帮助。当时的现场新闻这样报道,“从出发开始,阿瑟法由私兔一路破风……35公里后,私兔在距离终点时退居后面,阿瑟法加速前冲。”
同一场比赛,肯尼亚传奇跑者基普乔格破男子世界纪录时,也是由私兔带到30公里之后,今年的东京马拉松也有私兔。
(不过,基普乔格那场请了41个专业运动员陪跑的“破2”壮举,并不能和马拉松放在一起讨论,因为那是一次在极端理想条件下挑战人类极限的尝试,并非正式的马拉松比赛,其成绩也没有被国际田联承认为新的世界纪录。)
国外这些携带私兔的案例并不会让人反感,而北半马最后的冲线场景对体育精神的漠视,都不用什么专业的评判,大家有目共睹,这不是一句“私兔”能解释得了的。
“私兔”不是无视比赛公平性的理由
与国外的案例稍微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即便这3位外籍运动员就是何杰的私人配速员,他们的行为也是严重违背马拉松精神的,甚至可以说,就是假赛。
首先,在基普乔格、阿瑟法等国外运动员的例子上,虽然私兔没有明确的标识,但通过赛前、赛中的媒体报道,私兔与运动员相搭配的衣服等,大家都非常清楚他们的身份。
但在北半马中,关于3位外籍运动员的私兔身份,赞助商没有告知主办方,主办方没有告知大众。最后冲线时,就连现场解说员都懵了,只能说4个人很有默契,能沟通交流,相互促进,留给观众一头雾水。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国外的案例中,私兔的任务就是带跑前30公里或35公里,完成任务后私兔基本上就会退出比赛,不论是在基普乔格、阿瑟法还是其他运动员的身上都是这样的,后半程就是运动员自己的冲刺,不该有任何干扰,这像是约定俗成的规定,也与官兔规则一致。
但在北半马中,3位私兔一直护送何杰到了终点,还包揽了2、3、4名,不是说私兔不可以完赛,不可以有成绩,他们也是参赛者,当然可以有成绩。但当他们选择完赛时,就已经摆脱了私兔的身份,应当全力向终点冲刺,不论他们与何杰、与赞助商有什么关系,“让冠军”就是在玷污比赛的公平性。
还有人说,“提前让位不过是私兔的职业素养”,以此合理化他们的行为。
这样说,难道奥林匹克精神要让位于选手私底下、出于金钱或感情缔结的契约吗?
如果私兔也想跑完全程拿成绩呢?那就全力以赴。
马拉松历史上,私兔跑赢自己的老板并夺冠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2014年捷克的一场半程马拉松中,当时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桑聘请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同胞罗诺当自己的私兔,后者此前只有一场专业比赛经验,桑普基对他的要求是为自己领跑前10公里。但这位兔子在完成任务后径直冲到终点,还夺冠了,比自己的老板基普桑快8秒钟。基普桑赛后也十分大方地承认了罗诺的实力,感谢他对自己的帮助,传成了一段佳话。
甚至官兔夺冠的案例也不罕见。2016年荷兰一场全马的比赛冠军,肯尼亚运动员塔兰就是官方聘请的精英兔,他原本将第一集团带到35公里处就可以退赛,但还没到35公里,第一集团的人都落在了后面,他便趁势跑向终点,比第二名快了2分钟多。
塔兰继续比赛的决定,以及最后的成绩都得到了主办方的认可。
事实上许多马拉松赛事的官兔都可以有成绩,主办方也鼓励他们在完成任务后继续比赛。
在这些兔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就算是兔子,站在赛场上也要拼尽全力,有机会就要赢,主办方则会用公平的规则承认他们的努力。
回看北半马事件,用兔子的身份为无视比赛规则的行为开脱,对比何其强烈。
从来存在,就合理吗
如果跳出私兔内部的规则来看聘请私兔这个行为本身,它广泛存在,就是合理的吗?
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讨论和质疑的问题。因为严格来说,私兔是破坏马拉松比赛公平性的。
在一些团体赛,比如环法自行车赛中,团队中可以有角色分工,可以有“破风手”前期领路帮助主将保存实力。但马拉松是个人赛,本不应该用团体赛的形式给个人谋福利。
马拉松之外的许多赛事规定都遵循了这个原则,比如越野跑比赛禁止“私补”,铁三比赛在自行车赛段甚至不允许选手因被其他人超越而形成的被动跟骑,需要立刻离开“被破风”区域。
但在马拉松比赛中,选手可以请私人的配速员,还可以请多个,那些没有能力聘请私兔的运动员,就处在了竞争劣势,二者的成绩如何能在同一维度上对比?况且,顶级选手的私兔往往还要重金聘请,这又涉及到金钱、人脉的较量,马拉松的纯粹性何在?
或者,一些有能力的跑者,会不会出于金钱的诱惑,满足于当知名选手的配速员,没有动力在赛场上争成绩了?在罗诺的例子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运动员,如果没有那一次的冲动完赛,马拉松界或许就会失去一个世界冠军。
配速员的存在在马拉松历史上也有过争议。
2003年,英国选手拉德克里夫在伦敦马拉松上由两名男选手领跑,创造了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但2021年,国际田联实施新规,不再承认女选手在男选手领跑下创造的世界纪录,拉德克里夫的纪录被取消。
这算是对私人配速员的质疑,但存在性别偏见,后来国际田联迫于舆论压力又恢复了拉德克里夫的世界纪录。
2015年,芝加哥马拉松组委会为了提高比赛的纯粹性,直接取消了领跑兔子,也杜绝了私兔的存在。只不过,没有了兔子的协助,前三名运动员成绩一落千丈,从2018年开始,又重新启动了精英兔。
目前绝大多数赛事都允许私兔,但也有例外。波士顿马拉松就一直没有设置精英兔,原则上选手只能全程自己跑,当然也就不能携带私兔。
取消精英兔后,波士顿马拉松每届冠军的成绩都偏低,但这并没有妨碍它成为全世界马拉松爱好者心中的殿堂。
不专业的赞助商和不深入的组委会
回到北半马事件,大家愤怒的点不只是何杰夺冠乌龙,还有前期贾俄仁加参赛号码牌消失一事。
当时贾俄仁加未中签,便请求两位北半马的赞助商帮助报名,但组委会表示:赞助商名额不允许组委会竞品代言选手使用。
这个规定有很强的排他性,会导致出现在赛场上的精英选手,多数都是经过赞助商挑选的,有竞争力的选手连参赛资格都没有,谈什么公平竞争?
前期通过报名机制限制其他品牌选手参赛,后期聘请私兔一路保送自己的选手。
这样的行为,或许从制度上看没有违规的操作,但却是公然忽视马拉松的意义和公平性,也难怪北半马主要的赞助商之一特步会被网友口诛笔伐。
特步这几年对马拉松赛事营销的投入相当大,自2007年起,已累计赞助超千场马拉松赛事,是赞助马拉松赛事最多的国内运动品牌,对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做出了积极的推动。
诚然,城市马拉松有商业属性,除选手报名费之外,组织赛事所需要的东西都来自于商业赞助,所以像特步这些赞助商,对马拉松运动的推动作用不可否认。
但赞助商的逻辑应该是押注、筛选苗子、提供支持,现在却变成了找制度的漏洞,保证自家签约运动员夺冠,这样下去被舆论反噬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此次北半马似乎没有精英直通名额,起码没有官方的信息公布,除了组委会定向邀请的选手、赞助商的名额,其余一概要抽签,且还允许赛事赞助商限制其他品牌签约运动员参赛。
按照参赛人数来看,北半马有近10万人报名,最后参赛总数2万人,即便开放百分之一的直通名额给精英选手,也应该足以覆盖国内各个优秀的运动员,尤其是在前几届赛事上有过名次或激烈竞争的顶级选手。
国际马拉松赛事基本都有面向这些选手的成绩直通渠道,这既能体现一个优秀赛事的传承和凝聚力,也实际并不更多影响大众跑者的报名体验。
这一点北半马做得远远不够。
举办这样一个有着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大众赛事,北半马组委会需要更专业、深入和更具使命感与愿景的态度。
结语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2013年前后,马拉松在国内迅速发展之时,它是被称为“最平民的运动”的。
当年的媒体评价道:“马拉松是平民的运动,一双跑鞋,一条马路就可以奔跑起来,可以说,是贫富差距最小,规则最为简单公平的一项体育运动。”
“跑步既是一项平民的运动,也是一项平等的运动。尽管我们各自孤独地奔跑,却无形中分享着共同的权利,享受着共同的公共资源,现代精神无不贯彻其中。”
今天组委会和赞助商好像并没有认识到,马拉松是全民的马拉松。从限制竞争品牌签约运动员参赛,到聘请外籍选手为冠军保驾护航,种种不合理的操作之下,我们还能说,马拉松是最平等、最平民的运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