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可视化在动态海报中的设计探究
2024-07-04牛舒欣王进华
牛舒欣 王进华
[摘 要]首先,立足于新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视觉传播设计的特点,研究了动态海报的特征,归纳、提炼了现存的动态海报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特征。其次,从技术设备、软硬件等角度,分析了媒介技术的技术支撑、动态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和谐关系,归纳出新媒介环境下动态海报的设计原理和表达方式。最后,将该可行性方案运用到“共生”系列公益海报的具体实例中,以声音可视化作为其设计的出发点,通过实践检验已经总结出的动态海报的设计原理和思想,使其在新媒介环境下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动态海报;新媒体技术;声音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1-0023-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牛舒欣,王进华.声音可视化在动态海报中的设计探究:以“共生”系列公益海报为例[J].天工,2024(11):23-25.
新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新媒介技术的影响。传统的平面海报以静态的文字和图案为主,把图形和文本限制在一个长方形的框架中,缺乏层次感、多样性和视觉冲击力。如何打破这一视觉上的限制,创作出一种全新的海报,成为众多视觉设计者和研究者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一种新的海报形式——动态海报。
传统的海报形式是静态的,表达的信息和内容是十分有限的。与传统海报相比,动态海报在信息传递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动态海报集合了图形、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等元素,采用动态形式,突破了平面的限制,增强了海报的空间效果。同时,动态海报也具备时空性,将大量连续的静止画面当作“帧”,不断地播放,使信息的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从而在传达的信息量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目前,海报的形式正在由静态逐渐发展为动态,在新媒介技术的促进下,动态海报也彰显出了自身的独特优势。
一、动态海报的艺术符号系统分析
在新媒介环境下,动态海报已经成了一种潮流。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动态海报运用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缺乏理论支持。动态海报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如,将传统海报中的文字、图形和图像应用到动态海报中时应该遵循何种美学原则,采用怎样的版式编排,使用怎样的动态效果,都需要充分考量。再如,动态海报中,图形的运动方向、角度和速度的改变,不仅要根据设计者的构想来设计,还要根据观众的需求和习惯来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方面都需要一套理论来支持。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平面海报与动态海报的界定及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其侧重点进行辨析,并在相关理论的支持下,正确地引导动态海报的设计实践。
当前,动态海报的使用越来越多,相关实践对动态海报的研究与发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各种传统媒体形式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动态海报与传统海报的融合。然而,传统的平面海报仍然是招贴的主流。动态海报虽然在新媒介时代发展迅速,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和艺术延伸空间是无限的。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新媒介与动态海报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海报进行延伸,从而形成一套真正符合动态海报设计的准则和规范。
二、“共生”系列公益海报在声音可视化中的设计转化
本文提出了“共生”系列公益海报创作的初步构想与设计方案,在吸取其他动态海报经验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共存这一主题入手,寻求恰当的切入点。运用动态要素来表现自然与声音的韵律,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一终极目标,并为声音可视化在动态海报设计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一)“共生”系列公益海报的灵感来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全世界面临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困境,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当前,我国也在大力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取自然界中的声音,如海浪声,森林中的鸟鸣声、流水声,进行声音的可视化设计,制作动态公益海报,能有效地唤起人们爱护自然、与自然共生的意识。
“共生”系列公益海报之所以选择动态海报的形式,是因为动态海报中的视觉元素与静态海报相比更加多样,一方面继承和吸纳了传统海报的色彩、图形和文字等设计要素,另一方面又采用新技术和新材质,使视觉冲击力更强,更直观、更有效地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
(二)“共生”系列公益海报的声音表现
相对于传统的2D图形设计方法,将数字媒介表达技术融入3D造型设计中,是目前最常用的将视觉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更具创新性和视觉冲击力。“共生”系列公益海报设计主要运用Touch Designer等软件,把声音与画面相结合,通过虚拟、夸张、联想的方式和渲染、颜色绘制等设计手法,在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同时创作出全新的、有趣的视觉形象。
“共生”系列公益海报中,海报《共生海洋》提取了海浪的声音,将其与竖琴的声音融合,相互应和,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海边。这正如元代诗人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中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描写的一般,人与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海报《鸟鸣山涧》提取了森林中的声音,比如,水流声、鸟鸣声,并从树干和山峦中提取视觉元素,使图像随着频谱的节奏运动,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增强效果,加强观众对森林的了解,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茂密静谧的丛林中,时不时有几只鸟儿在鸣叫,这声音出现于森林,又渐隐于森林中,最后又回归了平静。
三、“共生”系列公益海报声音可视化的设计运用
(一)“共生”系列公益海报在声音可视化设计方面的独特性
随着Touch Designer等声音可视化软件的普及,动态海报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表现力也不断加强。“共生”系列公益海报作为动态海报,具有比较独特的视觉效果和风格,即通过声音可视化的设计手法增强视觉传达冲击力,通过布局的合理化增强画面的空间感,通过渲染的方式增强画面的动态感,排除干扰观众注意力的因素,突出表现主题,增强观众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认识。
(二)“共生”系列公益海报对自然环境及生物的色彩提取
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除了要考虑一幅海报画面的美感,还要协调两幅海报画面的风格与色系的统一。“共生”系列海报中的色彩来自大自然的颜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围绕绿色、健康、循环、生命等关键词,与声音结合后,随着海浪声、鸟鸣声等进行变换,使画面风格完整统一。同时在海报中点缀一些鲜艳的颜色,既不影响画面的协调统一,又能起到增加画面亮度的作用。经过对色彩的构思,对主要物体进行上色,上色效果如图1所示。
(三)“共生”系列公益海报中音频输入转化频谱为可视化图像的过程
元件通过连线组成网络,音频和图像从左边输入,从右边输出,数据从左向右流动,相互合成。每个元件各司其职,调整不同元件的各种参数,互相作用,实现声音可视化。首先,建立audio file in元件,选中提取出的音乐,建立envelope元件、audio devout元件和math元件,对输入的音乐进行数据处理。其次,通过rename元件将音乐分为左右两条声道,用audio para EQ元件将音频均衡。最后,建立audio spectrum元件,形成音频频谱,添加resample元件,提取5 000个采样点。
(四)“共生”系列公益海报中转化频谱为可视化图像的过程
添加chop to元件,将数据转化为图像,叠加noise元件像素,用composite元件对图像做基础的拉伸,继续添加level元件后,可在composite元件中看到最初的效果。调整noise元件中的数据,使图像运动起来,丰富视觉效果,并用transform元件调整background color选项为黑色。然后,添加level元件调整数据。在添加null元件后,可以进行初步播放。
(五)“共生”系列公益海报中增加图像可视化效果的过程
通过TOP元件,输入可视化效果。通过调整参数,更细致地模拟海浪的视觉效果和鸟鸣声从茂密森林中传出的视觉感受。根据提取的像素,对图像进行处理,对视频进行解析,增强画面效果。为了给图像上色,首先添加mono改为黑白,在comp元件中的operation里选中divide选项,可初步预览效果。叠加look up元件,建立ramp元件,开始进行颜色效果的叠加,确定颜色后,将ramp元件叠加至look up元件的黑白效果中,可以初步看到上色后的画面效果。添加两个blur元件在comp元件后进行叠加输入至displace元件,调整数据。
(六)“共生”系列公益海报在声音可视化条件下的最终视觉效果调整
在audio devout元件下叠加key board in元件,起到对音频进行单击播放控制的效果。在resample元件中调整采样参数,观察画面变化,调整至最优效果后选中noise元件,在period选项中调整数值,缩小图像波动。添加constant元件,把resolution选项改为输出的尺寸,随原来像素进行直线拉伸后完成最终效果。
(七)“共生”系列公益海报成图效果
如《共生海洋》海报中,将海浪的声音提取成频谱,并进行了演变。画面给观众以屹立在岸边的沙滩上,向远处望去,只看见白茫茫的一片,海水和天空合为一体,分不清是水还是天的感觉。正所谓“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远处的海水在娇艳的阳光照耀下,仿佛有片片鱼鳞铺在水面,又像顽皮的小孩不断向岸边跳跃。海鸥明澈的眸子中闪烁着的顽强的光芒,嘹亮的嘶鸣声中透出倔强的音调(见图2)。
如《鸟鸣山涧》海报中,提取了森林中的虫鸣鸟叫。远望,绿色的大森林像海洋一样,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阳光像一缕缕金色的细沙,穿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洒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颜色的野花,发出诱人的芳香。林中的鸟雀在欢快地飞翔着、鸣叫着,伴着潺潺的流水声在微风中久久地回荡着(见图3)。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在新媒介环境下,“共生”系列公益动态海报的创作过程。首先,从新媒介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出发,探讨了新媒介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以及对传统海报设计的冲击。其次,作为动态海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媒介技术无论从硬件上还是从软件上都在影响着海报设计的发展。总之,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表现声音的视觉化,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也使动态海报的可视化表达变得更为细致,从而提升观众对动态海报的感知体验,突破了以往具象几何形态图像的视觉束缚,实现声音可视化图像的转化,建立音频与图像之间的联系,为声音艺术的视觉化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1]李美佳.新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转换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
[2]郑茜.公益海报的个性化创意表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3]王捷.现代招贴版式设计创意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5.
[4]薛明瑛.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8.
[5]师雪静.环保公益海报设计中图形的趣味性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0.
[6]曾嵘.基于仿生分形的声音艺术可视化动态设计[J].美术大观,2021(5):134-135.
[7]刘智超,晏耀华.虚拟现实中可视化及声音表达的几点思考[J].北京测绘,2015(2):116-119.
[8]公艺涵.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通感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1.
[9]高景帅.声音的可视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
[10]曾子晴,毕伟.音乐可视化交互与视觉设计应用研究:以Touch Designer创意编程为例[J].艺术市场,2024(2):98-99.
[11]范雅汶.视觉交互设计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以TeamLab作品为例[J].玩具市场,2023(5):149-151.
[12]冯乔,黄天.基于Touch Designer视觉编程技术的粤剧数字化设计创新[J].包装工程,2023,44(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