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4-07-04安傲虹

天工 2024年11期
关键词:应用

[摘 要]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粗糙的工业产品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因此传统手工艺备受关注。在品茗器具设计中,大漆髹饰工艺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有效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此外,还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大漆髹饰工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关键词]大漆髹饰工艺;品茗器具;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1-005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安傲虹.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天工,2024(11):50-52.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盛行,天然大漆逐渐应用到工业生产、文化艺术等不同领域。天然大漆的主要成分是漆酶、漆酚、水及有机物等,将其应用到品茗器具设计中,不仅符合绿色环保理念,还能推进品茗器具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大漆的物性与茶道精神相契合,将其融入品茗器具设计中,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品茗漆器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的漆器市场发展缓慢,主要生产地集中在南方,生产的漆器多为大件物品。漆器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不统一,这是影响漆器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相关调查,漆器市场存在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现象,这是导致漆器市场低迷的一个主要原因。首先,一些商家会利用化工制品代替传统漆器,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十分不利。其次,一些手艺人不再坚守传统的髹饰工艺,而是利用化工涂料装饰漆器。具有东方气韵的漆器逐渐被靓丽、轻浅的作品代替,漆器的本来面目逐渐被掩盖,浮华、庸俗的化工漆料制品相继出现。目前,国内漆器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大漆髹饰工艺的地位岌岌可危。最后,漆画市场的出现使很多传统手工艺人舍弃了复杂的髹饰工序,逐渐投身到制作简单的商品漆画中。近年来,随着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的成立,漆画市场逐渐恢复原有的繁荣。

品茗漆器的市场发展明显滞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少对品茗漆器的宣传,消费者不了解品茗漆器的优势,不了解品茗漆器与化工漆器之间的差异。(2)品茗漆器在市场中的占比较小。现阶段,品茗漆器的制作仍以脱胎茶具为主,再加上品茗漆器的生产缺乏创新,在市场中的流通形式以收藏品与高档礼品为主,消费群体以收藏家等高级消费者为主。此外,品茗漆器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品茗漆器的价格昂贵,一般消费者购买不起。(3)品茗漆器的供应商多为小型工作室或作坊,很难进行批量化生产。

二、品茗器具设计中大漆髹饰工艺的应用优势

(一)属性优势

大漆可以吸附到无油物质的表层,还能在物体表面镶嵌其他材料,整体上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如果外界条件合适,大漆还可以与纸张和麻布等物质结合,固化成想要的状态,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大漆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固化的漆膜经过反复髹涂,可以在形成的漆层上进行雕刻。

当前,人们越来越喜爱纯手工艺术品。大漆源自漆树的汁液,作为天然环保材料,每年的采收时间为4个月左右。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将漆应用到品茗器具设计当中,既可以助推非遗创新,又能推动绿色环保设计的开展。作为大漆髹饰工艺的传承者,我们既要全面继承这项工艺,又要了解大漆的自然属性,感恩自然的馈赠,完成大漆材料的创新,促进大漆材料更好地应用。

(二)美学优势

在大漆髹饰工艺中,材料和髹饰技法十分重要。其中,材料之美来自多个方面。首先,通过生漆来展现材料之美。上等精制生漆颜色透亮,漆膜光泽性较好,多用在罩染与擦漆等髹饰技法中。其次,通过色彩来体现材料之美。在众多色彩中,黑色作为重要的颜色,能展现出含蓄、厚重之美;红色具有艳丽、沉稳的特性,二者搭配,相得益彰。再次,通过自然属性来体现材料之美。根据大漆的包容性,将其他材料融入其中,如常见的金、银等,可为大漆增添新的色彩。最后,通过材料形态体现材料之美。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形态,将其与大漆融合能产生不同的美感。其中,软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将大漆变成不同的形态,硬材料具有可雕刻性,可以在上面雕刻花鸟山水。材料和工艺的结合,既可以给人们带来视觉美感,又能让人们在接触实物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触感。

(三)内涵优势

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是大漆髹饰工艺的重要内容,对大漆髹饰工艺的传承具有直接影响。其中,文化内涵是传统民族文化的体现,能促进国家文化体系的建设。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漆器制作阶段,手艺人将自己对材料与工艺的理解融入漆器的制作中,使漆器具有精神内涵。

利用大漆髹饰工艺既能展现文化特征,又能体现一定的民族精神。自战国时期以来, 大漆髹饰工艺与时俱进,文化特征日趋显著。秦朝时期,漆器装饰逐渐盛行,实用功能备受关注,充分体现了封建制度下人们的审美变化。唐代的漆器,绚丽华美,上面镶嵌的彩色斑纹,彰显着那个时代的繁华。

三、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中的设计原则

(一)多感官设计

五感是人体感受周围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品茗漆器设计中,手工艺人主要应用触觉与视觉来开展设计。作为制作品茗漆器的主要材料,大漆能展现出鲜明的视觉效果,其独特的色彩与肌理会给人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

触觉是接触、滑动、压觉等机械刺激的总称,是最真实的人体感受。通过与外在对象的零距离接触,可以带给人们新的触觉体验。在使用大漆髹饰工艺的过程中,不同的大漆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触觉体验,没有进行推光的大漆触感十分细腻,推完光的大漆触感柔和,堆塑漆膜手感较好。在品茗漆器设计阶段,应注重触觉与视觉设计,这样不仅能强化大漆的功能,还能赋予漆器新的审美价值,促进漆器市场的不断发展。

(二)坚守传统工艺

漆器手艺人应弘扬工匠精神,坚守传统工艺,加强工艺创新,将新的技术手段应用到漆器制作中,促进漆艺的发展。手艺人应该根据实际的制作需求,选择使用化工漆或天然大漆,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

(三)兼具审美与实用价值

大漆之所以被人们熟知和喜爱,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家具与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大漆的审美价值逐渐被人们发现,手艺人将大漆的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融合,促进了漆器的全面发展。当前,国内的品茗漆器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设计中的应用,既要坚持合理的设计理念,展现其审美价值,又要提高品茗漆器的实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日本大漆髹饰工艺的发展离不开三大派的支持。其中,传统派看重工艺、纹样,基于古典审美进行创新;日展派在尊重器物特性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色彩与纹样;生活派关注使用功能,在漆器设计中融入了人体的五感,使人们获得美的享受。这些派别都基于大漆的实用价值来进行创新,我国的手艺人可以借鉴日本的大漆髹饰工艺,对我国的大漆髹饰工艺进行创新,从而促进我国大漆髹饰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四、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中的应用

(一)设计思路

茶壶、盏托、茶盏作为设计的主体,应基于品茗视角开展触觉设计。在品茗过程中,人们会反复接触盏托、茶壶等,其中茶盏和口的接触最多。所以,可以将触觉设计分成两类:一类是基于手的触觉展开茶盏、茶壶设计;另一类是基于口的触觉展开茶盏设计。品茗器具中常用的髹饰材料是陶土,本文以粗陶为基础开展髹饰设计;将大漆与粗陶融合,不仅可以形成鲜明的触感对比,还能为人们带来新的触觉体验。

(二)具体创作

在具体设计阶段应把握操作尺度。先从粗陶胎体入手,刺激人们的触觉,然后在口与手多次沾染面粉后继续使用胎体,此时胎体中会留下很多面粉。

结合面粉的痕迹,根据口、手在胎体上的位置展开设计。可将茶盏髹饰成圆形,然后将茶盏分成两半,人们在品茗时嘴唇能与大漆接触。在品茗阶段,人们用手接触粗陶产生的触感和用口接触大漆产生的触感形成鲜明对比。在不同的盏托上设计了相应的裂片口,髹饰类似大漆文物修复,将胶带沿着设计轮廓粘贴到胎体中,方便后期进行髹涂。

在漆器髹饰颜色的选择上,常见的搭配是黑髹与朱髹。因盏托与茶盏是一体的,可以将盏托与茶盏胎体髹上黑漆与朱漆。作为一个整体,茶壶壶盖髹黑漆,茶壶梅花钮搭配朱漆。

在髹漆结束、晾干后,可借助400#水砂纸去除漆皱,之后继续髹涂;按照上述步骤反复操作三次以上,待漆体表面光滑后,对剩余的漆坑进行推光处理。在开展具体操作前需要利用不同型号的水砂纸逐一打磨,待漆面变成亚光后继续进行推光。

五、结束语

在品茗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漆髹饰工艺发挥着重要作用。品茗文化不仅带动了漆器的发展,还增强了自身的魅力。为了促进传统大漆髹饰工艺的发展,有必要弘扬大漆工匠精神,使大漆行业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本文根据大漆材料的属性优势,将其应用到品茗漆器的设计中,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同时,也能为他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大漆文化内涵丰富,积极探究其实际应用,不仅有利于充分展现大漆材料的应用价值,还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鲍凌霄.大漆髹饰工艺在品茗器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8.

[2]孙发成,钟宏云.武义大漆髹饰技艺中的“工匠精神”传承及实践[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3 (3):68-73.

[3]孙发成.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当代传承与发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4):84-89.

[4]长北.古代漆器髹饰工艺经典著作《髹饰录》[J].艺术探索,2016,30(1):71-79.

[5]刘梦雨,卓媛媛.故宫奉先殿后殿神龛营缮历史与髹饰工艺考[J].建筑史学刊,2023,4(1):77-96.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