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造像的“形”与“色”
2024-07-04林胜
[摘 要]造型与配色是人像塑造的两大要素。以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为例,探讨了人物造像的“形”与“色”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对人物造像的造型设计进行分析,探讨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中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设计,包括人物的姿态、表情等。其次,对人物造像的色彩搭配进行研究,发现在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中,色彩的运用丰富多样,能够突出人物的特点和情感。最后,结合“形”与“色”,探讨了福建脱胎漆器人物造像的创新与发展,以更好地了解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中人物造像的设计特点,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福建脱胎漆器;造型设计;色彩搭配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1-0047-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林胜.人物造像的“形”与“色”:以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为例[J].天工,2024(11):47-49.
一、福建脱胎漆器的源流
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文化的传承、历史的沉淀、思想的载体。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人物造像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其中,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是艺术创作的两个重要方面。
福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中原文化、闽越文化以及海洋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手工技艺,福建脱胎漆器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三宝”,深受海内外藏家和消费者的欢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福建脱胎漆器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脱胎漆器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精湛的工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主要运用“夹纻”技法,在制作时,先用泥土、石膏等制成器物坯胎,将人工割取的天然“大漆”搭配瓦灰制成漆泥,在坯胎上逐层裱褙。阴干后再敲击麻布外壳脱去内胎,形成雏形,覆盖底灰,再进行打磨、髹漆、研磨等工序,最后添加装饰,成为完整的艺术品。福建脱胎漆器的制作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包括雕刻、绘画、装饰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人物造像是福建脱胎漆器工艺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色彩的运用,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福建脱胎漆器的工艺特点主要体现在脱胎成型和表层髹漆两个方面,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以脱胎佛像为例,制作时要先用泥或石膏刻画佛像的坯胎,晾干后再用漆泥将夏布或者棉纱贴在坯胎上,用更细腻的漆泥将表面涂抹光滑,阴干后敲碎原胎,留下坚固的漆布外壳,最后经过多次上漆打磨和髹饰,制成脱胎漆器佛像。
通过梳理文献资料,笔者发现目前关于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中人物造像的研究比较有限,尤其是在造型与配色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旨在通过对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中人物造像的造型特征和色彩表现进行系统分析,为这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福建脱胎漆器工艺的艺术创新和文化传承。同时,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人们对传统工艺的认识,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为当代脱胎漆器艺术创作提供新的灵感与启示。
二、人物造像的造型设计
造型是设计的灵魂,人物造像的造型设计在福建脱胎漆器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人物造像才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展现出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技术功底。在设计和制作人物造像时,艺术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人物的外貌特征、姿势、表情、服饰等,只有处理好这些方面,人物造像才能富有情感。
福建脱胎漆器工艺是中国的传统工艺之一,其人物造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值得深入探讨。首先,需要考虑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外貌特征,如面部轮廓、眼睛、鼻子、嘴巴等,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形态和比例等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细致地观察,发现人物的器官特征,将其真实地呈现在作品中。其次,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也是传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表情和姿态是人物形象的灵魂所在,能够直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艺术家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姿态和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让观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故事和情感。在福建脱胎漆器人物造像设计中,艺术家通常以历史人物、宗教人物或传统故事为题材,通过精湛的雕刻和绘制技巧,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漆器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此外,人物造像的造型设计还需要注重细节的处理。细节是人物形象的点睛之笔,能够提升整体形象的质感和层次感。在制作人物造像时,艺术家需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艺术家可以通过精细的雕刻和塑造技术,使人物的肌肤、服饰等细节更加逼真。同时,艺术家还可以运用色彩和光影的技巧,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通过合理的明暗对比和色彩搭配,可以使人物造像更加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更强的情感共鸣。
综上所述,福建脱胎漆器人物造型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艺,需要艺术家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人物造像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展现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和技术功底。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中的人物造像制作,展现了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总之,艺术家需要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充分分析人物的特征和情感,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三、人物造像的色彩搭配
在人物造像中,色彩搭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能给观者最直观的感受。合理的色彩搭配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美感,更能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状态,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具有独特的色彩搭配方式。
福建脱胎漆器的配色设计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尚书·梓材》有记载:“惟其当涂以漆,丹以朱,而后成。”由此可见,最原始的漆器配色以黑、红二色为主;后来,随着五行学说的发展,艺术家又在漆器的髹饰中增添了白、青、黄三色,体现了漆器与传统思想文化的水乳交融。
“笼色”技法是传统漆器设计中常见的色彩技艺,这种工艺是先将金粉、银粉调制到漆料当中,涂在漆器表面,再用红色或蓝色等敷拍髹饰;有些手工艺人将金箔纸直接或捣成粉髹饰于器物的表面,以达到金碧辉煌、光耀照人的效果。
20世纪以后,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手工艺人在沿用传统颜料髹饰漆器的基础上,逐渐引入了化工颜料。这种创新为福建脱胎漆器的髹饰提供了更多色彩表达的可能性,在审美表现上更加丰富多彩。新材料的运用为传统工艺注入了现代的活力,使漆器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具有更加多样的风采。
多样的色彩为福建脱胎漆器人物造像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福建脱胎漆器工艺通常采用鲜艳、明快的色彩,这种色彩搭配适合用来表现具有祥瑞气息、明快的人物形象,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在人物造像中,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选择适合的色彩搭配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例如,红色和金色常常被用来描绘富贵、吉祥的形象,而绿色和蓝色则常常被用来描绘清新、自然的形象。
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以独特的色彩搭配方式著称,其色彩搭配通常是多种多样的,整体效果和谐统一。色彩搭配要符合整体的视觉效果,在人物造像中应该注重整体的色彩搭配,避免色彩过于杂乱或单调。例如,可以通过对比色、冷暖色的搭配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
色彩搭配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在人物造像中,应该选择适合大众口味的色彩搭配方式,考虑中国人特有的色彩文化和用色习惯,避免使用有争议的颜色。此外,也可以适当参考当下流行的色彩和审美趋势,在设计中保持个性和创新,使作品既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福建脱胎漆器工艺的色彩搭配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提升了人物造像作品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脱胎漆器所用的颜料还有抗酸、抗水和抗尘的优点,经过岁月的磨砺,依然可以保持明亮的光泽,坚实耐用,不易褪色,充分展现了这门艺术的独特魅力,值得进一步研究、传承。
四、“形”与“色”结合,实现创新发展
福建脱胎漆器工艺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造型与配色是福建脱胎漆器造像设计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们共同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如何更好地结合这两个属性,实现技术的创新发展,是每位设计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精美的造型设计,能够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具有个性,更好地吸引观者的眼球,并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中,造型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协调,通过流畅的线条来展现人物的形态和动态。此外,福建脱胎漆器工艺还注重细节的处理,精雕细琢,这也给人物造像设计提供了启示,通过细致入微的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和立体。配色能给人物形象增添气质和情感,能让人物形象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福建脱胎漆器工艺的配色过程中,应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层次感的表现,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来展现人物的气质和特点。
要实现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的融合发展,设计师需要在造型设计中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协调,同时在配色过程中注重色彩搭配和层次感的表现,这样才能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有个性,并吸引观者的眼球,为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融合的基础上,设计师还可以进一步探索福建脱胎漆器人物造像创新发展的可能性。例如,在造型设计方面,设计师可以尝试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如简约感、流线型等,使人物造像更加符合当代审美。同时,应当保留传统的元素,以保持人物造像的独特性,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在配色方面,设计师可以通过大胆的色彩搭配和细致的色彩过渡,使人物造像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可以根据现代色彩理论,选择符合现代审美的配色方案。
总之,造型与配色是人物造像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它们相结合能使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福建脱胎漆器工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在人物造像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必须做到“审时度势”,融合时代美学特色,顺应发展趋势,通过造型设计、色彩搭配两个方面的创新,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创新发展,展现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文艺,张鑫.浅析楚漆器色彩表现与寓意[J].流行色,2021(5):57-58.
[2]黄英.谈“立体塑型”教学对脱胎漆器造型创新的意义[J].北极光,2019(10):56-58.
[3]涂彦珣,何也,何炳钦.明代山西建筑琉璃人物造像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中国陶瓷,2023, 59(2):90-99.
[4]江上韵.从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艺术时空,2017(4):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