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求异思维的建筑空间创新性设计研究

2024-07-04张裕晓王芳

天工 2024年11期
关键词:建筑空间求异思维创新设计

张裕晓 王芳

[摘 要]探讨现代设计中的求异思维、空间秩序、空间设计,将求异思维应用于建筑空间设计,从问题的相对面、差异面深入探索,创造空间的多样性、丰富性、艺术性,赋予空间环境好奇、求知、科技、互动的功能。继承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美学,将求异思维创造的空间美学融入建筑空间设计,同时突破旧式和思维壁垒,形成破局思维、多元思维,改变设计观念。拓展求异思维下的建筑空间秩序与形式,以新思路启示未来设计、联想设计、大空间设计,从而提升空间的审美感观和价值,更好地服务更具艺术品位的生活。

[关键词]求异思维;建筑空间;空间秩序;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11-0010-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张裕晓,王芳.基于求异思维的建筑空间创新性设计研究[J].天工,2024(11):10-12.

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思想与思维滥觞

建筑空间不应该仅仅具有功能性,也应该具有艺术性,这一观念早在《考工记》中就已有所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出于实用性和政治性的缘由,对建筑以及空间功能的需求往往高于艺术美感,然而《考工记》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尤其是重视礼制和造物思想的强调,使古代建筑空间设计开始注重实用性与艺术美的均衡。《考工记》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和融合,这不仅是中国古代山水哲学观中的核心部分,也体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认识,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建筑设计。

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在 《考工记》中找到了理论基础。我国古代建筑空间不仅注重实用性,还注重生态性。这种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考工记》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相契合,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深度思考,不仅丰富了儒家思想,也影响了礼制建筑、生态建筑等方面。不同时代的建筑师和工匠在保留优秀的具有艺术价值的传统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思维进行变革和创新,赋予建筑以及空间更多功能和形式上的美感。因此,《考工记》中的思想文化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创新思维与创造精神,为古代建筑设计注入了新的维度。

二、现代设计中求异思维与空间秩序

思维方式决定了主体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任何事物以及事物的发展不只有A面和B面, A面和B面的关系也未必是对立的。求异思维视野更加广阔,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态,是对正向思维方式的搦战。运用求异思维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一方面避免了片面性,另一方面也会有更多的创新性,进而产生奇迹,如苏联新的“破冰船”设计,以及日本理光公司发明的“反复印机”等。苏联的科学家运用求异思维,使破冰船依靠自身浮力自冰下向上破冰。遇到比较坚厚的冰层时,破冰船还能像海豚一样上下起伏行进,节省了许多原材料,无需很强的动力,其自身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了大大提高。当复印机吞噬大量纸张的时候,理光公司的科学家不满足于白纸正反两面都被利用起来,他们通过求异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将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上面的图文即可消失,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就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创造财富的同时还节约了资源,这些都是科学家运用求异思维进行创新创造的案例。在字体设计中,被国内称为“逆反差字体”的Reverse contrast,就是运用求异思维营造出了视觉上强烈的差异感。另外,对字体解构、对笔画序列进行拆散、重组或构成,寻找字体空间结构的突破,打破认知,重塑观感,也是非常典型的求异思维设计方法。比如,中国独立艺术家徐冰先生创作的《天书》中的四千多个“伪汉字”。求异思维体现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既有相互清晰对立的关系,也有彼此模糊相向的关系,在空间形态塑造上表现为空间的上升与下沉;造型迥异的颠覆、颠倒结构;空间序列的渐变和突变等。

建筑环境中的“空间”既是有形空间也是无形空间。有形空间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空间的形态取决于界面的形状。由于设计理念、设计观念、设计思维、围合程度、围合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构造出的空间形态上也会大不相同。无形空间则是通过空间要素、视觉元素甚至感观元素营造出的心理环境和心理范围。建筑空间包含各种要素,如空间形态、空间表皮、空间结构、空间流线、空间序列、空间尺寸、空间物料等。设计者可运用多种设计手段,有效塑造和组织空间,用更多的媒介、技法、材质、光、色彩等元素再次限定二次空间,不仅能打造出多样的空间形式,还能够丰富空间的层次,进而营造出多变的空间秩序。因此,空间秩序体现在空间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中,如构成形式、规律规则等。空间中各个要素的起承转合、主次关系、对立矛盾、围与透、满与缺、虚与实、黑与白、曲与直、疏聚与离散、开合与呼应等平衡手段,成就了建筑空间秩序的节奏和艺术章法,可以说建筑空间秩序的设计体现的是形式和美学,但彰显的是设计精神。良好的建筑空间秩序会给人带来美学意义上的体验和熏陶,求异思维下的空间秩序美学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思维的差异,深入探究设计反差,刺激视觉,引导使用对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共性,从而产生共鸣。

三、求异思维与建筑空间创新性设计

思维方式的转换会使设计者产生设计观念的变革,当然也会提升使用对象的感悟能力。求异思维导向下的建筑空间秩序会使研究者及使用对象对空间秩序和构成规律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其思维模式也会从传统的二维思维转换成立体全方位的多维思维。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发展了多元思维能力,使用对象则提高了空间感知能力。通过对求异思维下空间秩序美学的探索和深入研究,从建筑空间序列、空间造型、空间形、独立形、界面形甚至感官感受等已知的、常规的思维方向进行异向思考,呈现出多样的空间层次及效果,进而突破建筑空间的结构、界面、形状、节奏、规律等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解决基于形式上的实用功能问题。比如,1995年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普茨克奖”的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通向卢浮宫各大厅主路交会处的倒立金字塔,其塔尖朝下,直指地下通道。由于玻璃材质透明的属性,到了晚上,当倒金字塔被灯光点亮之后,灯光与镜面反射立刻使它熠熠生辉,犹如一盏永恒的明灯。再如,由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和Manal Rachdi Oxo Architects设计的位于巴黎的九层反向金字塔方案设计,不仅将地面腾出来作为一个公园,同时在天空中也创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绿色社区。除此之外,还有来自爱丁堡Maxthreads建筑设计与规划公司的设计方案“台中倒锥”等,都是设计师运用求异思维的独特案例。

求异思维是改变建筑空间设计思维僵化的一个突破口,求异思维下的建筑空间设计突破了人们在建造常规上的正向思维,打破了造型规律,破除了原有的建筑空间秩序,结构上更加具有特色,建筑整体塑造上呈现出异于常态的不同,也更加体现设计理念中蕴藏的勇敢和果断。另外,在空间形态上运用求异思维会形成趣味化的对应关系。比如,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商业空间造型中的倒拱元素,从建筑立面上看其实就是求异思维下的角度反转。还有一部分建筑顶部拱形从中间一分为二,将其中一边拱形的二分之一进行翻转,在视觉上形成对峙,在功能上直接升高了空间的高度,同时也增加了设计的趣味性。另外,在无限重复的秩序中,改变秩序排列方向,构成中形成变异,于细节之处转变空间界面元素秩序,不经意间改善了单一、平平无奇的视觉效果。

将建筑融入环境、融入景观、融入自然,体现了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使空间具有调动情绪的能力,是古代也是现代业内共同的设计理念和最高目标。在优秀的概念设计案例中,不乏运用求异思维的佳作。如,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夏季馆的设计就是将城市纹理以倒影的形式展现出来,颠倒的效果带来魔幻的梦境体验。所以求异设计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它可以是反向空间问题的特殊解决方案,也可以是形体上颠倒的视觉形象。由Anti Reality设计的位于海边岩石区的单层住宅,整个设计的亮点便是一个倒置的屋顶结构,这个倒置的屋顶可以转换成一个游泳池,水位可以通过虹吸式排水系统来控制,屋顶的出水口位于建筑可以移动的浴室、厨房和卧室三个结构核心之上,结构、水位、排水系统设计得很巧妙,解决了形式之外的排水和进水问题。另外,一些原野、海岛、树林中的玻璃屋、泡泡屋等的设计,都是有着独特效果和感官刺激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在求异设计思维中,它们采用的大多是通透至极的做法,空间内部如温度、湿度、通风等通过材料和科技技术的处理,都能够使人体达到最舒适的状态,身处其中,犹如融入自然,如此令人惊叹的室内外共生的场景,完美地表达了奇幻的浪漫主义设计理念。

建筑空间内部设计中从结构、形态、比例、造型、色彩、采光、照明、材质、物料等方面,通过求异思维独辟蹊径,制订新的空间秩序,在多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方法和途径,达到形式上、思想上的呼应,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和感受。在对空间独立性尺度夸大后,与周边物体在尺寸上形成了巨大反差,制造出不稳定的、剧烈的视觉冲突,违反了人在心理上对平衡的追求。空间秩序也因人的猎奇心、窥私欲变得不再那么安定、稳实,空间秩序的节奏在求异思维设计手段中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如,日本新生代建筑师藤本壮介的作品《美杜莎》,设计师在建筑顶面上设计了一个比例巨大又悬垂很低的如河川的Tiffany blue的空间造型,由顶面设计造成的视觉冲突形成了空间的巨大压力,制造了视觉上夸大的矛盾和抵触感,并通过空间中声、光、自然和建筑元素,采用MR混合现实技术为体验者呈现结构与环境氛围,以此来回应空间中人在现实中和虚拟中与场景的互动。

序列的求异,则是对正向思维营造出的空间秩序提出的大胆挑战。建筑空间序列中运用求异思维,针对分隔空间、过渡空间、内外空间、前后空间之间的结构关系,对流线进行反正向规划,打乱铺垫、酝酿、激发情绪顶峰、余音缭绕的序列过程,利用视觉中心在动线转折点、关键部位控制空间距离,通过建筑空间形状、线条、色彩、照明、陈设等一系列元素组织空间节点的各种韵律、构图和形象,优化空间的导向性设计。转换空间构建元素,深入理解求异思维下的空间秩序美与正向思维空间秩序美的异同,破除陈旧的设计套路,以深思熟虑、斟酌成熟的设计方案,直观地阐述设计文化、设计理念、设计思维及设计精神。

探索求异思维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还可以考虑更多形式的可能,用虚拟空间的处理手法,采用科技设备和智能交互设计技术,设计实用功能完善的活动墙体、活动顶棚、可移动界面以及对皮状空间的延展,创造摆脱束缚,能够被感受的心理空间、隐形空间、光影空间、虚幻空间等丰富的感知空间。利用结构求异、功能逆向、状态求异、原理逆向、序位求异的方法,在三维立体的形体中设计空间,从而形成多维的建筑空间。建筑空间可以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明确的界面分隔线,也可以是模糊的空间,还可以是有意无形的范围;空间的表皮在异向思维下会有自然的褶皱、撕裂的缝隙、手作的破裂;表皮上的造型会上下颠倒;物料会结构分形,这些颠覆性的设计,以及具有泯灭美学的空间设计或者洞穴感空间设计其结构的无常变化,在光影下散发着浓烈的视觉艺术氛围,尤其能体现出求异思维营造的建筑空间美学的独特魅力。

四、结束语

继承《考工记》中的建筑美学思想、建筑设计理念及文化内涵,将求异思维设计方法更深入地引入现代设计领域中,应用到建筑空间设计、软装设计、视传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更广泛、更有深度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完全符合当下的审美趋势和追求。通过对国内建筑空间设计业内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创新案例的突出特征进行比对,深入对求异思维设计方法的研究和训练,延展和开拓其他创新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在设计创作中萌生更多维、更全面、更新奇的思路,在创新创造上有实质性的突破,在设计实操能力方面具有直观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应引入与设计市场发展体系相适应的设计美学教育,推进设计市场多层次的发展关系,用系统化、全面化的方法解决目前设计行业中出现的创新问题,树立更富有新时代气息,与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相碰撞且含有独特审美的设计新思想。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求异思维创造出的空间美学与各地区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相结合,定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使其获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松.图形中的矛盾空间及创意思维[J].装饰,2004(8):73.

[2]叶铮.室内设计纲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涂彦.浅析艺术与科学:埃舍尔的造型思维对现代设计的启发[J].中国包装工业,2013(16):113,117.

[4]徐光耀.基于视知觉原理的建筑心理空间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5]王一炜.室内设计中的点线面视觉元素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6(7):53.

[6]彭喆,刘小璇.意境之美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与运用[J].黑河学院学报,2023(12):168-170,174.

猜你喜欢

建筑空间求异思维创新设计
某休闲场所室内空问设计改造方案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刍议陕西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多功能床体构造设计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