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傲慢与偏见》看“淑女”的女性文学形象的转变

2024-07-04计郑澳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13期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淑女奥斯汀

[摘要]在英国文学的历史上,一直有将女性描绘成“淑女”(Lady/Gentlewoman)的传统。这一传统源于中世纪的骑士文学,是“绅士”概念的衍生概念。随着英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淑女的概念被打上了许多时代的印记。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则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中的理想淑女,同时也描绘了她理想中的新淑女。本文将从淑女文化的起源入手,重点研究简·奥斯汀在书中对女性角色的描写,通过对比奥斯汀对早期淑女文化的继承和新的发展来探讨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所体现的女性观。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女性形象   淑女   简·奥斯汀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13-0028-05

简·奥斯汀的小说一向以描写其生活时代和地区的绅士文化所著称,与之相关的绅士婚恋故事也就成为其小说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对此,玛里琳·巴特勒评价道:“奥斯汀的每一部小说都是探讨如何实践有关‘绅士的角色和品质的传统观念的寓言。”[1]因此,学界对于奥斯汀小说中绅士观念、文化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与之相对的,对奥斯汀小说中“淑女”文化观念的讨论却相对较少。

与欧洲,尤其是英国盛行的绅士文化相比,相对应的淑女文化往往处于附属、次要的地位,这与当时英国社会中妇女对男性的从属地位是相对应的。因此,英国社会往往对女性的行为做出规训,在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礼仪类书籍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探讨女性礼仪和教育的书籍,由此可见,对“淑女”标准的讨论,同样是英国社会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设置了许多性格各异的女性角色。她的小说常常被认为带有女性主义先驱的色彩,其笔下描绘的性格各异的女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奥斯汀对理想女性和“淑女”的标准。本文将从淑女文化的起源谈起,聚焦奥斯汀对书中女性角色的描写,探讨《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19世纪淑女文化与奥斯汀的淑女观相较于早期的新发展。

一、英国淑女文化简述

在牛津辞典中,lady(淑女)一词较为常用的主要释义有:(部分人认为)对妇女,尤其是年长女性的一种更礼貌的称呼(A word used to mean “woman” that some people, especially older people, consider is more polite);礼貌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妇女,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众(A woman who is polite and well educated, has excellent manners and always behaves well)。

在其他相对不常用的释义中,往往与高贵(noble/nobility)相关,如“(在英国)贵族女性所使用的头衔,或作为荣誉被授予夫人头衔的人所使用的头衔([ in Britain ] a title used by a woman who is a member of the nobility, or by sb who has been given the title lady as an honour)”。

而比“lady”一词使用更早的,是与“gentleman”对应的“gentlewoman”一词,牛津词典给出的释义为:(古语)社会地位高的妇女;受过良好教育且举止优雅的女人([ old use ] a woman who belongs to a high social class; a woman who is well educated and has excellent manners)。

由此可见,“淑女”一词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一方面,“淑女”代表的是女性良好的言行举止和教育经历;另一方面,如同对应的“绅士”概念一样,意味着出身血统的高贵。同时,由于在“lady”这一词之前,对于淑女的称谓有“gentlewoman”这一相对古老的用法,对其的溯源讨论离不开“gentleman”一词。因此,要充分深入挖掘英国社会的淑女文化,也要从对应的方向入手:女性的言行和教育,可以通过女性地位的变迁得到体现;而“出身高贵”这一点,则与英国社会的阶级变动息息相关。

1.英国文学中淑女文化的起源

在探讨英国文学中的早期女性形象时,必须先从骑士文学谈起。在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英国,骑士文学中的骑士精神与宫廷爱情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中“弘扬的许多理想、美德和观念都早已深入欧洲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是“一直影响着欧洲的文学艺术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和行为举止”[2]。在骑士文学中,与骑士产生爱情故事的“贵妇人”形象是文学创作中早期主要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后来文学作品中地位较高的女性形象的来源。

骑士文学的主人公通常是骑士,然而许多故事也以骑士的配偶为特色,而骑士主角对“贵妇人”的追求往往构成了主要的故事情节。英国著名的《亚瑟王传说》中的桂尼维尔皇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是利奥格伦斯国王的女儿,后来成为亚瑟王的王后,接受着来自手下骑士无限的和至高的崇敬。骑士们除了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在回归日常生活时,又被要求举止优雅,要能歌善舞,能谈情说爱,知道如何向贵妇人献殷勤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宫廷爱情”暗示了骑士和贵族女士之间的浪漫和婚姻。

而随着基督教会在英国乃至欧洲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骑士也就从勇武的战士开始向“绅士”进行转变。随后,整个社会向着文艺复兴时期迈进,由于相对和平的环境,骑士的“军事功能不再居于主导地位”[3],开始更多地参与宫廷生活,甚至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开始学习语言、古代哲学和文学。由于骑士原本就从属于领主或者宫廷,一些功勋卓著的骑士也能通过努力成为贵族阶级。随着现实中的骑士阶级成为历史,文学中骑士角色的精神内核却保留了下来,逐渐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绅士”,而相对应的“贵妇人”的形象也就成为“淑女”角色的前身。“贵妇人”往往是领主甚至国王的妻子,这对应了“淑女”释义中“出身高贵”的含义。而贵妇人们日日处于宫廷之中,对于宫廷礼仪、衣着服饰、言行举止等有着更深入的了解,这对应了“淑女”释义中良好言行举止的部分。

2.英国淑女文化的发展

中世纪后,英国女性文化发展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无疑是伊丽莎白一世登上英国的王位。伊丽莎白一世于1558年到1603年在位期间,成为事实上英国地位最高的“贵妇人”:首先,没有人拥有比伊丽莎白更高贵的出身。其次,伊丽莎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剑桥圣约翰学院的威廉·格林德尔和罗吉·阿夏姆都担任过她的导师。她热爱文学,尤其是戏剧,顺应了当时兴盛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等思想,使得戏剧一时间在英国流行起来。在Andrew Gurr对莎士比亚剧团的研究考证中,就提到过莎士比亚所属的“侍从剧团”在宫廷演出多达33次[4]。可见,伊丽莎白一世就是“贵妇人”这一文学形象在现实中的代表人物。

在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许多诗人也如同骑士文学中向贵妇人献殷勤的骑士一般,在诗歌中赞美女王、歌颂女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诗人埃德蒙·斯宾塞创作的史诗《仙后》(The Fairy Queen),书中高贵、优雅的仙后格罗莉亚娜对应同样具有多种优秀品质的伊丽莎白女王。可以说伊丽莎白一世既传承了中世纪以来的“贵妇人”形象,又为之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尤其是淑女形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文艺复兴时期,对于教育的提倡、重视和普及是文艺复兴精神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这场运动旨在向所有人,包括女性在内,提倡普遍的教育,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主要还是“以培养国家需要的绅士职业为目标”[5]。女性原本就处于文化教育的边缘,在没有相关措施实行的环境下,她们并未在兴起的教育思潮中取得一席之地。这一时期的女性教育还是主要集中在中产阶级以上,甚至贵族的女性。例如,在教育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人物托马斯·艾略特写过一本《淑女辩》(The Defence of Good Women)的书,书中以两名角色进行辩论的形式,讨论了女性是否应该接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在此书中,艾略特主要关注的还是大学中的高等教育,而在那一时期,往往只有贵族女性能够通过家庭教师接触到此类教育。

在17世纪,英国作家理查德·布莱斯维特曾就“淑女”一词,写了一本名为《英国淑女》(The English Gentlewoman)的书,在其中强调了女性的家庭作用,并突出了家庭生活中女性的优秀品质。在这一时期,“淑女”基本上成为“贤妻良母模范”的代名词,她们主要“谈论先生、子女和家庭,除此之外,头脑就是一片空白”[6]。可以说,在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和文化观念下,除了少部分接受教育的贵族女性(甚至包括这些贵族女性),对“淑女”的要求主要仍集中在家庭层面。但贵族阶层中对教育的重视,使得对于淑女的教育、培养开始变得可能。

二、奥斯汀笔下的淑女形象与淑女文化

19世纪初的英国文坛,正处在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以沃尔特·司各特为代表的作家在将具体历史与文学创作结合的历史小说写作上取得了很高的人气。奥斯汀作为其同时代的作家,曾多次被司各特称赞。司各特对奥斯汀的小说钟爱有加,描述其为“按照普通阶层生活的真实面貌来描摹自然的艺术”,是“对于周围日常发生的事情所作的正确而引人注目的描绘”,并表示这些故事中的“描绘的真实性总是使我感到愉快”[7]。由此可见,奥斯汀的作品不仅在审美层面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在真实呈现生活、社会历史现实等方面,同样做到了极致,这也就使通过细读奥斯汀小说,分析她生活时代的社会文化和观念成为可能。

一直以来,《傲慢与偏见》都被认为是一部“绅士婚恋小说”,但每一位“绅士”的背后,同时也对应着一位“淑女”,而这些“淑女”之间又有着性格、行为上的重大区别。以下将从文本本身出发,列举奥斯汀笔下不同的“淑女”,结合她们的出身、行为和时代背景,总结她们所反映的淑女特质,以及作者本人在描写过程中呈现的淑女观。

1.《傲慢与偏见》对传统淑女文化的继承

一个需要明确的点是,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大多数主要人物都属于乡绅地主阶级,这是一个有别于一般资产阶级的社会阶层①。乡绅这一阶级的崛起,与16、17世纪英国的阶级流动有很大关联,这一时期“个体和家庭可以通过财产的增加或减少,或者通过职业的简单变化,从一个阶级转变到另一个阶级”[8],通过对土地的购买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获益,许多普通中产阶级一跃成为乡绅阶级。

乡绅阶级虽然具有相当的资产,但与真正的贵族阶级相比仍然有差距。这种区别在凯瑟琳·德·布尔夫人和女主角伊丽莎白的一次谈话中得到了证明。凯瑟琳夫人断言:“我的女儿和我的姨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的母系都是高贵的出身,父系虽然没有爵位,可也都是极有地位的名门世家。”[9]凯瑟琳夫人对自己贵族血统的简洁描述,与她对达西先生父系血统中没有头衔的强调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资产阶级与贵族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傲慢与偏见》中,直接以“女士”(lady)头衔作为人物称呼的,而非在对话中间接提到的角色只有两位,一位是卢卡斯太太,一位是凯瑟琳夫人。作者在此的用词可谓是严谨,因为卢卡斯太太的丈夫,即卢卡斯爵士,由于在经商方面的成功,获得了王室的授勋;而凯瑟琳夫人,从前文的引用中可以看出,达西的母亲出身贵族家庭,而凯瑟琳夫人作为达西母亲的姐妹,也必然同样拥有贵族的出身。从对这两位角色的称呼中,无疑体现了对先前时代淑女“出身高贵”这一传统的继承。

除了出身以外,《傲慢与偏见》中与先前的淑女观念中相呼应最多的毫无疑问是教育的方面。在介绍相对富裕的宾利家姐妹时,作者曾提道:“她们都长得很漂亮,曾经在一个上流的专科学校(private seminaries)里受过教育。”[9]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传统得到了传承,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确保像宾利小姐这样有一定资产的女性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而在另一位“正宗淑女”凯瑟琳夫人对伊丽莎白一家的评价中,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教育观:“没有女家庭教师!那怎么行?家里教养着五个姑娘,却不请个女家庭教师!我从来没听到过这样的事!”[9]可见,在以凯瑟琳夫人为代表的贵族女性眼中,家庭教师仍是女性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这一点也同先前的淑女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2.《傲慢与偏见》对传统淑女文化的颠覆

在现实英国社会和《傲慢与偏见》小说的故事背景中,和女性权益和处境最相关的无疑是地产限定继承法,1285年确立的威斯敏斯特法案(Statute of Westminster),这一财产继承法规定地产必须由男性继承人来继承,女性则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在故事中,贝内特一家也同样要面临这样的窘境。而在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劳动分工使女人更依赖于家庭,依赖于婚姻”[10]。这一时期,继承权法对女性生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深远。

在《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才能”,比如音乐、歌唱、绘画、舞蹈和现代语言,正如接受过私立教育的彬格莱小姐所断言的:“一个女人必须精通音乐、歌唱、绘画、舞蹈和现代语言,才配得上这个称号。”[9]同时,书中也多次提到过演奏钢琴,达西的妹妹和伊丽莎白、玛丽都曾有过弹奏钢琴的描写;再加上故事中,各家主要通过举办舞会的形式进行社交,那么想必舞蹈也是这些女性们的必修课之一。对于才艺的学习无不体现了18世纪女性对于婚姻的焦虑,因为这些才艺的学习大多用于公共场合的展示,都是与男性社交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对女性教育要求的多样化,是这一时期中产阶级及以上淑女观念相较于前一时期的更新。

如果说就教育方面而言,奥斯汀顺应了其生活的时代,较为忠实地展现了英国社会的中产阶级对于淑女形象的观念,那最能体现奥斯汀个人淑女观念的,并非仅仅是时代大环境下的社会进步,而是伊丽莎白与“正统淑女”凯瑟琳夫人的多次交锋。如果把伊丽莎白视为奥斯汀笔下理想淑女的代表形象,那么伊丽莎白与凯瑟琳的多次矛盾实际上就反映了奥斯汀与淑女传统的分歧。

在第一次见到伊丽莎白的晚宴上,凯瑟琳夫人就自然而然地与她探讨起了伊丽莎白一家,“她好几次问伊丽莎白有几个姐妹,她们比她大还是比她小,她们中间有没有哪一个就要结婚,她们长得好看不好看,在哪里读书……”[9]这表明凯瑟琳夫人把教育看作是保障婚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伊丽莎白巧妙地回避了这些问题,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凯瑟琳夫人大谈婚姻和社交时,冷静地回应:“最小和最大的同样有享受青春的权利。怎么能为了这样的缘由,就叫她们死守在家里!我以为那样做就不可能促进姐妹之间的情感,也不可能养成温柔的性格。”[9]对伊丽莎白来说,社交和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不是为了外界的期望。

在后面的章节中,凯瑟琳夫人在达西的问题上更加激烈地质问伊丽莎白。这一次,凯瑟琳夫人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那些她认为“低人一等”的人的蔑视和轻蔑,给伊丽莎白的行为贴上了“傲慢(presumption)”的标签[9],意在维护贵族之间的联姻和阶级上的尊卑秩序。她以一种大家长的眼光,对侄子的婚姻进行了严格的干涉,而给出的理由也十分简单,因为伊丽莎白是一个“没有财产又没有家族势力的年轻女性”[9],并非传统淑女观中适合结婚、擅长家务事的女性。伊丽莎白则发出了新时代女性振聋发聩的宣言:“我并没有说这种话。我自有主张,怎么样做会幸福,我就决定怎么样做,你管不了,任何像你这样的局外人也都管不了。”[9]这也代表了奥斯汀对一个理想女性的观念与期望,即女性应该具有自尊、独立的人格,具有个体的尊严,拥有更多的自由去追逐爱情。而故事的结尾也呼应了伊丽莎白的这通宣言,尽管凯瑟琳夫人强势地介入二人的感情之中,伊丽莎白依然坚持自我,与达西走到了一起。

三、结语

脱胎于中世纪骑士文学的淑女观念历经时间的变迁,展现出许多反映时代对女性要求的社会文化特征。在19世纪的社会转型期,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描写了数位淑女与绅士间的种种故事,包括了对伊丽莎白、凯瑟琳夫人等鲜明人物的刻画。通过角色的对话,以及作者作为话外之音的评价,作品中既有对良好的教育、高贵的出身等传统淑女观念的传承,也体现了奥斯汀本人与传统淑女观念的分歧甚至反叛,她认为女性的独立与尊严才是构成一个理想女性的必要条件。

注释

① 见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gentry,” accessed June 13,2023,https://www.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gentry. “乡绅地主”一词指拥有大量土地的高社会阶层的人。然而,与贵族相比,他们往往缺乏头衔,与一般资产阶级相比,他们通过土地获得收入(The term “landed gentry” refers to people belonging to a high social class who own a lot of land.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nobility, they often lack titles, and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bourgeoisie, they obtain income through land)。

参考文献

[1] Butler M.Romantics,rebels and reactionari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2] 肖明翰.中世纪欧洲的骑士精神与宫廷爱情[J].外国文学研究,2005(3).

[3] 陈志坚.西欧中世纪骑士的起源和演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4] Gurr A .The Shakespeare Company,1594–1642[J].Shakespeare Quarterly,2006,58(2).

[5] 杨金才.从人文主义教育看英国文艺复兴女性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

[6] Purvis J.A history of womens education in England[M].Open University Press,1991.

[7] 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8] Trevelyan G.English social history-A survey of six centuries-Chaucer to Queen Victoria[M].Lancour Press,2011

[9] 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10] 张姗姗.18世纪英国淑女的焦虑[J].海外英语,2010(09).

(责任编辑  余    柳)

作者简介:计郑澳,杭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傲慢与偏见淑女奥斯汀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做淑女好难
快乐的小淑女
祝你新年快乐
两百年后,依然奥斯汀
简·奥斯汀,为什么两百年后我们依然爱她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奥斯汀小说中的多角恋与反讽
文艺小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