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幼儿音乐游戏活动的组织路径

2024-07-04熊小婷

教育界·A 2024年15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

【摘要】在组织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坚持课程游戏化的教育理念,寓教于乐,将音乐与游戏有效融合,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对音乐产生兴趣,同时提升审美能力以及艺术表现力。文章探讨了设计音乐游戏活动的思路,并从精选教学材料、感受不同类型音乐魅力、巧设游戏情境、鼓励幼儿“玩”乐器四个方面分析了有效组织音乐游戏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游戏活动;路径

作者简介:熊小婷(1990—),女,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将音乐游戏活动引入幼儿教育,可以让音乐更好地促进幼儿成长。幼儿教师应提高对音乐游戏活动的重视程度,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地设计音乐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开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感知音乐、了解音乐,从而充分发挥音乐作品的教育价值。在具体设计幼儿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围绕音乐游戏活动的主题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游戏内容,以寓教于乐、寓玩于学为出发点,带领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及美感,让幼儿逐步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发展创造力。

一、精选教学材料

在组织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了解音乐作品中的人物的特点,还要带领幼儿完成基本的歌曲表演,使幼儿掌握基础的旋律和节奏。幼儿年龄尚小,仍处于依赖具象化思维认识、学习事物的阶段。相较于通过抽象的乐理知识去分析音乐作品,幼儿更倾向于通过情感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来理解音乐作品。为发挥音乐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在组织活动时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精心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教学材料,使音乐、游戏有机结合,让幼儿感觉音乐游戏活动富有趣味,从而产生探究音乐知识、了解更多音乐作品的兴趣[1]。

比如根据儿童歌曲《拔萝卜》组织音乐游戏活动时,考虑到该音乐作品具有极强的故事性,而且情节有趣、人物丰富,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扮演音乐作品中的人物。为此,教师需要给幼儿准备相应的游戏材料。根据这首歌的歌词,教师应该先准备一些比较大的玩具萝卜,然后将玩具萝卜塞进一个小盒子里,等着幼儿过来“拔萝卜”。接下来,教师需要根据这一音乐作品中出现的角色准备扮演这些角色的道具。在该音乐作品中,最先出现的角色是“老太婆”,教师可以提前给幼儿准备假发套、老花镜、草帽等道具,并鼓励幼儿给“老太婆”设计缓慢走到舞台上的动作;第二个出现的角色是“小姑娘”,教师可以提前给幼儿准备小花裙、蝴蝶结等道具,并鼓励幼儿给“小姑娘”设计十分欢快地走到舞台上的动作;第三个出现的角色是“小黄狗”,教师可以提前给幼儿准备头套、玩具尾巴等道具,并鼓励幼儿给“小黄狗”设计急匆匆地跑到舞台中央的动作;第四个出现的角色是“小花猫”,教师可以提前给幼儿准备头套、玩具爪子等道具,并鼓励幼儿给“小花猫”设计慵懒地走到舞台上的动作。接下来,教师需要带领幼儿学唱这首儿歌,并一面教幼儿演唱,一面举起与角色对应的道具,加深幼儿对歌曲内容的记忆。在幼儿学会演唱这首歌之后,教师就可以将道具发给幼儿,鼓励幼儿模仿各个角色,表演自己设计好的动作。

通过精心选择的游戏材料,教师可以让幼儿沉浸在音乐作品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表演、玩耍,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感受不同类型音乐魅力

不同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特点,为便于讨论,笔者将适合用于音乐游戏活动的音乐分为“节奏型音乐”和“表演型音乐”两种类型。“节奏型音乐”指强拍、弱拍较为明显的音乐作品,而“表演型音乐”则指虽然节奏不明显,但是歌曲内容丰富,教师能够带领幼儿按照歌词内容表演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在确定音乐作品后,根据音乐作品的类型设计音乐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带领幼儿解读音乐作品,让幼儿感受这类音乐作品的魅力。

(一)根据“节奏型音乐”设计音乐游戏活动

“节奏型音乐”具有较强的韵律感,在根据这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着重考虑如何带领幼儿感受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变化。

《蓝精灵之歌》这一音乐作品整体节奏较快,音乐节拍清晰,幼儿也很容易感受到这一音乐作品蕴含的童真、趣味。教师可以根据《蓝精灵之歌》组织“击鼓传花”的趣味小游戏,让幼儿受到这一音乐作品鼓舞,跟着教师动起来。教师可以先播放《蓝精灵之歌》,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花,引导幼儿一边用跺脚的方式打节拍,一边完成传递红花的任务。在幼儿逐渐熟悉这一音乐作品的节拍,而且可以顺畅地一边跺脚一边传递红花后,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接下来,老师随时可能停止播放音乐。在音乐声停下时,手上拿着红花的小朋友需要哼唱出前两句歌词的节奏。我们一起来挑战这个游戏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会积极地学习有关节奏的知识,并在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音乐作品的魅力。

围绕具有较强节奏感的音乐作品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将音乐欣赏和知识学习融合,让幼儿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增强音乐感知能力、音乐鉴赏能力。

(二)根据“表演型音乐”设计音乐游戏活动

幼儿年龄较小,身体发育不成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大部分儿童歌曲有着简单易懂、情节性强、富有童趣的歌词[2]。教师可以选取部分情节性较强而且内容有趣的歌曲设计音乐游戏活动,以发挥游戏教学的独特教育功能。

仍以《拔萝卜》这一音乐作品为例,教师可以在幼儿能够熟练扮演“老太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之后,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寻找能够帮助自己“拔萝卜”的更多角色,并据此改编歌词。比如幼儿可以加入“小兔子”“老爷爷”等角色,然后给“小兔子”设计蹦到舞台上的动作,给“老爷爷”设计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舞台上的动作。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扮演角色,还可以和同伴互动,从而更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又如,在组织音乐游戏活动“大象与小蚊子”时,教师可以给幼儿讲故事,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与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音乐作品和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音乐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讲述这样的故事:“夏天到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耳边响起了蚊子飞舞的声音呢?小象宝宝和你们一样,也不喜欢蚊子!在一个凉爽的夜晚,小象宝宝在森林的小河旁开心地散步。这个时候,调皮的蚊子发现了小象宝宝,到小象宝宝周围飞来飞去!小象宝宝非常生气,于是开始用各种方法赶走这只蚊子。我们一起来想想小象宝宝会怎么赶走这只蚊子吧!”接下来,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森林里的小河的图片,引导幼儿思考:“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象宝宝是怎样散步的呢?”教师可以一面播放安静而舒缓的音乐,一面带领幼儿创编小象宝宝散步的动作。在幼儿完成这个任务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道:“这个时候,蚊子出现了!蚊子发现毫无防备的小象宝宝后,偷偷跟到小象宝宝身边飞来飞去!大家认为蚊子是怎么‘跟到小象宝宝身边,又是怎么‘飞来飞去的呢?有想法的小朋友可以上来表演一下!”此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对低沉但有一定节奏变化的音乐,带领幼儿根据音乐作品的节奏变化创编蚊子的动作。在幼儿完成这个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道:“发现蚊子之后,小象宝宝有些生气,马上开始找办法赶走这只蚊子!大家觉得小象宝宝会找什么办法呢?”此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对活泼、有趣的音乐,并带领幼儿根据音乐创编小象宝宝赶蚊子的动作。在幼儿编好上述动作后,教师可以按顺序播放安静而舒缓的音乐、相对低沉但有一定节奏变化的音乐、相对活泼且有趣的音乐,要求幼儿依次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此后,教师可以打乱顺序播放音乐,要求幼儿按照音乐表演动作;也可以调整音乐播放的速度,让幼儿快速或者慢速表演动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音乐作品可以让人产生无尽遐想,同时理解音乐节奏变化会让听者产生情绪变化,从而进一步理解音乐的魅力。

在这类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创编动作表达自己对于音乐和故事的理解,这有利于他们的表达能力发展。

三、巧设游戏情境

在组织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拉近幼儿与音乐作品的距离,点燃幼儿参与音乐游戏活动的热情[3]。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围绕音乐作品的主题创设合适的游戏情境。这要求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提取适合创设游戏情境的元素,然后想清楚如何将各种元素融为一体,以及如何引导幼儿与这些元素互动,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游戏体验,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主题的理解[4]。

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学习音乐作品《母鸭带小鸭》时,可以根据这一曲调欢快、朗朗上口的音乐作品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幼儿玩游戏。在音乐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利用图片、视频创设一个森林情境,并讲述这样的故事:“今天,鸭妈妈要带小鸭子出去玩,为了让小鸭子乖乖跟在鸭妈妈后面,鸭妈妈设计了一段旋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学一学吧!”随后,教师可以播放《母鸭带小鸭》这一音乐作品,然后带领幼儿学唱这一音乐作品,同时模仿鸭妈妈带小鸭子出去玩的动作。

四、鼓励幼儿“玩”乐器

在组织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乐器,并据此设计有趣的与乐器互动的环节,使幼儿在“玩”乐器的过程中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并初步掌握用乐器表达自身感受的技巧[5]。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奥尔夫音乐游戏”,让幼儿用三角铁、响板、沙锤等容易上手的乐器表演,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和谐美。在音乐游戏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物嬉戏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动物的声音,明白声音是有长有短的。接下来,教师还可以顺势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模仿动物的声音。教师可以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看视频的时候,注意听了吗?你们听到哪些动物的声音了?这些动物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学一学!”在幼儿踊跃地想要模仿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依次表演。教师可以说“小鸭子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声音“嘎,嘎,嘎,嘎”。接下来,教师可以说“小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模仿小猫的声音“喵”。此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模仿小狗的“汪,汪汪,汪汪汪”,青蛙的“呱,呱,呱”,小羊的“咩,咩”等声音。在这个模仿游戏中,幼儿不仅会感觉声音很有趣,还会初步了解声音是有节奏的。在幼儿掌握音乐节奏后,教师便可以拿出三角铁、响板、沙锤等容易上手的乐器,结合此前创设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根据教师随机说出的动物名称回忆该动物发出声音的节奏,并按照这一节奏敲击三角铁、响板或者晃动沙锤。比如教师说出“小狗”,幼儿就需要按照“汪,汪汪,汪汪汪”的节奏敲击三角铁、响板或者晃动沙锤;教师说出“小猫”,幼儿就需要按照小猫发出“喵”的节奏缓慢地敲击三角铁、响板或者晃动沙锤……

在这个音乐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的节奏,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会得到充分锻炼。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可以适当开展音乐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初步了解音乐知识、感知音乐节奏、记住音乐旋律,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发展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静.课程游戏化视野下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策略[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23(11):32-33.

[2]凌建芳.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创新实施策略[J].教师,2023(26):66-68.

[3]王红红.游戏化教学让幼儿爱上音乐课[J].读写算,2023(25):86-88.

[4]运梵.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策略研究[J].智力,2023(25):168-171.

[5]王晴怡.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开展策略[J].文科爱好者,2023(4):202-204.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