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里·巴拉卡早期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
2024-07-04陈晓君李鸿雁
陈晓君 李鸿雁
[摘要] 美国著名非裔作家阿米里·巴拉卡早期创作的诗歌反映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麦卡锡主义对民众思想的禁锢、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二战后传统价值观的崩塌等伤痛,呈现了美国大众由此遭受的精神的“真空化”、存在的“疏离化”、生活风格的“齐一化”等现代精神病症。巴拉卡对当时普遍存在的精神生态危机的关注与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类精神生态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阿米里·巴拉卡 早期诗歌 精神生态 “垮掉的一代”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4)11-0120-04
20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繁荣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富足的生活。但与此同时,环境的恶化、战争的残酷也让人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随之而来的是信仰的丧失、价值观的崩塌以及人性的异化,人类已经“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1]。因此,生态学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受到了广泛关注。著名学者鲁枢元在《生态文艺学》一书中将生态学分为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和精神生态学三个部分,其中精神生态学被定义为“一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主要是人)与其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一方面关涉到“精神主题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关涉到“一个生态系统在精神变量协调下的平衡、稳定和演进”[2]。鲁枢元认为,精神领域内的污染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严重,现代人表现出来的精神症状主要包括精神的“真空化”、行为的“无能化”、存在的“疏离化”等。
阿米里·巴拉卡是美国黑人艺术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黑人美学的创始人,“对20世纪后半叶以来美国非裔文学传统的重构和美国大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3]。20世纪50年代,巴拉卡以“垮掉派诗人”的身份开启其文学生涯。受当时“垮掉的一代”的创作影响,巴拉卡早期的许多诗歌(1957—1965)①,关注个体的孤独感与疏离感,刻画资本主义文明下美国大众的精神生态困境。美国著名非裔文学批评家本斯顿认为,在“垮掉派诗人”中,“没有人比巴拉卡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或记录到灵魂被疏远的痛苦和欲望”[4]。巴拉卡早期的诗歌折射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精神生态失衡的普遍现状,展现了其对人类精神生态的关怀。
本文将根据鲁枢元的精神生态学理论,结合“垮掉的一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巴拉卡早期诗歌所呈现的精神的“真空化”、存在的“疏离化”以及生活风格的“齐一化”的现代精神病症,并揭示其中蕴含的精神生态思想。
一、精神的“真空化”
人类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的丰富物质时,却忽视了自身的精神需求。于是,“现代人既失去了动物的自信的本能,又失去了文化上的传统价值尺度,生活失去了意义,生活中普遍感到无聊和绝望”[2],由此导致了精神的“真空化”。为了填补真空,人们往往会走上自戕或害人的道路。
生活的倦怠与无聊在巴拉卡早期的诗歌里随处可见。在组诗《赞美兰尼·普》里,巴拉卡具体地记录了自己一周百无聊赖的生活。诗人虽然努力让自己忙碌起来,尝试过外出打猎、带家人看比赛、和家人看书等积极的活动,但还是会感到无聊,觉得自己被生活的空虚所困住。他不得不“整天都干着同样的事情”或迫不得已“早早上床睡了”以消磨时间[5],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整首诗也因此弥漫着怠惰的消极情感。显然,巴拉卡十分厌恶这样空虚、无聊的生活,但又苦于无法改变现状,体现出深深的无力感。
由于难以从精神的真空中解脱出来,巴拉卡这一时期的诗歌经常流露出对死亡的渴望与想象。本斯顿认为:“这些诗歌中的说话人实际上处于一种瘫痪状态,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对死亡的迷恋。”[4]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伤感和忧郁将诗人笼罩。从早上睁开双眼开始,一种“无法提及”“像时间一样抽象的事物”[6]伴随着诗人左右。诗人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一年四季是如何流逝的,回忆自己的年华又是如何枯萎干涸的,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美好事物早已消失殆尽。于是,为了暂时逃避现实,巴拉卡只好闭上双眼,想象自己走进了一片波涛汹涌的海域,然后躺进大海里、被海浪淹没,随着生命的消逝、躯体漂浮于海面之上。对死亡的迷恋与幻想缓冲了思考现实的痛苦,成为巴拉卡的避难所。
巴拉卡对生活的倦怠与困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麦卡锡主义。20世纪50年代初,冷战兴起,为了遏制苏联,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浪潮席卷全美:大众被迫接受忠诚委员会的审查与联邦调查局的监视,成千上万的人受到匿名指控、被剥夺就业机会,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的破坏。文艺界也无法幸免,大量的左翼书籍被列为禁书,知识分子失去了言论自由,被迫沉默,而当时反主流的“垮掉的一代”成员,如金斯伯格与凯鲁亚克均受到了政府“严重的歇斯底里式的恐怖性威胁和迫害”[7]。巴拉卡本人也曾遭受过麦卡锡主义的迫害。在搬去格林威治村之前,巴拉卡曾是美国空军的一员,但由于军方收到了对他的匿名指控,并随后在他的床位上搜出了有关左翼文学杂志的信件,他最终被军队开除。麦卡锡主义让整个社会陷入了恐慌、紧张的氛围之中,人们不仅失去了言行自由,而且难以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最终只能悲叹人生。生活变得枯燥无味,甚至是失去了意义,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精神的困惑、个人价值的泯灭以及生存的困境。
二、存在的“疏离化”
鲁枢元将存在的“疏离化”分为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的疏离,以及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疏离,而“现代人在遭遇三重疏离后,生命中一切积极的、向上的、富有创造性的动机几乎全被瓦解,剩下的只有无法排遣的软弱、孤独、空虚、绝望”[2],这些在巴拉卡早期的诗歌里都有所体现。
1.人与自然的疏离
过去,人类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随时都在与充满生机的自然进行着对话和交流”[2]。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各种有形、无形的障碍将人与自然相隔绝,现代人因此很少能够像过往那样与自然亲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高速发展,机器逐渐主宰人们的生活,整个社会的物质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尤其是“垮掉的一代”的成员,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态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垮掉派诗人”,巴拉卡敏锐地感知到所谓的工业化、都市化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人与自然的隔绝,破坏了两者的和谐共生。《昨天在找寻你,今天你来到这里》里记录了自然景象被工业文明吞噬的一幕:“我站立在邮箱上/挥舞着我黄色的T恤/看着灰白色的水库/顺着中央大街延展。”[5]诗人站在邮箱上,企图从高处看到更多的风景,但望到的只有那了无生气的灰白色水库一直沿着大街延展,单调无比;而原本的自然景象,如绿树、蓝天、鸟儿,早已消失不见,人类再也不能感受、亲近自然。深感失望的诗人于是发出呼喊,称这一切都是“恶之花”,“冷冰冰的,了无生气”[5]。
2.人与人的疏离
在以往的年代,“关爱、同情、人际间真诚无私的合作互助”[2]随处可见。然而,随着鼓励“竞争”与“拼搏”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产生了疏离,彼此间的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异化。
二战后,为了争夺霸权,美国政府将昔日反法西斯盟友的苏联描绘为敌对势力,这种转变影响了民众的自我身份的认知。随后,麦卡锡主义的盛行使得社会氛围紧张,人们之间的信任受到猜疑和污蔑的侵蚀,自由、平等的价值观受到践踏。在这种背景下,“垮掉的一代”成员以极端行为表达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不满和反抗。“没有人真的在乎。/我的妻子怀上了她的孩子。”[5]妻子怀孕本该是一件值得重视和喜悦的事情,但丈夫却满不在乎,认为妻子怀孕与他没有关系,没有展现出丝毫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与关心。人类似乎丧失了表达爱的能力,无法再像从前那样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联系,即使是与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之间也存在着疏离。
3.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疏离
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疏离具体表现在“信仰的丧失、理想的丧失、自我反思能力的丧失”[2]。在巴拉卡早期的诗歌中,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疏离更多地体现为“理想的丧失”这一方面。
诗人有着追求艺术的理想,并认为自己才华横溢,即使是从未涉猎过的画画,他也大胆断言自己“比列奥纳多更好。比博斯更强。胜过霍加斯。超越克莱恩”[5],能够堪比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们。但是,麦卡锡主义让包括诗人在内的当时大多数人难以实现自我的价值,郁郁不得志,而诗人生活环境恶劣,一家人拥挤在狭小的公寓里,就连屋顶坏了也无法及时修缮,让自己遭受了“一场如期而至的感冒”[5],生活迫切需要得到改善。因此,诗人要承担起养家重任的现实与追求艺术的理想产生了冲突:“我试着把某件雕塑做了,/但是没有任何结果。不可能/同时既搞艺术/又赚钱。”[5]诗人天真地希望通过艺术创作来赚钱养家,一举两得,但是雕塑作品的失败让他意识到自身贫穷的条件是无法支撑真正的艺术创作,自己应该放弃追求艺术的理想,通过别的方式养家糊口。由于无法同时肩负赚钱和艺术创作,诗人彻底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这种与自己内心世界的疏离还引起了“自我肯定的坍塌”[2]。昔日那个意气风发、不可一世的诗人如今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认为自己并没有能力改变生活,并嘲讽自己只是个“出身卑贱饥肠辘辘的落魄者”[5]。为了谋生,他只能去做一些与艺术追求格格不入、狼狈不堪的生计。
三、生活风格的“齐一化”
注重高效率的工业文明催生了现代社会生活的“齐一化”,即使是在地球上两个相隔千里的角落,依旧可以发现相似的穿着、习俗、语言等。于是,“历史形成的各种文明与文化开始同自己的根源相脱离,他们都融合到技术-经济的世界中,融合到一种空洞的理智主义中”[8]。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将文化工业称为“大众欺骗的启蒙”[9],认为文化工业正在以统一的文化观念、文化方式占领人们全部的业余生活,个人的思考以及个性的展现因而没有了时间与空间。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拒绝随大流显得软弱无力。因此,人的个性逐渐泯灭,这首先体现在生活习惯的同化上。在《赞美兰尼·普》中,诗人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妹妹的生活喜好:“我妹妹开着一辆绿色捷豹/我妹妹每月做两次头发/我妹妹是一名小学教师/……我妹妹讨厌吵闹不休的黑人。”[5]诗人的妹妹深受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完全接受了白人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积极地模仿白人的生活习惯以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但诗人显然对此感到十分担忧,他发现妹妹失去了自身作为黑人的特性,不仅把黑人普遍拥有的卷发拉直,在外貌上被白人界定的审美标准同化,甚至在价值观上也被同化,对于同种族的其他黑人持有厌恶、排斥的态度,认为黑人“吵闹不休”[5],并拒绝给他们上课。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影响下,诗人的妹妹难以欣赏黑人文化的价值,并憎恶与自己本民族有关的一切,自我认知遭到扭曲,迷失了方向。诗人把这种在白人主流文化侵蚀下失去民族特性的黑人称为“假黑人”[5]。
生活风格的“齐一化”还体现在人们的思维方式方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播、电视等现代化媒介发展繁荣,人们接收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信息。但显然,过多的信息已经把他们淹没,让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谁曾停下来想起过拉蒙特·格兰斯顿的神勇?/(据我所知:只有杰克·凯鲁亚克和我。/你们其他人也许曾了解过此人,是通过WCBS电视台和凯特·斯密斯,/或者其他同样无趣的途径。)”[5]格兰斯顿是漫画《影子侠》中的英雄,拥有操纵他人心智的超能力。该漫画于20世纪30年代被改编为广播节目,并大获成功。诗人发现,人们如今并不是亲自在漫画中了解到格兰斯顿,而是通过电台节目或流行歌手得知,对英雄角色的认知与思考只是来自他人的灌输,人云亦云,而关于英雄的核心特质却茫然不知,大众的认知趋于同质化。诗人认为,如今只有他和凯鲁亚克还保持着清醒,不会盲目地被美国主流文化裹挟。
在巴拉卡看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美国主流文化在对大众思想进行操纵。他指出,统治阶级借用各种现代化媒介技术,通过电影中行侠仗义的英雄人物、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故事讲解、报纸和连环漫画故事中的魔术师魔力、宗教人士的电视布道、政客们在电视中巧舌如簧的虚假宣传等手段,传播意识形态。巴拉卡的观点揭示了统治阶级利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民众对自我的认同,导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主流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规训,从而失去了对自我真实追求的坚持。
四、结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繁荣、科技进步迅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背后却孕育着重重危机与矛盾:麦卡锡主义的迫害、生态环境的恶化、传统价值观的崩塌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出现了极端的不平衡,大众对生活感到悲观厌倦,却又无可奈何,由此陷入了精神困境。
作为美国边缘群体的一员,巴拉卡有着强烈的孤独感与疏离感。在“垮掉的一代”时期里,巴拉卡敏锐地察觉到当时的大众处于一种压抑、凝滞、空虚、苍白的精神病态之中,并在其早期的诗歌创作中给予了关注。无疑,巴拉卡是一名具有生态意识的诗人,其早期的诗歌折射了当时人类精神生态失衡的普遍状况,体现了他对现代精神生态危机的担忧与思考。
注释
① 哈里斯将巴拉卡的文学生涯划分为四个部分:“垮掉的一代”时期(1957—1962)、过渡时期(1963—1965)、黑人民族主义时期(1965—1974)以及第三世界马克思主义时期(1974— )。基于此,本文将巴拉卡于“垮掉的一代”时期和过渡时期创作的诗歌作为其早期的诗歌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 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M].宋祖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3] 谭惠娟,罗良功,王卓,等.美国非裔作家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4] Benston K W. Baraka: The Renegade and the Mask [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76.
[5] Baraka A. The LeRoi Jones/Amiri Baraka Reader [M]. New York: Thunders Mouth Press,1991.
[6] Baraka A. SOS: Poems 1961—2013 [M]. New York: Grove Press,2014.
[7] 邵崇忠.正面社会能量的流转:论金斯伯格诗歌中的反“麦卡锡主义”书写[J].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2022(1).
[8] 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9]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责任编辑 余 柳)
作者简介:陈晓君,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
李鸿雁,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阿米里·巴拉卡诗学研究”(18YJA75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