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2024-07-02王亚昕蒋新军

大众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就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王亚昕 蒋新军

摘 要: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对创新型、技能型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有所提高,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招生数量也越来越多。由于一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与时俱进地创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要想转变这一局面,大幅度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职业院校必须加快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供支持。

关键词: 就业 职业院校 计算机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9-3567(2024)01-0058-03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不断优化,才能满足社会相关企业的高质量前进需要。职业院校要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方向和优化其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取得良好职业发展前景打好基础。

1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意义

1.1 促进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应对这一趋势,职业院校纷纷采取创新举措,调整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职业院校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与实践技能习得的教学时间。在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通过增加实践课程、项目制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院校不断优化计算机专业的师资结构。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加强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此外,院校可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带来前沿的技术知识和行业经验。同时,职业院校不断完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增加新兴领域的相关课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此外,院校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设人文、管理、沟通等通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2 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职业市场中脱颖而出,职业院校需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资金资源的投入,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以保证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设施,增加实验实训室,提供充足的实习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技能;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引入企业先进的技术理念和实践项目,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

2 职业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为更好地探究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现状,本次研究选取开封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选取50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回收50份,回收率100%。根据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2.1 课程设置落后

有26%的学生认为,当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其科学性和专业特色有待提高。由于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24%的学生认为,计算机专业内部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容易导致知识重复或遗漏的现象发生。这也反映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实用性相对不足。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征,然而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技能训练课的比重并不高,导致学生难以获得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

2.2 就业指导不到位

34%的学生认为,现阶段开封技师学院在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不足,难以为学生提供明确且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清晰的择业定位。同时,开封技师学院的部分辅导员缺乏就业指导领域的专业背景,难以在实际就业方面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此外,开封技师学院提供的就业企业信息与具体岗位略显不足,且在宣传和讲解就业政策方面有所欠缺,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2.3 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8%的学生认为,当前开封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来说,部分教师缺乏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仅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培养。此外,计算机专业教师自身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缺乏足够了解,对计算机企业认识不足,这也限制了教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加强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3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

3.1 优化课程设置

3.1.1 把握市场发展方向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必须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当代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计算机人才培养计划也应与时俱进地动态调整,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此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对专业知识的变化保持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及时将新技术、新知识增加到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从而使学生得以接触最新的科技成果。同时,职业院校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把握好社会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基本要求,根据目标企业的发展规划增设或更新相应课程,并不断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以此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3.1.2 做好课程衔接

职业院校要对计算机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做到准确把握,才能提高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干课与选修课。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突出针对性与应用性。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价值性不高的内容,多增加实用性知识,将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选修课的设置要将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企业的具体需求相结合,以“课程群”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选择空间,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发展实际与兴趣爱好明确研究方向,使学生得到特长展示机会[1]。

3.1.3 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首先,职业院校要采取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等形式,把握目标企业的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包括目标企业的具体岗位信息与用人要求,以此作为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依据。其次,职业院校领导层要对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投入高度重视,要求计算机专业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以及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2]。例如:为了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封技师学院组建了计算机创新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计算机创新活动、创新大赛,要求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高级人才水平考试、软件水平考试等,以考促学,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在计算机专业实训室、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方面,职业院校要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作为支持,并制定科学化管理制度,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供机会。最后,职业院校要将“第二课堂”的优势与价值完美展现,切实丰富学生的实践学习体验。

3.2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一是结合线上与线下培训的优势,打造新颖、科学的培训模式,使就业指导人员高效率掌握指导策略的实施要点。二是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督促就业指导人员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推动其加强对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使其把握正确的就业指导方向。与此同时,针对有优异表现的就业指导人员,职业院校要在教学考核上有所体现,进一步维护其工作热情;对于表现不佳的就业指导人员,职业院校要通过谈话劝勉、先进带后进、岗位调整等活动和措施,加快指导人员的成长速度。三是鼓励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加入就业指导队伍当中,有效落实全员育人的方针政策要求,解决就业指导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最后,职业院校要将就业指导课程的安排融入系统化教学体系中,提高教师及学生的重视程度。从学生入学到最后毕业,职业理想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都应作为计算机专业重点的教学体系组成部分,才能助力学生获得理想的就业成绩。例如:在对开封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展开调查时发现,28%的学生希望获得实习就业方面的指导,16%的学生希望掌握更多求职技巧,12%的学生对国家现阶段的就业政策缺乏深入了解,44%的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存在难处。相关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学内容,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3.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教师招聘流程,除了引进具有高学历水平、高综合素质的教学人才外,职业院校还要从企业一线招聘技能型人才。在具体的人才招聘过程中,职业院校不仅要关注应聘教师的学历,更要关注教师是否具有充足的实践经验。对于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职业院校可适当放低招聘标准,以此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能力结构。在高质量师资的带动下,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也将不断提高。二是做好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转变某些教师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以完善的监督、培训体系促使教师提高综合教学能力,为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注入新鲜力量。最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教师陈旧的师生相处观念也要及时做出改变,才能为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实践学习营造良好条件。

3.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职业院校要发挥辅导员、就业指导师的关键作用,对学生进行系统化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择业观。与此同时,职业院校要通过组织职业理想树立主题讲座、优秀案例分享会等途径,将正确职业理想观念树立的重要性植入学生内心,进而使学生更好地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3]。其次,职业院校要丰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余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团体合作类活动,以此发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与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水平,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打下基础。

3.5 科学进行教学评价

在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中,传统的理论测验活动往往局限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评估,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考查。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学生忽略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完善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分析与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参考。为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关注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表现,收集企业对就业学生的评价与满意度,从而为优化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5]。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训练环节,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此外,职业院校还可引入更加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制学习、实践操作考核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6]。表1为开封技师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评价表。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社会培养更多优质的职业型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责。职业院校要将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教学改革方向,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也使职业院校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为此职业院校要积极完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做好优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打造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严宇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4):6-8.

[2]林广宇.计算机专业如何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J].数字通信世界,2020(8):244,246.

[3]韩晓镭.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2(2):24-26.

[4]杨丽,丁彦波.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0(4):95-96.

[5]程勇兵.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5):92-94.

[6]刘敏婧.“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家庭生活指南,2018(12):262.

猜你喜欢

就业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