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物有源

2024-07-02詹文格

回族文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北京鸭种子

詹文格

在苍茫大地上,种子是一个穿越神话的异数,唯有种子能修饰沃野千里,铺陈出大地的丰盈与辽阔。山川因种子而杂花生树,田野因种子而恣意汪洋。

种子,乃大自然的造化,一粒子儿,落入土壤,奇迹即将发生。一望无际的瓜田,卧满圆滚滚的西瓜,摘一个用刀切开,当看到鲜红起沙的瓜瓤内嵌满了黑色的籽粒,那就是西瓜的种子。我惊叹于种子的神奇,它在一茬接一茬播种中,反复验证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自然规律。

我无比渴望,在思想的土壤中也能种下类似的种子,生长出大美天成的自然。萌芽破土、躯干挺立、绿叶纷披、鲜花烂漫、硕果累累,植物遵循的四季美学,是大自然的高妙修行。

形态各异的种子,穿透硬壳,形成胚胎,从萌芽破土,到幼苗拔节,最终繁衍成一望无际的红花绿树,蔓延成浩渺壮阔的原始森林。

每当仰望一株参天大树,我就会想起种子的起源。走过一望无际的田野,看到发芽的种子,我就满眼新奇,感觉那些芽尖成了绝妙的修辞,带着无声的使命,传递出生生不息的暖意。在温厚的泥土上,每一张叶片都像比喻,它在大地的心坎上,谋篇布局,抒情写意,用七彩斑斓的画笔,描摹出丰盈的模样。

种子和泥土是一对生死恋人,大地是它们的婚床,阳光是它们的被褥,露水是它们的汗液。种子和泥土,相拥相抱,在爱恋的季节里缠绵缱绻,在雨水泫流的清晨谈婚论嫁。它们在爱的滋养下,白头偕老;在春种秋收的轮回中,子孙满堂。

没有一粒种子会拒绝成长,没有一粒种子会被春天遗忘。哪怕挂住野兽的皮毛,贴紧飞鸟的翅膀,沾上行人的衣襟,也能越过山川河流,走向田野畦垄,完成一粒种子的奇妙旅行。

从远古而来的种子,蓄势待发,只要拥有阳光、水分和温度,它就永远都是风华正茂的样子。作为一个有过农耕经历的人,我自以为对种子非常了解,面对古老的种子,其实我还是混沌未开的婴儿。每一粒种子都是一个浓缩的宇宙,无论追溯它的前世,还是凝视它的今生,我都知之甚少,未及皮毛。

假如没有一次偶然的寻种经历,我至今都不会知道,现在的种子与过去的种子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怪不得专家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是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

种子虽小,事关重大,它决定十四亿中国人的饭碗是否安全。这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苦口忠言。我见过农民因种子问题颗粒无收抱头痛哭的惨状。由此可见,种子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上升到一种国家战略,一种未来竞争。

在我的印象中,一直以为耕作就是种子的轮回。每到播种时节,只要把种子撒进泥土,它就毫无悬念地萌芽、抽枝、展叶、生长、成熟。从播种到收割,从收割到播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然而这种印象只限定于传统耕作,现代农业新技术层出不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想要维系这种古老的记忆,首先就得具备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自留种。

种子分为自留种、人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等,这些种子的特性有着明显的不同。哪些种子可以留种,哪些种子不能留种,哪些种子可以多年使用,哪些种子却只能当年使用,这些看上去并不高深的基本常识,实践中却是成败的关键。

年逾花甲的大姐夫,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耕种能手,在翻耕栽种、田间管理上经验丰富。可是上一年他这个老农民却碰到了新问题。尽管种植期间他付出了十二分的勤劳,扛着锄头天天在田野上转悠,防病灭虫、除草施肥、引水灌溉、田间管理样样到位,但他细心侍弄的玉米、水稻却一直长势不好,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后来催了肥,苗情虽然好转,但产量还是一落千丈,品质更是低劣下等。为此,他十分懊恼,想不通问题出在哪儿,后来经过农技人员调查才弄清,导致大姐夫庄稼严重减产、品质低劣的原因不是种植技术问题,而是种子使用不当。

为了省钱,大姐夫把不能留种的杂交种子再次繁殖,所以出现自交之后“性状分离”的变异现象,杂交优势完全消失,造成作物减产,甚至有可能颗粒无收。

外形并无特异的种子,竟有着天壤之别,被科技改造的种子,已经具备了农业的现代性。记得小时候,每到金秋季节,总能看到母亲进入菜园,在高高的篱笆上采摘种子。她把熟透的老南瓜、上了白粉的冬瓜、裂开红瓤的苦瓜、一身乌紫的丝瓜、色泽金黄的豆荚分别采收回来,在家里剥开外皮,将种子放进簸箕,置于阳台晾晒,待种子完全晾干之后,再分门别类,装进瓦罐,密封起来,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多少年,多少辈,都是这样自留种子,只等季节来临,从来不用为种子的事儿操心。这些省心省事的种子就是常规的老种子,也叫自留种和自交种。除了极少数不适合留种或难以留种的农作物之外,其他大部分农作物都可以留种,如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黄瓜、马铃薯、花生、芝麻、棉花等。老种子有稳定的遗传属性,它可以代代相传。

多年前的一个初春,我亲历了一次寻找老种子的经历。有一家旅行公司,为了寻找水稻老种子,业务经理带着一帮人直接找到我们农技部门,请求为他们公司提供一种红色稻米的种子。他们公司正准备新开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其中有一项必不可少的特色体验——吃红米饭,喝南瓜汤。

农技中心几位老专家,有着强烈的忆旧情结,刚听完经理的介绍,脸上便乐开了花,连连夸赞经理有眼光。有一位喜欢唱歌的农技员,竟然轻轻地哼起了“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啰嘿啰嘿,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啰嘿啰嘿,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啰嘿啰嘿,餐餐味道香味道香嘿啰嘿……”

那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封锁,红军官兵除了有少量的粮食供应,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伙食费。菜锅里见不到一点油星,盐也成了难得的奢侈品。当时井冈山盛产红米,价钱便宜,因为米粒粗糙,所以吃下去特别顶饿,很受战士们欢迎。可是后来连红米也吃光了,大家只能煮南瓜充饥。井冈山上的南瓜又大又多又便宜,稍微放点盐,用清水一煮,顿时香喷喷的。正是凭着这种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养育的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才以星火燎原之势,从胜利走向了胜利。

由于红米稻产量不高,加上在高海拔山区种植,气温偏低,用山泉水灌溉,生长周期很长,农民考虑到收益不高,逐渐放弃了种植。

前些年,红米还没有得到旅游的带动,种植规模和销售市场十分有限。由于信息闭塞,我们不知道井冈山地区还有红米稻种植,在周边几个县市遍地寻找,找了很多村寨,一无所获。就在我们失望得快要放弃寻找的时候,在一个偏僻的山区,传来了消息,那里有一位古稀老人还在坚持种植红米稻。这消息如同暗夜里遇到的灯火,让旅行公司的朋友双眼发亮。感谢老人的无声坚守,在辽阔的大地上,在大山深处,我们遇见了毫无所求的有心人。

从稻作历史来谈论种子,无疑要从中国开始。与外来的玉米、小麦、红薯、土豆、花生、西红柿、辣椒、大蒜、扁豆、茄子、黄瓜、菠菜、西瓜、胡萝卜、草莓等作物不同,水稻是中国土生土长的。

1962年,考古专家对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进行了发掘研究。发掘之前,有人在洞口见到了蚌器、骨器、陶片、烧土、炭屑,以及碎兽骨、螺蛳壳、蚌壳等。这个重大发现,一时间轰动了整个考古界。

经考证,仙人洞属于新石器时期洞穴,距今至少一万四千年。在众多文物中,除了出土的年代超过万年的夹粗砂条纹陶、绳纹陶,还发现了一万两千年前的野生稻植硅石,以及一万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

1995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又在万年县发现了一万两千年前的人工栽培稻。这是全球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这一发现把世界栽培水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两千年。

在万年县裴梅镇荷桥村种植的这种水稻叫坞原早,它还保存着野生水稻的显著特征——谷芒。这种穿越远古时空的坞原早,与人工栽培稻有明显的不同,那层谷芒相当于给自己穿了一件铠甲,可防止稻粒被虫害侵袭,被鸟类吃掉。生命力旺盛的野性物种,给自己披上了一层保护装置。在物种进化史上,植物有着无法想象的聪明智慧。

肩负传宗接代使命的农作物种子,与原产于两河流域的小麦、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一样,自从被人类驯化以来,就一直滋养着人类。在古老的耕作史上,种子的作用举足轻重。无农不稳,无粮不安,这是历朝历代总结出来的经验。公元前473年,吴越争霸一战,为何会出现“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场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越国在归还给吴国的粮食种子上做了手脚。那些种子煮熟后才送给吴国,导致吴国第二年出现严重饥荒。内有饥荒,外遭战乱,可以想象,内外交困的吴国命运有多么悲惨。这样的战争,不用较量,尚未开战,即成败局。

我们生活在衣食无忧、食不厌精的年代,在饱食中忘记了饥饿的滋味,对于土地、种子,开始放松了警惕。即使是从事耕种的农民,也忽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从祖先的汗水里进化而来的古老种子,正在消失。幸好有少数清醒者,仍在苦苦坚守,他们与老种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平常去逛农贸市场,不时听到一些摊主在吆喝:本地蔬菜、本地猪肉、本地鸡蛋……“本地”这个前缀,其实就相当于品种的代称。传统的家常品种,与外来良种比较,那种纯正的味道无可替代。然而常规品种因个体偏小、产量较低、生长缓慢、品相不好,在市场大潮的席卷下,无人再种,自然慢慢消失,最后变成稀有。面对这种困境的不仅是农作物种子,畜禽品种也同样处境尴尬。随着国外一些高产畜禽品种的引进,我国特有的良种受到强烈冲击,有的濒危,有的灭绝。对此,有专家学者呼吁,采取措施遏制畜禽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刻不容缓。

比如我国在肉鸭养殖方面,就有一个让人如鲠在喉的例子。事件的焦点是樱桃谷鸭,这种占去了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市场份额的肉鸭,追根溯源其实就是英国人养的“北京鸭”。原产于北京西郊的北京鸭是世界著名的肉用鸭品种,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现在全世界羽毛白色、生长速度快的大型鸭子都是北京鸭的后代。

鸦片战争前后,旅居中国的美国人詹姆士·帕尔默发现中国人喜欢吃一种烤制的鸭子。烤熟的鸭子色泽金黄,柔软清香,令詹姆士印象深刻。1873年,詹姆士回国,他把准备好的十五只北京鸭悄悄带上了邮轮。经过一百多天航行,邮轮抵达了美国。由于气候和环境因素,上岸时仅剩九只鸭子还活着,其中六只母鸭、三只公鸭。

詹姆士立即弄了个场地进行养殖,很快便繁殖起来,就这样,最初的九只鸭子便成了美系北京鸭的“先祖”。詹姆士带来的北京鸭引起了大批农户的养殖兴趣,其中有一批鸭子在1874年跨过大西洋传入欧洲,成为欧系北京鸭的“先祖”。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漂洋过海的北京鸭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节点,一个叫J·尼克森的英国农场主组织研究团队试图开发一个新的鸭种,用来抢夺市场。J·尼克森团队经过市场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英国人对用北京鸭做成的烤鸭情有独钟,但由于过度肥腻,吃的时候满嘴流油,令食客们感到不爽。J·尼克森团队认为,如果能提高北京鸭的瘦肉率,肥腻问题自然迎刃而解,那肯定能开拓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于是一个由多学科人才组成的团队开始聚集在樱桃谷,专门研究北京鸭的育种问题。通过多年遗传选种试验,终于培育出了生长快的瘦肉型鸭子。被改造之后的北京鸭——樱桃谷鸭,以势不可挡的优势,迅速抢占了中国肉鸭市场。

谁能想到,我们自己家的老品种,在别人的科技武装下,竟然卷土重来,在故乡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们在望鸭兴叹之余,再次体会到种子的重要。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发展中,种子将成为科技与国力的较量。

201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世界粮食与农业多样性报告》称,人类栽培种植了超过六千种植物作为食物,其中仅有不到两百种具有显著的生产水平。而现在全球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甘蔗、马铃薯、棕榈果、木薯和甜菜这九种作物的产量,占到了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养活人类的食物主要集中在这九个品种上,造成粮食多样性的退化。

中国作为世界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有记录显示,此前仅水稻就曾保存了四万八千个种质材料,小麦保存有两万个种质材料,而现在国内主要推广的水稻、大豆和小麦,才各有五十多个品种,玉米有三十多个品种。

有一天,我在田野上遇到了保种公益组织负责人老梁,他对我说:“你们可能根本想不到,现在比较难找的老种子并不是蔬菜,而是水稻、小麦、玉米这些看似很普通、很大众的种子。在我们的抢救行动中,几乎一年也难得找到一个高产的自留种。”

保种公益组织通过网络发展成了一个更大的群体,大家一致认为,要努力构建民间种子库。保种群体中有大量的热心人,他们一旦发现了好的老种子,都会乐于分享。近几年,全国不少省份都有人自发加入抢救老种子行动的行列,绝大部分都是边生产边保种。成员的身份各种各样,有企业家、种粮大户、普通农民,也有学者、科研人员,甚至还有远离农村的市民。

老梁表示,他此生最大的梦想是能建一处类似于“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的地方。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斯瓦尔巴种子库,是世界著名的种子库,这个建在永久冻土层中的种子库,被形象地称为“世界末日种子库”。该种子库可存储二十二亿五千万颗种子,已收集超过五千种植物的种子,其中最多的是水稻、小麦和大麦。水稻和小麦超过了十五万份材料,大麦超过了八万份材料。这座种子库旨在保护农作物多样性和应对小行星撞击地球、核战争等灾难。斯瓦尔巴种子库因此被誉为种子的“诺亚方舟”,人们希望在大灾大难到来时,这里能够为人类生存留下一份希望。

基于相同的忧患意识,全球大大小小的种子库数以千计。在澳大利亚悉尼远郊南山地区,有南半球最大的“种子银行”,它隶属于悉尼皇家植物园。2013年建成以来,累计储存超过一万一千个“种子包”,存储的种子总数超过一亿粒,涉及五千三百多个植物种类。

这些采集于全澳各地的种子,在采集时不仅记录了采集地点的气候、土壤,还记录了植物的特性和花朵的颜色等信息,并一起存入“种子银行”数据库。种子进入仓库前,还需要分拣,并在温度十五摄氏度、相对湿度百分之十五的环境中干燥至少四周,再经过一些处理才能放入密封的锡箔包,长期保存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种子库中。

不过这些种子“保险箱”并非万无一失,能让人高枕无忧。人们精心存储的种子,不是因为天灾,便是由于人祸,遭受损毁。比如菲律宾的国家种子库曾毁于洪灾,阿富汗、伊拉克的种子库因战乱损毁严重。为此,不少种子库都在斯瓦尔巴种子库存储了备份,可是在变化万千的自然界面前,已经有人开始担心斯瓦尔巴种子库的安全。由于北极冻土在加速融化,在气候变化中,人类的努力很有可能毁于一旦。因此,有些保种志愿者认为,依靠广大农民分散保种,藏种于民,反倒是一种合理、经济、安全的保种方法。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只有保住了今天的种子,才能畅想明天的希望。

以小见大的种子,像一个浓缩的隐喻,具有象征的意味。种子不仅属于物质性的存在,同时还有精神性的繁衍。读书的种子、革命的种子、科学的种子、理想的种子、健康的种子、正义的种子,这些高尚的种子,成为被讴歌赞美的精神源头。

在衣食无忧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忽视一粒种子的功能。面对一棵参天大树,我们首先应该回望物种的起源。再古老的巨树,也同样萌生于一粒细小的种子。在微小的种子面前,人类必须保持谦卑和敬畏,永远不可高傲和自大。

猜你喜欢

北京鸭种子
生长前期脂肪型与瘦肉型北京鸭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发育、血浆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桃种子
北京鸭的故事
科 技
我国首次发现北京鸭变大变白基因
可怜的种子
最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