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题材及底层写作
2024-07-02冯焱鑫
诗林 2024年4期
冯焱鑫
三月,春天又来到白银这座小城。
我看到三五成群的工人,走在那座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混凝土立交桥上。桥以南是已建成和在建的高档小区。当年,这里却是一座座国营老工业厂所在地。我就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
我从一个毛头小伙,一晃变成50多岁的中年人,属于白银第二代产业工人。作为老工人的子弟和曾经的工人,我的诗主要写这片土地上的工业生产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多年在工厂工作,“轰鸣的机器穿越一生”,那“朴素劳动”的艰辛、爱、苦痛和价值,一直萦绕于心,凝聚成深厚的情结。
这片沧桑、壮美的土地,穿越历史时空的自然与人文,铺陈了当地人顽强的精神质地和柔软的宽厚情怀,也构成了我诗歌写作的基本底色与主题意旨。我描写工厂的兴衰、沉浮,对工人师傅的爱与悲悯的感情时时交织、缠绕。
在诗歌界,工业题材诗歌一直是小众的,非主流的。要把工业题材诗歌发扬光大,诗人应坚持进一步探索工业题材诗歌在时代背景下新的主旨和新的内涵,并融入当代汉语诗歌的写作技法、哲思、审美,必须把眼光放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和时代发展中去,不能拘泥于某一个地域和某一行业。否则,这类诗歌就会越写越窄。著名诗人牛庆国对我工业题材诗歌写作提出过中肯的建议,他说:“你的诗歌需要增加些辨识度。一是自己独特的体验不同于别人;二是语言有自己的风格,读者一看有新鲜感。总之,要和别人区别开来,不能写大路货。”
工业题材诗歌的灵魂是人。离开对人性、人的思想和对生命感悟的写作,都不是真正意义上工业题材的诗歌写作。冰冷的大机器旁边,必然站立着一个有血肉、有思想的人。行业诗不能仅限于活化某一种题材,否则当陌生化的题材变得不再陌生,写作“信息差”失效的时候,诗歌的新鲜感和创作的可持续性都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