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有方法,过渡更轻松
2024-07-01郑敏
郑敏
【摘要】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习作: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积累素材、仿创结合、有效阅读等方法,并结合讲评课,引导三年级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让他们的习作写生活、写想象,并从习作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就感,实现从写话到写作起始阶段的较为轻松的过渡。
【关键词】积累;仿创结合;有效阅读;讲评
三年级是孩子从写话过渡到写作的起始阶段,尤为重要。但是由于三年级孩子语言文字的习得水平有限,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所见、所思,如何引导孩子们学会表达,掌握写作技巧,实现较为轻松的过渡呢?笔者在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积累素材,铺平习作之路
1.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
2023年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3—4年级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在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语文要素中就出现“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且贯穿全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引导孩子发现课文中一些有新鲜感的语句,如:《花的学校》中“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作响,雷云拍着大手。”《读不完的大书》中“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课文中类似这样文字优美兼具特色的语言文字很多,正是孩子积累的好素材。孩子在积累中进行内化,并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
2.积累日常观察所得
课标中也提出“观察周围世界”的要求,但这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孩子在不知不觉的观察中学会积累。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或动物的活动过程。春天伊始,笔者给每位孩子发了几颗除虫菊的种子,除虫菊比较好养活,且花期长。笔者鼓励孩子用心观察,并定期写下观察所得,字数不要求很多,要把观察到的写清楚,并最好能增加一些自己的想象。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习作超出了笔者的预期。
发挥“五感”的作用。五感即把眼观、耳听、鼻闻、身触、嘴尝融合起来,并形成自己特有的感受。例如在指导孩子写观察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时,笔者选择了福清的特产—光饼。课堂上,笔者让孩子先观察光饼的形状—圆圆的,上面洒满了白色的芝麻,再让孩子鼻子闻一闻光饼的香味,闭上眼摸摸光饼感受表面的凹凸感,最后咬下去,听听酥脆的光饼发出的咔嚓声,感受光饼在嘴里的那种美味,最后让孩子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独立成段。而孩子上得开心,也就乐意动笔。最后还要总结方法,并迁移到孩子对水果、景物描写,这时孩子就能充分发挥五感的作用,去体验写作的乐趣。
3.诵读积累
诵读是一种深层阅读,日积月累,积累的是语言,而诵读最终也将内化为孩子的精神气质,并指向运用。
(1)新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提出“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于是笔者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孩子诵读古诗,让孩子浸润在古诗的海洋中,也为高段写作中的引用古诗和化用古诗奠定基础。
(2)笔者会和孩子一起诵读,一首优美的小诗、一段优美的语言、一些优美的词语……让孩子在持之以恒的坚持中熟读成诵,并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在各种风格迥异的文体中打开心灵,让他们能书写出有个人特色,有灵性的作品。
二、仿创结合,搭建习作桥梁
小学生的习作离不开仿写,文章中有太多优美的语言可以学。教师要引导孩子通过仿写片段,积累语言再到形成孩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1.从仿说到仿写
(1)仿说:三上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中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提出了六个场景。笔者先用“操场上”和“教室里”两个场景引导学生模仿课文来说一说,学生顿时兴致盎然,有的孩子说:“从校门口走来了很多系着红领巾的同学,有匆匆忙忙地走着的大个子同学,有三五个聚在一起边走边聊的,当然也有可爱的一年级小朋友,他们向敬爱的老师打招呼,向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敬礼。”有的孩子说:“当我一走进教室,便听到同学们已经在朗读课文了,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暖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窗边同学的脸上,特别好看!”这时,再让孩子试着用几句话说说“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的场景,并尝试用笔记录下来。
(2)仿写: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你在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则要让孩子观察,自己在上学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公园、商店、街道、小河……选一个景点写写。《秋天的雨》课后“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笔者出示秋天的图片,让孩子欣赏,说说秋天有哪些颜色?孩子竟然可以仿写出“它把金色给了稻谷,沉甸甸的稻谷像一个个铃铛,晃啊晃啊,晃来了丰收的喜悦。”“它把彩色给了果园,可口的水果像一个个灯笼,摇啊摇啊,摇来了农民伯伯的笑脸。”这样的佳句,可见孩子的模仿能力只要引导得当,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则开始提出“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中心句能将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在习作时能帮助自己理清思路,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则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笔者在教学中更侧重对段落的训练,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小练笔,从课后的几幅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笔者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画什么?学生说:“鱼儿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游来游去,好看极了。”“鱼儿们在海里玩得可开心了,好像在捉迷藏。”于是笔者告诉孩子,“像这样能概括图上内容的句子就可以作为我们今天小练笔的中心句了。”然后让孩子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展开描写。
3.尝试学科融合
习作可以和各个学科进行课程整合,发掘各学科的习作资源,让习作变得有趣起来。孩子也很喜欢在科学课上通过实验感受科学的神奇,部编版教材三下第四单元的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则可以让孩子在有趣的实验过程中一一记录下实验的步骤以及产生的结果,再用上表示顺序的关联词整理成文,并添加自己的心情。而美术课上的手工、劳动课上的大扫除、菜园子除草、体育课的运动都可以这样有序地进行写作。
又如,三下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则可以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分组:做一做月饼、粽子,写一写对联、读一读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讲一讲传统节日故事、传统习俗……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走近传统、了解传统,提升文化自信,写起文章来更是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4.游戏作文
孩子喜欢游戏是天性,课堂上可以运用一些游戏让孩子投入习作。例如笔者指导过的一篇游戏作文—《谁先吹爆气球》,最初是因为科学课上老师要求带来气球做实验,结果课间都是气球吹爆开的声音,更有甚者,竟然偷偷摸摸在课堂上吹起了气球。于是笔者便决定用气球来玩个游戏。
上课时,笔者先和学生说明今天的游戏规则,先吹爆者为胜。学生参与的热情极高,笔者请上两位学生,分别给他们一个气球。
在吹之前,笔者提醒观众们要注意:①他们吹的时候的面部表情及动作;②周遭同学的反应。比赛时,加油呐喊声响彻教室,学生的注意力基本上全放在比赛上了,哪里还顾得上观察?笔者则用手机拍摄下他们的比赛过程和观众们的反应,这时进行指导观察吹气球的孩子的表情、动作就非常直观了。笔者把活动视频投屏到屏幕上,并适时定格,“小翁同学遇到困难,来说说他的表情、动作?”“大家看看观众们又有什么反应?试着说一说吧!”因为是亲身经历,孩子笔下的习作也非常生动。
三、有效阅读,尝试创意写作
阅读可以给写作注入源源不断的营养,而阅读也可以将自己的积累付诸实际,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今年,各班进行图书漂流,学生非常兴奋,因为每隔两周就有一本新书看,拿到手之后,有的同学马上捧起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可有的同学只随意翻阅了几下,或看了不多就不愿意看下去。漂流的本意是希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为了让孩子认真阅读,积累素材,于是笔者采用了以下做法。
激发阅读兴趣。每周一节的阅读课,选择书里的一个有趣故事,一个精彩的章节,甚至令人伤心、感动、好笑、生气的一个片段和孩子们共同阅读,聊聊喜欢的人物,喜欢的情节,从而激发阅读的热情。
每天中午孩子到校后都有20分钟的“阅读时光”,这个时间内孩子可以针对阅读的主题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分享,氛围轻松愉悦,既能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又能感受阅读的乐趣。同时还可以鼓励课间的阅读交流。
书签卡“漂起来”。笔者针对三年级孩子设计了一款相对简单的“漂流卡”。书签卡简单设计为:
你好,我是三年一班的 ,很高兴认识你!
我来向你推荐这本《 》,希望你和我一起阅读。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 ,因为 。
我最喜欢的章节(故事) ,理由是 。
我喜欢的一些精彩语句都在书中做了记号哦!希望你也认真看看这本书,期待收到你的回复!
笔者让孩子把书签卡夹在书里,随书漂流,两周之后回收。很快,书签卡在各班流转开来,孩子也形成阅读期待,当收到书的那一刻,不仅可以回收书签卡,还可以在书签卡的背面收到对方的回复:
你好,我是三年 班的 。
感谢你的推荐,看了这本书,我的收获是 。
孩子在这过程中不但认识了新的小伙伴,还可以看到别班的小伙伴的读书感受,因此每位孩子都很用心地写下自己的收获,对于阅读的热情也更高了。
在一个个新鲜的书签卡“出炉”、一次次用心的阅读之后,孩子的阅读力提升了,一篇篇写作素材便随之而来了。根据书的漂流想象经历的—《书的“漂流”记》,在漂流时认识有共同爱好的—《我的新“书友”》,因为漂流过程中书受到不当对待的—《书“受伤了》《我要给书“穿衣服”》,根据阅读过程幻想的—《书国漫游记》《假如我是书中的 》。而在一次次美妙的阅读旅程中,学生不知不觉提升了写作的水平。
四、结合讲评,提升习作水平
笔者认为,好的习作讲评,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也能意识到自己习作中遇到的不足,从而通过老师的引导、修改,提高写作水平。而目前习作讲评课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没有教学目标,怎么上也只是寥寥几笔带过,该怎么办呢?
精心备课。在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去理解他们写作的初衷,了解他们会写和“写不好”的地方。因此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笔者会将学生写得精彩的句子、片段尽量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整理。
一课一得。习作讲评课也需要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每次的习作形成,不可过多,因为要“量课定制”,所以讲评时应尽量突出一个重点,或渗透一种写作方法或知识,力求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批改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时——《我来编童话故事》时,笔者发现学生错别字、病句比较多,就找出来,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学习修改符号,并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笔者目标设定为①把童话故事写清楚;②语句通顺,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把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③书写工整。
要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例如在讲评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学生有的写“虎妈”、有的写淘气的弟弟……笔者在其中选择两篇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说说觉得好在哪里?学生有的说表情写得很生动,有的说事例很具体,有的说外形描写很有特点,最后笔者小结成功的地方:抓住外形、人物性格特点。于是孩子对于接下来的习作点评大致有了方向。接着再出示两篇存在不足的习作,让学生进行点评,由于前面的铺垫,孩子的思维就活跃了,点评就有针对性了。同时对自己的习作修改也有了明确的方向。
以鼓励为主。写作是一个孩子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是手指有长短,更何况是孩子,他们的习作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但笔者在上习作讲评时尽量发现孩子习作中的闪光点,一个生动的词语、一个精彩的句子都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让每位孩子轻松习作。尤其习作有困难的孩子,更应该关注。
笔者希望能伴随每一位孩子的习作能力成长,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的习作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并从习作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就感,成为一个能用自己丰富的体验去感受美丽生命的人。
【参考文献】
[1]戴秀干.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语文天地,2023(30).
[2]常钱红.习作教学有序过渡的策略运用[J].语文世界,2024(01).
[3]吴虹燕.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习作梯度训练探索[J].天津教育,2023(13).